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屹立 端祥 和言悦色 一泻千里 B: 震摄 褴褛 深居简出 迫不急待 C: 畅销 障碍 金榜题名 未雨绸缪 D: 烦噪 取缔 锋芒毕露 悔人不倦 |
2、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蔽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的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 ①③④②⑤ B: ①③②④⑤ C: ⑤①②③④ D: ⑤②①③④ |
3、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活得洒脱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拘谨的人,容易烦恼。 B: 高尔基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C: 近年来,禁止使用手机进校园的呼声不绝于耳。看来,中小学是完全杜绝使用手机?还是有选择地使用手机?这已成为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D: 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我走来,他阳光、帅气。 |
4、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凄然 营生 唯唯连声 B: 尖酸 膝盖 声名狼藉 C: 颓唐 戒心 豁然贯同 D: 琐屑 斟酌 坚持不懈 |
5、 |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对学问的钻研锲而不舍。他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作为民主战士的他,报着“至今热血犹殷红”的壮志,慷慨淋漓,气冲斗牛,力誓涤尽一切人间污秽,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B: qiè yān dòu suì C: qì yīn dòu huì D: qì yīn dǒu suì |
6、 | 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酷肖(xiāo) 炫耀(xuào) 朔风(shuó) 遗撼(hàn) B: 膝盖(qī) 长嘘短叹(xū) 两栖(qī) 诘问(jié) C: 分泌(mì) 翘首(qiáo) 湖泊(pō) 怂恿(sǒng) D: 憎恶(zèng) 张皇失措(huáng) 荒谬(miù) 厄耗(è) |
7、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 B: 学了《画山绣水》之后,你不禁要问:大自然怎么会这样神奇美丽的呢,为什么会有人为了一点私利就忍心破坏它呢? C: 据悉,南京西站将保留站台和部分铁轨,有望在未来五,六年内建设成为南京第一座铁路博物馆。 D: 广场西侧巨大的“灾难墙”,灰黑的底色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4个白色的大字。 |
8、 | 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自古以来,多少人把松树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改句:自古以来,松树被多少人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B: 原句:日本福岛核电站已经很久没有给我们带来好消息了。改句:日本福岛核电站给我们带来的一直是坏消息。 C: 原句: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欢欣鼓舞。改句:听到这个消息,大家无不欢欣鼓舞。 D: 原句:他们肩上挑的不仅仅是粮食。改句:难道他们肩上挑的仅仅是粮食吗? |
9、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仙山琼(qióng) 阁 殷(yān)红B: 消声匿(nì)迹 恣睢(suí) C: 万籁(lài)俱寂 地壳(qiào ) D: 浮想联翩(piān) 拾(shè)级 |
10、 | 下列课文相关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B: 《公输》选自《墨子·公输》。墨子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C: 《孔乙己》的作者是大文豪鲁迅,其作品主要有散文集《野草》、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等。 D: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虽浅易但韵味无穷,饱含着诗人对故乡和大陆的深情眷念。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 1 )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 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能赏识人才的人(贤君)比作伯乐,把人才比作千里马,把愚妄无知、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B: 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 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 D: 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神州第一味
刘英敏
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此亦豆腐之谓乎?
②认识中国,可从豆腐找到绝佳切入口。儒释道左右中国几千年。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豆腐最能代表中国的味道,因其多有“道味”。这,首先因豆腐的发明者是道者。中国文化史上地位很高的《淮南子》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在炼丹中发明了豆腐,一边成就了《淮南子》.豆腐先是道者的长寿膏丹,后来传入民间。道家发明的豆腐营养中华文明两千余年,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刘安乃汉高祖刘邦之孙。豆腐因而有了庙堂、江湖和红尘三者的机缘。故,国人上上下下,神州东西南北,莫不深爱之。
③若说豆腐为道家之味,则红烧肉为法家之味,大蒜炒肉为儒家之味,苦瓜肉丁为墨家之味吧。红烧肉不能日日吃(犹如治国不能长期用法家),其它的,但食无妨。豆腐之味有容乃大,因其“几乎无味”,所以左右逢源:划线肉末,则具儒家韵味;油豆腐烧肉,别有法家风貌;白水煮豆腐,深得佛家情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块霉豆腐可为穷人下一餐饭,一桌豆腐宴可为主人壮脸面。豆腐干豆腐丝霉豆腐臭豆腐乃至水豆腐或者豆浆……士农工商兵家戏子三教九流均可在那儿找到胃的知音,正如西方人在“啃得急”、汉堡包以及可乐中寻到胃的伴侣。据说西方人也开始兴做豆腐,不一味地“啃得急”了——心放慢而食热豆腐也,以至于英文多了个新词“TOFU”(豆腐).我想,这不仅仅因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之实用大优点,更因“豆腐得味,远胜燕窝”的至味和内中所藏的东方生活趣味与哲理吧。
④豆腐的温柔朴善,源自她的“娘”——黄豆的良善仁厚。黄土地,黄豆子。五谷之一的“菽”(大豆),中国是最早的栽培者。《诗经•小雅•小宛》云:“中原有菽。”读之,思古之幽,五内俱热。豆子、豆腐为国粹。玉米、红薯等许多粮食作物传自外邦。菽,总让我们亲切。“煮豆燃豆萁”的心酸,“种豆南山下”的向往,“菽水承欢”的亲情,“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农家乐……这些,很中国。菽,实在有中国人的朴茂含蓄,予多取少,没有麦之芒,不像高粱那样张扬……它营养丰富,以至于军粮(含军马饲料)也少不了它。但它却不需多少肥料,因为自备了根瘤菌,可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素而自产肥料并改良土壤。许多粮食用来做酒,大豆却“不参加这类派对”,甘心平凡,大智若愚。如此良善之“娘”,其“后代”能不好吗?豆腐“之前”的水豆腐,似黛玉,芳心如水才思荡漾。水豆腐“之前”的豆浆,外活泼内仁和,如史湘云。豆浆配油条,乃乾与坤、阴与阳、水与火、刚与柔……之配,因其含如许高度之哲理,方成就“油条加豆浆”之美味。豆浆和牛奶,国人宜豆浆。牛奶有游牧文明的冲动野力;豆浆具农耕文明的隐忍良善。豆腐呢,好比宝钗,入得厨房,上得厅堂。豆干像晴雯,性韧味厚。油豆腐,可比附一下王熙凤。霉豆腐像刘姥姥……
⑤“旋乾磨上流琼液,煮月档中滚雪花。”——唐诗的如此意境当永随国人。“才闻香气已先贪,白褚油封由小餐。滑似油膏挑不起,可怜风味似淮南。”(清•李调元《豆腐乳》),如此滋味当长存人间。“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清•胡济苍《豆腐》),如此精神美味应永存天地间!
