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重庆市忠县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月迹》一文中“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一句,可理解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
B: 《月迹》一文,寻月的顺序可理解为:故事中——房间里——桂花树上——沙滩上。
C: 《月迹》一文,作者描写了酒杯里的月亮、天上的月亮、眼睛里的月亮、沙滩上的月亮,美丽的月亮无处不在,成了幸福与希望、美好与安宁的象征。
D: 《月迹》一文,结尾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抒发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幸福的渴望与追求。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湘江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执法与实施生态补偿双管齐下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B: 在CBA联赛第12轮比赛中,广东队队长易建联不孚众望 , 在得分、篮板、盖帽中表现不俗,收获了“三双”。
C: 当破碎的陶片修复成完整的器物时,外国专家惊讶、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D: 长久以来,父母至诚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王小春。
3、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尴(gà) 褓(qiǎng) 隐秘 张皇失措
B: 招(lái) 唐(túi) 广袤 惟妙惟肖
C: 禁(gù) 笑(chǐ) 酝酿 销声匿迹
D: 拮(jù) 扶(yè) 纠纷 莫衷一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全班近85%左右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所有需要大家的共同关注。
B: 为在全县掀起诵读竹诗词、弘扬竹精神的热潮,县委、县政府编印了《咏竹诗文赏析》,旨在让竹诗词走进机关,走进校园,走进全县老百姓的生活。
C: 为了避免这类事故今后不再发生,学校加大了宣传的力度。
D: 这次田径运动会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是大家平时刻苦训练的结果。
5、

下面每项中的两句话句意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是一种快乐。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B: 这个小区的建设规划没有可取之处。这个小区的建设规划不无可取之处。
C: 由于物种更加丰富,所以生态更加平衡。生态因物种更加丰富而更加平衡。
D: 一时的错误不会毁掉一个性格坚强的人。一时的错误会使一个人更加坚强。
6、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B: 参加国际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在公路上飞快地奔跑。
C: 如果没有这些生灵,大自然才会失去了色彩。
D: 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使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
7、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近发生在马里北部加奥地区联合国维和人员营地的恐怖袭击事件,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无比愤怒和谴责。(删去“和谴责”)
B: 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将“把”改为“以”)
C: 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去掉“的石油输出量”)
D: 凭借《人民的名义》爆红的男星陆毅在与广州粉丝的见面会上表示,会不会再来广州,关键看广州影迷欢迎。(在“欢迎”前加“是否”)
8、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在《傅雷家书》一书中,他用自身的经历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
B: 《海底两万里》这部书吸引人之处在于科学与幻想的巧妙结合,书中的一些奇思妙想,如人类登月、太空飞行等,如今都已经成为现实。
C: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哭着答应,并许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 林黛玉看到春残花落的景象,又想到自己寄人篱下,而自己视为知己的宝玉似乎也没有真正理解自己,伤心之下就把残花埋于花冢中,并写下千古流传的《葬花词》。
9、下列句中画线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策之不以其 益慕圣贤之
B: 云而岩穴暝 男有分,女有
C: 臣知不如徐公美 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D: 四时俱 前人之述
10、下列对话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今年,令妹芳龄儿何? 乙:家妹已逾弱冠之年。
B: 甲:改日一定登门拜访。 乙:定在寒舍恭侯光临!
C: 甲:阔别多日,令堂身体可好? 乙:家父一切安好,多谢挂念。
D: 甲:兄台有何见教? 乙:见教不敢,然足下有些许肺腑之言奉送与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1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________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________的憧憬。
( 2 )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题目。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
② 河曲智叟以应 亡:
③惧其不也 已:
陇断陇断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何苦而不平?

( 3 )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书香为伴》,回答问题。

书香作伴


①年少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②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


③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不是香香喷喷的各色糕点,不是喜欢的红绸带,而是小人书。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在某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书大多破旧得很了,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腾跳出欢喜来,哦,在呢,在呢。我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④读小学时,我的班主任家里,订有一些报刊,让我垂涎不已。班主任跟我父亲是旧交,凭着这层关系,我常去他家借书看。他对书也是珍爱的,一次只肯借我一本。有时夜晚,借来的书看完了,我又想看另外的。这种欲望一旦产生,便汹涌澎湃起来,势不可当。怕父母阻拦,我偷偷出门,跑去班主任家,一个人走上五六里的路。乡村的夜,空旷得无边无际,偶有一声两声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让人心惊肉跳。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影子,在
月下行走,像一枚飘着的叶,内心却被一种幸福,填得满满的。新借得的书,安静在我的 怀里,温良、敦厚,让我有满怀的欢喜。


⑤多年后,我想起那些夜晚,还觉得幸福。母亲惊奇,那时候,你还那么小,一个人走夜路,怎么不晓得害怕?我笑,我那时有书作伴呢,哪里想到怕了?那样的月色,漫着,水一样的。一个村庄,在安睡。我走在村庄的梦里面,怀里的书,散发出温暖亲切的气息。


⑥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清瘦婴s,爱书如命。他藏有一壁橱的书。我憋足了劲学好语文,只为讨得他欢喜,好开口问他借书。他也终于答应我,我想读书时,可以去他家借。


⑦他家住在老街上,很旧的平房,木板门上的铜环都生锈了。屋顶上黛青色的瓦缝里,长着一蓬一蓬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美好来。


⑧是四五月吧,他屋门前的一棵泡桐树,开了一树紫色的桐花,小花伞似的,撑着。我去借书,看到他在树下坐着,一人,一椅,一本书。读到高兴处,他抚掌大叹,妙啊!他孩子气的大叹,让我看到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单纯,洁净,桐花一般地美好着,与书有关。


⑨后来,我离开老街,忘了很多的人和事,却常不经意地会想起他:一树的桐花,开得摇摇欲坠,他在树下端坐。如果我的记忆也是一册书,那么,他已成一枚书签,插在这册书里面。


而今,我早已拥有了自己的书房,也算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若是外出,不管去哪里,我最喜欢逛的,定是当地的书店和书摊。


午后时光,太阳暖暖的,风吹得漫漫的,人在阳台上小憩,随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摊膝上,风吹哪页读哪页。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


人、书、风,就这样安静在阳光下,安静在岁月里,妥帖,脉脉温情。

( 1 )文章题目为“书香作伴”,请阅读全文后,简要归纳在“我”的梦想实现之前“书香”和“我”“作伴”的几段经历。
( 2 )文中多次提到“我”喜欢租书或借书,请仔细阅读,说说“我喜欢租书或借书”的原因。
( 3 )下面第③段的句子,如果把加下划线词语改成括号中的词语,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腾跳出(闪现出)欢喜来,哦,在呢,在呢。我(走)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 4 )文中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 5 )读书给作者带来美好幸福的感觉。本文第①段写到:“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 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结合上下文及我们自己的阅读体验,推测作者读书时之所以会有如此感受的原因?(至少写出三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回家

徐风

①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②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③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④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⑤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⑥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⑦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⑧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⑨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⑪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⑫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⑬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⑭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

⑮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⑯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

⑰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

⑱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⑲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

⑳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

㉑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

㉒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

㉓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

㉔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

㉕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

㉖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

㉗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

㉘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 1 )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
( 2 )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②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 3 )小说两处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
( 4 )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

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

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留在心底的诗意”

要求:①从生活中选材,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④不少于600字,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为你、唱首歌”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