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汕头市金荷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 )

A: 江山再美,谁知道曾经洒过多少劳动人民斑斑点点的血泪。
B: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C: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D: 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2、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号(chuò) 语(yàn) 飞(chuàn) 浮光影(lüè)
B: 拘(nì) 真(zhì) 手(duò) 如坐针(zhān)
C: 合(qiè) 驾(yù) 隐(nì) 不置辩(xiè)
D: 立(zhù) 刻(qǐng) 染(xuàn) 信手来(zhān)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
B: 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C: 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壮乡,所以刘三姐的传说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
D: 通过“学会感恩”主题班会,使我受到很大的触动。
4、对《 饮酒(其五)》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 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 “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 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标准。
B: 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
C: 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那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
D: 拒绝为救护车加油的行为不可原谅,应杜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6、(2017·广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所有学校都要关爱留守儿童,利用一切契机激励他们,锻炼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
B: 10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读者纷纷来到图书馆、书店等地,阅读图书,品味书香。
C: 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D: 嘉陵第一小学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师生不患春季流感,确保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

②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③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⑤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⑥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A: ②⑤④③⑥①
B: ⑤③④②⑥①
C: ③⑥①④⑤②
D: ①④③②⑥⑤
8、

选出下列对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 数学老师运用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增强了安全意识,还学会了计算方法。修改:将“增强”改为“提高”。
B: 今年将有近50名左右的学员在法库县通过驾驶培训考试,获得私用飞机驾照。修改:删去“近”或“左右”。
C: 香港电影导演徐克翻拍的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在全国引起了观影热潮。修改:将“引起”改为“掀起”。
D: 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古村落居民的居住环境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居住条件的需求。修改:将“使”删去。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厦门市的新老建筑和谐衬托,相得益彰 , 令人赏心悦目。
B: 对这次集体活动,班主任郑重其事地宣布了纪律。
C: 经过办案人员艰苦卓绝的工作,这件蹊跷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
D: 狂热的球迷们歇斯底里地在场外为自己喜爱的队员呐喊加油。
10、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饶有兴致 头晕目眩 故弄玄虚 相见恨晚
B: 不知所措 不负众望 风烛残年 一如即往
C: 小心翼翼 密密匝匝 怒不可恶 震耳欲聋
D: 瘦骨嶙峋 不屑一顾 推推搡搡 莫明其妙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 )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字里行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C: 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格调从沉郁中振起,充满哲理意味,尽显慷慨激昂的气概。
D: 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与友人共勉之意。
( 2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①思想感情:________。

②哲理: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

而去之________

③亲戚之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需即提出论点,并将“天时”“地利”“人和”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B: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没有被攻下,是因为攻城者没有占据有利作战的天时。
C: 四不“非不”强调了再优越的地利条件,也不如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重要。
D: 全文设喻说理,析理精微,突出了孟子“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的政治主张。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都市鸟类“变奏曲”
①黎明来临,轿车、卡车以及工厂的低沉的隆隆声很快取代了城市夜晚短暂的宁静。然而,在这一片喧闹声中似乎缺少了什么——我们熟悉的清晨鸟儿的鸣唱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再也听不到鸟儿那悦耳动听的歌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奇怪的叫声,生硬,尖锐,甚至还有些刺耳——这就是当今城市的“黎明乐章”。
②A过去,绝大多数鸟类都选择在清晨或黄昏这样的时段鸣唱,因为在一天中的这两个黄金时段,大多不会出现大风等气流紊乱现象,鸟儿的鸣唱声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而现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当地的歌鸲已经放弃了传统的清晨合唱,而选择在夜间鸣叫以避开日间的喧闹。这一变化之前被归咎于城市夜间照明对歌鸲的生物钟的扰乱,而新的研究则显示,日间的噪声才是真正的元凶——随着城市噪声污染加剧,越来越多的鸟类把鸣唱时间推迟至夜间。夜莺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方式——叫得更大声。城市中的夜莺的叫声比居住在森林中的同类足足高出了14个分贝,其中最高者竟达到95分贝!即使是我们人类听来,这个高度的声音已经相当刺耳了。且夜莺的声音高度与外界的噪声成正比关系,它们往往在最为吵闹的周末的清晨叫得最起劲!
③噪声对鸟类产生了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影响。在英国,还有很多城市的幼鸟因为无法听清父母的鸣叫声,以至于只能模仿各种汽车马达的声音,使得原本婉转动听的鸣叫声变成了单调怪异的腔调。更有甚者,据报道, B一群红嘴相思鸟因秋冬季节食物匮乏,从山林飞至附近的都市集体觅食,却被突然而至的震耳欲聋的城市噪声破坏了大脑中枢神经,以至于齐齐撞上玻璃幕墙而“轻生”!
④对于居住在城市的鸟类来说,噪声污染仅仅是它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影响鸟类生存的还包括都市的光污染以及化学污染等众多问题。
⑤城市的夜晚灯光绚烂、亮如白昼。它迫使诸如猫头鹰、夜鹰等习惯于昼伏夜出的鸟类的正常生活,逐步远离城市生活。与此同时,许多迁徙的鸟类在夜间主要依靠星光和月光导航,而城市高层建筑物上的眩目灯光往往会使它们迷失飞行的方向,误打误撞一头扎进灯火通明的建筑中,有时甚至会导致数以万计的鸟类集体死亡。1981年,就曾发生过约1万只小鸟接连撞上一个被探照灯照得通体明亮的烟囱的惨剧。
⑥化学污染也对鸟类的生存形成巨大威胁。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物中所含有的大量化学物质除干扰正常激素的分泌,并导致生物内分泌紊乱外,还可能造成鸟类器官发育障碍,直接影响鸟类生长发育。
⑦越发吵闹的城市让我们生厌,而对于很多鸟类来说,噪声以及光污染、化学污染等带给它们的却不仅仅是“生厌”这种单纯的感觉,而是严峻的生存危机。城市化给鸟类等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无穷的风险,使它们的数量、种类,乃至叫声和繁殖方式等都在发生变化,甚至直接扼杀它们的生命。如果我们现在不加以足够的重视,C或许有那么一天,当我们奔波在城市中时,只有一只浑身沾满油污、嘴里发出像汽车喇叭声一样尖锐的鸣叫声的小鸟与我们擦身而过…
——(选自《大自然的探索》有改动)

( 1 )本文以“都市鸟类‘变奏曲’”为题有什么好处?

