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与牛郎织女星无关的诗句是( ) A: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B: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C: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2、 | 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禁锢:束缚,限制。 B: 不逊:不逊色。逊,逊色。 C: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名。匿,隐藏。 D: 诘责:质问并责备。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寒噤 荒辟 富丽堂皇 锐不可挡B: 云宵 琐屑 鸡零狗碎 月明风清 C: 烦燥 吊唁 张皇失措 眼花瞭乱 D: 取缔 颓唐 生死祸福 精疲力竭 |
4、 | 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嗤(chǐ)笑 勾(gǒu)当 险象迭(dié)生 B: 旁鹜(wù) 翩(piān)然 周道如砥(dǐ) C: 诓(kuǎng)骗 嫉(jì)妒 辨伪去妄(wàng) D: 睿(ruì)智 辐(fú)射 挑拔离间(jiàn) |
5、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前仆后继 千秋功业 怡然自得 才殊学浅 B: 深居减出 龙盘虎踞 痛心疾首 兵荒马乱 C: 金碧辉煌 求神拜佛 绫罗绸缎 残园断壁 D: 眼花缭乱 荡然无存 充耳不闻 舍身求法 |
6、 | 下列文学常识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共130篇。这部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D: 《曹刿论战》选自《资治通鉴》,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
7、 | 根据横线上的内容,依次改换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挪威国旗显示武力,炫耀威风,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②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想像空中虚幻不实的事物,转眼就会消失,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③怀特热情高涨地在白色的、荒无人迹的雪原上,引古论今,说得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A: 耀武扬威 海市蜃楼 侃侃而谈B: 耀武扬威 空中楼阁 侃侃而谈 C: 趾气高扬 海市蜃楼 滔滔不绝 D: 趾气高扬 空中楼阁 滔滔不绝 |
8、 | 选择关联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是的,__________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_________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A: 只要 就B: 既然 就 C: 无论 也 D: 如果 仍 |
9、 | 下面句子中字形和字音均正确一项是( ) A: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付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也不旁骛(wǜ),便是敬。B: 人们世代繁衍(yǎn)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抔(póu)黄土。 C: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xí)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搏。 D: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jié)据(jù)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
10、 | 下列句子是为不同场合拟定的标语,你认为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学校食堂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B: (草坪上)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 C: (汽车运输公司门口)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D: (药店门前)祝愿顾客健康长寿,务请大家常来光顾。 |
诗歌鉴赏。 |
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窒,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①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②斗储,③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④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王欢安贫乐道》) [注释]:①耽:极爱好②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③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④哂:讥笑。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①谈笑有鸿儒(________) ②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 ③不营产业(________) ④其妻患之(________) ( 2 )翻译句子。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 3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 5 )[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问题
