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赤壁》《次北固山下)《雁门太守行》的作者分别是杜牧、王湾和李贺,他们都是唐代人 C: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号云庄,一说字千里,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曲牌名。 D: 《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元末明初文学家。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B: 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 “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 D: 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南塔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
3、 |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 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运用。 B: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君子想象和淑女相处、结婚时热闹场面的描写,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C: “参差”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D: 全诗感情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
4、 | 下列作品、作家及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鲁迅——藤野先生B: 《我的第一本书》——胡适——父亲 C: 《再塑生命》——海伦·凯勒——莎莉文老师 D: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
5、 |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当你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当你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 ①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②想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③相信自己的初衷是什么 A: ①②③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在“课内比较学“的活动中,郭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 , 赢得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B: 巴金先生对重大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少在别人面前采用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微言大义。 C: 职场上有人能力突出或情商很高,工作信手拈来 , 得到客户和老板的好评。 D: 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受到尊重。 |
7、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事故发生后,公司领导亲自登门看望事故中受伤的员工,并向该员工的家父和家母表示亲切慰问。 B: 本人才疏学浅,以上发言可能挂一漏万,贻笑大方,在此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C: 作为当地的人大代表,他为人正直,性格坦率,敢于在人代会上发表自己的拙见,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护。 D: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
8、 | 下列各选项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阳夏(xià) 间令(jiān) 鸿鹄(hú) 驽钝(nú) B: 色挠(náo) 崩殂(cú) 夙夜(sù) 遗诏(zhào) C: 咨诹(zōu) 舴艋(zhà) 恢弘(hónɡ) 乐毅(yuè) D: 攘除(rǎng) 猖獗(jué) 枉驾(wǎng) 的卢(de)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B: 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C: 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D: 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讲。 |
10、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稍逊(xùn) 喑(yīn)哑 静谧(mì) B: 佝偻(lóu) 灵柩(jiù) 相契(xiè) C: 枘(nèi)凿 涕(tì)泗 遏(è)制 D: 蕴(yùn)涵 缟(gǎo)素 陟罚臧否(fǒu)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约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②。时戴在剡③,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③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 ( 1 )下列划线词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但少(但是) 入户(窗户) 夜大雪(下大雪) 因起(于是) B: 遂至(于是) 闲人(清闲的人) 眠觉(睡醒) 经宿(一晚) C: 念(想念) 相与(互相) 皎然(洁白的样子) 就之(靠近,寻找) D: 盖(盖住) 未寝(睡觉) 彷徨(犹豫不决) 即便(立即就) ( 2 )根据上下文推断,下列给划线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B: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C: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D: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 3 )下列关于两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文都在叙事中写了景,都是因景而喜,因景而去觅知音。只不过前者幸运,找到了志同道合者,后者遗憾没找到,只能独自返回。 B: 甲文写景比乙文写得稍详尽些,甲文写月色隐蔽巧妙,用了比喻的手法,乙文运用了白描,“四望皎然”四个字,境界全出。 C: 甲乙两文中主人公都有豁达的胸襟,只不过前者是官员,还夹杂着贬谪的悲凉和不得志的自嘲,后者是隐士,显得更洒脱不羁。 D: 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启迪各有千秋,甲文告诉我们良辰美景要及时与友分享,乙文则告诉我们分享良辰美景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尽兴的过程。 ( 4 )根据原文,翻译【甲】【乙】中两个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阅读下面文章。
不可放弃的努力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放弃的,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你是否知道大鱼和小鱼的习性?大鱼喜欢吃小鱼,小鱼总是躲避大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大鱼和一条小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大鱼要吃小鱼,飞快地向小鱼游去,可一次次都撞在玻璃隔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大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小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大鱼也不再尝试去吃小鱼了!大鱼失掉了去吃小鱼的信心,放弃了努力。
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大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 4 )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两个证明中心论点的例子,叙述要简明扼要。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支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者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泰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乎。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这些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能看到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有删改)
写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着肉包,他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着棉袄,他比我幸福;幸福是有房住,有钱花,有衣穿,有美食一起分享……
有人说,幸福是领略美景的激动;幸福是阅读书籍的渴求,幸福是偎依在怀抱的温馨,幸福是感受慈爱的激情涌动……
幸福是满足,幸福是宽容,幸福是付出……幸福就萦绕在我们身边,幸福的感觉真好!
请以“幸福的感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③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