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B: 他住在一个荒僻的小山村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日子过得很艰苦。 C: 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D: 春节期间,在泰州老街、桃园、望海楼等景区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让人们流连忘返。 |
2、 | 下面两段话中划线的字句,用得不得体的一项是( ) 23日前国际奥委会投票通过悉尼作为 2000 年奥运会会址后,阿根廷奥委会秘书长在接见①本台记者采访②时说,他对北京未能当选不无遗憾③。人们当时确实很难断定北京和悉尼哪个城市能够得主④。他认为,北京及其奥申委为争办做了大量的⑤、出色的⑥、卓有成效⑦的工作。 A: ①④ B: ③⑥ C: ⑦⑧ D: ①⑥ |
3、 | 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梦想与奋斗______________。年轻人最不该在能奋斗的时候选择______________。与时代同向同行,以奋斗筑梦圆梦,用脚步______________的青春,定会______________出灿烂的光华。请记住: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A: 一脉相承 享受 丈量 绽放 B: 相辅相成 悠闲 衡量 闪耀 C: 一脉相承 清闲 衡量 闪耀 D: 相辅相成 安逸 丈量 绽放 |
4、 |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 )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包含早春气息的柔风,_______;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_______;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_______;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_______。 ①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②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 ③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④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 A: ③④①②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③② |
5、 | 下列选项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是( ) A: 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B: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C: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风的帆。 D: 风太大了,地都被揭掉了一层皮。 |
6、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你不过故意装出一副凶恶的姿态,到了最后关头,就会显示出你的仁慈侧隐来。B: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C: 阅读文章不能断章取意,必须联系上下文做到融会贯通,才能真正领悟文章要旨。 D: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种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
7、 |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他的性格主要特征是叛逆,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 B: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前世为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受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她虽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主张贾宝玉致力于仕途经济,有所作为。 C: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 D: 王熙凤,贾琏之妻,金陵四大家王家的小姐、贾家的媳妇,王夫人的内侄女。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支撑着贾府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吃穿住行,老死病辞。 |
8、 | 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 场主积薪其中(柴草) B: 狼亦黠矣(狡猾)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C: 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恐前后受其敌(遭受) D: 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通道)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的激烈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唤起了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 B: 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C: 国防都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在5月2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就中国军舰识别查证、警告驱离美舰,军人住房公积金计息等问题回答了几个电视台的记者的提问。 D: 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人不足,导致膳食纤维、维生素B等的缺失。 |