喜鹊的心情
梁利萍
①冬日的午后到底要暖和些。太阳执著地投放着它的热情,使凝冻的寒气不由得松懈了下来。刺骨的冷风似乎也倦了,收敛起它的针芒,丢给这座城市暂时的祥和。在这样一个美妙的时刻,我按捺不住对温暖的渴望,跑到院子里尽兴享受起这不可辜负的阳光来。
②没有了叶子的遮蔽,阳光越过杨树光秃秃的枝桠满满地把我包裹起来,透过厚重的棉服依然可以感觉到它的温度。太阳把杨树网络样的枝桠印在老旧的水泥路上,如一幅长长的木刻版画,看着自己的影子移动在斑驳的树影儿间,恍若置身于画中。我正醉心于这自然成就的无华的艺术品,不想头顶上两声脆亮的鸣叫扰了我的奇思妙想,循着声音举目而望,竟是两只漂亮的大喜鹊悠然立于枝头,头和长长的尾羽黑亮亮的如锦缎一般,圆润的肩、腹白得一尘不染,如身着一件质地上好的坎肩,一对漂亮的翅膀轻轻拢在背上,在阳光下闪着幽蓝的珍珠般的光泽,如此雅致得体的礼服不知出自哪位设计师之手。与许多鸟类乐于栖息在远离人群的山林间不同,喜鹊是逐人群而栖的,喜爱筑巢于人类居所旁高大的树枝上,于是在这钢筋水泥林立的北国都市中,喜鹊成了最靓丽的大鸟,又加之其鸣叫声响亮悦耳,有极好的人缘。
③喜鹊转动着黑宝石一样的眼睛,望了望树下的不速之客,便昂起头继续忘情地边歌边舞,细长的尾羽摆来摆去,如同挥舞着的指挥棒。这嘹亮的此起彼伏的歌声在灰冷的空气中散开来,搔动着路人的心思,再冷峻的面孔也会幻化出笑容,我的心里也添得了一份意外的喜悦。这城里,喜鹊并不少见,树荫浓密的枝头时常可以看到它们跳动的身影,然而在枯寒萧瑟的隆冬里,我已淡忘了这一年四季固守于此的鸟。环顾四周,成排的树木齐整整地枯败颓秃,喜鹊跃上枝头,举目不见枝茂叶绿、蛾飞虫蠕,我诧异于这快活的大鸟,面对如此的萧条景致,哪里来的心情放声高歌。冬天的日子对于喜鹊这样的留鸟来说并不好过,先不说风景,这寒风冷雪的侵扰就足够难过了,更何况没了小虫和果子,可食用的东西少得可怜,难免忍饥挨饿,若换我处于此境,愁都愁不过来呢,而喜鹊的歌声依旧如春秋季嘹亮、喜悦。喜鹊的心情丝毫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它只是为自己的快乐而歌,也为自己的歌而快乐着,怀一颗快乐的心,所望之处萧条亦非萧条,每一种环境都是景致,每一种生活都可以有快乐。我沿着小路前行,不远处又听到了喜鹊的歌声,原来有这么多喜鹊啊,顿觉心里多了几分快乐。
④我刻意留心着所行之处,惊喜地发现无论是在明媚的阳光下,还是浊气弥漫的雾霾天,是暖和的正午,还是日暮的黄昏,只要在树下静静地驻足,总会听到喜鹊脆亮的歌声。原来它一直都在身边,也一直在唱,只是歌声被我心头琐事的杂音遮住了。美妙的声音只有在心静时可抵达于耳、流动于心。心存快乐,便觉处处都有悦耳的歌。
⑤自此,有了喜鹊的心情,天天都可听到喜鹊的歌声了。
(选自2014年2月5日《人民日报》)
( 1 )喜鹊是文章重点描写的对象,综观全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喜鹊的?你认为哪一方面的特征最能表现喜鹊的心情?( 2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它只是为自己的快乐而歌,也为自己的歌而快乐着,怀一颗快乐的心,所望之处萧条亦非萧条。
(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 4 )文章第③段写隆冬“枯寒萧瑟”,树木“枯败颓秃”,“举目不见枝茂叶绿,蛾飞虫蠕”,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5 )文章结尾说“自此,有了喜鹊的心情,天天都可听到喜鹊的歌声了”,从全文来看,你认为喜鹊的心情是指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种心情给你的启示。一生何求
①船过洞庭时,我为浩淼烟波所感动,昔日褊狭的胸怀中那些郁积不散的忧愁也被水荡涤一尽。感觉自己真正年轻,感觉生命力的奔涌,这是最强烈的一回。
②一个人的豪情原不可能在逼仄的斗室里产生,一个人的锐志却往往因为大自然的壮美而激发。
③我知道一生中将会有许多坎坷和许多失败,但我还是要迎向命运的重奉.并时刻准备着还击。老船工说,洞庭湖的风浪打坏了一条又一条船.但渔民还是在波涛中出没。一个人与洞庭湖较劲,是需要勇气的,一个人与命运角力,又当如何?浑身裹创,在所难免;踣地不起,也完全可能。我听着死一样的寂静和催命—样的读秒声,无论怎样衰竭,怎样剧痛,都要撑持着站起,在命运狂风骤雨般的拳头下寻找一线生机。正是这样,海明威借桑地亚哥之口说:“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战胜。”
④洞庭湖还太小,当我航行在湖面之上,我的精神更加傲岸挺拔。诚然,我们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我眺望辽远的海空,兀立在波涛之上,那一刻感到了永恒而不惧沧桑。
⑤高扬的灵魂是不会向命运举起降幡的。
⑥现在,年轻人身上的暮气太重了,还没有怎样受挫,就已鸣金收兵。真不知道,这些人的肩头只能承受多少重负。为什么感叹生命短促,功业难就,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为什么自伤身世,认为遍尝了世间诸般苦楚,必要“勘破三春景不长”?
⑦我们知道,一口钟悬挂在树上,用钝重的簧舌去敲打它时,它响遏行云,这样子日久天长地敲下去,钟必然毁坏,但它的生命已化作了铜质的歌声。一口钟不被敲打,日晒雨淋,风霜侵蚀,也必然锈成一堆废铁。似这样哑默无闻地坏死,何如轰轰烈烈地度过一生?
⑧曾经,我在南岳看僧侣做佛课,他们的样子非常虔诚。这些人是被生活打败的人吗?是被命运驱逐出境的人吗,不全是。他们中间不是没有心灰意冷者,但受佛光(尽管这佛光已十分暗淡和微弱)的普照,这样的梦想支撑了他们的整个人生:要求取正果,重归极乐世界。这本就是十分执着的追求。莫非我们还不如这些避世的僧众?
⑨一个人一生要“死”许多回,每一回的死都如蛇的蜕皮,因此而有新生。蝉蜕是不能相比的,它们将空壳留在枝头,自己也就在深秋的寒风里凄然绝响。它们抱着悲观的态度,是彻底的失败者。
⑩在阳光下行走时,我想,这阳光可使每一颗心保持着青春,不枯朽,不衰竭。年龄绝不是青春惟一的标志,只有那些充满了理想和热爱的心灵才真正懂得青春的意义。
⑪一生何所求?这个答案肯定因人而异。让我来说:我只要自己的心永远年轻。
⑫这正是生命难以独造的境界。
( 1 )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作者所认为的人生的真谛是什么?有一个充满温馨、令人感动的广告:一个上了一天班的女人,晚上回到家,给自己刚满四岁的小孩洗脚,然后,转身到母亲房间给老人洗脚,她的小孩看见了这一幕,就使尽他全身的小力气也端了一盆水,并晃晃悠悠地走到母亲面前,说:“妈妈,洗脚……”
看了这个广告,你有什么感受?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发表议论,抒发情感……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