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河北景县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记不要胡编乱造。(删去“不要”)
B: 《城南旧事》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成长少女的可爱事件。(“少女”改“姑娘”)
C: 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品味到戏曲悠长的韵味。(去掉“通过”或“让”)
D: 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左右。(删去“大约”)
2、给划线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 1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 )
A: 类别
B: 类推
C: 道德的根本,伦理的原则.
( 2 )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
A: 比试
B: 比较
C: 靠近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B: 在高金磊的带领下,这些村办企业办得红红火火,不但解决了本村的就业问题,而且帮助了其他村一同致富。
C: 阿里木深知缺乏教育给人生带来的晦暗,所以决定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在毕节学院设立“阿里木奖学金”,专门资助贫困学生。
D: 为保障春运期间三大火车站和天河机场出租车运力不足问题,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处要求星级车每日至少进站营运一次。
4、

下列词语中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恐(hè) 霉(jǔn) 除(tī) 深痛疾(wù)
B: 星宿(sù) 消(hào) 造 (yì) 孜不倦(zī)
C: 阔(chuò) 罚(chéng) 桥(zhàn) 然大波(xuān)
D: 拮(jū) 活(pō) 呜(yè) 而不舍(qì)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防止再出事故,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 针对“核活动”这一高度敏感的话题,朝鲜终于打破近两年左右的沉默。
C: 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D: 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也许是由于狭窄弯曲的加查峡谷把顺谷而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断然截住,翻过布达拉山,放眼一望,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村庄和小镇散落其间,到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东一堆西一堆的沙丘散布在宽阔的河谷里,如同一个个令人头疼却又无奈的脓包。

③很多村子里还保留了许多刷了白灰的土坯老房子,低矮而狭小,简洁而朴素,一如“西藏”在人心里的印象。

④一块块田地铺在河谷里,田埂上高大的柳树一排排纵横林立,为这些珍贵脆弱的耕地防风护沙。

⑤山上的灌木更少了,山坡上薄薄地覆盖着一层干黄的草皮。

⑥宗教建筑已经遍地皆是了,不经意间寺庙的鲜艳红墙就鹤立鸡群般从灰白、低矮的藏式民居里脱颖而出,以极大的反差显示出了自己地位的尊崇。

A: ⑤④②⑥①③
B: ②⑤④⑥①③
C: ②①③④⑤⑥
D: ⑤②④①③⑥
7、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词中写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主要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或抒发情怀抱负,或阐述某些观点。《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都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D: “千里共婵娟”里的“婵娟”指月亮。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嫦娥”等。
8、下面语段的内容,偏离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

①君子当自强不息。

②东晋的祖逖每天清晨听到鸡鸣就起床练剑,寒来暑往从不间断,终成一代名将。

③邓稼先站在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第一线,甘于奉献,身先士卒,终于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

④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并没有向生命屈服,数十年来笔耕不辍,完成了350多万字的作品,成为著名的作家。

⑤乘着新时代的东风,马云抓住机遇敢为人先,建立了阿里巴巴商业帝国。

⑥由此可见,我们应当努力奋进并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


A: ①④
B: ②⑤
C: ③⑥
D: ③⑤
9、

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颐和园的十七孔桥,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它的建筑设计真是巧妙绝伦
B: 一阵巨大的雷声过后,大雨倾盆而下,正在操场上玩耍的几个小孩子有些张皇失措
C: 这个小镇上许多原有的风俗,除了极个别被保留下来,都被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得荡然无存了。
D: 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这个县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发展了粮油加工和饲草料加工。
10、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爱慕之情。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你读出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 2 )请从炼字或哲理角度赏析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 1 )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射于家圃________ ②微颔之________

③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 ④康肃笑而之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②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卖油翁取一葫芦置于地自钱孔沥油的目的是用自己的实力来说明问题。
B: 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是非常轻视看不起的。
C: 本文最能说明道理的句子是“惟手熟尔”,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D: 文中人物性格各有不同,陈尧咨傲慢无礼,卖油翁沉稳内敛,
( 4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侯发山的《认亲》,完成问题。

