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合肥润安公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刘备、刘姥姥、闰土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故乡》。
B: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他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 《湖心亭看雪》选自《西湖梦寻》,作者张岱,清代文学家。
D: “一封朝奏九重天”中的“九重天”指皇帝,“伛偻”“提携”分别指老人、儿童。
2、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fěi) 不(xùn) 问(zhì) 广(mò)
B: 瞥见(piē) 粗(zāo) 野(mán) 广(mào)
C: 责(jié) (gān)尬 粗(liè) 教(huì)
D: 驿站(yì) 甲(wèi) 戏(xī) 托(cí)
3、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那人看似文质彬彬的,但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实则是个龌龊不堪的伪君子。
B: 刚才吓唬她的那个大个子现在呆若木鸡
C: 从大年初五那天开始,农民工们就陆陆续续地背乡离井外出打工了。
D: 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
4、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隐(nì) 褴(lǚ) 戒(chéng) 转弯角(mò)
B: 职(dú) 干(hé) 跚(pán) 忍俊不(jīn)
C: 词(yú) 然(mò) 归(xǐng) 龙吟凤(huì)
D: 涟(yī) 取(xī) 悍(piāo) 吹毛求(cī)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B: 4月19日,庞公大桥江心主墩开始钻孔,此桥建成将大大缓解我市交通拥堵的现状。
C: 《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将对古城墙的依法保护和科学管理发挥重要的作用。
D: 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使的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创建活动中。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把士子们热衷功名、乡人们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刻画得淋漓尽致。
B: 《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开篇提出对方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然后对它进行驳斥,并提出自己的论点:中国人没有失去自信力。
C: 《谈读书》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他还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D: 《热爱生命》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创作的,描写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最终顽强活下来的故事。
7、

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唐代诗人杜甫,曾留下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千古名句,也曾抒发过“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的由衷感叹。
B: 为了让留学海外的儿子成为一位技艺精湛的艺术家,傅雷先生通过书信的方式主要对其进行艺术技巧方面的指导.这些书信汇编成册,就成了名著《傅雷家书》。
C: 《济南的冬天》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 从结构形式的角度看,“忧谗畏讥”“囊萤映雪”“耀武扬威”“破釜沉舟”四个短语,构成方式完全相同。
8、下列句子对文章写作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陋室铭》中运用托物言志,借“陋室”表达自己的情趣。
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连用六个排比,气势铺排,据此事实得出结论,令人信服。
C: 《愚公移山》生动的细节描写,随着情节的发展由表及里地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周亚夫军细柳》一文运用正面描写,通过文帝和群臣的反应正面塑造周亚夫的形象。
9、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的朋友龙标要到远的地方做官,路途艰险,李白心中十分伤感。
B: 正是江南最美的时节,杜甫遇到老朋友李龟年,快乐地谈论起往事,写下“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诗句。
C: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岑参的诗歌,这里的九日即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常登高、饮酒、赏菊,思念家乡。
D: 李商隐与夫人久别之后重逢,二人在烛光下,说起当年在巴山遇雨的情形,感慨万千,写下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
1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 伤/货/五缺土 不人事/三吾身
B: 教/阴 皮/抽丝茧 金铁马/游自如
C: 本/扣 拮/不足为后继/风尘
D: 脚/裸 睢/意妄为 顿开茅/翁失马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州桥

南宋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注】州桥即北宋故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宫城南面的天汉桥。作者于乾道六年(1170)奉命出使金国经过此地,写下了这首诗。

( 1 )诗歌中的“年年”“真有”透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2 )第三句中“忍泪失声询”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释】①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府。苏轼时任凤翔府判官,于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到任。②雨麦,上天下麦子。岐山,今陕西岐山县。占,占卦。年,年成。有年,指丰收。人们不知道雨麦是不是“祥瑞”,所以占卦。③弥,满。弥月,整月。雨,下雨(动词).④乙卯,四月初二日;甲子,四月十一日;丁卯,四月十四日。⑤属,酌。属客,指斟酒给客人喝。⑥荐,重。荐饥,重复地遭到饥荒。⑦优游,叠韵连绵字,从容不迫的样子。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念:

