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扬州田家炳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怎样看待虎妞与祥子的结合?( )

A: 很支持
B: 坚决反对
C: 没意见
D: 不管不问
2、

下列诗词鉴赏无误的一项是( )


A: "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B: 《饮酒》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结句"欲辨已忘言"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C: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尽管爱情之路困难重重,相爱的人相距遥远,诗人仍然相信他们的坚贞爱情将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一定会有人像殷勤传书的"青鸟"一样,为他们传递讯息,使他们情意绵延,永无尽期。
D: 《登高》中诗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3、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包罗万象的进口产品吸引人们驻足观赏。②其中那些有绿色健康标志的产品,受到广泛关注。③为了找到真正优质的产品,由工作人员花费了大量时间,从近120个国家的上万种商品中选拔出来。④与此同时,我国部分优质产品也进行了展示,产自天津的“海鸥手表”好评如潮。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随着时间的流逝,年迈的外公对祖国的思念却与日俱增
B: 专家表示2020年经济增长目标不必拘泥于6%以上,建议科学制定经济增长目标。
C: 庆祝建国70周年群众游行中,来自各省市的那些美轮美奂的彩车成为了观众关注的焦点。
D: “戏曲+直播”模式,拓宽了戏曲的传播渠道,对戏曲文化的弘扬具有不言而喻的作用。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类是一个__△__的命运共同体。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__△__,给全球公共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全面__△__。各国团结合作是遏制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必然选择,只有在共同抗击疫情中加强国际宏观协调,方能提振世界经济复苏的士气。


A: 一脉相承 胁迫 打击
B: 休戚与共 胁迫 冲击
C: 休戚与共 威胁 冲击
D: 一脉相承 威胁 打击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
B: 这位国会议员最擅长在公众集会上驳倒诘难他的人。
C: 危急关头,他爆发出歇斯底里的力量,才死里逃生。
D: 老师的启发,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 , 点燃起智慧火花。
7、下列哪位文学家不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 )
A: 苏轼
B: 柳宗元
C: 王安石
D: 白居易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坚信教育是一件美好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急功近利的做法违背了教育的原则。
B: 中学生群体中,总会出现挑拨离间的学生,他们的存在影响学生的团结。
C: 其实,读书和学习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
D: 张三同学经常向老师问问题,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9、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 “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 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 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10、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 这首诗的首联,叙写诗人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 这首诗的领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诗人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 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1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由写远游开始,既而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 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远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将要前往荆门之外的蜀地。
C: 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个“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用语贴切。
D: 第三联,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中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 2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 回答相关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 1 )选出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自: 以为大有所益 是指物作诗立就
B: 闻: 余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
C: 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 之: 大兄何见事晚乎 于舅家见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3 )本文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________ ,的情形
略写________ 的情形。王安石认为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________

( 4 )本文与《孙权劝学》都谈到了学习,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写法和内容方面的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给你人间寻常爱》

邓海燕

①一天,12岁的儿子放学回家,忽然问我:“妈妈,假如——假如啊,你别当真,我说的是假如。”我看他如此郑重,便有些好奇,说:“我知道你是假如,假如怎么样?”“假如,我被很严重地烧伤了,需要植皮……”我打断孩子的话,当即接口:“妈妈自然给你我自己的皮肤。”孩子摇头:“我当然知道你会给我。可我说的不是这个。你听我说,植皮手术只能在人清醒的时候进行,如果供皮人昏死过去或者被麻醉,都不会有效果,而这种痛苦人是没法忍耐的。如果是这样,你怎么选择?”我说:“我当然选择不打麻药。”儿子说:“那你就会昏死过去了,植皮也是没用的。”我说:“那,那可怎么办呢?”“告诉你吧,有个妈妈可伟大了,她选择了不打麻药,并且要求医生在她痛昏过去时就把她唤醒,一次又一次,最后终于植皮成功。”听了孩子讲的故事,我不禁心怀惴惴: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样的办法,难道面对那样的生死考验,我会退缩吗?这个故事一直缠绕在我的心间,为自己母爱的不够而惭愧。

②时隔不久放暑假,儿子的父亲邀儿子去南方他那里。一个月之后回来,儿子对我们朴素的家便百般挑剔。他满怀羡慕喋喋不休地跟我说起父亲的大房子和漂亮的车,以及在父亲家中过的随意而奢侈的生活,然后仰头问我:“你不是总说最爱我吗?可为什么舍不得为我花钱?你为什么不能让我过像妹妹那样的生活呢?”本来欢喜的我顿时沉默了,内心百般惶惑痛苦,眼泪随即涨满眼眶。单亲8年,独自带孩子的那份艰辛困苦无法对人言,原以为孩子会懂得,哪料到糖衣炮弹是如此厉害。

③面对孩子,我竟不知如何回答。忽然又想起那个伟大妈妈的故事,刹那间心地洞明。

④认真地对孩子说:“妈妈是普通女子,没有能力挣更多的钱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并且假如你遇到类似需要植皮的生死考验,我也很可能想不出、做不到那样伟大的行为。我能够给予你的不过是人间最寻常最普通的爱:在你哭泣时会立刻把你抱起,在你需要的时候会耐心地陪你游戏,把我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你,看着你每一天的成长。如果你觉得这些爱抵不过物质金钱,妈妈尊重你的选择,你可以去你爸爸那边生活。”

