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秋之夜,一轮满月在清朗的夜空中静静地端___(详、祥)着异乡的游子。“详”有“详细”的意思,“祥”有“吉利”的意思,横线处应填“详”。
B: 遇到脾性暴戾专制的帝王,胆小怕事的臣子大多只能___(尊、遵)命行事。“尊”有“敬重”的意思,“遵”有“依照”的意思,横线处应填“遵”。
C: 民间剪纸艺术展上的作品让参观者初看赏心___(阅、悦)目,细品寓意深刻。“阅”有“看”的意思,“悦”有“愉快、高兴”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悦”。
D: 大陆和台湾,两地政治体系虽然不同,但是文化艺术却是一脉相___(成、承)。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送东阳马生序》中“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这里的“加冠”是指古代男子到了20岁行成人之礼。而女子则是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行成人之礼,称“及笄”。
B: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由此可知,洛阳在洛河的北边而得名。
C: 《诫子书》《送东阳马生序》《陋室铭》三篇文言文标题中的“书”序”铭”都属于古代文体,“赠序”则是临别赠言。
D: 《曹刿论战》一文选自左丘明编撰的《左传》一书。《左传》和《史记》是我国著名的历史著作,二者是纪传体通史,两书都有对诸如长勺之战等著名战役的精彩描述。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

②桥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

③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

④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⑤沼上架了一个十字飞梁,下面由三十四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


A: ①③⑤④②
B: ③①⑤②④
C: ③②④⑤①
D: ③②⑤④①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天骄 旁骛 脏物 深悟痛疾
B: 恣睢 嬉闹 萧索 郑重其是
C: 糟塌 端祥 灰烬 根深蒂固
D: 麾下 游弋 诓骗 与日俱增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________;那清脆如弹拨者,________;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________;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________。

①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②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③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④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A: ①②④③
B: ②④①③
C: ②④③①
D: ④②①③
6、

请选出字形全对的一项( )

A: 训诫 清洌 玲珑剔透 多恣多彩
B: 丰硕 蹂躏 心旷神怡 头晕目眩
C: 伶汀 厄运 险象叠生 忍俊不禁
D: 嬉戏 奢望 可望不可及 获益非浅
7、

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苇塘的秋天到了,苇顶的穗子由绿变黄继而变白, 。一些带着绒毛的草籽在风中 ,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

A: ①像一塘白发的老人②飞扬起来,落在人的肩上、头发上
B: ①像涌起的白色浪花②飞扬起来,落在人的肩上、头发上
C: ①像一塘白发的老人②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脚
D: ①像涌起的白色浪花②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脚
8、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  )

A: 望/长城内外
B: 数/风流人物
C: 山/舞/银蛇
D: 欲/与天公试/比高
9、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一项是( )
A: 重峦叠障 呼朋引伴
B: 无所事事 笑容可掬
C: 不屑置辨 举世闻名
D: 拭目以待 与日巨增
10、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 )

清晨,绵绵的云雾息在静谧的山坞间,悠扬的钟声萦绕在林海碧波中,当旭日东升,万道霞光照亮了古寺的黄墙飞檐,便是湘湖“先照晨曦”的奇景了。这里远离游人如织、万头动的喧闹,可尽情享受古木道、溪流叮咚的恬静。

A: qī pán zǎn jiá
B: xī pán zǎn jiā
C: xī qìng cuán jiá
D: qī qìng cuán jiā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 1 )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 2 )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选自《后出师表》)
【注释】: 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 ③进趋:赶快进兵。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故临崩臣以大事也 寄:
②而议者谓为非计 议者: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 3 )甲文中作者先后回顾了人生中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其目的是什么?

( 4 )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 5 )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玉米棒里的超强益生元

大家都听说过木糖醇,因为这种物质常用于无糖口香糖、无糖饼干等食品中,但是说起低聚木糖,也许你就不太熟悉了。低聚木糖由27个木糖分子连接而成,其中以木二糖和木三糖为主。由于它具有很好的健康功效,因而在国内外食品和保健品行业广泛使用。

变废为宝的天赐之物

你知道吗?其实低聚糖是来自废料中的宝贝。很多植物原料都能用来生产低聚木糖,比如玉米芯、甘蔗渣、棉籽壳、麦麸、麦秆、稻草、稻壳、树皮等,可以说是变废为宝。目前,低聚木糖是国家批准的“新食品原料”,除了婴幼儿食品外,在其他食品中都可以使用,每天的食用量不超过3克即可。不过,用于食品中的低聚木糖必须以小麦秸秆和玉米芯为原料。

