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茂名市第十五中北校区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环(chú) 岩(xué) 琅(lángyá)
B: 林(fēi) 明(mèi) 山(yáo)
C: 野(sù) 者胜(yì) 阴(yì)
D: 然(yì) 酒(liè) 饮少醉(zhé)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去掉“大约”或“左右的")
B: 为了提升全民反恐防恐意识,广东省反恐办策划开展了《反恐怖主义法》“六进”主题宣传。(把“广东省反恐办”调整到“为了”之前)
C: 广东在经济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
D: 环保政策是否落实,是广东省留住绿水青山的关键。(在“留住”之前加上“能否”)
3、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shǒu)猎 蒙(mèi) 深(wù)痛疾
B: (léi)弱 (miǎn)怀 前(pū)后继
C: 胆(qiè) (jiào)补 不(xǐng)人事
D: 亵(dú) 抖(shǒu) 抑扬顿(cuò)
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是生命之源。在文学创作中,灵感来源于水的作品经久不息
B: 好朋友遇到困难,他却爱莫能助 , 不能施以援手,内心感到十分遗憾。
C: 一些家长曲解了学习的目的,将考上大学当作孩子上学的不二法门
D: 他的演讲抛砖引玉 , 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引发了现场听众的热烈讨论。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许多城市开展了高考“爱心送考”,为考生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B: “孝”文化,尽管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
C: 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征稿活动,目前全面启动。
D: 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6、下列释义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诧异:惊奇。懊悔:内心深感后悔。踱来踱去:慢步走来走去。
B: 惩罚:严厉地处罚。祈祷:一种宗教仪式,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硬:声气阻塞。
C: 肃静:严肃寂静。不幸:灾祸。责备:用严厉的口气喝骂。
D: 敬意:尊敬的心意。旷课:不请假而缺课。精确:非常准确、非常正确。
7、对下面句子朗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朗读时应语调上扬,极力夸张,突出衣服的优点。)
B: “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划线词语要重读,表达强烈的赞美。)
C: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朗读时应语调低沉,语速缓慢,突出孩子的天真单纯。)
D: 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朗读时应语调低沉,语气坚定,突出皇帝的自欺欺人。)
8、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时光博物馆里的那些老物件翻开了老人泛黄的记忆,往事历历在目地出现在他的眼前。
B: 他是一个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选手,这次在奥运会上夺冠,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
C: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D: 人群中挤攘了一下,一个梳着童花头的孩子跑过来,郑重其事地把钱放进了捐款箱。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 )
A: “我家的”后面
B: “我家的”前面
C: “我家的”左面
D: “我家的”右面
10、下列各项所用修辞不同的一项是( )
A: 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
B: 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
C: 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
D: 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1 )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________。
( 2 )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随”“入”两字用的很精妙。请简要分析这两字好在哪里。
( 3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谢安幼年谏兄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①,何可作此。”

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②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念:怜悯;同情。②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谢以醇酒罚/下车引
B: 乃至醉/中不至
C: 老翁念/撒盐空中差
D: 可作此/白雪纷纷所似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

( 3 )结合原文,可以看出谢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历史中学什么

①历史是一株古树,斑驳中隐含着清晰的年轮;历史是一部旧书,久远中弥漫着醉人的馨香;历史是一位长者,沧桑中印记着丰富的过往。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把握其精要,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教益。

②学会一种思维——历史思维。人类历史长河漫漫,气象万千,如果不懂历史思维,不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极有可能迷失在资料与细节的汪洋之中。因此,学习历史,首先要会运用历史思维,掌握历史的辩证法。历史思维主要包括三点:一是长时段的视域。观察问题,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不能基于个别时段的历史现象,轻率作出长时段的历史结论。要坚持将研究对象置于较长的历史时期冷静观察、深入分析。二是整体的视域。不能见孤木以为森林,不能用局部的考察代替整体的把握,更不能用个别案例的结论代替对全局的认识。三是发展的眼光。不能把研究对象静止化,要善于从纷繁变幻的社会现象中探索变化原因、发现变化规律、把握变化本质。掌握了历史思维,做事就会着眼长远,不斤斤计较于一时得失;就会善谋全局、总揽八方,不因枝节失大体;就会因时应变,善于引领潮流,“不畏浮云遮望眼”。