1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出师表》一文作者表达的感情可以用“报先帝”和“忠陛下”这六个字来概括。B: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本书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合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C: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作者吴敬梓,安徽全椒人。 D: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按内容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其中“世家”是历代帝王的传记。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 )这首诗叙述了什么?描述了什么?( 2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阅读课外选文《唐雎说信陵君》,完成小题。 唐睢说信陵君① 信陵君杀晋鄙②,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③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日:“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日:“无忌谨受教。” (选自《战国策》) 【注】①信陵君:魏公子无忌,战国时期魏国人,魏安嫠王同父异母的弟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②晋鄙:魏国大将。③赵王:赵孝成王。 ( 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 2 )在这篇文章中,唐雎向信陵君提出了什么意见?是否合理?( 3 )唐雎劝说信陵君的方式与《唐雎不辱使命》中与秦王的对话方式有什么不同? ( 4 )从信陵君的回答“无忌谨受教”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唐雎对信陵君的劝说中,在为人处世方面又有哪些收获?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张抗抗
①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除了枝条日甚一日的蓬勃,别无吐蕾开花的迹象。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一个遮光避风的角落安置了,只在给别的盆花浇水时,捎带着用剩水敷衍它一下。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顿地,任其自生自灭。
②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再次走上阳台,去给冬青浇水,然后弯下腰为冬青掰下了一片黄叶。忽然有一团鹅黄色的绒球,从冬青根部的墙角边钻出来,闪入了我的视线。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枝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③昙花入室,大概是下午六点左右。它就放在房间中央的茶几上,天色一点点暗下来。那一枝鹅黄色的花苞渐渐变得明亮。晚七点多钟的时候,它忽然颤栗了一下,颤栗得那么强烈,以至于整盆花树都震动起来。就在那个瞬间里,闭合的花苞无声地裂开了一个圆形的缺口,喷吐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四散溅溢。它的花蕊是金黄色的,沾满了细密的颗粒,每一粒花粉都在传递着温馨呢喃的低语。那橄榄形的花苞渐渐变得蓬松而圆融,原先紧紧裹挟着花瓣的丝丝淡黄色的针状须茎,如同刺猬的毛发一根根耸立起来,然后慢慢向后仰去。在昙花整个开启的过程中,它们就像一把白色小伞的一根根精巧刚劲的伞骨,用尽了千百个日夜积蓄的气力,牵引着、支撑着那把小伞渐渐地舒张开来。
④现在它终于完完全全绽开了,它更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她”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她”知道这是自己多年来一直期盼的一次公开演出,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虽然是初次登台,但是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昙花于千年岁月中修炼的道行,已给“她”注入了一个优秀舞者的遗传基因,使得“她”婀娜轻柔的舞姿带有一种动人心魄的绝美。
⑤这一场动人心弦的舞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她”悄然无声地一边舞着,一边用自己身体内多年存储的精华,尽情演绎着生命的辉煌,挥洒着成功的芳香。
⑥盛开的昙花就那么静静地悬在枝头,像一帧被定格的胶片。
⑦但昙花的舞蹈并未就此结束。“她”忽然又颤动了一下,张开的手臂,渐渐向心口合抱;“她”用修长的指尖梳理着金发般的须毛,又将白色的裙衫一片片收拢;然后垂下“她”白皙的脖颈,向泥土缓缓地匍匐下去。
⑧“她”平静而庄严地做完这全套动作,大约用了三个小时﹣﹣那是舞蹈的尾声中最后复位的表演。昙花的开放是舞蹈,闭合自然也是舞蹈。片片花瓣根根须毛,从张开到闭合,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她”用轻盈舒缓的舞姿最后一次阐释艺术和生命的真谛。
⑨我很久很久地凝望着它,满怀歉意地观赏着昙花从帷幕拉开、尽情绽放到舞台定格的全部过程。“昙花一现”那个带有贬义的古老词语,在这个偶然的夏夜里变成一种正在逝去的遥远回声。给予我新的启示。
⑩那个傍晚的阳台,那一场绝美的舞蹈中,我是唯一幸运的陪伴者。想起我年来对昙花的冷落和敷衍,愧恨之情油然而生。此后,我将用清水和阳光守候那绿色的舞台,等待它明年再度巡回。
(选自《世纪经典散文》,有删改)
( 1 )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瞬息与永恒的舞蹈”中“瞬息”与“永恒”两个词的理解。( 2 )有人认为,本文主体部分描写的是昙花绽放的短暂生命历程,可是第①段却写昙花整整六年“一点动静都没有”,我“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显得偏题,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3 )某班组织“作家与读者零距离”对话活动,假如你是张抗抗,你将如何回答学生的以下问题?学生:本文第④段起,对昙花的指代由“它”变成了“她”,请问您是怎么考虑的?
张抗抗:________
( 4 )本文通过一系列精美的细节描写,具体展现昙花绽放的详细过程,读来感人至深。请从第②或第⑦段中任选一处细节描写抄下来,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读书卡片 | |||
题目 |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 作者 | 张抗抗 |
佳句摘录 | ________ | ||
赏析品味 | ________ |
不要那么早吵醒太阳
①“爸爸,明天我一定会比太阳起得早,相信我!”
