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无事,绝不惹事;有事,绝不怕事。 B: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C: 我这个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就分不清哪儿是东,哪儿是西。 D: 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B: 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 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D: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B: 人们看到,中方虽是被迫应战,但应对得有条不紊、胸有成竹,打出了一套反制的“组合拳”。 C: 造假成本低、产业链完善、产业化程度高等因素,让流量造假信手拈来。 D: 专家学者对网络流行语的批判性思考,显然不算吹毛求疵:在文化炒作成为产业链的现实语境下,防止恶俗语言习惯对汉语言文字的侵蚀,恐怕也是相关部门的责任所在。 |
4、 |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诱惑(huò) 痴想(zhī) 漫湿(màn)B: 枯干(kū) 隐秘(bì) 瞬间(shùn) C: 攀登(pān) 喧腾(xuān) 幻想(huàn) D: 扎根(zā) 依然(yī) 凝成(nínɡ) |
5、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 B: ③①④② C: ②③①④ D: ③②④① |
6、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恐吓(xià) 稽(qǐ)首 吹毛求疵(cī) B: 盘桓(héng) 叱咄(duō) 瞬(shùn)息万变 C: 驾驭(yù) 诘(jié)难 战战兢兢(jīng) D: 缟(gǎo)素 囫(wù)囵 信手拈(niān)来 |
7、 | 根据语境,下面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个园北大门外盐阜路的内河风光带,景色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登上停泊在御码头的龙舟画舫 ②这里还是著名的“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点 ③当年乾隆皇帝三下扬州,曾以天宁寺的西苑作为行宫 ④沿河漫步西行千余米,清代八大刹之一的天宁寺就在这里 ⑤可以领略“两堤花柳皆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十里瘦西湖风光。 A: ②④③①⑤B: ④②③⑤① C: ④③②①⑤ D: ②④⑤①③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B: 爸的收入很低,还不能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C: 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 |
9、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②我们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③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④读书这件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⑤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 A: ③⑤①④② B: ①②④③⑤ C: ⑤③①④② D: ②①⑤④③ |
10、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因缺乏经验,一遇到突发情况,她就会不知所措地不知道该怎么办。 B: 清代的纪晓岚机智过人,能言善辩 , 留下了许多饶有趣味的故事。 C: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D: 这个故事构思巧妙,情节跌宕起伏 , 人物鲜活灵动,很有吸引力。 |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 1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________之情的自然流露。( 2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________。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伛偻提携________ ②泉香而酒洌________ ③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 ④则必即丰乐以饮________ ( 2 )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 3 )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 B: 行者休于树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 醒能述以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 4 )(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 5 )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
文学作品阅读
野蔷薇
[日]小川未明
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国和一个比较小的王国相邻着,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和睦相处着。
在国界线上,两国都只派了一位士兵来驻守确定国界的石碑。大国派来的是个老人,小国派来的是个青年。两人一左一右地站在石碑两边。周围是安静极了的群山,偶尔才能看到一些路过的人影。
起初,两人在还不熟悉的时侯,由于彼此存在着不知敌友的戒心,一直都没怎么说过话。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两人竟成了好朋友。①大概因为这里除了他们两人再没有可以说话的对象了,还有就是春天的阳光总是和煦地照在他们两人的头顶上。
在这条国界线上,生长着一株没有人培植却很茂盛的野蔷薇,在花开的日子里,蜜蜂们很早就聚集到了这里,那些振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一直传到还没起床的两人的耳朵里。好像在说:“喂,快起床了,你看蜜蜂都来了。”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起了床,走到外面一看,果真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此时正神采奕奕地在树梢顶上闪着光。于是两人又都走到岩石边,用从岩石缝里流出来的山泉漱口,这样两人在洗脸的时候就见面了。
“啊,您早,今天的天气真好!”
