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名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并称“韩柳”。B: 《水浒传》中晁盖、吴用等人在强人出没的黄泥冈智取杨志押送的生辰纲,吴用和杨志的绰号依次是智多星、青面兽。 C: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摹状貌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橙色与柑橘、南瓜等果实的颜色相似”一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 《海燕》是高尔基的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文中“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一句中的“高傲”一词在此属于贬义,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 |
2、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少帅麾下的官兵甚为不满,特别是在调到西北继续对红军打不受欢迎的内战,而对日本却不开一枪以后,更是普遍喷有怨言。 B: 李明对他的话将信将疑,不敢贸然答应他的请求。 C: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他们绝不是那些只知道怀古伤今的人可以比得上的。 D: 不法分子无视消费者的利益之交,谋取暴利,作为他们的不二法门。 |
3、 | 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 ③犹如春晚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吴之中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③②④① |
4、 | 下列划线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阔绰(chuò) 倔(juè)强 胆怯(qiè) 不修边辐(fú) B: 演译(yì) 巉(chán)峻 残垣(yuán) 强(qiáng)词夺理 C: 哽咽(yè) 寒噤(jīn) 腈(jīng)纶 锲(qì)而不舍 D: 虔(qián)诚 翌(yì)日 束(shù)缚 接踵(zhǒng)而至 |
5、 | 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B: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不能称前时之闻 C: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D: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 师无以应 |
6、 | 下面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须臾(yú) 徒手(tú) 轮番(fān) 鸦雀无声(yā) B: 停滞(zhì) 倾向(qīnɡ) 祷告(dǎo) 蛛丝马迹(zhū) C: 确凿(zuó) 轻捷(jié) 援助(yuán) 混为一谈(hǔn) D: 分歧(qí) 诀别(jué) 憔悴(qiáo) 一霎时(shà) |
7、 | 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夜》的作者是鲁迅,选自《鲁迅全集》。B: 《对岸》的作者是泰国的著名诗人泰戈尔。 C: 在《海燕》一文中,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海燕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D: 《叶笛》中作者通过对家乡叶笛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热爱。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踏实/踏青 奢靡/风靡一时 低声悄语/悄然泪下B: 孵化/浮雕 鞠躬/笑容可掬 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 角色/角逐 推磨/磨杵成针 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 旷野/粗犷 剽悍/膘肥体壮 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
9、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绮丽(qǐ) 猗郁(yǐ) 乳臭未干(chòu)B: 陨落(yǔn) 对峙(shì) 拈轻怕重(niān) C: 狡黠(jié) 休憩(qì) 岿然不动(kuī) D: 舷窗(xián) 安谧(mì) 苦心孤诣(yì) |
