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滨州市滨城区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两年,“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的反腐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老百姓对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
B: 通过学校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奠定和谐社会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 阳光小学“打造阳光课堂,实施阳光教育”的系列活动深得全社会和各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D: 思维对于作文审题来说无比重要,运用正确思维方法审清材料是能否打开作文视野之窗很关键的一步。
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 )
A: 咫
B: 尺
C: 一样长
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最近,有不少日本人把户口迁移到了钓鱼岛,妄图把钓鱼岛从中国分裂出去,这真是自欺欺人。
B: 全国推选文艺新人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C: 我市部署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D: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教学楼房倒塌事故,教育局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4、

下列语法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把词语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其中中性词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
B: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叫动词,其中判断动词只有一个“是”。
C: “巴金”“思想”“夏季”“花朵”这些词语都属于名词。
D: 语境对词的意义起着限制作用,阅读时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5、下面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苍(jìn) 野(kuàng) 猎(shǒu) 不知所(cuò)
B: 日(yì) 诚(qián) 农(yàn) 息万变(shùn)
C: 望(tiào) 动(rǔ) 落(zhuì) 纷至来(tà)
D: 颠(bō) 时(shà) 劫(nán) 目神迷(xuàn)
6、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B: 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把冰灯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
C: 虽国家要求抑制房价,可住房价格仍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D: 今年以来,问题猪、假羊肉、毒生姜等光怪陆离的事件屡屡发生,引发社会关注。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妙手偶得 无边无银 恹恹欲睡 锲而不舍
B: 揠苗助长 痛心疾手 前呼后拥 浮想联翩
C: 地大物博 不屑置辩 奄奄一息 巧言令色
D: 龙盘虎踞 温文尔雅 充而不闻 脍炙人口
8、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 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 颔联炼字精妙。“随”字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 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云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激昂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 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
9、选出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校(dìng) 本(shé) 瀣一气(hàng) 仔细酝(niàng)
B: 气(òu) 害(zèn) 流水淙淙(cóng) 揉造作(jiǎo)
C: 船(xián) 压(zà) 庸风雅(fù) 手脚挛(jìng)
D: 候(cì) 快(jǐn) 目结舌(chēng) 失殆尽(sàng)
10、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折cuò 狼jí 细pā 玲珑透tī
B: 脉射fú 解pōu 由自取jiū
C: 污diàn 像xiào 跋shè 委求全qū
D: 污huì 肪zhī 新zhǎn 金辉煌bì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 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23年来的人生经历。
C: 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若隔世的感慨。
D: 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 2 )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 1 )下列划线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

A: 弗敢也 / 万钟于我何
B: 尽争买鱼献之 / 即无受鱼不免于相
C: 之则生 / 所识穷乏者我与
D: 为身死而不受 / 便扶
E: 宫室之 / 妻之我者
F: 公孙仪鲁而嗜鱼 / 惠子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 3 )选文【甲】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公孙仪的事例是否可以证明他的观点?为什么?

( 4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坐忘》,完成下列各题

坐 忘

叶春雷

①“坐忘”是《庄子》里的一个词,与“坐驰”相对,我很欣赏这个词,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坐忘”大致相当于“用心专一”,“坐驰”大致相当于“魂不守舍”。

②《世说新语》里有个故事,耐人寻味。管宁和华歆一起读书,外面经过一辆华丽的轩车,大约是高官的车马,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出门观望。管宁遂与华歆割席绝交。两个人一个有定力,一个太浮躁,高下分野,判若云泥。

③《庄子》里讲了许多“凝神”的故事,“佝偻承蜩”就是其中之一。鸡胸驼背的老人虽然残疾,但用竹竿上的蛛丝粘蝉,百发百中。当老人伸出竹竿的时候,身子就像枯树枝,稳定性绝佳,用竹竿捕蝉自然是手到擒来,万无一失。孔子向他讨教,他说,天地虽大,万物虽多,我只知道有蝉翼罢了。老人把外面的世界忘得一干二净,肯用万物来换取蝉翼,还有什么蝉捕不到?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曾引用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倘若用全部的生命去做一件事,必定会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从而成为天地间第一等人。