②女儿临睡前,一再向我保证。满脸的兴奋,扯动着心里的一份激动,仿佛明天早上将要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似的。
③她想比太阳起得早,是因为她的心底藏着一个小小的“阴谋”。
④在外地工作的妻子刚刚跟我透露了女儿的这个小小的“阴谋”:她只是想在父亲节的早上,为你做次早餐。
⑤女儿只有八岁,却是少有的乖巧懂事。和她妈妈煲“电话粥”的时候听她妈妈说起明天是父亲节,她妈妈问她准备送给爸爸什么礼物。她想了半天,才想到了这个“惊天动地的壮举”。
⑥我看到她背对着我,偷偷地给闹钟定好时间,然后如释重负一般对我说:“爸爸晚安”。
⑦“晚安”,我为她盖好被子,然后坐到电脑桌旁,继续构思我的小说。小说的情节进展得很顺利,不知不觉天已经蒙蒙亮。我想我必须要睡下了,我要让女儿的“阴谋”得逞。
⑧我把面包和煮好的鸡蛋放到了案板上,把暖瓶里装满开水,奶粉和糖也放到了她伸手就能够到的地方,我想尽量让她的早餐做得容易些。然后,我小心翼翼地躺到她身边,就听见她在那里打着哈欠,轻轻地自言自语,差点儿睡过头。然后看见她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拿起闹钟,将它关闭。
⑨她蹑手蹑脚地在厨房里忙活着,尽量不弄出声响。我知道,她做的这一切,都只是想让我多睡会儿。我看过她最近写的几篇日记,几乎每篇都写到了我。她写道,“爸爸又熬夜写小说了。每天忙到很晚,第二天又要为我做早餐,送我上学,爸爸真辛苦。”她写道:“爸爸,你都瘦了。我还是喜欢胖乎乎的你,喜欢叫你大肚子爸爸。”
⑩我还喜欢她作文里的那个开头:我的爸爸肚子很大,我嘲笑他,他却说他装了家国天下;我的爸爸腰很粗,我嘲笑他,他却说他腹有诗书气自华。
⑪记得有一次,女儿突然像个小大人似的,一本正经地问我,如果有一天我们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会变成什么呢?我说我会变成一朵云,她便嚷嚷着说她也会变成一朵云,跟我做伴;我说我会变成一棵草,她就说她要变成一滴露水,给我洗脸;我说我要变成一棵树,她就说她要变成树上的鸟,给我挠痒痒。
⑫女儿在厨房里忙活了很长时间,等她把早餐弄好,太阳已经大摇大摆地登堂入室了。她这才对着我大喊:爸爸,该起床啦。并且不无炫耀地嚷嚷着,今天我比太阳起得早。其实每一天太阳出来的时候,我都会早早醒来,但今天我必须躺下,今天,我不要做那个早起的人。
⑬是啊,比太阳起得早。我伸着懒腰,应和着她。可是,你应该早点叫醒我。我故意“埋怨”她。她说,我不想那么早吵醒太阳,我想让爸爸多睡会儿。在女儿眼里,我是她的太阳,在我眼里,女儿是我的太阳。我们互相照耀,彼此温暖。
⑭“爸爸,今天我学会做饭了,明天就能学会洗衣服,妈妈不在身边,我也能照顾你。”这是女儿给我的,最好的父亲节礼物!
⑮我推开窗子,看到的是多么美好的早晨啊!窗外的树叶上,露珠还在酣睡,一时半会儿还没有醒来的意思。一切都是那么安谧、幸福,包括窗沿上慢慢爬着的小虫,仿佛都在有节奏感地在扭动腰身,我似乎听到了它们在轻轻地哼着某支欢快的曲调。
⑯这么小的屋子,这么小的窗口,却是我浩瀚如海洋般的世界。
( 1 )请梳理文章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情节 |
女儿的心理(表现) |
“我”的心理(表现) |
女儿想为我准备父亲节礼物 |
①________ |
欣喜 |
②________ |
如释重负 |
想让“阴谋”得逞 |
女儿起床在厨房忙活 |
③________ |
佯装不知 |
女儿做好早餐叫“我”起床 |
炫耀自豪 |
④________ |
①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第⑧段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我把面包和煮好的鸡蛋放到了案板上,把暖瓶里装满开水,奶粉和糖也放到了她伸手就能够到的地方,我想尽量让她的早餐做得容易些。
②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⑪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我说我会变成一朵云,她便嚷嚷着说她也会变成一朵云,跟我做伴;我说我会变成一棵草,她就说她要变成一滴露水,给我洗脸;我说我要变成一棵树,她就说她要变成树上的鸟,给我挠痒痒……
( 3 )请结合全文,谈谈文章标题的含义。悬崖当前,那些庞大的动物会心生恐惧——赶紧止步。然而,蒲公英的种子纵身而下,由此发现一片新天地,然后扎下根来,开花、結籽。
一粒尘埃、一片羽毛,这些轻微、渺小的事物,在巨大的危险面前,也会获得重新起舞、飞翔的机会!
要求:阅读上面这則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以“ 飞翔”为题,选好角度,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议论;文中不得出现有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