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东莞市万江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翘首西望,江面托着的就是若隐若显的蟠龙山。苍山如屏,江面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 雷锋精神是时代的骄傲,是民族文化的积淀,传承雷锋精神,弘扬传统美德是新时代青少年责无旁贷的责任。
C: 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 , 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
D: 为了能让我们更专心投入复习,班主任可谓处心积虑 , 为我们准备了许多消暑用品。
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A: 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早春景象,烘托出一种飘零的哀伤愁恻的气氛。
B: “闻道”写出了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过五溪”写出了友人被贬之地的偏远。
C: 最后两句,诗人将明月拟人化,托明月传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D: 这首七绝诗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

诗句书写有误的是 ( )

A: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B: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C: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4、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何
B: 必
C: 必分人
D: 可一战
5、

下列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 , 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B: 园博园里的花卉争奇斗艳、栩栩如生
C: 计算机是一种高科技工具,但并不意味着拥有它就能事半功倍
D: 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6、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粉丝们对这场演出如痴如醉,歌手的表演堪称天衣无缝
B: 企业家们将要开发新项目,附近的村民对此望眼欲穿
C: XX被评为XX,这个称号当之无愧
D: 小明在市里取得了作文大赛一等奖,他重蹈覆辙 , 又在省里面得了大奖。
7、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保住北京极为_______的水资源,已成为每一个北京人最为_______的现实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了我们的_______,甚至_______。

A: 有限 关注 生存 生活
B: 紧张 注意 生活 生存
C: 有限 关注 生活 生存
D: 缺乏 注意 生活 生存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在北京。”和“我们在党的关怀下成长。”这两个句子中的“在”分别是动词、介词。
B: “科技发达”“今天星期二”“ 中国工人”“ 这本书20元”都是主谓短语。
C: “五十多年来,这位海外游子无时无刻不在眷恋自己的祖国。”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海外游子眷念”。
D: “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仿佛已经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9、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深蒂固 锋芒毕露 一气呵成 鸦鹊无声
B: 莫衷一事 正襟危坐 人声鼎沸 心会神凝
C: 诚惶诚恐 格物志知 咄咄逼人 因地制宜
D: 独具慧眼 中流砥柱 囊萤映雪 略胜一筹
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诗歌的情感往往寄托在鲜明独特的意象上,通过意象营造出生动感人的意境。
B: 杨绛先生在她的叙事散文《老王》中记叙了与老王的交往经历,表达了她对老王深切的愧怍之情,也表现了—个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C: 古代跟年龄相关的称谓很多。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加冠”,指二十岁的成年男子。
D: 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课文《蝉》选自其中。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阅读画线诗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写诗句所呈现的画面。
( 2 )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漂泊羁旅之情暗藏于字里行间。
B: 第二联“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清人王夫之盛赞此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写出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的大景。
C: 第三联写得绝妙。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陶醉于江南的美景当中,忘记了正确的时间。
D: 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 3 )“青山”“绿水”常常出现在古代诗歌中,请你再写出一句含有“山”或“水”字的诗句。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可爱者甚 ________

陶后有闻 ________

以立志 ________

故君子人多之为庭实焉 ________

(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 3 )【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 、________ 、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 、________ 、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 4 )【甲】【乙】两文都用了________ 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________ 、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________ 的表达方式。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睡在炊烟里的母亲

1)摸着黑回家的母亲,与黑暗融为一体,像一片不被人知的最单薄的影子,贴着地面,缓缓蠕动。

2)母亲老了,总是遗忘。晾晒的衣物忘了在下雨前收回,莫名其妙就弄伤了手脚,衣服上的扣子去向不明,做饭糊锅的次数越来越多……有人说,这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的确,现在的母亲,有时候甚至分不清左手和右手。

3)唯一忘不掉的,是她自己的孩子。三个儿子,三颗骄傲的星星。三个女儿,三件贴心的棉袄。忘不掉孩子们的生日,大概她也知道自己的记性不佳,便在日历上找到那些日子,然后叠起来,用以提醒自己。

