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郑州市第二十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
B: 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C: 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壮乡,所以刘三姐的传说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
D: 通过“学会感恩”主题班会,使我受到很大的触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故事编得天衣无缝 , 谁听了都会以为是真的。
B: 这场元旦演出,精彩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C: 当你人生遭遇低谷,请静下心来读读此文,你会豁然开朗。
D: 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3、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祥 欹斜 鸠占鹊巢 见意思迁
B: 诋毁 狡辨 振耳欲聋 海市蜃楼
C: 驰骋 要抉 战战兢兢 正经危坐
D: 驾驭 斡旋 心无旁骛 不屑置辩
4、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bǐ) 烂(màn) 利(xì) 开(zhàn)
B: 红(fěi) 粗(liè) 黑(yǒu) 解(pōu)
C: 补(mí) 甲(zhòu) 磨(cèng) 粗(cāo)
D: 问(jié) 名(nì) 禁(gù) 形(qí)
5、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三峡》——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B: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张岱
C: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宋代“山中宰相”陶弘景
D: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清代涨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激活的荧光素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当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光子,就可以发出光亮。

②发光细胞里还有一些奇妙的物质:荧光素和荧光素酶。

③萤光束接受氧气中三磷酸腺苷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在水的作用下,由荧光素酶催化。

④萤火虫发光的原因是腹部有层几乎透明的薄膜,其下面是由发光细胞层和反光细胞层构成的发光器,周围则分布着许多小神经和小气管。

⑤发光还需氧气的参与,萤火虫呼吸时氧气从小气管进入发光细胞。


A: ④⑤③②①
B: ④②⑤③①
C: ⑤②④①③
D: ⑤②③④①
7、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huì) 酝(niàng) 悍(biāo) 吹毛求(zī)
B: 涟(qí) 亮(zēng) 两(qī) 断壁残(yuán)
C: 渎(xiè) 笑(shěn) 挑(xìn) 然长逝(cù)
D: 窗(xuún) 立(chù) 褴(lǚ) 奄奄一息(yān)
8、下列对句子的主干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7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于12月6日上午开幕。(主干:全球论坛开幕。)
B: 地税局工作人员解读了新疆环保税适用税额标准。(主干:人员解读标准。)
C: 一切他所失去的东西又回来统统呈现在他的面前。(主干:东西呈现。)
D: 央行宣布降息,让投资者感慨如今的理财真是很难。(主干:降息让投资者感慨。)
9、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移动启动的‘5G上珠峰’专项行动取得实质性进展。”一句的主干是“行动取得进展”。
B: “雄伟壮丽”“热爱祖国”“干得很好”“樱花盛开”的短语类型依次为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和主谓短语。
C: 在古代,博士是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如《孙权劝学》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中的“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等儒家经典。
D: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10、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苗(pǔ) 退(kuì) 发(bìng) 山地裂(bēng)
B: 新(cù) 胆(qiè) 惧(dàn) 惴惴不安(zhuì)
C: 痛(chì) 干(hé) 芽(pī) 鳞次比(zhì)
D: 育(bǔ) 妆(huàn) 爱(nì) 重蹈覆(zé)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 1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 2 )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之别院。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写进( )里。
①项为之强 ②果如鹤唳云端
③以丛草为 ④兴正浓
出神 ⑥之别院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 3 )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_______________”景象;二是“______________” 遇到“庞然大物”的经过。文中能体现课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语言简朴、自然,所以文章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
B: 本文是追记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
C: 本文采用了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童趣”这一线索,使文章前后呼应,脉络清楚。
D: 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主体部分写得详尽具体,记叙了三件趣事,四幅图画。突出“记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品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在一个漫卷风沙的日子,我爬上了山西应县木塔,那还是两年前的四月。站在巍峨的古塔里面,我很自然地想到当年前来勘察这座千年木塔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行。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九三年,正好整整六十年。黯淡灯光下,陡立的木梯依然昏暗。我缓慢地向上爬,每上一层,便走到栏杆前环望四周。每上一层,风就愈加猛烈,人几乎站立不住,只有牢牢抓住栏杆,才不会被风刮飞。