那天,龙飞和妻子文静正在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看过这个节目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档寻亲栏目,就是失去亲人的家属提供线索,由社会各界力量帮忙寻找。其中一大部分因为线索充足,加之现代化手段,以及志愿者的倾心投入,最终都能够找到,也有一少部分,因为年代久远,蛛丝马迹都没有,希望就成了泡影。

当时电视上出现一个大叔,他来自四川农村。四十多年前,他们七个月大的儿子丢失了,找了几十年也没有找到。男人姓陈,他对主持人倪萍说,当时他们两口子在山腰的一块田里刨土豆,儿子在田边的竹篓里睡觉。两口子干了半天活,到田边去歇息时,才发现儿子不见了。这么多年,两个人辗转全国各地,每到一个地方,打上半年工,然后再赶往下一个地方,赚钱是次要的,主要是为了找儿子。他们常年在外,老家几乎很少回去,最近从老家传来消息,说家里的房子已经坍塌了。十年前,因为思念儿子,老伴的眼睛哭瞎了;五年前,老伴病逝了。

陈大叔只有六十岁,看上去像是七八十岁的人了。他虽然一直平静地叙述着,却是一脸的无助。看得出,他强烈压抑着心中的悲伤。

很显然,他老了,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儿子,自己也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可是,大家都能看出来,陈大叔给出的线索太少了,他的儿子没有找到的可能。

龙飞鼻子酸酸的,文静也用纸巾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倪萍对陈大叔说,你还记得儿子长什么模样吗?他身上有没有特别的特征?

陈大叔说,我只记得他小时候的模样……他的脸上有块特别明显的胎记。

龙飞和文静对视一眼。

龙飞摸了摸自己脸上的胎记,看着文静,迟疑了一下,说:“我,我是不是该去认亲?”

“应该去。老人家太可怜了。”文静点了点头,鼓励龙飞。

龙飞说:“要不要给萌萌商量一下?”萌萌是他们的儿子,在大学读书。

文静说:“不用商量,给他解释一下就中。再说,他小时候就一直要爷爷,现在爷爷回来了,他应该高兴才是。”

就这样,龙飞联系中央电视台“寻亲栏目组”,声称自己就是陈大叔的儿子。“寻亲栏目组”喜出望外,急忙联系双方见面。

陈大叔见到龙飞那一刻,愣怔了好半天,似乎不敢上前相认。

瞅着陈大叔,龙飞心里刺疼刺疼的。陈大叔的头发都已经花白,像是落了一头的雪。可以想象到,为了寻找儿子,老人家饱受了怎样的磨难。

龙飞说:“爹,我是您儿子啊。”说罢,上前抱着陈大叔,眼里的泪不由得流了出来。龙飞一边哭一边诉说自己寻找生身父母也找得好辛苦,说要不是看电视,真不敢相信这辈子还能见到他。

陈大叔,落泪了。他颤抖着手,抚摸着龙飞的肩膀,也呜嗬呜嗬地哭起来,鼻涕一把泪一把的。

后来,龙飞就把陈大叔接回了家里。龙飞在城里开家店铺,经营着五颜六色的布匹,买的房子也在城里。陈大叔勤快,龙飞不让他去店里帮忙,他就在家里忙活,没事干了,就去拖地板,有时一天拖三四遍,都能照出人影来。

儿子找到了,也有了家,陈大叔好像一下子掉进了福窝里。

萌萌从学校回来,一家三代更是其乐融融,家里边充满了爱的温馨。

二十三年后,陈大叔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弥留之际,他拉着龙飞的手说:“孩子,谢谢你!其实,你不是我的孩子,他脸上的胎记在左边,你的在右边。当时,看你哭得那么伤心,我也就认了。”

