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对划线处的语言表达分析错误的一项:( )
A: 我们还没进校门,张校长就向我们把学校的办学情况作了详细介绍。(语序不当)
B: 未来还有许多事要做,譬如说,怎样为全体成员创造一个公平竞争。(成分残缺)
C: 我们这一路人马沿着陡峭的山路走 , 再有一个小时就可到达山顶了。(成分残缺)
D: 郊外的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完全是由于志愿者们精心管理的结果。(句式杂糅)
2、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
B: 《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者是张择端,他是宋代著名的画家,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等。
C: 《清明上河图》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D: 《清明上河图》这幅长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本文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并且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非常难能可贵。
3、

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B: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C: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鲁迅《故乡》)
D: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4、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B: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浅尝辄止不像是法布尔的做事风格。
5、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用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手法和离奇的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B: 《关雎》选自我国第一如诗歌总集《诗经》;《天净沙·秋思》是明朝马致远所作的散曲。
C: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马克·吐温。
D: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五猖会》《狗·猫:鼠》《二十四孝图》都选自这部作品。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B: 一个国家的强盛,必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
C: 书没读成,画的成绩不少,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
D: 每群大约一、二十只,不知叫什么名的鸟,转了几圈,就匆匆飞走了。
7、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3月18日,浙江女排虽然在中国女排联赛总决赛中恪尽职守、奋力拼搏,但最终还是1:3负江苏女排。
B: 全球首座“垃圾场上的图书馆”,荣膺资源循环利用和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最高奖项。
C: 当晨曦乍现的时候,我站在操场上瞰望火红的天际,心中所有的不快立刻烟消云散。
D: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对手机。有不少人养成了把手机放在枕边的习惯,这会给身体带来无与伦比的伤害。
8、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放学回到家,妈妈递给小玉一杯茶,小玉喝了一口说:“妈,你想烫死我吗?”
B: “因一点事耽搁,我来晚了。”张华一边擦汗一边对等候多时的朋友说:“还请见谅。”
C: 小马提醒小红:“过马路不要玩手机,太危险啦!”小红回应道:“多管闲事!”
D: 公交车上小雪冲着身边的小伙子吼道:“不要再挤了,我都要被挤成罐头里的沙丁鱼了。”
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我市妇联、总工会联合召开会议,全面部署2015年寻找“最美柳州人”。
B: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巩固思想道德基础、弘扬社会新风正气。
C: 为了让患病的弟弟早日康复,哥哥带上他的两个孩子踏上了漫天的寻医之路。
D: .在“法网”四分之一决赛中,纳达尔以0:3负于德约科维奇,令球迷非常颇感意外。
10、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qǐ) 禁(ɡù) 首(hàn) 热(zhì)
B: 睨(pì) 方(shuò) 黑(yǒu) 执(niù)
C: 酷(xiào) 蜒(wān) 息(xī) 责(jié)
D: 污(huì) 赠(kuì) 亮(zènɡ) 发(quán)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完成后面的题目。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 1 )结合句子内容解释诗中画线的词语。

①瞬息:________

②怀恋:________

( 2 )诗人在第二节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谈谈对这种态度的感受。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里,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忱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国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回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

【注释】①映带:映衬、围绕。②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③信:实在。④夫:句首发语词,不译。⑤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⑥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⑦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⑧一:把……看作一样。⑨齐:把……看作相等。⑩彭殇:长寿和短命。

( 1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固 知 一 死 生 为 虚 诞

( 2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②浊浪排空 ________ ③群贤至________

日也 ________ ⑤之于怀 ________ ⑥其一也________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4 )阅读(乙)文分析第一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 5 )阅读(甲)(乙)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花边饺里的母爱

肖复兴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惟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 1 )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勾勒出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故事,赞美了人间亲情的伟大。
( 2 )结合上下文来看,第③段在文中所起的结构作用是什么?
( 3 )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 4 )根据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⑧段里,“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我”会这样想:

( 5 )只是“小小的花边饺子”,却凝聚着浓浓的爱意。读完此文,你一定产生了共鸣,那么请你也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写两句话,抒发对母爱(父爱)的赞美。(40字左右)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带刺的手

①那是一双带刺的手,平凡而又粗糙。啊……就是那双带刺的手让我懂得了人间的幸福。

②“妈,后背痒痒,给我挠挠。”妈妈慈祥地笑了,她用左手撩起我的背心,把右手平放在我的后背上。“哎呦!”我叫了一声,妈妈的手上好像长满了刺,扎得我反而疼了。“妈的手是干活时磨的,长了很多老茧。没事儿,妈轻点给你挠。”我皱着眉又咧着嘴地忍着,挠完后,虽还有些刺痛,但温暖的幸福从后背扩散到了全身。

③1996年年前的一个晚上,我突然发现左眼几乎什么也看不到。无望、恐惧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妈,妈,右眼还好好的,左眼看不见了。妈,妈,我是不是瞎了?”妈妈用她带刺的手为我擦了擦眼泪,“能看见那个灯泡不?”我堵住右眼试了试,“能到是能,除了灯泡,看见的都是黑的。”妈妈的眼睛湿润了,她的泪水似乎马上要流出来,但却不知被什么东西阻挡着。“没事儿,知道吗?你还能看见灯炮,说明你还有希望。咱明天就去医院,现在医院啥不能治,你的眼睛肯定是点小问题,没啥大事儿,你别着急,明天咱就去医院。”“那我上不了学了哇。”我抽噎着,想把心中所有的恐惧都让妈妈知道。“没事儿,等看好了病,再上也不迟。明天咱就上医院,早点儿看好病, 就能早点上学了。”我虽然还有些将信将疑,但心中的恐惧和担忧已经消失了一大半。慢慢地,我睡着了。还记得,在求医问药的奔波中的情景,过马路时,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她左看看,右看看,生怕有车撞着我;还记得,在手术前的几分钟,妈妈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静静地看着我的眼睛,然后说:“没事儿,别害怕。啥都有妈呢”;还记得,在养病时,妈妈一口一口地给我喂饭,高兴地说:“长胖了,脸也养白了,再过不长时间,就能看东西了。”

④上高一时的那年冬天,我给妈妈送饭。到了妈妈工作的地方后,我哭了。厂房里的温度有五六十度,又热又闷。她浑身湿透了,汗水不停地往下滴,脸上黑黑的。她喝了一大口粥,拿起筷子,打开饭盒,“嗯,挺香。炒豆角。”我急着说:“妈,别在这儿干了。这哪是人能呆了的,热死啦,连口气都喘不上。妈,快别在这儿干了。”妈妈吃了几口菜,叹了口气,“唉,现在也没个好活。在这干得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没事儿,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余的事儿有我和你爸呢。知道钱来得不容易就行了,该买的就买,剩下的钱别乱花。”她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吃得很香,仿佛那炒豆角是天下最好吃的菜。我看到她那双带刺的手幸福地舞动着,手指头黑黑的,粗粗的。

⑤如今我已经工作了,远在他乡。可我多么想再回一次家,回家让妈妈给我挠痒痒啊!那双带刺的手,蕴含着人间最美好的温暖和幸福!

( 1 )阅读全文,妈妈用她 “带刺的手”为我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 2 )简要分析选文题目的作用。
( 3 )结合选文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 4 )结合选文内容,谈谈对文章结尾画线句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以“______二三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请在横线上填自己选择的词语或者短语或其他,例如:“快乐、平凡、美好记忆、触动心灵、努力学习、奇思妙想、校园、我们班、我家、考场、北京、上海、江门、帅气爸爸、漂亮妈妈、好学的我、兄弟姐妹、朋友、老师、小明、对手、与微信相关、与手机共处、课堂上、放学之后…….”

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思想健康,传播正能量。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年少轻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