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待着!”B: 公交车司机对一个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你摔了,我可不负责啊!” C: 食堂管理员对把剩馒头扔进垃圾箱的同学说:“你以为这是你家呢,可以随便浪费粮食,赶快把馒头给捡回来!” D: 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
2、 | 下面一段文字中应填的标点符号为( ) 散文贵在____真____ ____一篇散文文字优美、明朗、流畅____这不纯粹是词汇或句子的技巧问题____还与作者的思想情操及品格气质有关。 A: ( ),,。B: “”,,, C: 《》;,。 D: “”;,。 |
3、 | 下列加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周敦颐笔下,莲是虽出淤泥却一尘不染的谦谦君子。B: 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这一计划,国人感到义愤填膺 , 表示强烈抗议。 C: 那火烧夫家的情节便渐渐被人们从记忆中删除了,那十里红妆的典故讲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 D: 上周末,掀起全民朗读热潮的“朗读亭”流动到深圳图书馆,图书馆外深圳爱书之人络绎不绝 , 很多人纷纷前去体验。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B: 这位建筑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 C: 在本届世界杯决赛上,中国队将与美国队争夺冠亚军。 D: 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 |
5、 | 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酝酿 觅食 萤火虫 不屑置辨B: 狼藉 鄙夷 文曲星 张皇失措 C: 滑稽 问鼎 孺子牛 获益匪浅 D: 深邃 肆虐 度假村 一劳永逸 |
6、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莫言从“内部”____中国社会,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令人震撼地挖掘了其中最隐秘的真实。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____。 ③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代表的一大批平凡人物“舍生忘死”“舍已救人”的英雄壮举,____沉沦在冷漠与麻木中的人们:善与美主宰着世界,恶与丑终将被埋葬。 A: 审视 期待 警醒B: 审查 期盼 唤醒 C: 审查 期待 唤醒 D: 审视 期盼 警醒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眼前的这一幕让我忍俊不禁。B: 对于他的观点,我不以为然。 C: 杨老师妙手回春 , 使他改邪归正了。 D: 他总是吹毛求疵 , 我不是很喜欢他。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并讨论了《章程(修正案)》。 B: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 为了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D: 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
9、 | 下列关于新闻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篇消息(新闻),通常包含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有的还包含背景、结语。 B: 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C: 新闻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因此写新闻只能用记叙手法,不能用议论手法。 D: 新闻除了“用事实说话”外,还有“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 |
10、 |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语文老师大概是二十三四岁左右。 B: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 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 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
比较阅读下面古诗与散曲,按要求完成小题。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 “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的春景。 C: 《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D: 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 2 )上面两首诗同写秋景,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禹锡表达的是________,而马致远却抒发了________。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天净沙·秋思》是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③人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爇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敌人。④移文:发文书。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爇火:点火。⑧星列:像星星一样布满。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rù)食:在睡垫上吃饭。 ( 1 )解释句中加下划线字词的含义。①会匈奴大人塞________ ②范兵不敌 ________ ③谓汉兵救至________ ④晨往赴之 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
小名
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儿。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淼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我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朋友都跑来了,家里的小客厅里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立刻连声称谢着,打开了蛋糕盒,喊道:“妈妈,拿刀子来!”
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
“咦!你原来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
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的手势。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唰”地红到了耳根。
晚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由此妈妈的脸上呈现了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绕口。
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
不知怎的,妈妈竟在短短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时那样顺口熟练。我自然很高兴。
分别的那一天,爸妈一齐送我去车站,爸爸一直喋喋地叮三嘱四,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黯然神伤。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抚慰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火车开动的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去,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她紧跑着,挥动起双手,脱口喊了出来——
“写信回来,淼儿!”
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原文有改动)
( 1 )本文贯穿全篇的线索是________。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①每至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国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与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不是要选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有删改)
( 1 )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作文。
题一:走进自然,我们领略景色之美;亲近大师,我们感受哲理之美;享受亲情,我们体验生活之美;展现才华,我们成就青春之美;和同学相处,我们感受到友谊之美……生活并不缺少美。美,就在我们身边。请以“ 真美”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题二: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晨是美好的,是充满希望的,也是富有活力的,更是要好好体验和珍惜的。一天中最宝贵的时光在晨,一生中最生气勃勃的日子也在“晨”……
请以“晨”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①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文章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