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最近,我校部分班级发生水痘疫情,为了防止不至于蔓延,学校对所有教室和寝室进行了消毒。
B: 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C: 语文课堂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D: 只有真正做到尊师敬教,就能赋予教师荣誉感和自豪感。
2、下列词语中书写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媲美(pì) 蝼蚁(lóu) 沾轻怕重(niān)
B: 藩篱(fǎn) 校补(xiào) 浑身解数(xiè)
C: 咫尺(zhí) 篡夺(cuàn) 叱咤风云(zhà)
D: 啮齿(niè) 骸骨(hái) 即物起兴(jí)
3、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中鲁智深,绰号“花和尚”,性格上疾恶如仇,豪爽直率而又粗中有细。“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大闹野猪林”等都是有关他的故事。
B: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C: 《骆驼祥子》中既有人物肖像描写,又有人物心理刻画,从不同角度对人物性格和命运展开叙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 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通过非凡的想象力,在《海底两万里》一书中,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4、下列对古诗词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九重天”暗指君心难测,“路八千”言行程遥远,诗人在表达幽怨不满的同时透着忏悔与期待。
B: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十三年”指诗人从被贬到写诗之间的年头,诗人用准确的数字体现出对自己半生贬谪经历的愤懑不平。
C: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八百里”指牛,“五十弦”指瑟,这里泛指酒食和乐器,体现词人虽退居山林,但仍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D: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州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九万里”化用孟子典故,“三山”指神话中的三座仙山,词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婉约的笔调,寄寓对美好理想的追寻。
5、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或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jīn)怀 (jūn)裂 云 心不在
B: 附(hè) (kuì)叹 气夺目
C: (jiǎo)幸 (zhē)腾 体 别无二
D: (téng)写 黄(yūn) 陶 不屑置
6、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客观地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这本书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 斯诺在书中用细腻的笔触写了众多红军将领:气度恢弘、学识渊博的毛泽东,健壮如虎、嫉恶如仇的周恩来,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的贺龙,信仰坚定、热情真诚的徐特立,德高望重、老当益壮的徐海东……这些传奇式的人物个性鲜明,令读者过目难忘。
C: 在井冈山,红军采用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因为我军部队规模小,作战物资有限,这种战术是行之有效的。
D: 斯诺在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7、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狗丢失后,他心急如焚 , 到处张贴“寻狗启示”。
B: 今年十・一假期,前往长城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C: 小英在全省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委,获得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
D: 虽然引用的都是相同的材料,但两篇文章的观点却迥然不同
8、下列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亵渎(轻慢、不敬)
B: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教诲(教训;教导)
C: 理至易明(道理极不容易明白);征引(引用)
D: 言行相顾(言语和行为照应);旁鹜(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9、选出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商行政部门在这次打假行动中,共没收了三卡车假货,从假百货到假食品无所不有,令人叹为观止
B: 人生如戏,充满讽刺,在拥有时忘却珍惜,在失去时渴望拥有,没人可以真的大彻大悟
C: 当李老师走进教室,各种嘈杂的声音戛然而止 , 让人感觉到入了无人之境。
D: 你都十几岁了,怎么还不懂得人情世故
10、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幸——欣然
B: 文——杂乱无
C: 盛——声情并
D: 止——忍俊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储光羲不至
唐 ·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 1 )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 2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 1 )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语。

①阡陌交通:________ ②便还家:________

之哭也:________ ④苛政于虎也: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 3 )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____(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 4 )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丁香花开

刘 禹

①老屋终于要在春日被拆除并和院子一起被“打包”迁出,一切皆安顿停当,唯有那棵缀满花蕾的丁香树,让我这个年已五旬的中年人颇费思量。因为那是母亲生前最为偏爱的“物件”,绝对不能让它与老屋一同灭失。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其起出,迁移至小城里我家那处平房的院落中。

②老屋院落虽小,但树木繁多,有泡桐树、梨树、苦楝树,还有两棵小叶杨。三年前,年迈的母亲赶集买来一棵树苗,说是丁香,父亲唠叨说院子里没有栽树的空间了。母亲含笑不语。转天清早天刚蒙蒙亮,我突然瞥见窗前有棵树在“游走”,好奇之余探窗而望,只见瘦小的母亲正低着头、弓着腰、扛着树,向门口慢慢挪动。我追出门去,母亲见到我后,堆满皱纹的脸上显出略尴尬的神情。我明白了,她是怕大家反对,趁一家人睡着,偷偷把一棵小叶杨树挖出来好给丁香腾地方……丁香树栽下后,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很快发芽长叶,茁壮生长起来。然而没等到丁香花开,母亲在转年夏初突发重症,匆匆走了。

