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B: 如果说民生问题是“命脉”,腐败就是“毒瘤”。一方面,我们党要解决好群众 的民生问题,取得广泛的支持拥护,另一方面,必须下大力气铲除“毒瘤”,永葆自身青春活力。 C: 《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D: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
2、 |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B: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 “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D: 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载体/载重 模范/模式 泥土/拘泥 反省/省亲B: 扁舟/偏旁 惆怅/绸缪 嘹亮/潦倒 奴婢/裨益 C: 勉强/强迫 曲径/曲解 处理/处境 车轴/压轴 D: 缅怀/腼腆 任务/烹饪 顷刻/倾诉 维护/帷幕 |
4、 | 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同学一下课追着老师问问题,同学们在一旁议论:有的说是勤学好问,有的说是不耻下问。B: 李明兴冲冲地跑回教室向同学们报告:“这次物理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C: “王教授,久闻您的大名,今天听到您这么精彩的演讲,我们真是三生有幸!” D: 小明同学站起来说:“郭老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 ,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
5、 | 下列四个朝代中,时间最靠前的是( ) A: 北魏 B: 南唐 C: 西晋 D: 北宋 |
6、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B: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句中的“终于”“不”“颇”都是副词。 C: “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是个病句,应删掉“由于”,或去掉“给”并把“带来”改为“受到”。 D: 自传和小传都要真实地写出人物的诞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也可以写成传记体小说或故事。 |
7、 |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 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B: 运动会上,为了班级的荣誉,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C: 有的领导抓住无关主旨的一两句话大加发挥,滔滔不绝,给人的感觉是小题大做。 D: 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陈萌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喜出望外。 |
8、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傅雷家书》中傅雷希望儿子不惧怕孤独,能更坚强。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中杜小康也是忍受孤独逐渐成长的。B: 《水浒》生动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它讲述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燕青义救卢俊义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C: 《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也选自《呐喊》。 D: 《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 |
9、 | 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 ) ①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②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______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③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______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④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______,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A: 烘托 寂静 进入 摧毁B: 映衬 平静 进入 毁坏 C: 烘托 平静 扑入 摧毁 D: 映衬 寂静 扑入 毁坏 |
10、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B: 2012年2月,林书豪引领纽约尼克斯队豪取7连胜,并打破多项联盟记录,这让此前赛事成绩平平、鲜为人知的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C: “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D: 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李思哲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玉仙馆 (唐)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选自《全唐诗》) 请你完成这首诗歌的微电影镜头脚本设计,来展现诗歌的意境。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翼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日:“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覆巢之下》) 【注】收:逮捕。中外:指朝廷内外。琢钉戏:古时的一种儿童游戏。遽容:恐惧的表情。大人:对父亲的敬称。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丘舍去(离开) B: 友人惭(感到惭愧) C: 冀罪止于身(希望) D: 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则是无信 ②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 B: ①去后乃至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C: ①尊君在不 ②二儿可得全不 D: ①寻亦收至 ②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 “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C: 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 《覆巢之下》一文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 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 5 )元方与孔融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却均非等闲之辈。他们分别有哪些过人之处?请结合原文说说看。 |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批把。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人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匋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匋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
季匋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匋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大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匋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
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
“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 1 )根据提示,请概括鉴赏家叶三与画相关的几件事。叶三看画—________——________——儿子埋画
( 2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叶三的人物形象。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上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
( 4 )文章题目是“鉴赏家”,却用了大量笔墨写叶三贩卖果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 1 )第1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鸟分别用了“传语”“暗示”“唱歌”三个词,作者这样写在修辞手法和内容上与________保持了一致。( 2 )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物候学就是________的科学。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
( 3 )第2自然段对物候知识、物候学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介绍。( 4 )第3自然段是写(答案不超过12个字)。( 5 )第1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 6 )请联系你所观察到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物候现象的例子(用一,二句话表述),或举出一个含有物候学道理的谚语。我们不想长大,却一定会长大;我们不想衰老,就可以永远年轻。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角度自选,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