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万般泉声,被一只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栩栩如生的交响乐。 B: 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展览世界上最大的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C: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时间,搜寻工作可谓周而复始 , 此起彼伏。 D: 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桂林梅瓶,色泽光润,造型优美,构思精巧。 |
2、 | 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刚走到校门口,我就看见一幅写着“向闻一多先生学习”的巨大标语。 B: 我们朗诵着《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 C: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
3、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B: 音乐巨人贝多芬在双耳全聋的情况下创作出不朽之作“欢乐颂”。 C: 我真的不知道花儿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 D: 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
4、 | 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越发奢侈。久远年代的诗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______________;“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______________;“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______________。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怎能不怀想“闲”的飘逸。 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 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 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 A: ②①③ B: ①③② C: ③①② D: ②③① |
5、 | 小清要求电视台为他播放一首歌,说法最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的好友小伟今天起参加中考,我衷心地祝愿他考试成功。您为我播一首歌献给他吧!B: 我的好友小伟今天起参加中考,我衷心地祝愿他考试成功。我想您一定会乐意播放一首歌献给他的。 C: 我的好友小伟今天起参加中考,我衷心地祝愿他考试成功。希望您为我播放一首歌献给他,好吗? D: 我的好友小伟今天起参加中考,我衷心地祝愿他考试成功。请您为我播放一首歌献给他,好吗? |
6、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扬州2016中秋国际车展上,各商家推出许多新产品吸引顾客,整个交易大厅车水马龙 , 人山人海。 B: 元旦音乐会上,张莉莉同学献歌一首,她唱得娓娓动听 , 博得了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 C: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干部因地制宜 ,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D: 为迎接校艺术节,小磊和搭档们逢场作戏 , 精心编排了反映校园生活的话剧。 |
7、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项是( ) A: 钱老师在授课中并不是单纯地照本宣科,而是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动作来传授知识。 B: 他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在工作中任劳任怨,用无悔青春书写人民警察的风采。 C: 元旦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 D: 先生讲课时,他就在一旁正襟危坐,静静地听着。 |
8、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痴想(zhī) 酝酿 呼朋引伴(bàn) 忍峻不禁B: 玷污(diàn)贪婪 闲情逸致(yì) 绝处逢生 C: 崩塌(tā) 澄清 水波粼粼(líng) 惊慌失错 D: 骸骨(hái) 憔猝 踉踉跄跄(qiāng) 随声附和 |
9、 | 下列说法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最后一课》的作者英国作家都德,选择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心理的变化,间接地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 B: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自清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 C: 《春望》《泊秦淮》《南乡子 • 京口北古亭怀古》这三首爱国诗篇的作者都是唐代人。 D: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言行集。 |