⑤儿子愣住了,然后望着我说:“不,我要和妈妈在一起,没有妈妈在身边,那样的生活我不再羡慕。我也不期待什么生死考验,只要妈妈每天给我的那些寻常爱。”

⑥是啊,我们都是普通人,无法用千金宝马赢得心爱之人的展颜一笑;我们也遭遇不到考验生死的机会,无法演绎那样荡气回肠的故事。于是,在那些平淡琐碎的日子里,我们能够给予最爱的人的,不过是那人间最寻常的爱。那一蔬一饭,一言一语,一寸寸光阴,是我们能够付出的最卑微也最宝贵的爱。

(选自《读者》2014年第1期)

( 1 )文章题目是“给你人间寻常爱”,请结合文章概括①~②段两种“不寻常”的爱。

( 2 )结合语境,回答下面括号内的问题。

①听了孩子讲的故事,我不禁心怀惴惴: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样的办法,难道面对那样的生死考验,我会退缩吗?(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②单亲8年,独自带孩子的那份艰辛困苦无法对人言,原以为孩子会懂得,哪料到糖衣炮弹....是如此厉害。(说说词语“糖衣炮弹”的含义)

( 3 )结合语境,说说文章末段划线句子如何理解。

那一蔬一饭,一言一语,一寸寸光阴,是我们能够付出的最卑微也最宝贵的爱。

( 4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题目“给你人间寻常爱”中的“寻常爱”指母亲给予儿子的琐碎而普通的付出和关爱。
B: 听到儿子对父亲那里生活的羡慕和对我的责问,“我”为不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而心酸内疚,所以眼泪“涨满眼眶”。
C: 第③段在文中起过渡作用,承接了上文的两件事,引出下文我对“寻常爱”的理解。
D: 文章末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强调了我们生活中的“寻常爱”的珍贵。
( 5 )生活中,我们的父母也给予了我们“人间寻常爱”,请描写一个能体现父母“寻常爱”的细节。(50字以上)

阅读下文,完成答题

土豆﹣﹣托起“生命的方舟”

①伴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地球资源和环境资源约束更加明显,饥饿与贫困的挑战异常严峻。人类该用什么来托起“生命的方舟”?联合国大会决定,把2008年定为“国际土豆年”,人们期待着,土豆在战胜饥饿和贫困斗争的前沿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②其貌不扬的土豆,一向以“朴实的块茎”著称,它能够负担这样沉重的责任吗?它又是怎么走进联合国的视野呢?原未,从安第斯山脉走向世界六大洲的土豆,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并逐渐成为了世界人口膳食中的一种主粮。这种主粮已经成为了全球粮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在加强世界粮食安全和减轻贫困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③土豆是一种营养丰富且适合人类的食物。新鲜土豆含有大约80%的水分和20%的干物质。在干物质中有60%﹣﹣80%为淀粉,土豆的蛋白质含量与谷物大体相同,要比其余块根和块茎的蛋白质含量高许多,并且土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模式与人类的需求非常匹配。

④土豆的脂肪含量比较低,并富含多种微量营养物质。土豆是维生素B1、B3、B6、C及铁、钾、磷和镁等矿物质的良好来源,而且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比如,土豆维生素含量比苹果还高,它的维生素C比西红柿要高一些。作为主食和蔬菜,土豆的制作和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因此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欢迎。

⑤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进入到21世纪以后,世界土豆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初,大多数土豆产自欧洲、北美等地区。2005年,发展中国家土豆产量首次超过了发达囯家的产量。粮食专家们呼吁,要重新认识这个“被埋没的宝物”的价值,应对包括饥饿、贫困及环境威胁在内的全球性挑战。

⑥在世界性的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减少农业用水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类淡水使用量的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其中农业用水占到了70%以上。有资料显示,在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中,土豆每单位用水量生产的粮食更多,使用同样数量的水所生产的膳食能量也更多。这说明种植土豆可以大幅度提高毎单位用水量的粮食产量,从而保证在生产足够粮食的同事,减少对地球淡水资源的消耗。

⑦土豆,正在人类生存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1 )第②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语“朴实”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 2 )根据第③、④段内容,“土豆是一种营养丰富且适合人类的食物”的理由具体有: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每空不超过10个字)

( 3 )对第⑤段内容理解,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古至今土豆的种植范围在持续扩大
B: 产业革命导致土豆产量不断创下新高
C: 以前人们对土豆价值的认识并不全面
D: 扩大土豆种植会有利于地球环境改善
( 4 )下列这段文字,应该放在原文中哪一段后面?请从“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角度简述理由。

资料显示,在耕作实用1立方来的水,土豆可生产5000卡路里的膳食能量,而玉米、小麦和大米生产的卡路里分别为3860、2300和2000.同样数量的淡水,土豆可生产出的蛋白质是150克,为小麦的2倍。产出的钙540毫克,是大米的4倍。

( 5 )首段画线句的作用有哪些?请分条简述。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等。字数在700字以上。

(一)命题作文

“在校不做书呆子,居家不当小皇上,充满友爱,充满幻想,充满时尚,阳光男孩,阳光女孩,阳光下健康成长……”你们就是我们身边的阳光男孩、女孩,你们执着、勤奋、乐观、善良;你们青春、靓丽、率真、阳光……请以“阳光男孩(女孩)”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情境作文

围绕下面提供的情景要素,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暖阳 遇见 美好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浪狼”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