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民国才女林徽因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诗中,用“人间的四月天”来表达美好的情感,以诸多意象为喻,书写细腻柔丽的情愫,表现出轻盈优雅之美。 B: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被贬滁州知州期间,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创作出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C: 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常见于古代诗歌中。如李白在《行路难》中运用姜太公溪边垂钓和伊尹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的典故,表达仕途艰难、前路漫漫的无助感。 D: 《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刻画了范进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
2、 |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灯笼》的作者吴伯箫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B: 《核舟记》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本文使用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C: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D: 《恐龙无处不有》是法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根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学说。 |
3、 | 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种种苦涩,______________,历程中多少挫折,______________,漫漫岁月里的辛苦挣扎,_____________,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也由于不断地向上望,坚韧的生命终能超越所有的忧患与磨难,而从生活本身获得智慧。 A: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给人痛苦沉思 B: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给人痛苦沉思 曾使人失望流泪 C: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给人痛苦沉思 曾催人衰老憔悴 D: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给人痛苦沉思 |
4、 | 下面哪位不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 ) A: 埃斯库罗斯 B: 欧里庇得斯 C: 阿里斯托芬 D: 索福克勒斯 |
5、 | 下列与课文有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朱元思书》——《艺文类聚》——吴均——南朝梁 B: 《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宋代 C: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散文选》——沈从文——现当代 D: 《再塑生命的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 凯勒——美国 |
6、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 , , , 。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质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A: ②⑤③①④ B: ②③⑤①④ C: ②⑤③④① D: ④②③⑤① |
7、 |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B: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8、 |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你心情烦闷时,可以通过听音乐、写日记、野外散步等方式进行排解。 B: 一滴水,带着夙愿 , 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与徘徊,终于来到丽江。 C: 九十岁高龄的歌唱家郭兰英始终保持着普通人的姿态,为中国歌唱事业的发展马革裹尸。 D: 对上级的指令、单位的规定阳奉阴违 , 这样的人最终没有好结果。 |
9、 | 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他们的日子真难过”中的“他们”在句中做主语。 B: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中的“小费”是名词。 C: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这是一个转折复句。 D: “无缘无故”“自暴自弃”“山穷水尽”“根深蒂固”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
10、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宛转 嘹亮 憔悴 决然不同 B: 睫毛 倜傥 淅沥 不求胜解 C: 草垛 云霄 侍弄 咄咄逼人 D: 确凿 寻觅 逃窜 翻来复去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 1 )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 )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
阅读下面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①泯然众人矣 ________ ②俟能讽诵乃已 ________ ( 2 )下列划线词具有相同文言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邑人奇之B: 稍稍宾客其父 C: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 父利其然 ( 3 )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为一时之名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 未尝识书具/尝主编《资治通鉴》 C: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或以钱币乞之 D: 并自为其名/思其义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闻之也久 ②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 ( 5 )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①“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至理名言,历来被视为有逃避变节的嫌疑,其实不然。小到个人的自我设计,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随着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难免要作出调整,改变,甚至于不得不放弃。
②学会放弃,放弃不是舍弃,是一种等待,等待更好的时机。“义”字化身的武圣关公,不也有过“降汉不降曹”的经历?可他“人在曹营心在汉”,心中总想着扶刘复汉,最终就有了“千里走单骑”的壮举!
③学会放弃,放弃不是退避,是一种贮蓄,贮蓄更大的勇气。古语谓“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屈”不是懦弱,是一种长远的策略,是为了“伸”得更远。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有力的打出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取得大败吴国的战绩。
④学会放弃,不要硬挺着坚持,这样只会消磨你的意志,终究会迷失自己。一味地坚持再坚持,只能作出无端的牺牲,这是一种愚蠢者的傻与痴。孔明出山有出山的辉煌。约玛.奥利拉使诺基亚放弃电视机制造、机械以及其他产业,专心搞好电信业和移动电话业务,自有他的奥妙之处。握住手中最后一张牌固然美丽,那得看看你的脸上挂满泪水还是写着笑意。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弃了荣华富贵,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放弃了懦弱苟且,闻一多便有了面对敌人枪口傲然挺身,大义凛然发表最后一次讲演的壮举;放弃了美国面粉,朱自清用死诠释了一个中国男儿的骨气。正确地选择放弃,会有一种更多的得到、更大的自豪!
⑥学会放弃,放弃是一个更新的起点。鲁迅是万人敬仰的大文豪。当初他曾经选择了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当他认识到要拯救中华,只有先拯救国人那麻木的灵魂时,便毅然放弃了他的最初选择,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子同敌人作殊死斗争。试想,如果没有他的放弃,无数的国民能战胜愚昧,争来今天的幸福生活吗?可见,放弃可以使生命得到升华,甚至可以造福万民。
⑦学会放弃,放弃是一种智慧的美丽。懂得放弃,才更懂得拥有,懂得珍惜。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