10、 | 阅读《苏州园林》和《中国石拱桥》(节选),回答下面小题。 【甲】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乙】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下列语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乙】文的说明对象是卢沟桥,两个选段从说明顺序上看都属于逻辑顺序。 B: 【甲】文的中心句是“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的“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无法被人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方法,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C: 【甲】文“大多引用活水”中的“大多”意在说明池活大部分使用活水,不是全部;【乙】文“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几乎”同强调了桥面与河面不完全平行。“大多”和“几乎”都从程度方面进行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D: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干态万状,惟妙惟肖”句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①宿雨:昨夜下的雨。②山客:隐居山中的人。 ( 1 )请说说诗中田园有哪些景物。( 2 )这首小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元命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_ ②教学相长也 长:________ ③朕向为群凶未定 向:________ ④躬亲戎事 躬:________ (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B: 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C: 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D: 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 4 )甲乙两文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两篇文章都谈到了如何学习,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话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 1 )第⑤段“曲高和寡”中“和”的读音是________ , 意思是________( 2 )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 3 )以下从第③、⑤、⑥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角儿
郭孟收
论排场,于天贵算得上十足的“角儿”。“角儿”吃肉,跟包的喝汤,打下旗儿的活遭殃。说起于天贵,戏班里的人只有这无奈的感叹。
梨园行的人都知道,梆子戏讲究高门大嗓的天赋,要祖师爷“赏饭”才能入行。因此,唱梆子想成“角儿”着实不易。而成为“银达子”那样蜚声梨园界的梆子戏“名角儿”,更是多少人一辈子的梦想。
于天贵梆子唱得好。其嗓音高亢嘹亮,一板一眼模仿起“银达子”来惟妙惟肖。俗话说,腔好唱,味儿难磨。拖腔、夯音、喷口,“银达子”独创的“达子腔”的味儿,于天贵学得还真有几分样子。他自己也将“银达子”视为了平生至高的追求,连做梦都想着有朝一日能一睹大师的风采。后来就干脆打出了“小达子”的艺名。兵荒马乱的年月,戏班子大多生意惨淡,但只要“小达子”的水牌一挂出来,那绝对是座无虚席。
有了这块金字招牌,于天贵上到班主、下到龙套杂役没一个放在眼里的,还隔三岔五喝多了酒耽误上台。就为这,班主不知道里里外外赔了多少好话。没办法,谁让人家是“角儿”呢。
眼看到了年根底下。这天,外边突然来了一位自称叫王老三的人,只说是出门行李丢了,要在戏班帮两天工,凑个回家的盘缠。
“你都会干什么呀?”班主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清瘦的汉子。
“检场、打帘子、拉大幕、打下旗儿都干过。”王老三一张嘴竟然一口的梨园腔。
“嗬,行家呀!照你这么说,还是个全活啦!”班主惊异道,“正好今晚《艳阳楼》还缺个龙套,你来得了。”
王老三点头笑了笑,算是答应了。
“全活能混成他这德行?又是个骗吃骗喝的主儿吧!”于天贵一手拎着酒壶,歪斜着坐在一只木箱子上接过了话茬。
“那大衣箱装的可是咱吃饭的行头,是供奉祖师爷牌位的地方,你怎么能坐在上面!”王老三顿时收敛了脸上的笑容。
“臭要饭的,也轮得着你来说三道四!告诉你,小子,啥时候混成了‘角儿’,你也爱坐哪儿就坐哪儿。”于天贵红着眼珠子,满嘴喷着酒气。
王老三只摇了摇头,没再说话。
《艳阳楼》,于天贵饰演高登。起霸、云手、山膀……(A)台上一招一式干净利索,不时赢得台底下一两声喝彩。
于天贵演的高登跟王老三有一场对手戏。高登一抬脚,这边就地一个滚翻,这一折就算过了。可等王老三到了跟前,于天贵却悄悄将脚向前挪了半步。一出腿,这脚可就奔着王老三的面门去了。这一脚要是踢上,鼻青脸肿不说,那戏就算演砸了。可没想到王老三反应非常迅捷,顺势一个后翻,脚尖擦着鼻子就过去了。(B)台底下观众看得真切,拼命叫好。大家都知道,那“好”是给王老三喊的。可于天贵脸上挂不住,越想就越来气。下台后,又独自喝起了闷酒。
第二天,戏班开演封箱大戏《辕门斩子》。可于天贵却是烂醉如泥,任大家怎么喊也不醒。挑大梁的不上,这戏可怎么唱啊,一年到头,可就指望着这一回露脸呢!班主搓手跺脚,急得团团转。
“要不我来试试!”一个声音从旁搭了腔。
居然是王老三。
“你……你能唱?这可不是打下旗儿跑龙套!”班主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
“救场如救火,我试试吧。”王老三说完就自顾化妆去了。
也只能如此了!大家这才回过神来,纷纷各自忙活起来。
开场锣鼓一响,装扮齐整的王老三“出将”登台。“杨延景怒冲冠,不孝奴才听父言……”一句方才唱罢声振寰宇。“达子腔!”台上台下众人不禁同时惊呼道。这声音仿佛银铃碎玉从天倾泻而下。(C)人们只管愣愣地听着,全然忘记了鼓掌和叫好。打鼓师傅把鼓槌举在了头顶,半天都没放下来……
戏演完了,于天贵酒也醒了。
他望着眼前这位神形儒雅俊逸的长者似有所觉。
“您莫非就是……银……银……”
王老三摆了摆手说道:“本想找个有天分的人,把我这点吃饭的本事传给他。”
“唱戏,台下做好人,台上才能做好‘角儿’。”王老三言罢,转身而去。
(有改动)
( 1 )请从银达子寻找“达子腔”继承人的角度,梳理全文的情节。化名“王老三”进戏班帮工,初见于天贵即被质疑嘲笑;
①________,反遭其无礼斥骂和白眼;
②在台上与于天贵表演对手戏,________;
③________,对其告诫之后转身离去。
( 2 )文中(A)(B)(C)三个画线的句子写的是台下观众的表现。请分别说说这三处描写有何作用。花开的时候很美!其实不止花会盛开,人也会盛开,人盛开的样子也很美。如当一个人微笑、坚强、努力、奔跑、认真……的时候都很美。
请以《你 ▲ 的样子真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扣题而作,不少于600字;②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