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 B: 成语“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髻”“怡然自乐”“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成语“斗折蛇行”出自《小石潭记》。 C: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末的魏学洢,字子敬。“虞山王毅叔远甫”中的“甫”是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
2、 | 《汉书》所属的历史编纂体例是( ) A: 编年史 B: 纪传体通史 C: 断代史 D: 国别史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休憩(qì) 潜伏(qiǎn) 拮据(jū) 熠熠生辉(yì)B: 牟取(móu) 笑靥(yàn) 荫庇(yìn) 悄无声息(qiǎo) C: 提防(dī) 瑰丽(guī) 恣睢(suī) 叱咤风云(zhà) D: 对峙(zhì) 畸形(qí) 孱弱(chán) 风雪载途(zài) |
4、 | 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弥漫 凋零 浩劫 针锋相对 B: 奠定 磅礴 翩然 误入歧途 C: 燎原 迁徙 枯躁 名副其实 D: 晦暗 怠慢 冗杂 鸟语花香 |
5、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汹涌 贸然 略输文彩 大发雷霆 B: 涵养 秘诀 李代桃僵 形消骨立 C: 濡养 骈进 言不及义 心无旁鹜 D: 宽宥 矗立 附庸风雅 鸠占鹊巢 |
6、 | 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郎朗在27岁时就成为了世界钢琴界的领军人物之一,那年他刚过而立之年。B: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在清明时节人们有上坟和踏青等习俗。 C: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 D: 生肖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 |
7、 |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中想象的世界,有时与现实大相径庭 , 却能恰当地表达特定的情思。 B: 杞人忧天中的杞人总是骇人听闻 , 直言天地会崩坠。 C: 主持人董卿神采奕奕地走上央视《主持人大赛》的舞台,满面春风。 D: 学习不应满足既有的成绩,应该精益求精 , 只有拥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
8、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吁气 (xū) 糜子 (méi) 恬静 (tián) 羁绊 (jī) B: 脑畔 (pàn) 冗杂 (rǒnɡ) 斡旋 (wò) 锵然 ( qiāng) C: 闭塞 (sāi) 磅礴 (báng) 瞳仁 (tóng) 争讼 (sòng) D: 蕴藻 (zǎo) 战栗 (lì) 蓦然 (mò) 潺潺 ( chán chán) |
9、 | 下列一组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中的“哎呀”是模拟声音的词,是拟声词。 C: “啊!海滩上有这么多人在散步。”中的“啊”表示感叹,是叹词。 D: “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弱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10、 | 选出下列标题中短语结构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曹刿论战》B: 《杨修之死》 C: 《愚公移山》 D: 《香菱学诗》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故垒[3]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4],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5]。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6]当年[7],小乔初嫁了[8],雄姿英发[9]。羽扇纶巾[10],谈笑间、强虏[11]灰飞烟灭。故国神游[1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3]。 【注释】 [1]《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2]风流人物:以才华、业绩,成为震撼一时、为众所企慕的人物。[3]故垒:过去年代残存的营垒。[4]乱石崩云:形容乱石纵横,似天上的云块崩落。“崩云”又作“穿空”。[5]雪:形容浪花之白。[6]公瑾:周瑜字公瑾。[7]当年:当时。[8]小乔:周瑜妻。其实此时周瑜已结婚十年,言“初嫁”,系言其少年得志。[9]雄姿英发:谓周瑜体貌非凡,言谈卓绝。英发,指言谈不凡,识见卓绝。[10]羽扇纶巾:儒将不披甲胄的便装打扮,显得风神潇洒,举止雍容大度。