“是啊,真是个好天气,天气一好,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了。”
于是,两人就这么一起站着说话,一起抬头看周围的景色。虽然是每天都能看见的风景,但是只要一抬头总能在里面看到昨天所没有的新鲜感。
那个年轻人最初不会下象棋,自从跟着老人学了以后,这一阵子,只要是和暖的天气,两人便会坐下来,对战起来。
开始的时候老人的棋术比青年强很多,所以总是让着青年,到了后来,即使按着规矩下,有时老人也会被击败。
青年和老人都是很好的人。两人都非常正直、亲切,虽然在下棋的时候,大家都是拼着命地想打败对方,但是在心里,两人却是从未有过的融洽。
有时候老人下着下着就会大笑起来:“看来我是要被打败了是吧。老是这么躲来躲去的还真是叫人受不了,要是真的在战场上可怎么办才好哇?”
青年因为正战在兴头上,眼看就要赢了,所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眼睛放光,直追对方的将。那些小鸟也蛮有意思地在树梢上唱着歌。野蔷薇也一阵一阵地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②在那个地方也有冬天,当天气变得寒冷起来的时候,老人就开始怀恋自己的故乡了,开始想住在那里的儿子和自己的小孙子了。
“真想早点请假回去看看哪!”老人时常感慨着。
“可是,”青年说,“如果您回去了,就一定由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来代替,要是个亲切温柔的人倒也罢了,万一是个满脑子敌我戒备思想的人就难办了。就请您务必多留些日子吧,您看,马上春天就要来了。”
不久,冬天就过去了,春天到了。可是,此时,这两个国家正为着利益的关系开始了战争。眼看着,两个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好朋友就要变成敌人了,真是件难以想像的事呀!
老人说:“你和我从今天起就要变成敌人了。我虽然很老了,但至少还是个少佐,如果你把我的头拿回去,你一定可以立功得赏的,就请杀了我吧。”
听到这样的话,青年一愣。
“您在说什么呀!③我跟您怎么会是敌人呢?我的敌人应该是别人。现在战争正在北方进行着,我要到那里去参战了。”说完这些,青年就走了。
在国界线上,孤零零地只剩下老人了。自从青年离开的那一日起,老人就开始茫然地打发日子。野蔷薇开了,蜜蜂从日出到日落,成群地飞舞。④此刻,战争正在很远的地方进行着,即使老人竖起了耳朵去听,睁大了眼睛去看,也没办法听到一丝铁炮的声音,或者看到一点黑色的硝烟。
老人从那天起,就一直担心着青年的安危。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
一天,这里来了一个过路的人。
老人就向他询问起战争的情况。那个人就告诉老人,小国战败了,那个国家的士兵都被杀了,战争结束了。老人想,那样的话,青年不是也死了吗?他心里放不下,垂头往石碑座上一坐,就迷迷糊糊地打起盹来了。他感到从远方来了很多人,一瞧,是一支军队,而且骑马指挥的就是那个青年。这支军队非常肃静,一点声音都没有。当他们从老人身边经过的时候,青年默默地向老人敬了一下礼,并且闻了闻野蔷薇花。
老人刚想说什么,一下子就醒了。打那以后过了一个多月,野蔷薇就枯死了。
后来,就在这年的秋天,老人也请假回南方去了。
(选自杜志建主编《大家小文》)
( 1 )色调有冷暖之分,读完此文,你觉得这篇童话的色调是怎样的?请简述理由。( 2 )文章安排老人与青年下棋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3 )质疑是走向深入阅读的重要一步。文中画线句有什么看似矛盾或不合理的地方?请选一句,写出你的疑问。( 4 )本文以“野蔷薇”为题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理解。阅读张迪安《碗》,完成小题。
①我家的瓷碗,已经很久没有换过了,它不甚惊艳,但看起来却很有家的味道。沾过胖乎乎的饭粒,装过令人垂涎欲滴的黄焖鸡,挨过竹筷子的碰,受过铁调羹的敲,淋过柠檬味道的洗洁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家的碗敛藏了所有生活的味道。
②端起碗吃饭的时候,眼睛从碗的弧形边缘处打量着同桌吃饭的家人们,有的吃得慢条斯理,有的狼吞虎咽,有人嗜辣,有人爱甜,虽然形态各不相一,然而饭香氤氲,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都是幸福。
③七月的一天,新闻里播报了一起火车追尾事故,死亡惨重。端着饭碗的我,浏览到相关信息时,忽然觉得饭菜难以下咽。有多少正在家里守候儿女归来的父母在听到这则消息时,震惊地摔碎了手中的碗;有多少家庭从此都要空上一副碗筷出来,等待那个永远回不了家的人……碗中的饭在此时变得格外冰凉。
④餐桌对面的空饭碗里是否会有这样看不到的留言:我从远方赶来,特意坐了动车,只是为了能早一点看到你,握住你温暖的手,和你坐在一桌吃饭,相互对望,筷子会在夹菜时碰到一起,我想要尝尝你的手艺有没有进步,我的妻子。然而抱歉,我无法归家,原本热乎乎的饭菜凉了又热,你还是等不到我,原本给我盛饭用的小白碗,如今是否接满了你的泪水?
