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而当老师、学生和家长在自己的生活中经常看到男生数学成绩比女生好时,更是会不断加深这种认识。 ②最近,科学家给出的生物学证据否认了这种说法。 ③他们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对大脑进行测量,发现男孩和女孩在发展数学能力时用的是相同的神经系统,在相应的神经功能上具有显著的相似性。 ④“男生的数学成绩总体比女生好,因为男生天生比女生擅长数学。”类似的说法在中外都很流行。 ⑤在中国高中文理分科的年代里,这一现象还进一步发展出“男生适合学理科,女生适合学文科”等说法。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A: ⑤④①②③ B: ④①⑤②③ C: ④①②③⑤ D: ④⑤①②③ |
2、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 “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B: 金秋时节,望奎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西瓜啊、香瓜啊、李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C: 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 D: 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
3、 | 下列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B: 《最苦与最乐》一文以设问开头,引出 “最苦的事”,使人思考。 C: 《论语》十二章,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属于语录体散文。 D: 《爱莲说》的作者是唐代的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
4、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B: 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明确要求。 C: 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是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 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
5、 |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重蹈覆辙 怒不可遏 歇斯底里 温声细语 B: 精血诚聚 十拿九稳 媚上欺下 涕泗横流 C: —杯黄土 对答如流 红装素裹 克尽职守 D: 唯唯连声 强聒不舍 吹毛求疵 袖手旁观 |
6、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骛 , 便是敬业。B: 集邮能开阔眼界,陶冶身心。不管是什么时期、什么国家的邮票,都要敝帚自珍。 C: 每天下班,看到妻子已经将饭菜盛好摆在餐桌上,老张总产生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D: 为了一道题,我花了整整半天时间,真是碌碌无为。 |
7、 | 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嫡称为“左迁”。而在位次的排序上,地位次尊的人则居于最尊者的右边。 ②在举行朝会的时候,则是背北面南为尊,故称帝叫做“南面”,而为臣则叫做“北面”。 ③古时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 ④在筵席上,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 A: ②③④①B: ③④②①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①③ |
8、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于长征胜利之际的《七律 长征》,通过一幅幅威武雄壮的画面,歌颂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B: 线索在叙事性作品中起贯穿全文的作用。叙事散文《老山界》、《草》都以标题为线索,一线贯穿,全文脉络清楚。 C: 《枣核》作者是萧乾;《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英国小说家。虽然这两篇文章体裁不同,但我们阅读作品时仍倾听到作品中人物抒发出相同的爱国主义心声。 D: 《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晏子使楚》是从《晏子春秋》中选辑的。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已肆虐半年多,迄今至少已有五千人被传染,夺去近三千人左右的生命。B: 出版业当然要讲究装帧艺术,讲究宣传造势和市场营销,但要想真正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最终还是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C: 由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过多地表达了对财富的炫耀和追求,被《人民日报》批评为“‘小’了时代,窄了格局,矮了思想”。 D: 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
10、 | 运用对偶句,能造成铺排效果,增强文章气势,下列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B: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C: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D: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问题。 木兰诗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④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⑤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1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句内朗读停顿。(限划两处,已有标点符号处不划)当 窗 理 云 鬓, 对 镜 帖 花 黄。 ( 2 )文中画线诗句表现了木兰怎样的情感状态?请结合内容分析简答。( 3 )阅读全诗,简要概括木兰的形象特征。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羿容无定色,气战②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谓太傅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太傅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③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①羿:后羿,传说中的射箭能手。②战:颤抖,急促。③遗:抛弃。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①但微颔之________ ②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 ③径寸之的________ ④去其万金________ ( 2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三处)。中 则 赏 子 以 万 金 之 费 不 中 则 削 子 以 千 邑 之 地 (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 ( 4 )【甲】文在描述卖油翁酌油的过程时,运用了取、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动词,准确生动地展示了他精湛的技艺,充分说明了________的道理。( 5 )【乙】文中后羿连射不中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的道理。 |