④居里夫人就是这样的第一等人,她的用心专一有例为证:居里夫人好读书,一进入书中,就忘了外面的世界。有一次,她的姊妹们要干扰她,就在她的座椅周围叠加椅凳,然而,居里夫人读书入了迷,硬是纹丝不动,直到读完站起,椅凳倒塌,才发现姊妹们的恶作剧,也只是淡然一笑。

⑤用心专一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人生苦短,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孔子一生颠沛流离,惶惶然似丧家之犬,但始终坚持恢复传统“周礼”的志向,百折不回,不计衰荣。而现在一些人做事,首先考虑的不是这个事值不值得去做,而是做出来对我有没有利,“利”字当头,追求短期效益,稍与自身利益相抵触,就放弃掉,没有一点定力。这就像风波中的水草,随波逐流,到头来,很可能一事无成。

⑥一生之中,能够集中精力做成一件事,就已经相当不简单了。我们要有用心专一的精神。一事当前心无旁骛,执著一点,方能滴水穿石。用心专一的人,就是在用心浇灌光阴这棵美丽的树,等到树上开花结果。也许自己享受不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树上的果实,但总有人会享用。这就是人生境界的美好。

(选文有改动)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在第④段举例之后,作者为什么还要举出第⑤段的事例?

( 3 )第⑥段划线的词“相当”在文中有何作用?

( 4 )我们初中语文课文中也有很多“坐忘”的正面事例,请概述其一。(本文出现的事例除外,30字以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跪拜乡土

一位友人去台湾观光,在一间茶棚里闲聊时,竟遇到了一位同村乡亲。那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喜滋滋地问家乡情况,问他熟悉的亲人,问门前的清江水,一问一答,竟勾起了老人的思乡之情,萌发了回乡看看的念头,而且这愿望很强烈。临别时,还即兴赋诗一首:君自故乡来,无端惹乡愁。门前清江水,是否至今流?

老人故里,已没有了亲人,但逢此盛世,三通既畅,为何不回去看看?为了不负等待了60年的梦想,怎么也得回乡一趟。他当即向乡人许诺,适当时候,一定回乡来看看。

不到一年,这位滞留海外的游子,真的在儿子的陪同下,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家乡。

有乡亲问:父母不在了,又无亲人,回来看看,看什么呢。

老人说,一是回来看乡亲,乡亲就是我的父母,我的亲人。二是回来感恩,感恩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是啊,老人是在这片土地上出生的,家园不在,这方热土还在,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正是这方热土,养育了先人,养育了自己。

老人说的,字字句句,沉甸甸的。这是他的胞衣地,这里有他父母的坟茔,虽然只是一堆黄土,却埋着父母的期盼,与自己血脉相系相连。这山水,这故地,这清江,甚至父母栖身之所早已散去的炊烟,都与自己脉息相系,感情相通,让他魂梦相守。于是他对着这一方父母故地,对着这方魂牵梦绕的山水,这熟稔的土地,焚纸拈香,长恸而歌,长跪而拜。他跪拜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是对乡土的挚爱,是一份温馨的眷恋。

乡土乡情,总是难忘。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质,是楔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割舍不了的情怀,这种恋乡情结,与生命同在,终生守望。

跪拜故乡,就是跪拜土地。这土地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你可以远离,但不可以割舍。土地是母亲,是人民,是一切生灵的根基。我们跪拜是一种心接地气的活法,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坚守,一种对大地母亲的感恩和对生命的感悟。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出生地,一个故乡,没有选择,这是你的命之根,生之源。它为我们承载很多,山水的仁慈,土地的博爱,谷物的恩泽,我们世世代代,都是以鞠躬的方式,贴近它,守候它,顶礼它,让我们总是心存敬畏,皈依在它脚下。

八旬老人,千里回乡,跪拜乡土,故乡在变,但那惦念和感恩之情是不变的,一如门前清江水,一直向东,日夜长流。正如老人“回乡有感”所吟:白发回乡一梦中,故园已非旧时容。只有门前清江水,涛声日夜水朝东。

( 1 )结合全文,请说说标题“跪拜乡土”的含义。
( 2 )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划线词语所表达的感情。

老人说的,字字句句,沉甸甸的。

( 3 )如何理解文中的句子: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质,是楔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
( 4 )文章开头、结尾都引用了诗句,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这段记忆有点沉

要求:①独立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如与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上孤单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