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节能空调标准由850元调整到250元,下降了3倍多。B: 电脑系统的开机速度、运行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硬件的配置。 C: 温州动车事故以来,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小伊伊的身体状况。 D: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最新报告,在2011年10月31日,地球总人口数大约70亿左右。 |
2、 | 没有反义词的一句是( ) A: 只见成群结队的探险队员出出进进。 B: 运动场上的起点是明显的,生活中的起点往往较为隐蔽。 C: 他试着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和外宾说话。 D: 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 |
3、 | 《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一生命运的三部曲是( ) A: 精进向上——自甘堕落——浪子回头 B: 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C: 不求上进——精进向上——自甘堕落 D: 不求上进——有所发愤——精进向上 |
4、 | 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A: lǘ néng gǔ pāoB: lǚ long gù pāo C: lǜ nóng gū pào D: lù long gú pāo |
5、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学过的《爱莲说》、《陋室铭》,历来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B: 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C: 对这道数学题的解法,我还是一头雾水 , 请给我解释一下。 D: 有时说话就应照直说,别拐弯抹角的。 |
6、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纶巾(guān) 城铺(pù) 妯娌(zhóu) 笑容可掬(jū)B: 叩击(kòu) 炫耀 (xuàn) 揶揄(yē) 窸窸窣窣(shù) C: 抚掌 (fǔ) 骇然(hài) 言讫(qǐ) 言行拘谨(jǐn) D: 熹微(xǐ) 悉意(xī) 颀长(qí) 寥寥可数(shǔ) |
7、 | 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B: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就要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B: 我们能否读懂《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关键在于我们对托尔斯泰有深刻的了解。 C: 不管天气条件恶劣,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D: 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 |
9、 | 下面句子的恰当译文是( )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A: 皇宫中和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奖赏好的惩罚坏的,不应有所不同。B: 宫廷中的人和相府中的人,都是一个国家中的官员,提升、惩罚、表扬、批评,不应有所不同。 C: 宫廷和相府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奖惩功过,不应没有区别。 D: 皇宫和相府,都是国家整体的一部分,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一样。 |
10、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介绍,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我的叔叔于勒》选自长篇小说《羊脂球》,作者莫伯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主人公是于勒和菲利普夫妇.②《故乡》以“我”的见闻为线索,作品中的“我”不一定是作者自己 B: 孙悟空,由一块仙石变化而成,他手持金箍棒,神通广大,能七十二变,他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他勇敢机智,百折不挠,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深受读者喜爱 C: 我们是听着《水浒传》的故事长大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风雪山神庙、吴用智取生辰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D: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作者是清代小说 ![]() |
诗歌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 1 )此诗一二句两两对仗,且十分工整,你能说出对仗句子的特点吗?( 2 )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B: “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 “惊”和“鸣”不是分别写“鹊”和“蝉”的,而是说“鹊”、“蝉”、“惊”、“鸣”。 D: “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 3 )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4 )《西江月》是一首词,词因句子长短不一又叫做________。这首词分为两段,这两段分别叫做________、________。( 5 )这首词的上阕从________、听觉和________方面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6 )“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7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和氛围?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完成下列小题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 ( 1 )解释下面句划线的词语。( )①阅十余岁________ ②山门圮于河________ ③卒逢暴雨________ ④伯牙善鼓琴________ ( 2 )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①吾于何逃声哉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 3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②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 5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乙)中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知音的语句是:“________”;(甲)中“________ ”也可谓老河兵堪称是石兽的“知音”。 |
古城信步
李剑锋
①云南丽江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古城。不久前,我踏上了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雨后的古城笼罩在幽情逸韵的氛围中,如同一幅中世纪风景油画。
②古城距今已有1 200多年的历史。这座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苍凉群山之中的古城,完好地保存了原来的城市架构。古城的一些房屋,经风历雨,千年不衰,古韵犹在,成为建筑活化石。因此,古城又有“活着的古城”之称。在我国所有城镇中,只有丽江古城与山西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③恍如梦境的古城,吸引了海内外游客陶醉在古色古香的街巷间,如痴如醉地呼吸远古空气,聆听纳西古乐,鉴赏东巴文字,领略滇西风情。
④古城依着狮子山、象山、金虹山而建。街道连接小巷,小巷衔着万户门洞。门洞内为“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的纳西宅院。宅院既有北京四合院的韵味,又有江南水乡的情调。这些蕴含纳西传统母房文化的宅院,主要由平房、妹楼、明楼、骑厦楼、古宗楼等组成。望着这些房子,我感觉到纳西民族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民族,她奇迹般地将东巴经书、东巴古典舞蹈、东巴音乐以及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东巴象形文字等完整地保存下来。
⑤古城还是一座水中之城。我循着叮叮咚咚的水流声,走进了古城新华街。与江南水乡平静的水不同的是,古城的水是湍急地流着的。尽管水流急,但河岸很低,两岸绿树婆娑,垂柳依依。
⑥古城的河上,有很多桥。桥是古城的神来之笔,它使古城充满灵性。在草丛中,在垂柳间,那一座座桥就像一条条彩虹,把古城连成一个整体,构成了蓝天、白云、绿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
⑦到了阿余灿至大石桥一段的街道,我信步走上大石桥的桥头,往南眺望,古城北面的玉龙雪山直指苍穹,发出的炫目银光,折射得古城迷离而神奇。当我调整视线往桥下看时,惊呆了:河水留有雪山的倒影。抬起头,眼前的景色使我又醉了:河道上,一座座古栗木板桥离河面很低,掩藏在绿柳草丛中。河水碰撞岸堤溅起水花,洒在桥板上,增添了桥的鲜活情趣。就在这时,一曲空灵飘逸的纳西古乐,从不远处漫了过来,流遍我全身,沁入我肺腑。
⑧随着音乐,我踅进一间古乐馆,择个临窗见河的位置坐下,一边品着清茶,一边聆听着台上十余位年逾古稀的纳西乐师的演奏。一曲曲古奥的音乐,使我尘念尽除,心静如水。
⑨从古乐馆出来,行到大石桥至百岁坊的小巷时,青石板铺成的路面光滑、陡斜,顺着栗木板桥,望向对岸,纳西民居从河岸砌起,墙上攀满藤本植物,疏影横斜。在白沙铜街至“刮当阁”匀水处街道,水声大了起来。西河水流到这里,变得如野马狂奔向前,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刮当阁”匀水处两岸,种满粉团花树和柳树。柳条缠花枝,在风中轻轻起舞,微微发出簌簌声,蝴蝶翩翩翻翻,辨不清是花还是柳……这又是古城一处独特的景观。
⑩傍晚时分,我走出古城,来到华灯高照的广场。这时,天又下起雨来,雨点打在身上,既像为我洗尘,又像为我洗礼。对我来说,古城之行,不就是一场文化洗礼吗?
