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果说有一句话能体现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与坚毅的个性品质,那就一定是《周易》中的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以天与人对应,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

②人也应该是刚毅坚卓、力求进步的。

③这正是我们最可宝贵的民族特性。

④更是一种顺天而动、法天而行的世界观念

⑤独立自主、自尊自强、坚忍不拔、不屈不挠

⑥如同天的刚强劲健


A: ①④③⑤②⑥
B: ①④⑥②⑤③
C: ⑤③①④⑥②
D: ⑥②⑤③④①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李书记亲自到特困户王大爷家里走访 , 看到家徒四壁的景象,这位年轻的书记不禁落下了眼泪。
B: 去年国庆节,小明随父母到海南度假,游览了“天涯海角”等多处景点,那一片片沧海桑田让他充分感受到了海南特有的魅力。
C: 英国莱斯特郡6岁女孩汉默森患有自闭症,猫咪“图拉”和她形影不离 , 在“图拉”的日夜陪伴下,汉默森一天天变得开朗起来。
D: 广袤的乡村世界是中国现代化进程欲待征服又很难消化的世界,保守观念在部分村民心中根深蒂固,解决乡村问题将面临很多困难。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5月24日,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评选结果在京揭晓,我市两个家庭入选。
B: 《做一个虔诚的教育者》一文出自《洪宗礼母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C: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D: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4、

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母亲和妹妹都会唱家乡的山歌。母亲的山歌________,妹妹的山歌________;母亲的山歌是山洞里流出的一泓清泉,所以水一样的________;妹妹的山歌是云端里飞来的一只云雀,所以云一样的________。母亲和妹妹的山歌,都来自生活、大地和心灵,所以格外生动和动听。以至于,母亲和妹妹的山歌停了,那声音还萦绕在梁上,飘荡在天上,真正的天籁之音。

A: 高亢清丽 低回圆润 飘逸干净 温厚酽醇
B: 飘逸干净 温厚酽醇 低回圆润 高亢清丽
C: 低回圆润 高亢清丽 温厚酽醇 飘逸干净
D: 温厚酽醇 飘逸干净 高亢清丽 低回圆润
5、

对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A: 开:放晴
B: 薄:迫近
C: 摧:折断
D: 国:国家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时代风貌 生机勃勃 日新月易 丰富知识
B: 漫不经心 不分昼夜 惊心动魄 消磨时光
C: 丰盈充实 垂墓之年 枯燥无味 风和日丽
D: 盘虬卧龙 万花灿烂 心矿神怡 万物复苏
7、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慰(jiè) 雾(ǎi) 然(zhòu) 外妖娆(fēn)
B: 茸(róng) 阔(cuò) 附(hé) 不置辩(xiè)
C: (zhàn) 罪(shú) 拮(jū) 难辞其(jiù)
D: 骗(guāng) 世(lěi) 舌(ráo) 毋庸言(zhùi)
8、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最顺畅的一项是( )

①最终实现我国高铁的智能化。

②同时将实现全面电子客票、全程畅通出行、智能引导等综合运输服务。

③“智能高铁”列车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等功能。

④“智能高铁”是近两年来突然兴起的一个概念,是未来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⑤按照铁路专家的解释,“智能高铁”是利用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讯等先进技术,将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铁技术集成融合。


A: ④⑤③②①
B: ⑤①③②④
C: ⑤③②①④
D: ②③④①⑤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
B: 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是每一则消息都必不可少的。
C: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均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
D: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选自《新闻作品选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略有改动。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将通过植树造林,使有着“山水洲城”美誉的长沙山更青,水更碧。
B: 长沙市计划三年建设大约600余座公园,成为“千园之城”。
C: 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
D: 烈士公园的国庆节张灯结彩,花团锦簇,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乙)行秋

徐现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注:①筝:古筝。

( 1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是诗人被贬朗州时所作。全诗融景、情、理于一炉,不仅仅写出了秋天的生机,更抒写了一种高扬精神。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给读者留下了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B: 甲诗“我言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论调的有力否定。
C: 乙诗整首诗以静为主,又辅之以鸣蝉、飞叶来增加动感,达到了以静衬动、动静相生的艺术效果。
D: 乙诗纯然一派秋景,秋蝉鸣叫,秋柳披拂,秋水如镜,秋叶轻扬,构成了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
( 2 )读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雪”两句后,在你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请简要描述。
( 3 )上面两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意境却不相同。请分析两诗分别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

欧阳修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资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

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

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材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粹精涵蓄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注释)①职方君:指苏序,苏洵的父亲。②乡闾:乡亲、亲族。③茂材异等:出众的优秀人才。④六经、百家:《六经》指孔子整理先秦典籍,后成为儒家经典。百家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 1 )小胡在阅读本文时,不理解“即”的意思就去查阅了字典,他发现,“即”原本写作如图,左边一个和“豆”一般的食器,右边一个人跪坐在食器旁边张着大大的嘴巴,准备享用食器中的美食。由此可以推测,“即”的本义是________。现在,“即”有下列几种意思:①就是;②到;③当下,目前;④靠近,接触;⑤就,便。文中“及即之”中的“即”的意思是________。

( 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君 之 文 博 辩 宏 伟 读 者 悚 然 想 见 其 人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

( 4 )小胡在批注此文时点出了“久之”和“顷刻”两词,请你结合词义谈谈这两个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 5 )班级讨论时有同学提出,苏洵多次科举“不中”就“退”而放弃,范进从20岁考到54岁最终中举,范进比苏洵更能够证明君子应自强不息的观点。你是否认同该观点?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
刘继荣
女儿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号。久而久之,便有了“23号”这个雅号。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
中秋节,亲友相聚。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十二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
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①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丈夫的神情,极为尴尬。
回家后,他叹着气说:“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没多久,孩子就病倒了。我和丈夫,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女儿正常的作息时间。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带着丈夫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奥数尖子,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里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 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随后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②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
那一刻,我心里,竟是蓦地一暖……

( 1 )结合上下文,品味文中的两个划线句,指出其表达效果。

( 2 )文中插叙了为女儿的成长“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女儿正常的作息时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3 )文章中的“女儿”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 4 )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文中“我”的女儿却“不想成为英雄,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读完全文,你赞成哪种观点?结合本文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拔掉那颗蛀牙

她恨全家人。
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 1 )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有何深刻含义?

( 2 )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在序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
①一味尴尬,滋生仇恨; ② ④回报亲情,收获快乐。

( 3 )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②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 4 )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走进自然,阳光、泥土、野花……哇,好香!推开家门,爸爸的饭菜,妈妈的唠叨……哇,好香!一杯奶茶,一本新书,一个自由的午后……生活中,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芬芳。请你以“哇,好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殇▓总是形成了才知道痛”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