③这次给丁香树搬迁,犯了移栽树木的大忌,理应将树叶大量修剪,但我怜惜这些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就未舍得剪枝,希望它能正常开花。此后不久,树遂人愿,一个个小拳头似的花蕾次第张开,像织锦,像绣球,一朵一朵地堆积成国因粉色,淡淡的幽香引来蜂飞蝶舞。每当下班回家,远观近瞧,思绪联翩,虽然母亲不在了,但她老人家培育的树经过这次迁移,竟然长势这么好,花开得这么旺。

④然而花谢后的这棵丁香却打蔫了:树叶半卷着,树枝耷拉着,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即使给它猛灌了好几次水,也不见起色。我想雨季来临可能就好了,但直至秋风吹来,叶片依旧没见舒展,更是没发一条新枝,看起来只有“蓄芳待来年”了。

⑤来年春天,蕙兰并茂,桃李争芳。再看这棵丁香,只长叶不出花蕾,而且叶子长到一定程度就停止发育,总像睡不醒的样子。再过一年,稍有好转,树的下半部长出一圈新枝,枝头开了几朵小花,算是应景吧,与其他花木竞相开放的态势是无法比拟的。难道那棵树总是走不出失去旧主的悲伤吗?

⑥随着又一个春天的来临,它终于走出来了。历经几载的努力,它变得树身挺拔,树皮泛青,树枝粗壮,树叶油绿。密密麻麻的花蕾又缀满枝头,像一个个小拳头伺机出击,充满拳击手的阳刚之气;次第开放之时又如待嫁之少女,含蓄吐芳。经过自身调节并经我细心修剪,树形从上至下形成三层,层层有花,犹如一枚蘸满冰糖渣的糖葫芦。

⑦消磨历尽春光里,又见丁香花儿开。植物不会说话,却展现了一种精神,如果把它的移栽比喻成一个在危难中怀胎的母亲,那是宁死也要把孩子生下来的,精疲力竭也在所不惜,献出生命也心甘情愿。试想,如果树上不带花蕾,那次移栽它就有可能死去。

⑧丁香这几年的境遇,似乎契合了母亲生命中的一些轨迹,那就是无论生活多么艰辛,环境多么恶劣,道路多么坎坷,老人家总是坚忍不拔地抗压前行。多少个夜晩,煤油灯下,母亲为我们几个儿女做鞋缝衣。年老了,她依然要为家庭操持,七十多岁时,还不顾高龄趸来冰糕,摆摊叫卖以补贴家用。近些年我家的生活逐渐好了,如芝麻开花,如丁香吐蕊,但屈指算算,母亲又赶上了多少年呢。

⑨望着丁香,我想到俄罗斯民间有个说法: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就看他能否在紫丁香丛中找到五个瓣的花朵。我试着寻觅,还真找到了几朵五瓣丁香花,幸福感随之而生。而马上又想,幸福还需这样找吗,幸福早已在自家身上了。那是母亲打下的根基犹如母亲留下的这棵树,就这样实实在在地耸立着。

⑩夜里,我又做梦了,梦见母亲含笑坐于丁香树下,布满皱纹的脸与娇柔粉嫩的花反差那么大,却又那么和谐地互相包容。

(选自《春城晚报》2020年3月13日第A 14版,有改动)

( 1 )请以年为节点,概括丁香树在移栽到“我”家平房院落后的生长历程。
( 2 )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 3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密密麻麻的花蕾又缀满枝头,像一个个小拳头伺机出击,充满拳击手的阳刚之气;次第开放之时又如待嫁之少女,含蓄吐芳。

( 4 )谈谈你对第⑨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那是母亲打下的根基,犹如母亲留下的这棵树,就这样实实在在地耸立着。

( 5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题《丁香花开》的理解。

阅读徐德新《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完成下列各题。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后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抄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正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⑩“什么,爹?”

⑪“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选文有改动)

( 1 )文中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 2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冰凉的酸”的深意。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 3 )体会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来掏去,终于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 , 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 4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5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的最后一次“叮嘱”的含意。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一:岁末年初是回顾和展望的时刻。我们希望每一年都不虚度,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那也将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底气。请以“为2020年的我们点赞”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红楼梦中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