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伫蓄 造仿 朗润 絮絮叨叨 B: 烘托 嘹亮 憔悴 翻来覆去 C: 镶嵌 黄晕 烂漫 喜出忘外 D: 决别 竦峙 抖擞 拙拙逼人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一个多地点、多赛段、三日赛程的超长跑国际挑战赛之一。 B: 在今天凌晨结束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比赛中,中国广东飞人苏炳添飚出9秒99的成绩,成为历史上首个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 C: 在2015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全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D: 亚洲女子排球赛上中国女排队员体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和激动场面,让现场观众激动不已。 |
3、 |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幅画原本已经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天衣无缝 , 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 B: 甘肃祁连山重大生态污染事件历历在目 , 若还守不住这绿水青山,惩罚可从来不会缺席。 C: 纪律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叹为观止。 D: 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中那种对群众疾苦目空一切的现象基本消失了。 |
4、 |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 ,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B: 夏日的宿迁嶂山森林公园,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C: 泗洪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堤上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 , 观鸟台就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D: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确立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出自这本书。 B: 《世说新语》是宋朝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 冰心原名谢婉莹,著名女作家、诗人。她的作品主要突出“母爱”“童真”和“自 |
6、 |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雕刻 蛾眉 目不忍睹 信手拈来 B: 冷涩 附丽 胸有成竹 不求甚解 C: 姑且 龙统 不舍昼夜 轻描淡写 D: 谚语 塑像 含蓄不露 惟妙惟肖 |
7、 |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但是当冬天来临的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会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B: 在人类的生活中,恐惧是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争锋相对。 C: 我沉浸在烦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喜悦。 D: “他哥哥来啦?”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晴,“哎呀,我还不知道呢!” |
8、 |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幻梦 浑浊 高傲 汹涌B: 晨曦 慰籍 沐浴 神圣 C: 乘车 掂念 覆盖 浮雕 D: 血液 沧茫 灵魂 晃动 |
9、 |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 “那树有一点佝楼,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 “狂澜”“沉酒”“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D: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B: 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C: 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 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 )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 B: “齐鲁青未了”是作者近望泰山,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和历史悠久。 C: “决眦”写出诗人想把一切看个明白,睁大眼睛张望,眼眶好似决裂。 D: 尾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2 )“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
阅读文言文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③.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⑥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⑦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ì,吸血昆虫)囋(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祭祀(天地鬼神)之义。③响:回响,回声。④类:种类;物类。⑤迭:交替地,轮流地。⑥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⑦本:本来,原本。 ①增其旧制 ________ ②或异二者之为 ________ ③众客和之如响 ________ ④中坐有献鱼雁者 ________ ( 2 )选出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 天之于民厚矣 C: 齐田氏祖于庭 D: 预于次 ( 3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 5 )【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________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________。 |
社科文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第二代生物燃料——草油
①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②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③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④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题。
梦的基座是价值观
①我的父母那代人在一种“悲愤”的情结中挣扎着,我这代人在他们乡愁的国家想像中成长。但是支撑著这个巨大的国家想像下面,有一个基座,垫着你、支撑着你,那个基座就是价值的基座。
②它的核心是什么?台湾所有的小学,你一进校门门当头就是四个大字:“礼义廉耻”。进入教室,简朴的教室里面,墙壁上也是四个大字:“礼义廉耻”。如果一定要我在成千上万的“格言”里找出那个最基本的价值的基座,大概就是这四个字。
③小的时候跟大陆一样,四周都是标语,只是内容跟大陆的标语不一样。最常见到的就是小学里对孩子的解释:
礼,规规矩矩的态度。
义,正正当当的行为。
廉,清清白白的辨别。
耻,切切实实的觉悟。
④上了初中,会读文言文了,另一番解释就来了: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仲
⑤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耻,是为国耻。——顾炎武
⑥“士大夫之耻,是为国耻”,这些价值在我们小小的心灵有极深的烙印。
⑦二○○六年,上百万的“红衫军”包围总统府要求陈水扁下台,台北的夜空飘著大气球,一个一个气球上面分别写着大字:“礼”、“义”、“廉”、“耻”。我到广场上去,抬头乍看这四个字,感觉好像是全台湾的人到这广场上来开小学同学会了。看着那四个字,每个人心领神会,心中清晰知道,这个社会在乎的是什么。
⑧除了价值基座,还有一个基本的“态度”。我们年纪非常小,可是被教导得志气非常大,小小年纪就已经被灌输要把自己看成“士”,十岁的孩子都觉得自己将来就是那个“士”。“士”,是干什么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篇
⑨我初中一年级的国文老师叫林弘毅,数学老师叫陈弘毅。同时期大陆很多孩子可能叫“爱国”、“建国”,我们有很多孩子叫“弘毅”。我们都是要“弘毅”的。
⑩对自己要期许为“士”,对国家,态度就是“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十一二岁的孩子背诵这样的句子,用今天的眼光看,挺可怕的,就是要你为国家去死。
⑪然而在“国家”之上,还有一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⑫对那么小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期待,气魄大得有点吓人。饶有深意的是,虽然说以国家至上,但是事实上张载所说的是,在“国家”之上还有“天地”,还有“生民”,它其实又修正了国家至上的秩序,因为“天地”跟“生民”比国家还大。
⑬十四岁的时候,我第一次读到《国语》,《国语》是两千多年前的经典了,其中一篇让我心里很震动: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⑭最后一句,简单几个字,却雷霆万钧,给十四岁的我,深深的震撼。
⑮就是这个价值系统,形成一个强固的基座,撑起一个“中华大梦”。
(节选自龙应台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我们的中国梦》)
①“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战狼2》台词)
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都德《最后一课》)
③“你的英文越来越流利,可现在说的最多的却是‘I am from China’……跟你相比,我已经更加坚强,但还是会为中国两个字热泪盈眶……你在那头望着远方,我在这头望着故乡”(央视公益广告《看过世界,更爱中国》)
你对“祖国”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你对“祖国”有着怎样的情感?也许在“祖国”的怀抱中,你有着不平凡的过往或刻骨铭心的记忆?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②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③抄袭是不良行力,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