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佃农(diàn) 仪陇(yí) 溺死(nì) 私塾(shú) B: 勉强(qiáng) 调料(tiáo) 和蔼(ǎi) 妯娌(zhóu) C: 和睦(mù) 衙门(yá) 横蛮(mán) 瞒着(mán) D: 不辍(chuò) 匿笑(nì) 周济(jì) 旱灾(zāi) |
2、 | 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现代社会,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玻璃幕墙反射眩光带来的是“白亮污染”,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是“人工白昼”,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我们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B: 啊,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啦! C: 我们难道又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D: 我们还不会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
3、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B: 《中国石拱桥》在介绍石拱桥有关知识时,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用了如“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计的词语,其目的是讲究用语分寸,准确说明事物。 C: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他曾主持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D: 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
4、 | 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①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 的。 ②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 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 ③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 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 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A: 高超 走近 奇妙 不可救药 B: 高明 贴近 奇怪 不可救药 C: 高明 走近 奇妙 不可思议 D: 高超 贴近 奇怪 不可思议 |
5、 | 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我校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系列活动。 B: “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 C: 奶奶非常喜欢养花,在我家的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 D: 周六晚上,我是看《朗读者》呢?还是看《快乐大本营》呢? |
6、 | 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塞sài 锐不可当dǎng 颁bān发 B: 翘qiào 首 悄qiǎo 然 屏bǐng息敛声 C: 殚dān 精竭虑 娴xián熟 镌juàn刻 D: 浩瀚hàn 属zhǔ引 千转zhuàn不穷 |
7、 | 下列五句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共享停车”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多城市恐怕要用这一模式解决停车问题。 ②共享停车位已经在北京等地试点,而广州是拟立法鼓励共享停车位的第一个城市。 ③因为这种做法既能解决车主停车问题,又盘活了城市停车位资源;不仅能让停车位拥有者从“共享停车”中受益,还有利于做大共享经济“蛋糕”。 ④对于这种运用共享经济思维解决城市停车难题的做法,我们应给予掌声。 ⑤换言之,“共享停车”与共享单车、网约车有相似性,都是一种创造共赢的模式。 A: ②④③⑤①B: ①④③⑤② C: ①④②⑤③ D: ②①③④⑤ |
8、 |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为富不人 任劳任怨 杳无消息 抑杨顿挫 B: 深恶痛绝 油光可签 一丝不苟 弹精竭虑 C: 惊心动魄 眼花燎乱 屏息敛声 度江作战 D: 摧枯拉朽 从容不迫 震耳欲聋 卓有成就 |
9、 | 下列成语均源自《三国演义》,所涉及的人物匹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乐不思蜀——刘备 B: 望梅止渴——曹操 C: 舌战群儒——诸葛亮 D: 宝刀不老——黄忠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这段广告词合辙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 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B: 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 , 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C: 对学生一视同仁 , 公平合理,是教育工作者处理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 D: 领导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 , 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唐)白居易 |
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①齐人固善盗乎() ②叶徒相似() ③齐人也,坐盗 () ④然则何为使子()( 2 )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缚者曷为者也 / 为其来也 B: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齐之临淄三百闾 C: 其实味不同 /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D: 生于淮北则为枳 /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4 )甲乙两段中的楚王两次侮辱晏子以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第一次侮辱 , 第二次侮辱 。( 5 )晏子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甲乙两个文段晏子反驳楚王所用的共同的方法是什么。 |
①母亲节的时候,我买了一大捧康乃馨回家看母亲。父亲说,你妈又看不见,买这么多花干嘛?多浪费!我说我妈喜欢了一辈子花儿,她闻得到,就值得。
②母亲在院子里“练功”,一招一式,认真严谨。几年来,她一直风雨不误,不敢有半点马虎,仿佛肩负着某种神秘的使命。
③眼睛看不见已经快8年了,想起来满心愧疚,母亲一辈子没出过远门,就连在辽宁的亲姐姐,她也是好几十年没见过面。每当我游历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总忍不住在心底生出一丝悲凉,若母亲还看得见,带她来,该有多好。
④这就是母亲的遗憾,如此境地,想着的还是如何照顾我们。尤其是吃,厨房是母亲一个人的舞台。她做的饼是一绝,吃起来妙不可言,回味无穷,以至于有一次我忍不住和母亲说,真想吃您做的葱花饼啊!