⑪雨中飘来的纳西古乐,显得更加悦耳,更加醉人。
(选自《人民日报》)
( 1 )本文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七月初,赤日炎炎,我们却裹上了棉大衣。
面前是一条地道。越走越深,越走越黑,越走越冷。阴风不知从何处吹来,刺入骨里,令人从心底发出阵阵颤栗。
这是日本军队的一个秘密工厂,建于20世纪的30年代。在东北的中苏边境,这样的日军秘密工事共有15处。那年月,他们占领了东北,苦心经营了这批工事,准备进攻苏联。我们走进的这一个,建在内蒙古海拉尔市地下,称作“海拉尔军事要塞”。
海拉尔要塞的真实面目,至今仍未全部探明。因为它太大、太深了。罗瑞卿、陈锡联等我军高级将领亲临视察,感慨万千。军方专业人士评价说,海拉尔要塞地下工事之完备、建筑之复杂、规模之庞大、施工质量之高,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一流的军事工程,称得上是一个“步兵、炮兵、工兵、防化兵、装甲兵等合成兵种永久性的防御要塞”。
走在这阴暗的千米隧洞时,我犹如跌入历史的死角。经过那些冰冷的洞窟,我触摸到了战争、阴谋和死亡,还闻到了血腥和狼子呼吸的气息。
我看到每一个房间门口上方都写着规整的汉字。这些汉字简约、清晰,充溢着古意,写着“栖”字的,是士兵的宿舍;写着“诊”字的,是医务所;有“患”字的,是病房;有“信”字的,是通讯站;“炊”字下面,是食堂所在;“将”字所标,是将校休息室……
看着这些汉字,我灵魂间有一种莫名的震颤。
这就是那个与我们“同文同种”的民族!这就是那个对我们的历史、书法、饮食和茶艺充满了敬意和热爱的民族!他们写着汉字,用着汉字,心里想的却是灭绝汉族!
站在这些汉字下面,我似乎来到了一支日本军团的前面,他们强悍而野蛮,好战而阴险,野心勃勃而又充满心机。如果说,强盗也有宁馨儿,那么,海拉尔要塞就是日军的宁馨儿。你看,这里暗道无数,机关相连,四通八达;这里屯兵居将,灭火退水,可攻可守;这里设施齐全,储备充足,久居无虞……
海拉尔要塞和所有日军秘密工事一样,都是在枪口威逼下,中国老百姓用生命去筑就的。仅此一地,日军就征集了数万名中国劳工。工程延续了4年,中国人的死亡也延续了4年。每天,都有累死、病死和被打死的劳工,被日军装上汽车,运到海拉尔河北岸的沙地里掩埋。地下的工事一天天延伸,沙地尸骨便一天天堆积。工程结束时,日军为了保密,竟将活着的劳工集中起来,用机枪全部射杀!
在海拉尔河北岸,人们发现有数具尸体的肩胛骨,被铁链穿在一起;还有的尸骨,口眼大张,这明明是被活埋前,我们的同胞在挣扎,在怒吼……中国劳工中,只有一个名叫张玉甫的男子冒死逃出,其余数万青壮年,都活活死在了日军的机枪声中!
“万人坑”,这就是海拉尔的“万人坑”。江南有这样的“万人坑”,中原有这样的“万人坑”,东北也有这样的“万人坑”。日军何其凶残,我们同胞的生命在其眼中,又何其低贱!在异族的枪口下,他们如蚁,如草,顷刻间,数万生灵化为白骨之山!
走在这没有尽头的隧道里,我心里燃烧着一团火。对于日军的仇恨,我从没有今天这样深刻与新鲜。尤其令我难解的是,大海对面,至今有人拒不承认这段侵略史的存在!这样的邻居,你能放心吗?
好在,这地下的死亡工程可以作证,这海拉尔河北岸的累累白骨可以作证!
走出黑暗的隧道,来到草原的蓝天白云下,我感到有些眩晕。我猛然想到,我们是不是有些麻木了?开着丰田轿车,用着东芝冰箱,享受着三菱空调,在惬意中,我们是不是遗忘了什么?我们这一代尚且如此,下一代、再下一代呢?曾被日寇奴役的中国人,很需要上上课,很需要有历史来敲打敲打。
海拉尔,就是这样一个无言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