________

②怀民亦未

寝:

________

喜也

志:

________

④雨麦于岐山之

阳:

________


( 2 )将【乙】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 3 )【甲】文没有直接写友情,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并作简要说明。

( 4 )①贯穿【甲】文的线索是________

②【乙】文的题眼是________

( 5 )【甲】【乙】两文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当美德成为智慧》(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当美德成为智慧

焦国成

①在美国波士顿“二战”犹太人蒙难纪念碑上,刻着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留下的铭文: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出没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此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那里却再也没有人能够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②这是从血的教训中午出的箴言。在那个法西斯主义处于强势、毫无正义可言的时候,任何人都无法独善其身。所谓的“智者”可能会为了眼前的利益选择去做法西斯的帮凶和奴才,虽然可以苟安一时,但总归是法西斯主义者的俎上之肉。

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利己主义者的智慧是一种小聪明,虽然可以暂时得利,但这种利总是有“害”相跟随。因为占了别人的便宜,固然可以一时得意,但当被千夫所指的时候,他的得意也就不在了。前乐而后苦、开始得意而日后途穷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一种高妙的智慧。

④拥有美德,也就拥有了人生的智慧。

⑤其一,美德是对利己欲望的一种超越。在有德之人看来,有损美德的利益不是一种利,反而是一种害。正如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避开了不符合道义的利益,也就避开了它可能导致的害。爱好美德的人,善于约束自己,上不愧于天,下不zuò于人,心里坦坦荡荡,安宁舒畅。能使自己愉悦幸福一生的,莫过于美德。爱美德的人,才是真正爱智慧的人。

。有美德的人尊道而贵德,一事当前,先问是否合于道义,而不以一己之好恶对待人和事。有美德的人讲仁讲义,乐于助人,乐于成人之美,这有助于消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对立,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与邻为壑与互助合作之间,哪个更为智慧,是不言自明的。

⑦其三,美德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力量。有美德的人,是在爱人中爱己,在利人中利己,在使众人快乐中获得快乐。因为他行事以德,故服人不靠威势武力;因为他爱人利人,故能把自己与大众连为一体。因此,孟子才说“仁者无敌”。

⑧其四,美德是可以惠及整个社会和子孙万代的精神财富。孔子曾提出“惠而不费的君子智慧”。在他看来,“因民所利而利之”的德政是惠而不费的。如果我们能把孔子思想发挥一下,使美德成为每个人的操守,社会将更加美好。做父母的有慈的美德,天下儿童就都幸福了;做子女的有孝的美德,天下老人就都幸福了。同样,每个社会位置上的人都有美德,天下就会是一个大道流行、人人幸福的世界,我们这一代能够讲美德,下代人潜移默化,也会崇尚正义和美德。如此善善相因,“富二代”和“富三代”的问题就不会出现。美德泽后长远,如果真想让社会更美好,那就把美德看成永恒的智慧来追求吧!

(2011年2月18日《光明日报》)

( 1 )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

zuò

一己之好

下不________于人


( 2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箴言:________

②仁者无敌:________

( 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4 )阅读①段的“铭文”,说说你从中明白的道理。

( 5 )第③段说当利己主义者“被千夫所指的时候,他的得意也就不在了”,即指孟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

( 6 )细读第⑥段,依本文行文特点,在横线外为本段拟写中心句。

( 7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阅读《冰窗花》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冰窗花

任随平

①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

②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浆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声响,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恬美与温馨。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村庄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远山近水阔大的臂弯里。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⑤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深深的牵挂和思恋。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注释】①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

( 1 )请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说说冰窗花具有哪些特点。

( 2 )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村庄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远山近水阔大的臂弯里。

(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以“冰窗花”为线索,回顾作者早年的故园生活,着力描写了盛开在冬日窗棂上的冰窗花。
B: 第①自然段“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一句起强调作用,并自然地引起下文。
C: 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父亲煮茶的情景,极富表现力。
D: 第④自然段写多年以后,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现了作者对冰窗花秘密的好奇。
E: 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惋惜之情。
( 4 )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程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抄袭;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情源于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