⑤碗筷坠地时破碎的声音中是否能追寻到这样触不到的思念:我放假第二天就跳上了火车,一学期没有见到您了,我想您包的茴香饺子想得要发疯,坐在动车上每过一座城市就给您发一条短信,我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我的妈妈。天遂人愿的事情总是如此少,原谅我,妈妈,这顿饭又要您自己吃了,我的灵魂永远停在这铁轨上了。家里地上那个打碎的碗,您收拾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啊,不要被碎片划伤了手,我知道您的心在滴血。
⑥冷冰冰的陶瓷碗里有没有留下这样一段温热的话语:终于能见面了,我想你想得睡不着觉,这次我给你买了很多的礼物,吃的、玩的,还有一只很漂亮的小碗,以后用这个喂你吃饭吧,我不在家的时候,你有没有听爷爷奶奶的话,如果我回来发现你没有长胖,我可就生气啦!对不起,对不起,宝宝,妈妈……回不来了,是妈妈不好,以后再没有妈妈给你端你最爱吃的鸡蛋羹了,宝宝的小碗再没人能暖热了,以后……以后……再也看不见汤匙那边妈妈的脸了……宝宝,你别哭呀,我和你道歉好不好?
⑦死亡人数至今未明的事故,牵挂着多少人的心,上面的故事会在多少家庭里发生?打破的碗有多少?空出来的碗筷有几双?原本盛满佳肴的小碗,如今被苦涩填满,原本幸福的家庭聚餐,成为了最煽情的催泪晚会。
⑧最近的新闻上报道说,故宫也打破了一只碗,一只价值连城、举世无双的宋代哥窑碗。霎时间举国上下的媒体都把闪光灯对准了故宫。给予追尾事故的目光就此被转移。同样是碗,王公贵族家的和平民百姓家的果然是不能比,有哪家媒体统计过,时至今日,追尾已经欠下了多少顿团圆饭?
⑨宋代的哥窑碗自然很贵重,然而平民家庭里的碗也很贵重。一餐一饭,一只碗也可能陪伴人终老,看到碗角的磕碰也许就能想起某次晚餐上发生的趣事,摸到碗沿的弧度就能回想起母亲盛饭时手掌的温度,一只碗里的记忆又是多少钱可以换来的呢?
⑩打破一只碗,咣当一声,惊醒了多少美梦?一地碎片划破多少现实?捡起碎片,手掌划破,流出的是多少人的泣血哀歌?触感冰凉,多少家庭从此以后就要冰冷度日?打破的碗,你我都无法再将其焗上,只有午夜梦回时,那只碗才会回到当初的温暖。
作文。
有人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人说,幸福无处不在,缺少的是一颗善感的心……请在下列题目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幸福”、“温暖”、“美”、“爱”……),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从生活中选材,主题鲜明,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能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标点使用规范,卷面整洁,书写工整。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题目: 就在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