低聚木糖对于食品工业来说真是天赐之物,它和其他的糖或低聚糖相比,最大的优势是稳定性很好。低聚木糖在pH值2—8的范围内很稳定,而几乎所有食品的酸碱度范围均在此之内,包括酸奶、碳酸饮料等酸性食品。它还能承受121℃高温(相当于高压锅的温度)处理1小时以上,因此可以用于高温灭菌食品和焙烤食品。

肠道和口腔健康好帮手

低聚木糖最大的特点是能选择性地增殖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因此是典型的益生元,其增殖效果比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强20倍。同时,它只需要很少的用量就可以起作用。研究表明,每天只需口服0.7克低聚木糖,两周后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比例可以从8%增加到18%,三周后双歧杆菌的比例可增至20%。

除了帮助益生菌生长,它还能选择性地抑制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病原菌生长,具备双向调节的能力。更厉害的是,它可以通过主动“绑定”致病菌,阻止细菌攻击肠壁细胞并将其排出,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泻。此外,低聚木糖可以和水结合,缓解大便干燥。同时,双歧杆菌能利用低聚木糖产生有机酸,因此能刺激肠道蠕动和排便。

另外,我们的口腔中有一些细菌(比如变异链球菌)能够发酵葡萄糖产酸,同时还能将葡糖变为不溶解的葡聚糖,形成牙垢。低聚木糖不仅不会被这些细菌利用,还能阻止葡聚糖的产生。因此它可以和木糖醇一样,起到预防龋齿和清新口气的功效。当然,你也不要以为有它就万事大吉了,刷牙、使用牙线等口腔健康护理依然是十分必要的。

________________

低聚木糖对“三高”和肥胖人群来说也是福音。它的甜度大约是蔗糖的30%—50%,且口味与蔗糖接近,因此可以替代一部分糖。关键是它很难被唾液、胃液、胰液和肠液消化,因此也几乎不提供热量,可以满足糖尿病人对甜食的需求。多项动物实验证明,低聚木糖具备降低血压、血脂、血糖及胆固醇的潜在能力。

( 1 )请在横线上拟一个小标题。
( 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低聚木糖的甜度大约是蔗糖的30%—50%,口味与蔗糖接近,因此几乎不提供热量,因此可以代替一部分糖,满足糖尿病人对甜食的需求。
B: 低聚木糖不仅不会被口腔中有一些细菌利用,还能阻止葡聚糖的产生,从而起到预防龋齿和清新口气的功效。因此,它可以代替刷牙、牙线等口腔的健康护理。
C: 低聚木糖在pH值2—8的范围内很稳定,而几乎所有的酸碱度范围均在此之内,包括酸奶、碳酸饮料等酸性食品。难怪低聚木糖被看成是食品工业的天赐之物。
D: 低聚木糖可以通过主动“绑定”致病菌,阻止细菌攻击肠壁细胞并将其排出,因此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腹泻。
( 3 )“研究表明,每天只需口服0.7克低聚木糖,两周后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比例可以从8%增加到18%,三周后双歧杆菌的比例可增至20%。”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 4 )仔细阅读“变废为宝的天赐之物”这部分,联系我们当前的垃圾分类,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怒从黄河来

蒋建伟

①清瘦、苍凉,即使是一棵,也在努力高举着一团白亮亮的雪花,一路裹挟着黄河的怒气——它们如同燃烧的白火焰,撕咬着,拼生赴死,奔向大海……终于,下起了一场大雪。在寒冷中,它们一棵紧挨一棵,一朵雪花开在另一团雪花里,一种倔强生发出另一种倔强,一群群、一群群在黄河口站着,一言不发地站着,站成了一股股排山倒海的雪浪——看哪,那寒风中呼啦啦怒放的芦花,那大批向东、大雪一样咆哮的芦苇荡!