( 2 )通读全文,说说影响鸟类生存的因素有哪些?

( 3 )根据要求分析下面两个句子:
(1)A句“过去,绝大多数鸟类都选择在清晨或黄昏这样的时段鸣唱,因为在一天中的这两个黄金时段,大多不会出现大风等气流紊乱现象,鸟儿的鸣唱声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中划线词“绝大多数”和“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2)B句“或许有那么一天,当我们奔波在城市中时,只有一只浑身沾满油污、嘴里发出像汽车喇叭声一样尖锐的鸣叫声的小鸟与我们擦身而过… …”所用表达方式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 4 )请分析划线句C处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年轻的直辖市为建成“森林重庆”正大面积植树,同时正也面临文中提到的环境问题,如何治污?请你结合文章和实际提至少两条建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落叶

谢志强

我来告诉你,我捡钱的故事。钱先生伸出三个手指头。说,三次,钱来找我。

第一次捡钱,他刚念小学三年级。艾城唯一的露天电影院。

许多小孩嗑瓜子、吮冰棍,而他的手和嘴闲着。他坐不住了,让腿跑,替代嘴的欲望。他在过道、幕前窜来窜去。

突然,他发现地上有一个纸团,而且他认定,那是一卷纸币。他弯腰捡起。

他立刻钻进拥挤的人群里。因为捏得太紧,他的手心出了汗。他奔向炒货地摊。他抽出最外边的一张,像剥笋一样。摊主给了他两杯葵花籽,十颗糖。然后,他混入人群,像放弃炭火一样,丢下了那由分角组成的一卷纸币。那时,对他来说,这已是不知如何处理的“巨款”了。

第二天,他嗑完了又香又脆的葵瓜籽,又懊悔自己轻易地丢弃了那一卷纸币。

他说:捡到钱,我害怕;丢了钱,我怀念。那是一个从来没有掌握那么多钱的小男孩。

上初中一年级的秋天,傍晚,他坐在门前看书。

起风了,落叶像一群惊慌的羊,在地上打旋,然后来到他的面前。

他惊喜地发现,连滚带爬的落叶里,有一张十元纸币,好像落叶簇拥着它来到他跟前。这似乎是对露天电影院那一次丢弃的补偿。

他把纸币当书签一样夹在书里。那以后的数天里,他心不在焉。每当起风,他就观察着风驱赶或携带落叶、纸片,他甚至想,落叶摇身一变,成了纸币。

大学毕业,他进了一个工程监理公司。走路,他总是看前边两三步的地方,好像始终在寻觅遗失之物。

那天中午,他打算去书店选购几本小说。

他从单位的小侧门出去,门前是个缓坡,通向大街。

他惶恐地刹住脚,先望望前边,又看看后边,没有人影;再左右看看,左右是两幢楼房,一扇扇窗户,在他眼里,是一只只眼

他脚前一步远,有个黑色的皮夹子,很精致。

他佯装弯腰系鞋带,顺手捡起了钱包,起身的时候,又去望那一扇扇窗户。

阳光刺眼,像无数盏聚光灯。他仿佛立在舞台中央,忘了台词,忘了动作。他总觉得某一扇窗后有一双眼在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他甚至怀疑,有人故意把这个皮夹子放在显眼的地方,来考验他。他最近在准备竞争中层管理的一个岗位。

于是,他喊:谁的钱包丢了?

他折回了单位,叩响了头儿的门。

他说:我在大门口捡了个钱包,我没打开过。

头儿莫名其妙地说:你和钱包邂逅了,好事啊。

他本来想说“钱来找我”,不过,他说:凑巧。

那个皮夹子的主人是钱先生竞聘的对手。无意之中,钱先生的拾金不昧在道德上加了分,尽管竞聘的项目没有涉及到道德的内容,但评委还是在口试时给了他高分,显然包含了道德的额外成分。何况,那个岗位确实需要具备他这样的素质——见钱眼不开。

钱先生说:要是我把捡皮夹子的心境说出来,要是我把前两次捡钱的经历说出来,恐怕我的形象就要大打折扣了。想到这里,心里像秋天的树,已落叶纷纷了。

(有删改)

( 1 )请简要概括钱先生三次捡钱的故事。
( 2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他说:捡到钱,我害怕;丢了钱,我怀念。(他为什么“害怕”?)

②他惶恐地刹住脚,先望望前边,又看看后边,没有人影;再左右看看,左右是两幢楼房,一扇扇窗户,在他眼里,是一只只眼。(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 3 )“落叶”在文中两次出现,各有什么作用?
( 4 )文中说“钱先生的拾金不昧在道德上加了分”。你觉得钱先生是一个拾金不昧的人吗?请结合全文简述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水能汇入大海,是因为它巧妙避开所有障碍,不断拐弯前行;许多人没能抵达成功的顶点,不少是因为撞了南墙不回头。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障碍、困难,有时,拐个弯,绕一绕,何尝不是个办法。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只要心念一转,挫折、碰壁也能成为转机,拐弯也是一种前进的方式。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残花、已落幕”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