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对偶) B: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拟人) C: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比喻)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 |
2、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诱惑(yòu ) 悬崖(xuán) 翅膀(bǎnɡ) 倔强(juè jiàng)B: 迸溅(bìng) 嶙峋(xún ) 小憩(qì) 鹤唳( lì ) C: 凝成(nínɡ) 峭壁(qiào ) 骚扰(sāo ) 虾蟆( xiā) D: 痴想(chī ) 屡次(lǚ ) 擎天(qínɡ ) 凹凸(āo ) |
3、 |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庄子》属于道家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B: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破阵子”是词牌名,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这首词的题目,作者辛弃疾与苏轼都是我国宋词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C: 小说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往往能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莫泊桑笔下的于勒、吴敬梓笔下的范进都让我们难以忘记。 D: 《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一路走过了女儿国、大人国、飞岛国、慧国等多个国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去到西天,取得了真经。 |
4、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专家认为,解决校车问题要因地制宜 , 不能搞“一刀切”,不能脱离国情。B: 史可法兵败后,扬州城遭到清军血洗,不仅城池遭毁,而且百姓生灵涂炭。 C: 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 , 到了晚上,华灯齐放,把扬州这座古城装扮得分外美丽。 D: 当记者终于找到这位“活雷锋”时,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讲述了帮助老人的经过。 |
5、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 ) A: 江山再美,谁知道曾经洒过多少劳动人民斑斑点点的血泪。B: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C: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D: 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
6、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 B: 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 C: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D: 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
7、 | 选出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 ) A: 自2009年第一个“双11”诞生,“双11”十一年的嬗变,见证了中国迈向消费大国的世纪奇迹。 B: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2020至2025年间,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的升级换代将释放约4.3万亿元信息消费空间。 C: 中巴建交45年来,双方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成为发展中大国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典范。 D: 近日,一部名为《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文献专题片圈粉无数,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懈奋斗,激起了亿万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
8、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 B: 清香的菊花 又飘起在窗台上旋落 我的心情也如此 C: 菊花的清香 又飘起旋落在窗台上 我的心情也如此 D: 清香的菊花 又飘起在窗台上旋落 宛如我的心情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同学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B: 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C: 她性格孤僻,常常妄自菲薄 , 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自负的人。 D: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还要有信心。 |
10、 | 下列划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诲(huǐ) 禁锢(ɡù) 嫉妒(jí) 锐不可当(dānɡ) B: 翘首(qiáo) 摇曳(yè) 雕镂(lòu) 恹恹欲睡(yǎn) C: 要塞(sài) 不逊(xùn) 琐屑(suǒ) 骤雨猝至(zhòu) D: 狼藉(jí) 推崇(chónɡ) 诘责(jié) 潜滋暗长(quán)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萧条暗淡的气氛。 B: “古道西风瘦马”,描绘出一幅冬风萧瑟、苍凉凄苦的画面。 C: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 D: 这首诗句法 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义丰。 |
阅读《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A: 周亚夫军细柳 三军可夺帅也 B: 上自劳军 劳其筋骨 C: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侧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D: 军中不得驱驰 遂许先帝以驱驰 ( 2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 以备胡(用来) B: 已而之细柳军(往、到) C: 天子且至(将要) D: 天子为动(为了) ( 3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记叙了汉文帝细柳劳军的故事。其中重点刻画了周亚夫这一恪尽职守、刚直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B: 本文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细柳军营全副武装,军门都卫、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都是从正面描写周亚夫。 C: 汉文帝开明、识大体。周亚夫用军礼、军规接待“劳军”的汉文帝,“群臣皆惊”文帝不但不生气,反而对周亚夫大加赞赏。 D: 本文有不少词语与古代礼仪有关。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揖”是拱手行礼,“拜”是跪拜,“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 4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
刀之爱
①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②“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③“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④“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⑤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侥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⑦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⑧“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⑨“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⑩“那有什么不好呢?”
⑪“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⑫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⑬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⑭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⑮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 1 )根据文章内容和“我”的心里变化来梳理情节。________;→长大后看到梨农砍梨树,明白真相→________。
( 2 )结合语境,赏析句子。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
( 3 )第⑧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万事皆“蓝瘦”,青春岂能“香菇”
①作为“新晋网红”,“蓝瘦香菇”近日大受追捧。网络新兴词语层出不穷,管中窥豹不难发现,这些流行语恰是社会现实和心态的一面镜子。
②南宁小哥失恋后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反复强调的“蓝瘦香菇”,是爱情遭遇不顺后的情感宣泄,而网络青年们更是由此引申出花样的版本:“压上积蓄买房,蓝瘦,香菇!”“上了那么多天班今天居然还是礼拜二,蓝瘦,香菇!”“论文还没开始写,学校又急着让我交,估计又要熬夜了,蓝瘦,香菇!”“没有时间找对象,妈妈也催,蓝瘦,香菇!”这看似调侃的背后,也都或多或少透露着青年难以突破的社会现实。
③残酷且倍感压力的各类现实真实地存在着。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在就业压力本就很大的情况下,一个工作岗位里饱含着许多人的竞争、欢喜和失落;而高房价给青年带来的伤害或许更加直接,持续攀升的价钱,不仅让一部分青年消磨了斗志,更让很多年轻有为的青年逃离了大城市,这背后也不免有放弃梦想的无限失落;基于现实压力和情感疏离,大龄单身青年群体正越来越庞大,建立美好家庭的愿望在很多青年看来变得遥不可及,心情急躁、精神不振也成为不少青年的常态。这些亲身体验的社会现实,不免让年轻人难受。
④但正处于奋斗时期的青年,应当明白,这世上没有什么是容易的。工作需要投入精力,住房需要打拼奋斗,爱情婚姻也需要用心经营。哪怕是20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今日这般万众瞩目,也忽略不了背后他几十年的坚守和辛勤耕耘;而演绎一段传世的美好爱情,必少不了背后两人相濡以沫的相知相扶、宽容大度。凡灿烂的果实,显然取得的不会那么轻松自在。
⑤令人难过的事情何其多,深陷“蓝瘦”情绪的控制之下,自我就会显得被动。与其遇到挫折时反复叨念什么“蓝瘦香菇”的负面情绪,倒不如多花点时间从精神上到技能上全方位提升自己,去寻求更好的未来。一个温暖的房子,虽然让很多人在房价之下望而却步,但多努力一下即便不能在这座城市如愿以偿,却也一定会争取到更多的机会和选择。生活不就是解决一个个困难,然后不停地取得进步和突破吗?
⑥“万事皆难,诸事皆行”。在今天,我们也可以借用当下最流行的说法,“万事皆‘蓝瘦’,青春岂能‘香菇’?”不畏惧困难,不抛弃放弃,不停滞不前,身体力行,才是青年人该有的姿态。
( 1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从全文来看,文章前两段有什么作用?( 3 )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①小节把流行语比作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心态。写作:
物质上的珍藏,给人一种踏实感;精神上的珍藏,给人一种甜蜜感。美丽的、美好的,可以珍藏;真挚的、真诚的,可以珍藏。最温馨的珍藏是回忆,最难忘的珍藏是真情。一纸贺卡,一张照片,一支钢笔,一枚邮票;一个微笑,一席话语,一缕思念,一次感动……珍藏,陶冶了人的精神,升华了人的思想。
请以“珍藏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