③掌握一种本领——鉴古知今。人们记录历史,研究历史,绝非仅为发思古之幽情。司马迁说写史是“述往事,思来者”。他的《史记》令古今迷惘者悬崖勒马,迷途知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历史,可了解治乱盛衰之源,通晓兴衰成败之道。以史为鉴,服务当前,以史经世。德国总统勃兰特在二战之后向犹太死难者的惊世一跪,不仅没有辱没他以及德意志民族的形象,反而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相反,日本国家首脑参拜“靖国神社”,祭拜二战要犯,即便他们翻扣了历史这面镜子,但勃朗特这面镜子却折射出一部分日本人对待历史的态度。事实上,无论个人还是国家,我们都要从演变的历史中,从前人处理、应对的成败得失中,学到有益的东西。我们必须回望历史,审慎判定所处的时代方位。

④养成一种品格——砥砺气节。人类历史之河波澜壮阔、奔腾浩瀚,个人在其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一个真正懂得历史的人,不会过分在意一己荣辱得失,而更关心这条长河的未来走向。如古人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抚今追昔,会感受到一股贯通古今、回荡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学习历史可以使我们开阔胸怀,善于从历史因革损益中、从前人成败利钝中砥砺气节。中国历史具有教化功能,主张通过真实的记载弘扬道德、培育正气、警醒后人。我们应从前人立身行事、所言所行、身世沉浮中定是非、辨善恶、明得失。

⑤历史是一把严苛的标尺,度量分毫误差;历史又是一眼灵动的清泉,滋养贫瘠的心田。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 3 )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根据对本文第④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说说你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对自己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想讨一本书

我给小有名气的“大款”方先生开车期间,他正追求一位姓申的小姐。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方先生终于与申小姐有了第一次约会。共进午餐后,申小姐接受了方先生的进一步邀请,坐车来到了方先生的住处——位于龙华的一幢豪华别墅。

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乞丐样的人。他身上裹一件脏兮兮的棉衣,似有所求地望着我们。

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走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想不到乞丐回答:“这会儿太阳很好,我吃饱喝足了,只想在您这儿晒会儿太阳。还想……”

“还想什么?”方先生从口袋里掏出100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地追问道,“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应付。

“我想……”乞丐支吾着,最后鼓起勇气说,“您千万别笑话我。您可以想象我的日子,饭是每天都能吃上的,只可惜好长时间没读书了,总想讨一本看看,可是一直难于启齿。您能不能让我进您家书屋里,随意挑一本书呢?”

方先生一下子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申小姐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说罢,抬腿欲走。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一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小姐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摘读物递给乞丐,和颜悦色地说:“也许,你会喜欢这本书,不妨读读吧。”

乞丐接过,连声道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这天送走申小姐后,方先生满腹心事。

不久的一天,方先生突然做出决定:“阿伟,送我去书店。”

在书店经理室,方先生将一张2万元的支票拍在办公桌上,对接待他的小姐说:“愿意与我做一笔大生意吗?”

小姐说:“当然愿意。不过,我们这儿没什么大生意,只有书,您任意选吧。”

方先生将支票扔到小姐面前,说:“我才懒得选,拜托你了。下午两点,我来取货。”

小姐惊奇地盯着眼前这个财大气粗的人,不如如何。方先生准备掉头而去时,她才醒过神来追问道:“您想要一些什么书呢?”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方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下午两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那位小姐迎了过来,将支票还给方先生,并说:“很抱歉,我们经理不想接受这笔生意。”

方先生再一次愣住了。他咆哮道:“你们的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

“不必了。”小姐笑笑,“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知道您是谁了。他要我一定转告您:本书店没有一本专做摆设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

( 1 )这篇文章共写了两件事,请你概括写出,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

( 2 )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不正确是:( )

A: 这篇小说主要采用语言对话和行为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B: 文中的方先生财大气粗,目空一切,认为有钱就能办到任何事情。没有想到因为不读书而连续碰壁。
C: 文章表明了物质财富的充裕并不等于精神的富有,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还应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
D: 乞丐的形象表明了精神生活的享受必须建立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E: 小说的结尾让我们知道了那个乞丐原来就是书店的经理,使这篇小说的构思显得很巧妙。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生命因 而闪光》(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
(2)古语有云:“言必行,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都是在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做人要诚信。“诚信”二字值千金。
请以“诚信”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写作要求:①两题任选一题,扣题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④不能用本试卷的阅读材料为写作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⒈个自作多情的男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