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铭”,刻在器物上的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文辞精炼、讲究押韵。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文中的主旨句是“何陋之有?”。B: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他的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C: 新闻又称为消息,其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一则新闻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和结语这五部分。 D: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的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的一首。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 B: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C: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D: 也许我们不能复制马云的成功,但是他的努力确实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 |
3、 |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再度夺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冠军,李娜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B: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C: 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 , 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D: 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 , 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
4、 | 以下对《海底两万里》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鹦鹉螺号一行人在两万里海底环游中,经过了深邃的海沟、活跃的海底火山,见识了名贵的珍珠,经历了轻松的触礁脱险、危险的冰山绝境、残酷的章鱼大战。 B: 尼莫船长是一个神秘浪漫的人,也是一个反抗压迫、支持正义的战士,他击沉战舰是正义的行为,阿龙纳斯教授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 C: 《海底两万里》是科学和幻想碰撞的产物,也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的漩涡吞噬结束,悬念迭出,环环相扣,很有可读性。 D: 《海底两万里》是 19 世纪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探险小说,除了文学价值之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
5、 | 1946年10月,抗议美国扶持日本和拒绝接受“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其散文语言洗练,文笔秀丽,爱设文眼的现代散文家是( ) A: 茅盾 B: 朱自清 C: 老舍 D: 郭沫若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秀颀(qí) 阔绰(chuò) 彬彬有礼(bīng) B: 挑剔(tì) 谄媚(chǎn) 锲而不舍(qì) C: 仆役(pú) 瞥见(piē) 颓垣断壁(yuán) D: 熟稔(rěn) 校正(xiào) 光彩熠熠(yì)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电商的兴起,加快了商品销售的速度和质量,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 B: 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C: 之所以如此笃定,是因为我们相信时间的力量,成长的力量。 D: 哈尔滨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
8、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踊跃(yǒnɡ) 逞能(chěnɡ) 灯盏(zǎn) 憨态可掬(jū)B: 稚嫩(nèn) 附和(hé) 笃信(wù) 见风使舵(duò) C: 宽宥(yòu) 隽永(juàn) 稽首(qǐ) 束手无策(shù) D: 蝉蜕(tuī) 镂空(lòu) 蜷伏(quán) 自怨自艾(ài) |
9、 | 下列句子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难以言说的画面——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B: 负了伤的大菱痛苦地呻吟起来,二菱安慰她,又好像是在报怨,这让老头子感到无地自容。 C: 虽然此处敌军抵抗顽强,但我军英勇杀敌,终于在数天激战后,击溃一切抵挡力量,守军张惶失措,弃城逃蹿。 D: 一伙强盗在坠满珍宝,恍若月宫的圆明园大肆劫掠,然后笑嘻嘻地背着装满的箱匧回到了欧洲。 |
10、 | 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希望他们不要再像我……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展转:同“辗转”,原指身体翻来覆去,这里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B: 可是,我是幸运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长大的。(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C: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 , 而应推敲细思。(寻章摘句:是指读书时要搜寻、摘取文章中的片段词句。) D: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 1 )这首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这首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B: 肉食者鄙,未能远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C: 问:“何以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 一鼓作气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2 )选出加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 乃入见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 可以一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 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 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3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动漫是儿童最早接受并最受欢迎的娱乐节目。动漫文化也是时下青少年文化的代名词。