4)除了儿女,母亲的口袋空空如也。

5)如今,儿女们如鸟一样飞远,母亲的桌上只有一双孤独的筷子。母亲,被冷落在遥远的炊烟里,一转身又是一年。

6)看到炊烟,就看到母亲了。我总是这样想,并习惯了这样去看每个人家的炊烟:炊烟缓缓,那一定是孩子们都在母亲的怀里,母亲用她的安详笼罩着孩子们的美梦;炊烟凌乱,那一定是孩子们迟迟未归,母亲牵肠挂肚,急得在院子里打转。

7)那时,我就是个喜欢疯跑的孩子,也是喜欢哭泣的孩子,满脸鼻涕的孩子。可是,母亲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深深地吻下去。

8)一丝风也没有的时候,炊烟笔直笔直的,那很像年轻时候的母亲,身材高挑,相貌出众,被村里无数后生的眼睛偷偷地打量过。

9)可是一阵风就会将那笔直的身段吹弯,就像现在佝偻着的母亲。原来,炊烟也是会老的啊。母亲,用褶皱、用后半夜的一盏油灯、用老花镜、用哆哆嗦嗦的手、用手上的针线……爱着我们,却极力不发出声来。哪怕一声轻咳,都埋在一块柔软的巾帕里。

10)驼背的母亲,离土地越来越近。我担心有一天,她的头会低得触到地面,那是母亲的句号。如果耳背的上帝还能听见我的祷告,我不祈求风调雨顺,不祈求鸿运当头,只求让母亲可以伸直了腰身,好好地伸个懒腰。

11)柴米油盐,是这一生和母亲最亲密的事物。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即便在艰苦的日子里,母亲也总是认认真真地做饭,从来不对付。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母亲却不一样,没看见她用了多少食材,却总能变着花样地做出许多可口的饭菜来。母亲在厨房里劈啪作响,把贫苦颠得上下翻飞,把日子炒得香滋辣味。灶台底下的火焰,总是忍不住蹿出来为母亲鼓掌。

12)而从灶台下欢快地跑向屋顶的炊烟,是缠绕在母亲手上的戒指,一生都未曾褪下。因为,在母亲的指缝间,我总能闻到葱花的味道,家的味道。

13)炊烟,就这样在我的目光里一茬一茬地熄灭,又一茬一茬地升起。

14)今夜,我想念母亲。可是我无法回到她的身边,唯有希望故乡的风能轻一点儿,别把我家的炊烟吹得东倒西歪。因为母亲在炊烟里睡着,她累了,让她多睡一会儿吧,借着炊烟的暖。

( 1 )文章围绕“炊烟”,写了母亲的哪些活动?请逐一概括。
( 2 )第(2)段说母亲总是遗忘,第(3)段又说“唯一忘不掉的”,这两段在内容上是否矛盾?为什么?
(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11)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

( 4 )结合原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 5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试结合全文分析第(10)段与(链接)材料在思想情感表达方面的不同之处。

阅读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轰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②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③他们看得入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了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了。戏就在这时候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立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女主角面前。观众和她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看戏》)

( 1 )给第①段“□”处选择标点正确的一项(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 2 )请找出第①段划直线句子里的本体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作家写表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文段①划波浪线句子的句意______________,并用一个贴切的词语替换“似乎”一词______________。

( 4 )将“歌词”比喻为“珠子”,请在原文中找出一个能准确形容“珠子”特点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 5 )“回音”是如何产生的?试分析“回音”里的具体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对第①段用“//”划分层次:

( 7 )分析第②段一个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中的意义:_____________

( 8 )试区分第③段中两个“这时候”里所代表的不同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区分第③段中两个“舞台”的不同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能准确写照女主角精彩表演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相呼应的观众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所选三个语段几次写到“人海”,试分析其写作意图: ______________

( 11 )试概括三个语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分值:60分)
朱熹《春日》一诗中写道“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请围绕“无边光景一时新”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要求:描写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有点小忧愁,”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