10、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大致以乌蒙山为界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 ②贵州高原位于多雨的季风区,雨量充足。 ③云南高原宽广平坦,地面起伏和缓。 ④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 ⑤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A: ⑤①④②③ B: ④①③②⑤ C: ⑤①②③④ D: ③②①④⑤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 1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________之情的自然流露。( 2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有删节) 注:①洛下:洛阳。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不闻人从日边来/陶后鲜有闻 B: 元帝异之/奇山异水 C: 元帝失色/月色入户 D: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故渔者歌曰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明 日 集 群 臣 宴 会 告 以 此 意 更 重 问 之 ( 3 )本文中明帝在不同场合是如何回答同一问题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个枝子,散散落落地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黑鱼奉亲
刘清山
①那年夏季,刚上初中的我疯狂地迷恋上了钓鱼。
②原因很简单,母亲让不愿午睡的我到家门口池塘边的大树上做作业。不经意间,我看到池塘边游来一条两尺多长的大鱼。竟然出现一条大鱼,真可以称得上奇迹!我定睛一看,那条鱼通体发亮,鱼身粗壮,仿佛大人被晒黑的胳膊。
③我知道这是一条黑鱼,不由欣喜若狂,跑到家中,偷偷找到父亲的钓竿,在树下挖了一条蚯蚓,穿在钩上,直接把鱼饵送到了那条黑鱼的嘴边。黑鱼显然饿久了,毫不客气地狠狠咬住了鱼饵。我顺势提竿,钓钩准确地钩住了黑鱼的嘴巴。但我既缺少力气,又缺少钓鱼经验,难以把这足有两公斤重的大黑鱼拖出水面。黑鱼怒目圆瞪,盯得我更是心惊胆战。我手腕一软,黑鱼找到了脱身的机会,它甩掉了钓钩,转身游进了深水里。
④我痛恨自己手软,失去了抓到大鱼的机会。不甘心失败的我,开始在中午一边捧着课本,一边留意池塘里黑鱼的举动。果然没过几天,
好了伤疤忘了痛的黑鱼再次游到水面上, 我赶紧把早就穿好鱼饵的钓钩抛到了它的嘴边,黑鱼警觉地把嘴凑近了鱼饵,碰了两下,然后擦着鱼饵游走了,害得望眼欲穿的我瞎激动了半天。
⑤两天后,黑鱼再次浮出水面,这一次,它游到了岸边的芦苇丛。我赶紧把鱼饵甩到它面前,它理也不理,向芦苇深处游去,我匆忙提起鱼饵向它的前方抛去。这一次,鱼饵没有落到黑鱼的嘴边,而是钩住了芦苇主干,我费了好大劲,怎么也无法把鱼钩收回来。黑鱼怪模怪样地望着我,好像在嘲笑我的愚蠢无能。气急败坏的我使劲拉着鱼钩,‚啪‛的一声,鱼线断了,鱼钩宛若一枚牙齿,仍旧咬着芦苇不松口。被晃倒的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条不知天高地厚胆敢戏弄我的黑鱼钓上来。
⑥我不敢把自己一边学习一边钓鱼的事告诉父母。有一天午后,我装作无意地问父亲,黑鱼有什么致命的弱点。父亲说:黑鱼每年夏季,也就是这个时节,产下鱼卵后,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昏迷状态,眼睛看不见,但仍旧会进食 ……我如获至宝,没有接着听父亲的下文,就捧着课本,跑到了池塘边。我不知这条黑鱼是公是母,但冥冥中,我感觉,它是一条母黑鱼。
⑦一周后,这条黑鱼果然产下了一团卵。只是它离岸边较远,我无处下钩。两天后,鱼卵里游出成千上万条小黑鱼,它们像一团黑云一样,簇.拥.着仿佛睡着了的黑鱼,竟然慢慢靠近了岸边,浑然不觉危险将至。我返身回家取来鱼竿,在鱼钩上穿了一条绿色的蚱蜢,准备抛到黑鱼的嘴边。此时,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那些小黑鱼们竟然随着黑鱼母亲鱼鳃的开合,陆续游进了大黑鱼的嘴里,并且没有再游出来……不知什么时候,父亲站到了我身边,他告诉我:这是小黑鱼们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延续母亲的生命,帮助母亲度过这段昏迷期。
⑧我默默收起了鱼竿,把它交给了父亲。此后我经常在这片池塘里看到那条大黑鱼,它和孩子们一起在水中快乐、自由自在地游弋。
(选自《意林》2017 第 23 期)
( 1 )选文作者三次钓鱼的结果所带来的心情各不相同,请在横线上补充文中表示心理变化的词语。________→“气急败坏”→________
( 2 )选文第(6)段画线句“我如获至宝,没有接着听父亲的下文,就捧着课本,跑到了池塘边”,那父亲的下文会是什么呢?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用父亲的口吻说一说。它们像一团黑云一样,簇.拥.着仿佛睡着了的黑鱼,竟然慢慢靠近了岸边,浑然不觉危险将至。
( 4 )联系实际,结合选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启示。链接材料:
乌鸦反哺,成语,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出自《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 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社戏》中一群小伙伴度过了美好难忘的一天;《散步》中一家四口度过了平静温馨的一天;《驿路梨花》中一群解放军战士经历了一波三折、出人意料的一天;《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莫顿·亨特经历了惊心动魄、受益一生的一天……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我们一定也有这样的一天,那天从早到晚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都值得我们记忆。请以“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⑴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⑵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县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