⑤午睡的梦里都是葱花饼的味道,醒来的时候还砸吧砸吧嘴,意犹未尽。
⑥起床后看到饭桌上竟然真的有一盘热气腾腾的葱花饼,这不是梦,真的是它的香味飘进了我的睡眠里。那是失明的母亲为我做的,我仿佛看到了她瘦弱的身子在黑暗中摸索着,抖开面袋子,舀面、加水、和面,又是怎样指挥着父亲生火、抹油、撒葱花,就为了自己儿子一个贪吃的念想,她在黑暗里折腾了两个多小时,靠想象还原着自己的手艺。
⑦母亲在黑暗的世界里,一心向阳;母亲在寒凉的尘世中,一心向暖。
⑧年轻的时候不学无术,在网吧被抓了现行。也不知道是谁通风报信,她总是会准确无误地逮个正着,我这只可怜的小耗子,总是逃不出她这只老猫的魔爪。
⑨偶尔想撒个谎出去撒个野,母亲眼睛毒辣,似乎总能读懂你的那点小心思,只要你和她的眼睛对视,就什么都别想瞒过她。
⑩我受到的一点儿伤害和委屈,在她眼里,就像衣服上掉落了扣子,或者破了一个洞,她总是无声地为我缝补,再悄然用她的爱,熨平。
⑪母亲的眼睛,从多年前的视线模糊到隐约可辨,终日挣扎在暗淡的光线里,直到有一天,终于连一丝一毫的事物都无法再看见。
⑫那一刻,母亲的眼睛,死了。即便如此,我依然无法在她那里讨得半点“便宜”。很轻微的一声叹息,刻意隐忍的一个喷嚏,都会引起她的不安,她就会不停地叮嘱我吃药,喝姜汤,她把衰竭的视力转化为敏锐的听觉,依然对我“严加防范”。母爱的法眼恢恢,容不得我有半点差池。
⑬高仓健在一篇文章里回忆母亲时,说妈妈一部不落地看了他所有的电影,却从未赞不绝口。只会说一些类似于“你在雪地里翻滚,真是让我心疼”之类的话,妈妈看到他手拿大刀背上刺青的武侠片海报时,会说:“这孩子,脚上又生冻疮了。”
⑭高仓健深情地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母亲一个人,注意到了他脚后跟上贴的那块小小的肉色创可贴。
⑮这就是母亲毒辣的眼睛,细致入微的爱。
⑯“老妈啊,你这是想练成武林高手啊!”我和母亲说。
⑰母亲笑了,却并不受到影响,仍旧一丝不苟地做着每一个动作。她的认真劲儿看着很好笑,而我却眼含泪水。母亲这么拼命地“练功”,的确是肩负着一种使命,那就是让自己健健康康,不给她的孩子再添半点儿罗乱。
⑱母亲的眼睛死了,可是母亲的爱,永远活着。她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她的孩子,哪怕我已人到中年,哪怕她已白发苍苍,我依然还是她不放心的孩子。我是她寄存在人间的,用她全部光阴兑换来的,舍不得花的一张支票。
( 1 )作者围绕“母爱的法眼”,依次叙写了自己母亲多件事情。请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上补充完整。母亲“练功”—(1)________—母亲逮住在网吧的我—(2)________—母亲发现我的一点儿伤害和委屈—(3)________
( 2 )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①请赏析第⑩节画线句,说说其表达效果。
②说说第⑱节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 3 )文章第⑬⑭两节运用了什么叙事方式?有什么作用?(链接材料)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秋天的怀念》)
描写手法的相同点:________
用意的不同点:本文:________
链接材料:________
世界那么大,我想带您去看看
麦子
母亲今年60多岁,本就不瘦的她这些年像吹了气一样地愈加胖起来。由于胖,她婉言谢绝我让她入住大城市的邀请,固执地留守在老家,上午遛遛弯,下午打会儿小麻将,每月靠着不多的养老金,自娱自乐,怡然自得。
那日,我带女儿旅游回来,照例给母亲打电话,像过去那样不厌其烦地描述所到之处的风景和趣闻。母亲一向爱听这些,边听还边好奇地问:上海真的繁华热闹吗?南方的春天跟北方一样吗?故宫里还有宫女吗?她的问题稀奇古怪,总让我的小女儿跟我吐槽,“妈妈,姥姥真土。”