梦想背后的故事
文/王列
王老师没想到一向很听话的燕红,突然变得这么倔强。
进入高二,学校对学生进行分流。所谓分流,就是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以及文化课基础,把爱好相同的学生分到同一个教学班,这样便于管理与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发展。燕红的文化课基础很好,老师希望燕红专心学习文化课,想不到燕红坚持学习美术。实事求是地说,学美术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较差,文化课基础这样好的一个学生,学习了美术,王老师觉得非常可惜。
王老师做了很多工作,想不到燕红却毫不动摇,他异常生气。他想跟燕红的父母交流一下情况,让她的父母劝说她,偏偏他们都在外地打工,通过电话联系上后,他们都表示孩子学什么由她自己决定。既然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她,干脆先让她学习一段时间,如果她觉得不合适,再让她回到普通班级学习也未尝不可,王老师有些无可奈何地想。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期末考试,燕红的文化课考得很好。让王老师想不到的是,她的绘画也几乎是最优秀的。王老师询问美术老师燕红今后发展潜力如何,老师赞扬燕红说,她对色彩和线条非常敏感。王老师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些莫名的失望。
高三下学期,市电视台组织一次以“我的梦”为主题的中学生绘画大赛。大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初赛,学生自由创作。第二个阶段是决赛,学生现场作画。学校很多学生都参加了比赛,但是进入决赛阶段的只有燕红一个人。这次比赛除了看学生的绘画基础,还要比学生的想象力。不用说,凡是参加比赛的,绘画基础都不错,谁的想象力更强,谁肯定会胜出。
通过前几轮的比赛来看,燕红的想象力非常强,几乎每一张画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最后一次比赛的题目是“梦中的家乡”,只要胜出,燕红就会获得冠军,大家对燕红也非常期待。然而那幅画燕红却画得非常普通,甚至连一点想象的成分都没有:弯曲的柏油马路、低矮的远山、清清的小溪、几块石板搭成的小桥、还有低低的石头房子……
当然,燕红与冠军失之交臂了,大家都为燕红感到惋惜。
“自从参加比赛以来,你的每一幅画都是充满想象力的,为什么最关键时候的这幅画这么普通?”主持人问她。“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燕红说这话时,眼里已经充满了泪水。“为什么不是更美好一些的呢?”主持人感到奇怪。“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燕红再次强调说。“作为这次比赛的亚军,电视台会帮你实现一个梦想,您的梦想是什么呢?”主持人问。“我想找到一个和我画上一模一样的地方,哪怕十几年前曾经这样也行。”燕红说。“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主持人问。燕红说这是她的一个秘密,她非常希望找到这样一个地方,主持人只得答应想尽一切办法帮她寻找。
电视台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还是找到了那个地方。那是几千里路外的一个小山村,而燕红的秘密也随之揭开,原来她是一个被拐卖的孩子。被拐卖的时候,因为年龄太小,根本不知道家乡是哪里,只是隐约记得自己家乡是这样的,而家乡的样子也曾一次次闯进她的梦乡,于是她发誓学习绘画,画出家乡的样子并找到家乡。这个秘密,此前,她没告诉过任何人。
知道实情后,王老师感慨无限,他不禁暗暗告诫自己,今后一定要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因为,有时,你不可能知道学生有怎样的梦想,也不知道这个梦想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 1 )文章以“梦想背后的故事”为题,有什么好处?“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燕红说这话时,眼里已经充满了泪水。(燕红的眼里为什么“充满了泪水”)
( 4 )文章主要写了王老师和燕红两个人物形象,请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阅读《看穿食品包装上的噱头》,完成下列各题。
①“不含防腐剂”、“不含人工色素”……究竟该如何看待食品包装上“自卖自夸”的诱人说辞?这里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说法,来解剖其中的潜台词和产品真相。
②“不含防腐剂”,可没说不含其他食品添加剂。搞氧化剂、增鲜剂之类都有可能在里面。
③很多食品本来就不需要用防腐剂,如罐头,一些极干的食品,含盐和糖极高的食品。因为罐头在制作过程中能把里面的细菌和芽孢彻底杀灭,最后密封包装,细菌进不去,所以它不需要防腐剂。没有水,细菌无法繁殖。大量盐和糖能起到防腐剂的作用。
④不过,盐和糖含量太高,比含有防腐剂还要糟糕。因为大量的盐对健康的危害,要比微量的防腐剂厉害的多。比如,一些酱油、咸菜等宣称“不含防腐剂”,但它们通常都是咸味特浓,甚至再加糖掩盖的产品。
⑤“不含人工色素”,意思是说,这里面还是含有色素的。只不过这些色素不是合成色素,而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如红曲色素、紫胶红等。
⑥对号称“纯天然”的食品也要辩明其真相。商场里那种红色或绿色的“果汁”[甲]产品,看起来很像是水果浓缩而成,包装上还画着大大的水果图象。但仔细看了原料说明后才发现,它含的原果汁只有20%左右,也就是说,其中的80%都是水、糖、香精、色素、增稠剂等辅料。
⑦“不含蔗糖”的说法常见于糊粉类产品,或饼干、点心之类。“不含蔗糖”[乙],即不含我们常吃的白砂糖。中老年人、糖尿病人和肥胖者,都容易受其吸引。其实,这真是一大陷阱。
⑧能让血糖快速上升的,远不止蔗糖。精致淀粉令血糖上升的速度已够快了,而以淀粉为原料制作出来的麦芽糊精、麦芽糖浆、葡萄糖浆等,都比蔗糖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那些声称“无蔗糖”的产品中,却常能看到这些配料。糖尿病人要是选择它们,那可真不如直接吃大米饭算了。
⑨从营养价值来说,无蔗糖了不意味比其他产品含营养素更高。不加蔗糖,往往用淀粉、糊精、油脂之类代替,除了提供能量升高血糖之外,对人没什么帮助。问题还在于,它们还常给人一种“高档”滋补[丙]的美妙感觉。
(《羊城晚报》)
( 1 )有人认为第④段没什么用,你认为泥?请说明理由。( 2 )第⑥段中,“也就是说”能否删除?为什么?( 3 )“不含蔗糖”这一说法的潜台词和真相各是什么?( 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采用总分结构,举例典型,说明清晰,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一)也许你没有出众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出众的外表,更没有出众的成绩,但你却时时自信快乐,生机盎然,温暖善良,真实真诚,你总是能在平凡的人生中发现小小的“真、善、美”,它们像满天闪闪的小星星,点缀着奇幻的夜空,丰盈着我们的人生,也因此将平凡的你打造得超凡美丽。
请以《平凡中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二)给材料作文
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地开,一瓣瓣地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相反,那些急骤发生的自然变化,多是灾难。如火山喷发、飓风和暴雨。一个孩子要长大,是很慢的。一个人睡觉,也是很慢的,从日落到日出,人才能休息过来。
这个故事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①凡事顺其自然,欲速则不达。②教育应该是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③成长,就是经历应该经历的快乐、痛苦、挫折及其它……④教育者应给孩子充足的成长时间和空间。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