②芦苇荡的美,不只春夏时节,更在于晚秋的芦花。当所有的寒冷挥师南下,气温一天比一天凉,百花缓慢地谢了,谢到最后,只剩下了这一种花。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

风,往风的漩涡中心刮,越刮越毒,我们的头发和衣服被刮乱了,我们像一个个棋子似的,在船的甲板上弹跳不止。 游船属于中型船,有马达,客舱可乘坐50人,顶上的一棚,为特殊加厚钢板,听说上头是一处小型观景台。我们兴奋着爬上去,看黄河入海。

④滩涂之上,野生的芦苇荡随处冒出来,每一棵,都高举着雪花一样白的花,不分东西南北地盛开着、怒放着,大风刮过,就像下大雪一样,好家伙,一下子就是15万公顷。尤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边,数不尽的芦花见证了黄河入海时那动人的一瞬: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在这个地方,大海把宽容留下,黄河把野性留下。芦花的母性,这个时候也显现了出来:它们,婷而不媚,挺而不屈,寒而不冷。

⑤船颠簸摇晃得厉害,站都站不稳,大风再那么一刮,谁都会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被风刮跑了。我牢牢抓住白色的铁栏杆,迎着大风呼吸,和旁边的朋友高声说着话,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些什么,只能借助眼神、手势以及肢体许多的夸张动作,努力想告诉对方什么,想听到对方的一些什么,哪怕是﹣﹣哪怕一场徒劳。我们此行,是去看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感受一下大海的大和黄河的黄,可是,风多么大呀,黑蒙蒙、灰蒙蒙的水色之中,黑色和灰色倒成了主导,哪里有黄?哪里有蓝呢?

⑥不,我分明看到了另一副壮烈的面孔,那是至死都在愤怒中煎熬、不甘、不屈的黄河!连大海都敢冲撞的黄河!那河道,那怒吼,那九曲十八弯,那退潮后的河底的龙脊,是铁了心的牛,是犟了性的驴,使出了浑身上下的劲儿,一股股,一阵阵,一声声,一天天,一年年,后浪追赶着前浪,一股脑儿朝前冲……冲!这充满血性、义气的一个字,是黄河的秉性,中国人的秉性!

⑦船开始“哒哒哒”着调头、回返,想必船老板看这鬼天气也悻悻然,只得无功而返。不过,很多游客却盼望着好天气能突然出现,船老板回心转意。虽一个个满脸的遗憾,却不肯下到船舱里去,想一想世上的事情,哪有那么多的奇迹发生呢?等了半晌,终究没个什么结果,渐渐地,人群开始稀了,不似刚才那般肩擦肩、脸碰脸了,有人开始下去了,接下来是第二三四五个,直到我猛一抬头,发现只剩下我们一行的五个人了。

⑧其中的一个朋友,穿西装、打领带、皮鞋贼亮,他拎了一部专业相机凑过来,也不说话,径自盯着我的脸,5秒钟,想从中寻找出一种遗憾的感觉来,因为他们都来自当地,只我一个外地人,外地人看不到入海的黄河,难道不遗憾得要死?不过很抱歉,他连哪怕一丝也没有找出,后来自己偷偷藏起了尴尬的眼神,仓皇之间丢下我。

⑨其实,他不知道我此行的最大收获——我看到了一条喝醉了酒的黄河、咽下血牙的黄河、发了怒的黄河、冲向大海的黄河!他更不知道,正是因了黄河的这种野性,这种大气磅礴的怒气,繁衍出了一片片野性的芦苇荡,凝结成一个民族的血性……

⑩这一刻,我多想指着黄河口那么多浩瀚的芦花,把它们骨子里的东西一点一点讲给他听。从大河到大海,从一个烈女子般的芦花到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一路上,到处都在飘飞着芦花大雪,为什么芦花会如此不惧生死?为什么野生的力量会如此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答案只有一个:“怒从黄河来!”

《人民日报》(2014年04月21日24版)

( 1 )通读全文,并联系标题和结尾短,说说作者写了哪两个方面的“怒”?

( 2 )阅读第⑤⑥⑧⑨自然段,简要概括作者此行观景的“遗憾”和“收获”分别是什么?

( 3 )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词语锤炼)

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修辞手法)

( 4 )第三自然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风?有什么作用?

( 5 )联系课文《黄河颂》,谈谈芦花骨子里蕴含着我们民族怎样的伟大精神?

附录: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人生就像是一条路,漫长而曲折。走过平坦的大道,能感受到一路顺风的畅快;走过崎岖的小路,能感受跋山涉水的艰难。虽然有苦有甜,但我们毕竟走过。请以“我毕竟走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二: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首诗-----《天真的预言》: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那一刹那收藏。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没有温度的阳光ヽ依旧灿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