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B: 人声鼎沸(沸:水开) 警报迭起(迭:屡次) C: 兀兀穷年(兀兀:漫长的样子) 义愤填膺(膺:胸) D: 沥尽心血(沥:滴) 锲而不舍(锲:刻)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叶徒相似,其实(果实)味不同.(《晏子使楚》)B: 渔人甚异(认为…奇异)之.(《桃花源记》) C: 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丢失)入胡.(《塞翁失马》) D: 所以动心忍性,曾(通“增”)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中“风骚”是指《诗经》中的《离骚》和《楚辞》中的《国风》B: 《蝈蝈与蛐蛐》这首田园诗,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表达了“大地的诗歌”是永恒的这个主题,歌颂了永远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好大自然 C: 《隆中对》和《出师表》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诸葛亮,都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耿耿忠心 D: 《水浒传》作者是罗贯中,这部章回体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鲁迅把笔下的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入木三分。 B: 她聪慧好学,多才多艺,在众多学生中鹤立鸡群。 C: 他作为劳动委员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却只在旁边任劳任怨。 D: 笔架山的登山路线非常难走,把大家弄得筋疲力尽。 |
5、 |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②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③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④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 ⑤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A: ⑤②①③④B: ④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① D: ④③②①⑤ |
6、 | 下面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坚:铁甲 C: 社稷:国家 D: 刑:刑法 |
7、 | 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白杨礼赞》中,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 B: 《与朱元思书》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创造出清新自然的意境,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C: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D: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必须独立成段。 |
8、 | 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不动生色 一尘不染 妄下断语 惊慌失措 B: 参差不齐 刨根问底 美不胜收 截然不同 C: 眼花嘹乱 秩序井然 石破天惊 神采奕奕 D: 遒劲有力 相得益章 面面相觑 大相径庭 |
9、 |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种幼虫在树干中往里钻,一边挖洞,一边把挖出来的东西吃掉。(排比) B: 螳螂抓住一条肥硕的后大腿,送到嘴边,细细地品味着,一副心满意足的神态。(拟人) C: 绿蝈蝈就像英国人:它非常喜欢浇上果酱的牛排。(比喻) D: 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反问)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晕(yùn) 静谧(mì) 言简意赅(gāi) B: 彩棱镜(léng) 确凿(záo) 骇人听闻(hài) C: 莅临(lì) 盔甲(kuī) 咄咄逼人(dōu) D: 憔悴(qiáo cuì) 聆听(líng) 随声附和(hè) |
阅读《沁园春·雪》,回答问题。 ( 1 )词中能够表明作者写作主旨和豪迈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 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 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诫他们要文武并重。 C: 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 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段和时代的局限。 ( 3 )作者在评价几位帝王时,用词有什么不同?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卫鞅变法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日:“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日:“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qing):古代的一种刑罚,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①孝公既用卫鞅________②恐民之不信 ________ ③令行于民期年 ________ ④行之十年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②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南柳