⑥啊,豆腐,识君之味,百味可解!
( 1 )本文一次介绍了豆腐的相关知识,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天空。豆腐之源→________→________→豆腐之韵
( 2 )从实用角度看,国人乃至西方人喜爱豆腐的原因是什么?( 3 )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A、“据说西方人也开始兴做豆腐,不一味地‘啃得急’了——心放慢而食热豆腐也,以至于英文多了个新词“TOFU”(豆腐)”中“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B、“菽,实在有中国人的朴茂含蓄,予多取少,没有麦之芒,不像高粱那样张扬……”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4 )文末说:“识君之味,百味可解。”结合全文,你从作者的说明中识到豆腐的哪两种味道?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
冰心
山也是可爱的,但和海比,的确比不起,我有我的理由!
人常常说“海阔天空”。只有在海上的时候,才觉得天空阔远到了尽量处。在山上的时候,走到岩壁中间,有时只见一线天光。即或是到了山顶,而因为天边是山,天与地的界线便起伏不平,不如水平线的齐整。
海是蓝色的。山是黄色绿色的。拿颜色来比,山也比海不过。蓝色含着庄严淡远的意味,黄色绿色却未免浅显小气一些。固然我们常以黄色为至尊,皇帝的龙袍是黄色的,但皇帝称为“天子”,天比皇帝还尊贵,而天却是蓝色的。
海是动的,山是静的。海是活泼的,山是呆板的。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①________(凝神、凝视、凝望、凝聚)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如同病牛一般。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从天边微波粼粼的直卷到岸边,触到崖石,更欣然的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四围是大海,与四周是乱山,两者相较,是如何滋味,看古诗便可知道。比如说海上山上看月出,古诗说:“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细细咀嚼,这两句形容乱山,形容得极好,而光景何等臃肿,崎岖,僵冷?读了不使人生快感。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是月出,光景却何等妩媚,遥远,璀璨!
原也是的,海上没有红,白,紫,黄的野花,没有蓝雀,红襟等美丽的小鸟。然而野花到秋冬之间,便都萎谢,反予以人以凋落的凄凉。海上的朝霞晚霞,天上水里反映到不止红白紫黄这几个颜色。这一片花,却是四时不断的。说到飞鸟,蓝雀,红襟自然也可爱。而海上的沙鸥,白胸翠羽,轻盈的②________(飘移、飘逝、飘零、飘浮)在浪花之上,“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看见蓝雀,红襟,只使我联忆到“山禽自唤名”。而海鸥,却使我联忆到千古颂赞美人,颂赞到绝顶的句子,是“婉若游龙,翩若惊鸿”!
在海上又使人有透视的能力,这句话天然是真的!你倚栏俯视,你不由自主的要想起这万顷碧波之下,有什么明珠,什么珊瑚,什么龙女,什么鲛纱。在山上呢,很少使人想到山石黄泉以下,有什么金银铜铁。因为海水透明,天然的有引人们思想往深里去的趋向。
简直越说越没有完了,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以为海比山强得多,说句极端的话,假如我犯了天条,赐我自杀,我也愿投海,不愿坠崖。
争论真有意思!我对于山和海的品评,小朋友们愈和我辩驳愈好。“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这样世界上才有个不同的变换。假如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样的脸,我必不愿见人。假如天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嗜好,穿衣服的颜色式样都是一般的,则世界成了一个大学校,男女老幼都穿一样的制服,想至此不但好笑,而且无味!再一说,如大家都爱海呢,大家都搬到海上去,我又不得清静了!
( 1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①________;②________
( 2 )作者从六个方面说明爱海的理由,请按文章内容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周的环境、野花与飞鸟、透视能力。
( 3 )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喜欢海的蓝色。( 4 )第5段中作者两处引用古诗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5 )作者爱海有充分的理由,世间万物,你喜爱什么,写出来说说理由。(50字左右)要求:①具有真情实感;②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体裁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④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