羽扇,取白色鸟羽制成。纶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11]强虏:又作“樯橹”。[12]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指古战场。[13]“一尊”句:举酒以酬江月。酹,以酒浇地,表示祭奠。此句为自慰、解脱之意。《念奴娇》又名《酹江月》,即由此得名。 ( 1 )为划线字注音。①羽扇纶________巾,谈笑间、强虏________灰飞烟灭。 ②人间如梦,一尊还酹________江月。 ( 2 )解释下列语句。①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②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 3 )根据要求摘录语句(各一句),并作简析。①写景:________ 赏析:________ ②写人:________ 赏析:________ ③言情:________ 赏析:________ ( 4 )有人认为:苏轼的这首词是以怀周瑜为由,抒自己的感叹失意。你以为呢?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与朱元思书 ①从流飘荡( ) ②望峰息心( ) ③经纶世务者( ) ④窥谷忘反( )( 4 )翻译下列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 )对本文的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 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意思。 C: 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D: 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
想起雪湖藕
徐迅
①想起家乡的雪湖藕。炎炎夏日里,想起雪湖,就有丝丝的清凉袭上心来;就感觉荷叶田田,莲花过人头,有人摇着小船,“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想起那藕,就有无数白胖胖、粉嘟嘟的小手晃在眼前,有一种“儿童拍手争相问,一枝莲蓬值几钱”的诗意。当然这不是诗,也不是引用——有朋友写美食,写到藕,有藕记、偶记之语……我这是偶然想起。
②家乡的雪湖藕产自县城之南。城南除了雪湖,还有南湖、学湖。三湖连在一起,都产藕,藕名都叫雪湖藕。雪湖藕九孔十三丝(一般的藕是七孔),说是珍品。据传,当年朱元璋大战陈友谅,路过此地还留下了佳话,说他品尝雪湖藕时,当一位少女捧上藕,他见少女宛如出水芙蓉,楚楚可人,又见雪湖藕洁白如玉,细嫩光润,似美女手臂,风情万种,不禁脱口而出:“一弯西子臂。”但求下联,岂知身边文武无一人能对。不料,那少女不慌不忙答道:“七窍比干心。”对联以“一弯”“西子”喻雪湖藕之表,用“七窍”“比干”喻雪湖藕之里,又巧嵌了两位古人名。朱元璋细细品味,心里暗暗称绝。登基定都南京后,他念念不忘雪湖藕,要求雪湖每年农历八月开湖,采摘的第一批藕送到南京,于是雪湖藕就有了“贡藕”之誉。
③记得在家乡县城生活时,我最喜欢去的就是城南。夏天,那里雪湖与南湖、学湖三湖相连,水天一色。初夏时,湖里小小的荷叶先如铜钱一般泊在水中,羞答答的。太阳照着,几天过去,小荷宛若少女般情窦初开。待荷叶慢慢撑开,伞样大的荷叶就仿佛什么也遮挡不住了。荷莲从荷叶旁突兀而出,一枝枝地化成一朵朵莲花,或胭红、或粉红、或梨白……都亭亭玉立。莲花的瓣儿在强烈的阳光下渐次打开,一瓣、两瓣、六瓣,最后露出的便是散发着沁人肺腑芳香的黄色花蕊。很快,就见人摘那碧玉簪似的莲;更有人光着身子,下湖采藕了。他们从湖里举起那藕,有水濯洗,藕洁白如玉,真的是出污泥而不染。
④家乡的雪湖藕略呈方圆形、七棱,生食最方便,人们选用嫩脆之藕,洗净切片,加上白糖,就成了一道有名的凉菜。尤其是夏天醉酒后,吃起来异常生脆、爽润、甘甜,很是解酒。熟吃可切丝炒辣椒、炒肉或是制成炸藕盒、包藕卷等,用藕片炖排骨、煲汤什么的也简单。有人选用老而粗壮之藕,在藕孔内填满糯米蒸煮切片,说是好吃,但一进嘴里,我感觉就如同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所说“老藕一煮成泥,便无味矣”。袁枚还说,“藕粉非自磨者,信之不真”。袁枚是位美食家。由此,看他生活的年代就有藕粉造假者。藕“味甘,平。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神农本草经》),生吃可消淤凉血,活热病烦渴、吐血和热淋等症;熟食可以养胃滋阴,补益五脏……其实还不止这些,我的一位朋友曾住在雪湖边,夏天里,她用荷叶煮荷叶稀饭,说是清香祛暑。莲籽去壳留下莲仁,她就自制八宝粥。莲仁当中绿色的莲心,味苦,她又用那莲心泡水喝,说是强心、降血压……这让我真的大开眼界。
⑤转眼就又到藕上市的季节。这时想起家乡的雪湖藕,我仿佛就看到城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仿佛看到家乡县城的街头,有人挑着一副藕担匆匆地走过,担子里那粗得像手臂的雪湖藕又白又壮。有人干脆用那浑圆的荷叶举过头顶,当作遮阳的伞,吆喝着“又脆又嫩的雪湖藕,好七(吃)咧!”我在心里回味着乡音,就由不得不像叶圣陶在《藕与莼菜》里所写的那样,生出“故乡可爱极了”的感叹了。
( 1 )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泊在水中 |
情窦 |
玉簪 |
濯洗 |