①柳是江南水边的精灵,袅娜的枝叶粗拙的皮,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
②水美江南,池塘边、清河岸、小溪旁、大湖畔,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水滋养柳,柳妆点水,水柳一家亲。柳叶青青,浓绿处,深藏一片独属于自己的海。皲裂的树干,是一副粗糙的皮囊,在清水的倒影中,映衬出生命的不易与壮丽。树皮的裂口,静静地记录着一段段无关风月的旅程,厚厚的,累成生命的沉积层。
③柳音是江南水边最美妙的旋律。树无言,风有语。柳枝之繁,灿若满天星辰,密如佳丽青丝,春日清风徐来,沙沙如恋人喁语,夏天朗风飘过,呼呼似累牛喘息,设若暴风袭来,哗哗然像孩童喧闹。清人李渔说:“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乌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年年柳荫浓,岁岁蝉声俏。村前村后,柳树成荫,枝头呜蝉此起彼伏,嚷嚷着,一刻也不消停。
④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农人折枝,是实用主义美学,编个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长出更多柳来,随手取用。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来的眷恋之态。缠绕,是江南春柳衍生出的思恋之情。“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古时送别,凄清水边,舟岸两处,不胜挽留的酸楚,离别的悲伤,一任柳枝恣意无声地抒发。
⑤“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一城春色一城絮。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白绒的絮是柳的种子,离树飞散去,将生命洒落在远近各处。转生,尽是如此浪漫而快乐的旅行。
⑥柳树天生一个百变之身,枝丫插地即生,无心无意,即成荫成林。蚯蚓那百变金刚之身,断一截,不是生命终结,反而新生一命。柳是植物界的蚯蚓,是江南的树精,灵魂里潜藏着新生因子,便常插常新,生命在断裂与入土的疼痛中一次次复苏。
⑦江南柳,不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灿然。那年冬天,从扶河边过,但见枝繁的密柳,齐刷刷被锯伐掉繁密的枝丫,光秃秃一截主干,让人心生疼惜。孰料,来年春天,一无所有的“枯干”,竞抽枝发芽,又生猛地垂成娇娆的绿姑娘了。
⑧抒发再生的奇迹,吟咏不灭的魂灵,这不正是江南柳吗?由此就不难理解历代文人雅士,如谢道韫、陶渊明、柳宗元、苏轼、欧阳修、左宗棠、蒲松龄、李渔和丰子恺等,为何会那般钟情于它了。柳之于他们,有不可企及的人生寄托,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⑨灵魂不灭,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灵魂的诗篇,生命的乐章。
①说说加横线词的表达效果: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
②品析下面句子: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
( 4 )阅读下面材料,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材料中的“柳”包含着怎样的情思。材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选自《诗经•采薇》。往:离开故乡。思:语气助词。)
( 5 )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段①中“一颗不灭的灵魂”含义的理解。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湘西的水
湘西除了山就是水,从中我发现河流命名的一个规律:黄河在中原,它的支流叫“河”,如汾河、渭河;长江多在华东,称“江”,如黄浦江、钱塘江;独独湘西改作水,如武水、辰水、阮水、冷水滩。
那里的水都是山裁剪的涓流,水依山脉而绕,山脉多变,水也曲折;山皆石而少土,水也清澈透底。因为水清,更因为水曲,所以水势舒缓如镜,这样溪水就有足够的耐心将两岸的景致,一纹不折地很工笔地摄入涧底,漂在水中,非常自然主义的铺陈;深秋就是一卷铺到天涯的画不尽的油画;稍有风起,就有些中国文人画的写意;倘若暴雨聚至,那就是一幅烟雾泼墨效果图了。
湘西的河床与别处是不一样的,山崖山岩是他们的岸,硬硬的鬼斧神削,很立体的雕刻,很突兀的狰狞。江南的那种水与岸平的岸坡上,一层叠一层的吊脚楼,主体建筑坐在一方石基上,前檐窗下再竖两根山木,直直插入下面的基石上,临河的前檐阁就成了上海的过街,阁下悬空,恰好是一座遮雨避风的泊埭码头,河谷下陷得很深,俯瞰窄窄的一川溪水而已,人舟如芥,渔歌隐隐然蒸起,侧耳听得出旋律却听不见歌词。
那里的水很绿,尤其四面环山的湖,绿得沉重,简直就是块翡翠,当然是水深聚染的。但我更怀疑那是四面山上满目灌木丛雨后褪下的绿,汇聚不泻而成的。
那里的水很清,尤其是峡谷间,若有耐心,泊舟山崖水际旁,一会儿,惊散的米粒般的蟹虾又出现了,在卵石上一弓一弹,或潜底逆水蠕动,齐白石的画算是活了。
那里的水很浅,尤其是石滩,往往一方巨石就是一滩,不仅冲得圆溜,而且漂亮得雪白。水滤其上,感觉绸一般的软。所以那里许多人家的代步扁舟,窄窄的一人宽,齐膝高,平时就竖在家的门旁墙角,仅一人多高,要出门了,就掮起下滩,入水一推跳上舟,再浅的水都能托浮起它。舷与水平、人立舟尾,无舵无桨,一竿在握,竿尖是一撮钢钻裹的,或左或右轻戳一点顺流而下,遇大石滩一跃而过。
那里的水很长,从上午走到下午不见首尾,雾缍越聚越暗越重,黄昏渐渐浸没了人家的窗棂、门框,最后与檐与墙与山融为一色,又跳出一荧荧桔黄色的灯光,灯光剪出一簇簇喝酒的黑影与窗格,噢,到家了,凤凰城!
湘西的水很静很静。雨夜,你可以卧听一片无边无际的沙沙落的叶声,那是很悦耳的窸窣声。星月之夜,你可以听见檐下灯里老人的叹息声。
任选一题作文。
(一)“幸福其实很简单,可能就是因为太简单了,就总是忽略到看不见……”,幸福兴许只是些许我们未曾在意的东西,或许就是一句轻轻的问候,一个凝望的眼神,一件寻常的衣服,一杯淡淡的开水……只要我们用心体味,那种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幸福其实很简单,而又太容易忽视……
请以“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 让我 》(自己补充完整题目)
要求:①如选第(二)题,请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