龙飞说:“爹,我知道我不是您的儿子,因为在我两岁的时候父母先后病逝了……看到您无依无靠,我和文静商量后就认您了。”

陈大叔粲然一笑,蠕动着嘴唇,还想说点什么,眼睛一闭,再也没有睁开。

萌萌得知真相后,写成故事放在了网上。陈大叔的老家人看到这个故事,就在网文后面留言说,当年老人的儿子被狼叼走了,害怕老人知道真相挺不过去,村人就隐瞒了事实,都说是丢了,是为了让老人心存希望,活下去。

(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2期)

( 1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 节

陈大叔的心理或表现

龙飞的心理或表现

丢失儿子,央视寻亲

②________

同情迟疑

央视援助,龙飞认亲

惊讶感动

③________

一家团聚,其乐融融

勤快幸福

关爱大叔

①________

粲然一笑

讲出实情


( 2 )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10段划线句。

②第15段加下划线词“似乎”富有表现力,请揣摩其作用。

( 3 ) 文章第23段划线句子中,龙飞说自己知道不是陈大叔的儿子,这其实在前文已有暗示,请找出其中两处。
( 4 )阅读选文最后一段和链接材料,思考它们构思上的相同点,从内容和主题角度说说各有什么作用。

【链接材料】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母亲的眼睛
①有孩子的女人不一定都是真正的母亲。真正的母亲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这双眼睛能够洞察儿女的一切,仿佛X光,会透过种种表象,透视你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又仿佛千里眼,无论儿女身在何方,都能明察秋毫。
②我就有这样一个母亲,我的一切都逃不出她的眼睛。我在邻居家吃了巧克力之后回到家,她见到我就说:“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两餐之间不要吃零食,既然这样,晚餐的甜食你就不要再吃了。”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我诧异地问。
④“没有母亲不知道的,”她说,“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
⑤我放学回到家,她用手朝卫生间一指。我顿时瞪大眼睛,问:“你是怎么知道我急着要方便的?”
⑥她耸了耸肩:“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
⑦我二十岁的时候出了一次车祸。那时我已经搬出家一个人住了。我的母亲看电视新闻时,看到一个画面从屏幕上一闪而过。那个画面上是一副担架,担架上躺的人身上盖着布,只露出了两只脚。但是,母亲立即把父亲从床上拉起来。“快穿衣服,”她说,“去医院,女儿出事了!”
⑧岁月没有减弱母亲的直觉能力,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的直觉能力越来越出神入化了。母亲能看出我的婚姻是否幸福,我的工作是否顺利,甚至无须看到我本人也能洞察我的情况。一次,我去乡下办事,遭遇了几个流氓的骚扰。我摆脱这些家伙刚回到我住的地方,母亲就打来了电话。“女儿,”她说,“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⑨五年前,母亲因病住院,那时我在离家很远的一个地方工作,我天天给母亲打电话,但都没有回去。一天晚上,我突然有一种感觉——我必须见母亲。第二天,我乘飞机来到母亲身边,我和母亲紧紧地抱在一起。“哦,女儿,”母亲说,“你怎么知道的?”
⑩“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我流着眼泪说。
⑪“你远在加利福尼亚也能看见?”母亲问。
⑫直到那时我才明白,尽管所有的女人都有母亲,但是只有少数幸运的女人才能做真正的女儿。我再次拥抱母亲,说:“没有女儿不知道的。”

( 1 )选文中的母亲的眼睛有着怎样的特殊功能?请用原文作答。

( 2 )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我顿时瞪大了双眼。
②我和母亲紧紧地抱在一起。

( 3 )文章反复提到母亲说“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 4 )第⑨段中母亲问:“你怎么知道?”母亲问女儿知道什么?

( 5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没有女儿不知道的”,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一)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于汪曾祺来说,那昆明的雨,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杨绛来说,老王的香油和鸡蛋,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要求: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二)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要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四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合理想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蔱掱@涙”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