② ?科学家研究表明,动漫与儿童之间存在某种天然的联系。现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具有把万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天性,而动漫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可以把任何非人类的东西人格化,赋予它们情感、语言、思维和行动。所以动漫中勤劳的小蜜蜂、懒惰的加菲猫,都可以满足儿童的无穷想象力。动漫作品中借助幻想塑造出的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形象,虽然必未符合成人的思维逻辑,但却遵循儿童的逻辑和情感体验的特殊方式,容易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③儿童和成人在看卡通片时到底有何生理差别?科学家研究发现,成人在观看由真人表演的电影片段和虚拟角色的动画片段时,大脑活动有显著的差异,即成人的大脑内侧前额叶自动参与加工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对卡通动画表现的虚拟场景中的人物角色或非人物角色却没有类似的自动加工。当儿童观看动画片表现的虚拟场景中的非人物角色时,他们的大脑内侧前额叶是否会与观看真实生活中的人物一样被激活呢?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10岁儿童观看电影和卡通片段时候的大脑激活情况,其中电影和卡通片分别代表真实和虚拟生活场景。实验结果发现,儿童的大脑内侧前额叶在观看电影表现的真实人物和卡通片表现的虚拟角色时候都会被激活,这与成人的神经活动方式不同。儿童直到10岁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还是不能自动区分真实生活中人物形象和虚拟世界中非人物角色。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成长为青少年,想象从远离现实逐步向现实世界靠近,但为什么如此多的中学生仍然喜欢动漫?这是因为作为以动漫为伴成长起来的一代,这部分青少年仍然习惯从动漫中获得情感、娱乐的需求。青少年不再像儿童一样满足于简单的童趣幻想、游戏情节,他们不会仅仅满足于学校和家庭的生活体验,他们渴望接触外面的世界。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他们不能从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于是他们借助动漫寻找理想中的虚拟世界。因此,动漫在人的青少年时期承担了情感转移的作用。同时,对青少年来说,观看动漫影片也是一种有效疏解压力的方式。每个人成长其实都有痛苦,青少年可以在动漫中找到某种平衡点,获得释然的感觉。现在,大多数动漫作品将主人公设定在与普通人群相近的状态,并通过主人公不懈的努力而获得成功。青少年能从动漫创设的虚拟世界中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得到了强化。
⑤可见,青少年观看动漫绝对不是一种幼稚的行为,而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心理过程。
(根据相关材料改写)
( 1 )请给第②段补上一个问句,写在横线上。( 2 )第②③段有三处画线的文字。这类文字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 )请简要概括青少年喜欢动漫的原因。(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儿童在动漫作品中借助幻想塑造出的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形象不一定遵循成人的逻辑和情感体验方式。常州:名士部落的千年文脉
叶舟 阮清华
①在中国广袤的版图上,常州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她地理位置优越,人民富庶;她教育发达,人文荟萃,是季子故里,齐梁旧地;儒风蔚然,学派林立。从泰伯奔吴、季札封邑起,在绵延近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常州创造出了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的地域文化。
②殷商末年,泰伯从中原带来了先进文化,江南的土著文化受到了来自中原文化的熏陶。位于吴国中心区城的常州,成为吴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③南北朝时期,随着大量文人南迁,常州作为萧氏故里,成为南朝齐梁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也是受齐梁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地方。齐梁时期广博的学术风气及“颇采华词以饰经说”的研究风格在常州后世的学术传统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④京杭大运河苏南段的开通,不仅使南北联系更加紧密,而且刺激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伴随着城市的繁荣,隋、唐时期的常州吸引了大量的南迁文人,城市文化在吸收外来养分后迅速成长,日益昌盛。
⑤宋代的杨时和苏轼使常州的文化快速趋向成熟。他们两人从不同道路出发,奠定了常州学风相辅相成的两极。杨时退居常州十八年,聚徒讲学,阐述理学,这既是传授理学的十八年,也是常州书院教育振兴的十八年。苏轼一生出入常州多达十一次,最后病逝于常州。苏轼“出处穷达”,在朝为官不畏权贵,以国事为重;贬官到地方,也能造福一方,为民请命。苏轼和杨时的文化精神奠定了常州文化最重要的根基,在家家重诗书、户户重教育的基础上,使得常州的学术在日后迎来了全盛期。
⑥明代学者唐顺之的出现将常州文化精神固有的特点发扬光大。他与当时的文人社团东林党产生紧密的学术联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形成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传统,绵延至清代的常州学派,形成了经世致用的学术高潮。
⑦常州学派兴起于清朝乾嘉盛世。在考证流行的时候,另辟蹊径,将经学研究与现实政治相结合,为今文经学在清代学术界争得了重要的地位,使之成为足以与古文经学相抗衡的常州学派,更成为清代学术界面对社会危机的应变之学和变革之学,为日后的改良与革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著名学者陆宝千说:“若从学术一面论,则后日常州学派震撼一时,近代倡变法、走革命者,鲜不受熏。”
⑧常州学派的经世主张不只体现在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更强调社会责任感。常州学者并非只是空泛地议论时政,而是更强调脚踏实地去改变现状。曾经有人说常州人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戆直”,大抵是迂愚而刚直之意,但常州人的迂直中实有一股正气在。当这种戆直浸润了经世致用的意蕴时,更显得正气满满。明代高攀龙说常州人“危时守所学,乱亡守孤城”,能在一片黑暗中闪耀出人性的崇高和伟大。
⑨回想常州千年文脉流动的历史,我们并不应该只是如“白头宫女说遗事”般缅怀过往,“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在三百年前的吟诵,在今天有着新的意义和内涵。
(摘自2019年12期《长三角观察》,有删改)
( 1 )文章的标题好在哪里?请简述理由。殷商发祥期→________→隋唐成长期→宋朝成熟期→________
( 3 )第⑧段画线句至少有两个词语必须重读,你认为是哪两个?请简述理由。序:常州,宋睢阳郡也。北兵愤其坚守,杀戮无遗种,死者皆忠义之鬼,哀哉!
山河千里在,烟火一家无。壮甚睢阳守,冤哉马邑屠。
苍天如可问,赤子果何辜?唇齿提封旧,抚膺三叹吁!
【注释】《常州》选自《历代诗人咏常州》。此诗为文天祥战败被俘,押送北上,路经常州时所作。作者以唐代睢阳之战和汉初马邑被屠暗喻常州军民守城抗击元军之壮烈。
( 5 )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一:题目:远去的声音
作文二: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十四岁那年,一位会看相的同乡对我母亲说:‘你儿子眼眸无神,骨瘦如柴,未来恐难成大器。’母亲安慰和鼓励我说:‘阿诚,天命难算,上天一定会厚待善良、努力的人。’当年我们一家生活在战乱、父亲病故、贫穷三重合奏的悲歌中。我那时唯一的信念就是﹣﹣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好的未来。”
“你成功地追求自我,前途光明远大,那么下一阶段的追求目标是什么?我们活着又是为了什么?我认为人最大的悲哀是无聊,患上漠不关心的冷淡症,套上自命不凡的枷锁。有能力的人,要为人类谋幸福。历史上很多有创意、有抱负的人和群体,同心合力,在追求无我中,推动社会改革进步。”
“各位同学,我们不一定是拯救世界的英雄,但我们谨守正知、正行、正念。因此我们可以高声回应社会:我们一生未曾不仁不义、不善不正。让我们一起共勉,同塑美好的世界。”
(摘自《李嘉诚在长江商学院十周年庆典上的演讲》)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书写规范、整洁、美观。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的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