初夏时,湖里小小的荷叶先如铜钱一般泊在水中,羞答答的。
( 5 )请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的文字删去,再与原文比较,说说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莲花的瓣儿在强烈的阳光下渐次打开,一瓣、两瓣、六瓣 , 最后露出的便是散发着沁人肺腑芳香的黄色花蕊。
( 6 )试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门
①敲门声渐渐远去。这已经是第三通了。
②清幽的天幕如海,深不可测,月挣扎了好久终于浮了上来,皎白的月光泼洒了满院,鸡舍、木犁、老柿树,都浸在寒凉里。(A)
③他其实很想立马打开大门。大门洞开,就觉得家跟整个村子是连通的,人跟整个世界也是连通着的,心里敞亮得很。
④这敲门声还会再来的。欠钱还债,天经地义,他也觉得盛强应当来敲这个门。毕竟他拖欠人家的两万元已经三年了。今年“五一”节盛强家就要娶儿媳妇了,这钱已经算进计划里了。本来说好过年回来就还的,外出打拼三年,爹那场病的窟窿填得差不多了,怎么也轮着人家盛哥了。想想人家也真是仗义,不沾亲不带故,一个村南一个村北,平时也没有什么来往,知道自己张不开嘴,盛哥愣是主动把两叠票子送过来,救了急,也救了命。平头百姓,积攒这点钱不容易,却任着自己用了三年。(从插叙的角度进行点评B)如今人家上门来了,自己连门都不敢开,唉……
⑤山子不觉流下泪来。除了爹大病那年,他好久好久没有流泪了。他觉得心里好受了点。泪真是好东西,它能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心还是软乎的。(这里的泪包含了山子对盛强来敲门自己不能开门的愧疚、难言之隐,对盛强当年救急救命的感激之情。)(从词语包含的情感进行点评)
⑥盛强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些郁郁,有些孤单。暮色散淡,西山灰蒙蒙的阴影罩过来,盖住了所有的声息,没有人声,没有鸡飞狗跳声,整个村子像睡着了一样,静得让人心慌。(从环境描写或修辞角度进行点评C)家家户户的大门紧闭着,透着寒意,人与人之间也仿佛隔了万水千山。唉!他叹了口气。
⑦这是一个小时前的事,盛强第三次敲响了山子家的大门,可是没有响应。又给他发了信息,院里还是没有动静,家里明明亮着灯啊,是怕自己追债吗……山子不会吧?要么就是……盛强心里“咯噔”一下。今年的蹊跷玩意儿太多了,新冠肺炎、封城、确诊、疑似、隔离、口罩、消毒……单听听这些词儿,心就一揪一揪疼得紧,胸口像给压上千斤巨石。(从描写方式的角度进行点评D)盛强突然感到强烈的气闷,他一把揪下口罩,这远山远水天明风清之地,应该没什么事吧。但他很快又把口罩戴上了,短短几天,戴口罩出门已经成了村民的习惯,虽然大街上没有人,但光着嘴巴也有强烈的裸奔感和不安全感。
⑧“还出去!还出去!你不见这几天街上连条狗也没,大喇叭整日喊!”
⑨妻冷着脸。他讪讪地,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净多事!谁都晓得不让串门子,山子又是从外面回来的。”
⑪“山子没远走……”盛强嘟囔了一句。
⑫“市外的回来不也得隔离吗?连累家人都不好意思出门。”
⑬“这就是了,都一礼拜了,家里吃的怕是短了。人家年年回来给带两瓶好酒,总得去看一眼吧?”
⑭“叮咚”,山子的短信息。“盛哥,俺手机媳妇给消了毒一直搁在厢房,才看到信息。你搁门口的菜俺拎回了,真新鲜,够吃一礼拜的了。谢谢哥,总是救俺急!”
⑮盛强不由自主笑了一下。他的心安了好些。
⑯“叮咚”,又是一条山子的短信息。“听说俺乘的那趟车查出个疑似,虽说村里没知道的,这阵儿家里人都不能出门。两万元现金俺早就备好了,等满了14天……不,24天,要么一个月,俺消了毒给哥送过去。俺知道哥不为这个……是俺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对不住哥……”
⑰盛强的眼睛湿润了。他的心里突然敞亮起来。树梢的月亮,它正用柔光洗刷着大地上的尘垢。(此处的月光与A处的月光有什么不同?E)家家开门的日子不会远了。山子也一样。有一条通衢大道一直伸到他的心底,洒满水一样的纯净月光。
⑱开门是通透畅达,关门何尝不是体贴温暖。只要心门不关,这世界就是连通的,人间就是繁盛的。
( 1 )通读全文,你对文题“门”有怎样的理解?
情节 |
山子打工回家关门,居家隔离 |
盛强敲门送菜,山子不开门 |
妻子责怪盛强 |
山子发短信解释 |
山子心理 |
担心 |
① |
感激,充满希望 |
|
盛强心理 |
② |
不服气,无奈、不知所措 |
豁然、平静、充满信心 |
①盛强突然感到强烈的气闷,他一把揪下口罩,这远山远水天明风清之地,应该没什么事吧。
②单听听这些词儿,心就一揪一揪疼得紧,胸口像给压上千斤巨石。
( 5 )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和作用。 走进自然,心头一亮,发现了自然的美好;亲近他人,心头一亮,欣赏了他人的美德;反思自我,心头一亮,改正缺点提升了自己;遇到挫折,心头一亮,找到办法克服了困难……心头一亮,就是提升,就是成长!
请以“最美心头一亮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自选;②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不要原文照抄提示语;③标点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有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