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大连市第十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待着!”
B: 公交车司机对一个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你摔了,我可不负责啊!”
C: 食堂管理员对把剩馒头扔进垃圾箱的同学说:“你以为这是你家呢,可以随便浪费粮食,赶快把馒头给捡回来!”
D: 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2、

下面一段文字中应填的标点符号为( )

散文贵在____真____ ____一篇散文文字优美、明朗、流畅____这不纯粹是词汇或句子的技巧问题____还与作者的思想情操及品格气质有关。

A: ( ),,。
B: “”,,,
C: 《》;,。
D: “”;,。
3、

下列加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周敦颐笔下,莲是虽出淤泥却一尘不染的谦谦君子。
B: 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这一计划,国人感到义愤填膺 , 表示强烈抗议。
C: 那火烧夫家的情节便渐渐被人们从记忆中删除了,那十里红妆的典故讲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
D: 上周末,掀起全民朗读热潮的“朗读亭”流动到深圳图书馆,图书馆外深圳爱书之人络绎不绝 , 很多人纷纷前去体验。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这位建筑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
C: 在本届世界杯决赛上,中国队将与美国队争夺冠亚军。
D: 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
5、

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酝酿 觅食 萤火虫 不屑置辨
B: 狼藉 鄙夷 文曲星 张皇失措
C: 滑稽 问鼎 孺子牛 获益匪浅
D: 深邃 肆虐 度假村 一劳永逸
6、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莫言从“内部”____中国社会,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令人震撼地挖掘了其中最隐秘的真实。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____。

③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代表的一大批平凡人物“舍生忘死”“舍已救人”的英雄壮举,____沉沦在冷漠与麻木中的人们:善与美主宰着世界,恶与丑终将被埋葬。

A: 审视 期待 警醒
B: 审查 期盼 唤醒
C: 审查 期待 唤醒
D: 审视 期盼 警醒
7、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眼前的这一幕让我忍俊不禁
B: 对于他的观点,我不以为然
C: 杨老师妙手回春 , 使他改邪归正了。
D: 他总是吹毛求疵 , 我不是很喜欢他。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并讨论了《章程(修正案)》。
B: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 为了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D: 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9、下列关于新闻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篇消息(新闻),通常包含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有的还包含背景、结语。
B: 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C: 新闻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因此写新闻只能用记叙手法,不能用议论手法。
D: 新闻除了“用事实说话”外,还有“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
10、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语文老师大概是二十三四岁左右。
B: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 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 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比较阅读下面古诗与散曲,按要求完成小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 “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的春景。
C: 《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D: 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 2 )上面两首诗同写秋景,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禹锡表达的是________,而马致远却抒发了________。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天净沙·秋思》是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爇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敌人。④移文:发文书。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爇火:点火。⑧星列:像星星一样布满。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rù)食:在睡垫上吃饭。

( 1 )解释句中加下划线字词的含义。

匈奴大人塞________ ②范兵不 ________

汉兵救至________ ④晨往赴 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 3 )从文中可以看出廉范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名

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儿。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淼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我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朋友都跑来了,家里的小客厅里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立刻连声称谢着,打开了蛋糕盒,喊道:“妈妈,拿刀子来!”

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

“咦!你原来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

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的手势。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唰”地红到了耳根。

晚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由此妈妈的脸上呈现了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绕口。

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

不知怎的,妈妈竟在短短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时那样顺口熟练。我自然很高兴。

分别的那一天,爸妈一齐送我去车站,爸爸一直喋喋地叮三嘱四,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黯然神伤。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抚慰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火车开动的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去,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她紧跑着,挥动起双手,脱口喊了出来——

“写信回来,淼儿!”

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原文有改动)

( 1 )本文贯穿全篇的线索是________。
( 2 )现在的“我”为什么不喜欢妈妈叫自己的小名?联系全文,概括出两点原因。
( 3 )作者是用哪一具体事例来说明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叫“我”小名的?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不超过15个字。
( 4 )文中第⑦节划线句“由此妈妈的脸上呈现了一种复杂的表情”中,“此”指的是________。(用文中句子回答)
( 5 )读完文章,你觉得结尾一段中的“什么东西”应该指的是________。
阅读《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一文,完成小题。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①每至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国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与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不是要选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有删改)

( 1 )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
( 2 )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有什么作用?
( 3 )请说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4 )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因阅读而发生的改变。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题一:走进自然,我们领略景色之美;亲近大师,我们感受哲理之美;享受亲情,我们体验生活之美;展现才华,我们成就青春之美;和同学相处,我们感受到友谊之美……生活并不缺少美。美,就在我们身边。请以“ 真美”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题二: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晨是美好的,是充满希望的,也是富有活力的,更是要好好体验和珍惜的。一天中最宝贵的时光在晨,一生中最生气勃勃的日子也在“晨”……
请以“晨”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①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文章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夕阳落下,才看出它的美。”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