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重庆203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别十年,今又萍水相逢 , 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B: 赵本山的小品《同桌的你》,凭着演员出色的演技,当之无愧地获得春晚节目一等奖。
C: 看云识天气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D: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是鲜为人知的人物了,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驻锡高校开展、筹备、策划的“我为无锡添光彩”活动,得到师生的热烈响应。
B: 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C: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D: 在“经典咏流传”活动中,同学们被激发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也增长了知识面。
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B: 经过不断的试验,反复的推敲,关键难题一旦被攻克,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C: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郁积在诗人心中的“愁”抒发得淋漓尽致
D: 班会上,大家一致推选德高望重的小华担任班长
4、

下列语段中加下划线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所谓文字的力量,不是华美的辞藻,不是漂亮的修辞,重要的是看这些文字,是否具有直刺人心的深度。许多人活了一辈子,其实早早就只剩下了躯,他们对未来没有憬,往后的日子只是重复每天余的生活。每天有太多的个体被这个强大的世界摧毁。而记录下这些被摧毁掉还强地同这个世界抗争的个体的命运,这大概就是有力量的文字吧。

A: ké tóng róng jué
B: qiào tóng rǒng juè
C: ké chōng rǒng juè
D: ké chōng róng juè
5、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有描写行酒令的场景。有时,人们当筵赋诗,不成的人就要罚酒三杯。古人罚酒时,用( )这种酒杯比较合适。
A: 樽
B: 觥
C: 瓢
D: 白
6、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确(zuò) 妹(zí) 荷(pò) 水波粼粼(líng) 疲倦不(kān)
B: 暖(huò) 忽(shū) 号(cuò) 花团锦(cù) 人听闻(hà)
C: 护(kàn) 尬(ɡān) 停(zì) 洗耳听(ɡōnɡ) 随声附(hè)
D: 角(lēng) 笑(nì) 蓄(zhù) 仙露浆(qiónɡ) 踉踉跄跄(liànɡ)
7、

下列诗文都出自唐代作家的一项是( )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③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8、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们性格不合,说话总是争锋相对
B: 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其势如暴风骤雨 , 迅猛异常。
C: 语文老师油嘴滑舌 , 性格谦和,平易近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
D: 他就义前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行将就木 , 他们横行霸道的日子不长了。”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C: 夏天的橘子洲,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D: 自“嫦娥三号”发射升空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世界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
10、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呼朋引伴 刨根问底 神采弈弈 精益求精
B: 各得其所 翻来复去 人声鼎沸 油然而生
C: 不求甚解 美不胜收 疲倦不堪 恍然大悟
D: 花团锦簇 浑为一谈 麻木不仁 见义思迁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1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展现的景象。
( 2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原也。”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节选自《史记·赵氏孤儿》)

( 1 )下列句中的“之”与“唯君图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悍吏之来吾乡
B: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C: 万种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D: 何陋之有
( 2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晋景公生病,经占卜,说是大业的子孙后代不顺利,因而做怪。
B: 韩厥就把赵氏孤儿还在世的实情告诉了景公后,景公就与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先把他找来藏在 宫中。
C: 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的病情。将军们见到赵氏孤儿后,立刻答应帮助立赵氏的后代。
D: 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的病情。将军们见到赵氏孤儿后,立刻答应帮助立赵氏的后代。D.程婴、赵武在将军们的帮助下,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 族。。
(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先君文侯 事:_________ ②国人之 哀:________
③韩厥以实告 具:_________ ④君之疾 微:_________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②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1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本不是因果关系,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 2 )上文画线句子中的“那时那地”指的是________,“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________。
( 3 )“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

盛玉雷

①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②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③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网络语言,习惯运用固定的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④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⑤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⑥事实上,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嚼字”。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更进一步说,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

(有删改)

( 1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将生活中人们面对烂漫春光时不同的情感态度进行对比,引出文章的话题。
B: 第②段“百花齐放”原指各种花同时开放,这里比喻各种形式和风格的语言实践。
C: 据调查,超七成受访者拒绝使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不会引用、创作诗句。
D: “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及诗词的古音讨论,对善用语言、善待文化没有意义。
( 2 )作者怎样看待网络语言风靡这一现象?请简要概括。
( 3 )文章认为应如何“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请简要概括。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2020年春天,我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念念卟忘”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