我见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乌黑的长辫子、闪亮的大眼睛、唇红齿白、衣着时尚,一点儿都不土。母亲的心很大,即使经济困顿,即使跟父亲经常有吵不完的架,但她仍旧对未来有热切的盼望,偶有闲暇总是跟我说,“外面的世界大着呢,妈是没有机会了,希望你能有一天走出去,带着妈的眼睛啊好好看看。”说这些时,母亲的眼神悠远。
终于,我考上了大学,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能看到自己想看的风景。但是母亲却像个被故乡囚禁的犯人,一日日苍老下去。偶尔跟她提出想要带她去旅行,她态度坚决地摇头,嘴里还嘟囔着,“不去不去,那得花多少钱啊。”看到我失望,她还不忘安慰说,“妈知道你孝顺,不是钱的问题,是妈年纪大了,又胖,实在不想动了。”
有一次带孩子旅行,见到同行的朋友竟然带着年迈的父母,我无比羡慕地说,“你真幸福啊,还能说动他们,我爸妈死活不来。”她欲言又止,随后才偷偷告诉我,“全天下的父母啊都是怕给孩子增加负担。这次肯来,是因为我说老年人免费,这才给哄来的。”
瞬间,我心有所动。
那年5月,我便有预谋地把母亲接到家中小住。一日,假装无意说,“有个免费旅行活动,你去不去?”母亲眼前一亮,“不花钱的当然去。”然后眼神又黯淡下去,“谁那么好,让免费去啊?”我一本正经地说,“这不母亲节快到了嘛,人家搞活动呢。你不去我让别人去了啊。”母亲这才笑开了,“去,去。”
我揶揄她,“您不是说不爱旅行吗?”母亲羞赧地笑了。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带着母亲旅行。到哪里,她都紧紧牵着我的手,我也第一次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她的衣食住行,看着她第一次坐飞机的忐忑不安,看她痴迷地看海,看她欢笑着赤脚走在沙滩上,看她吃着那些普通的团餐还赞不绝口,心里欢喜雀跃。
最后一晚,临睡前,她眼睛红红地跟我说,“怎么感觉这几天就像做梦一样,从小我就想看看大海,一晃这么多年了。还是有个闺女好啊,替妈把这梦给圆了。”
我鼻子一酸,我其实早就应该想各种办法带她出来看看。
还没等再次出发,她却病倒了。病榻之上,我鼓励她说,“您不是还想去草原吗,还想看看长城看看毛主席的遗像吗?我刚成为上次那个旅行社的VIP会员,能参加很多优惠活动,只要好起来,咱们年年都能去旅游。”
母亲微笑着摇摇头,絮絮叨叨跟我说起了我的不易: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工作不是过去的铁饭碗,女儿琴棋书画都要学,还背着重重的房贷,经济负担太重了。她实在不忍心我在她身上浪费一分钱。
看我边听边哭成泪人,母亲的眼眶也红了,用温热的手轻轻拍着我的手,“别替妈打算了。妈年纪大了,走不动了。你的眼就是妈的眼,你看到了,妈也就看到了。”
我反将那只苍老粗糙的手紧紧握在手里,流着泪倔强地像是对她说也像是对自己说,“不,我看到了跟您看到了也不一样。世界这么大,我看到了,也想带您去看看。”母亲忙不迭地答应,在泪水中笑成一朵好看的菊花。
虽然她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了,但我会用她喜欢的方式,携着她,陪她看穷其一生渴望看到的风景,世界那么大,我只想带她去看看。
《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①母亲眼前一亮 , “不花钱的当然去。”然后眼神又黯淡下去,“谁那么好,让免费去啊?
②说这些时,母亲的眼神悠远。
( 3 )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A.她态度坚决地摇头,嘴里还嘟囔着,“不去不去,那得花多少钱啊。”
B.母亲忙不迭地答应,在泪水中笑成一朵好看的菊花。
( 4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4)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