塔下的应县县城,是否还是当年梁思成看到的样子,我无法得知——想必早已大大改观。木塔耸立,雄伟而壮观,经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之后,斯物犹在,真是难得而幸运的事。怀着这样的心情,根据自己曾经读过的关于林徽因梁思成的资料,根据所见过的他们那次山西之行的照片,我想象着当年。想象梁思成如何打着电筒爬行在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想象着他们为发现一个千年古塔、为他们的古代建筑研究获得一个珍贵例证而如何的惊奇和兴奋。

我想到了当年陪同梁思成勘探木塔的年轻学者莫宗江先生后来的回忆: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他们必须爬上去,才能完成整个木塔的测绘。那天,风呼呼地刮着,也让他们有一种会被刮飞的感觉。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援。他攀上去后,其他几个年轻人也一一上去,终于将塔刹的各部尺寸、做法测绘下来。那时,他顾不上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板已经枯朽,也未想铁索是否锈蚀或断裂。他就那么毫无顾忌地攀援。大风中,他摇摆着身躯。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把它当作文化遗产看待,能够以全新的眼光打量它,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

( 1 )选文中哪些语句交代了作者自己登塔时的天气情况,用波浪线划出来,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 2 )品味下列划线词语,说说它们用得是否贴切,为什么?

①黯淡灯光下,陡立的木梯依然昏暗。

②想象如何打着电筒爬行在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

( 3 )选文最后一段说“……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你认为这一判断是否武断,为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蒋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小角落里,不理会外面世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或者,就是一本手抄笔记,或者就是脑子里背诵记忆的一些诗句,也足够用。可以一路念着,唱着,一个人独自行走天涯海角。

③有诗就够了,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口中有诗,心里有诗,四处流浪,很狂放,也很寂寞。

④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来,大梦醒来,或是大哭醒来,满天星辰,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诗人一样,醒来时随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无论大梦或大哭,仿佛只要还能在诗句里醒来,生命就有了意义。

⑤少年时候,有过一些一起读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名字,也还记得那些青涩的面容,笑得很腼腆。读自己的诗或读别人的诗,都有一点悸动,像是害羞,也像是狂妄。

⑥后来星散各地,杳无音信,心里有惆怅唏嘘,不知道他们流浪途中,是否还会在大梦或大哭中醒来,是否还会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

⑦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⑧小时候,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虎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捡字纸的阿伯,但常常出口成章,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吃饭了吗?也让我想到乐府诗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饭。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

⑨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朗读是肺腑的声音,无怨无恨,像天山明月,像长风万里,那样辽阔大气,那样澄澈光明。诗句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

⑩小时候顽皮,一伙儿童去偷挖地瓜,被老农民发现,手持长竹竿追出来。他一路追一路骂,口干舌燥,追到家里,告了状。父亲板着脸,要我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背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我好像忽然读懂了杜甫,在此后的一生里,记得人在生活里的艰难,记得杜甫或老农民,会为几根茅草或几块地瓜,唇焦口燥地追骂顽童。

⑪我们都曾是杜甫诗里欺负老阿伯的“南村群童”,在诗句中长大,知道领悟和反省,懂得敬重一句诗,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

有诗,就没有了惩罚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罚,诗越好。流放途中,诗是他的救赎。

⑬家家户户门联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诗经》的声音与节奏。

⑭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真是美丽的句子:

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族传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遇见“花神”的通关密语。

⑯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选自《文苑》2018年第5期,有删改)

( 1 )请为文章补写一个总领全文的简短开头。(字数在15字以内)
( 2 )文章第⑦段说“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下文写了“我”在哪几种生活情境中“听诗的声音”?请简要概括。
( 3 )请揣摩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加餐饭”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②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请品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 4 )第⑫段中“有诗,就没有了惩罚”有何含义?
( 5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这是作者读诗的深切体验。在你心中,什么是美的钥匙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述。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写作文。

在这个秋天,你静静地看完了一片叶子的故事,静静地聆听了一片叶子飘落的声音。这篇叶子给予我们感动,引发我们思考,触发我们联想。你若漫步林间,你会捡起一片叶子吗?在今天我们也来写写“一片叶子”有关的那些事儿吧!

【提示一】你关注过什么叶子?你怎么发现它的?它有什么特殊之处?它又给你带来了什么难忘的瞬间?

【提示二】读了《一片叶子落下来》,是否想和谁一起分享你的触动和思考呢?你可以给她(他)写一份信。

【提示三】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万丈红尘-”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