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B: 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C: 随着我市截污排污工程的顺利开展,让工程所到之处的居民深切感受到工程建设带来的实惠。 D: 家长为自己孩子购置的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
2、 | 下列各句中,表意不明确、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从叙利亚目前紧张的局势来看,我们不得不认为世界和平距我们还很遥远。 B: 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互相合作。 C: 目前,全球用水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由此导致水资源严重缺乏。 D: 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利用核能制取氢气。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每天都自问新问题,养成刨根问底的习惯,我们的思维就会充满创造力和活力。 B: 面对我市篮球队的过早出局,他只觉得天旋地转,头重脚轻,连身子也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C: 守在电视屏幕前,抗战老兵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着阅兵盛况,当听见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裁军30万时,大家不约而同地响起热烈的掌声。 D: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 终不愿意。 |
4、 | 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在戏剧演出的综合性整体中,剧本虽然是基础,但居于中心地位的却是演员的表演。B: 四大吝啬鬼分别是法国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俄国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法国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和英国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 C: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孔丘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D: “每天夜晚,他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这句话属于并列复句。 |
5、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默契(qì) 哂笑(shěn) 篆章(zhuàn) 津津有味(jīng) B: 沉吟(yín) 阐证(chán) 反省(xǐng) 举箸提笔(zhù) C: 间隔(jiàn) 妍丽(yán) 剽悍(biǎo) 鸿鹄之志(hú) D: 铆钉(mǎo) 泯灭(mǐn) 嗔怪(chēn) 面面相觑(qù) |
6、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勋(xūn) 奠基(diàn) 鲜为人知(xiān) B: 梳头(shū) 硕果(shuò) 锲而不舍(qì) C: 秩序(zhì) 薪金(xīn) 深恶痛绝(wù) D: 校对(xiào) 草率(shuài) 妇孺皆知(rú)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避免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B: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 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学习、研究传统文化。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知识。 |
8、 | 下列各项语法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由衷地感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热情”中两个“劳动”的词性相同。 B: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带,就有无限趣味”中的“趣味”在句中作宾语。 C: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是递进关系复句。 D: “伤痕累累”“怒发冲冠”“形势逼人”“愚公移山”这四个短语的类型完全相同。 |
9、 |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它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B: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他写了许多富有诗趣而又美丽的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C: 《水浒传》、《三国演义》、《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分别是施耐庵、吴承恩、乔纳森•斯威夫特、丹尼尔•笛福。 D: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展示了他那苦难而难忘的童年生活,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苦难历史。 |
10、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 ④⑤③②①B: ⑤④②③① C: ⑤④③②① D: ④⑤①②③ |
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A: 这首诗通过叙述卖炭老人一车千余斤的炭被抢的经过,揭露“宫市”的掠夺本质。 B: 开头六句,在写卖炭老人的炭来之不易的同时,反映出卖炭老人生活的艰辛。 C: “翩翩两骑来是谁”,运用反问,强烈讽刺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丑恶行径。 D: “半匹”“一丈”与“一车”“千余”构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 2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境遇?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韩信拜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日:“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日:“若所追者谁?”何日:“韩信也。”上复骂日:“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日:“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②。”王日:“吾亦欲东③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日:“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日:“吾为公④以为将。”何日:“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日:“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上:指汉王刘邦。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做哪种抉择了。③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①信度何等已数言上________ ②诸将亡者以十数________ ③王必欲长王汉中________ ④王许之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②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 (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 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 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 4 )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哪些? |
藏在咸菜里的卑微
李先军
①外地出差偶遇一初中室友,正值饭点,两人心照不宣地扫视起道旁的餐馆来。走进饭店,服务员正分身乏术,顺手端上一碟泡菜“稳定军心”。
②“还记得你当年的咸菜么?”
③我耳根不由得发烫。十多年前我俩同在乡镇里的初中寄读,时值进城务工热潮,我的父亲养病于家,相对于其他同学我的家里自然拮据不少。
④除去部分走读生,同学们大多在学校蒸米饭再去食堂“购汤”,汤虽不贵,对我来说却是奢侈品。即便如此,母亲依然想尽办法保证我的营养,每周五回家,母亲便会在坛子里寻觅。她把几种自制的咸菜切成小段,再与家里的腊肉一起翻炒,油冷却后用一大号塑料瓶装上,一周的食物便算是有了着落。
⑤每到吃饭时间,我都早早地端上饭盒,迅速跨进寝室,利落地在箱子里拿出咸菜瓶舀上两大勺,赶在室友回来之前躲到操场的角落,匆匆吃完。或许是年龄渐长,抑或吃顺了口,渐渐的,一瓶咸菜只能勉强支撑到周三,母亲再加量,于是每周日我便驮着几斤白米、两大瓶咸菜奔跑在求学的路上。
⑥一次,吃完午饭返回寝室,还没进门,室友的菜汤便扑鼻而来,是菜油的香。脚刚迈过门槛,寝室便冲出一阵莫名的笑,我惊慌失措,匆匆窜出寝室,任腾腾热气和丝丝窃笑在寝室欢悦。那时的饭点,是他们的“避风港”,无论烈日当空还是寒风凛冽,我极少逾越。
⑦“摆脱咸菜”从此就成了我的奋斗目标。漫漫求学路上,只要稍有松懈,初中那段吃咸菜的日子便会浮现在眼前。工作陷入困境时,我总会暗自鼓励:总比那时人家喝着热气腾腾的菜汤,自己只能蜷缩在操场的角落里吃咸菜要好吧。我的嘴对“咸菜”讳莫如深,我将它深埋于心底的同时,也把那段求学的艰辛与自卑掩埋,小心翼翼,唯恐被别人刨出来。
⑧“你记得么,那次,那次我们偷你咸菜,你回来撞个正着?”
⑨我一愣。
⑩“那次啊,我们在寝室偷吃你的咸菜,你回寝室撞见后,我们都不好意思地在寝室笑那次?”室友着急地补充着。
⑪“我们是实在禁不起你咸菜的诱惑,你知道学校食堂的汤,一大桶就最上面漂浮着几滴菜油泡沫,再说菜油哪比得上你家猪肉熬出的油香啊,更别说那被猪油炸过的咸菜了。”
⑫良久,我半开玩笑地说:“我还眼羡了你们三年有热汤喝的日子呢。”
⑬“你羡慕了我们三年,我们得嫉妒你一辈子!你知道吗?初中毕业后我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咸菜了。在最叛逆的青春时光你的父母陪在身边保驾护航,我们几个的父母来去匆匆,一年就只有春节那几天能见到人影,你说我们得多羡慕你?一勺子汤能暖嘴、暖胃,能暖心?”
⑭望着室友皱起的眉头,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在关于生活的这场“辩论赛”里,据理力争似乎有违初衷,俯首认输也不是归宿,每颗生命里的富裕贫瘠都以别样的面容在另一颗生命中展开。餐馆里人头攒动,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起伏于街心,望着这些或从容或匆匆的脚步,我想此时又该有多少饥肠辘辘而又口袋空空的人在餐馆外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而餐馆里又有多少人正羡慕这些人家里燃起的等候团聚的光呢?这世上,没有两条相等的路,也没有两盏完全相同的灯,而每个人的人生里却包含着如此相似的禅意。
(选自《开州日报》)
( 1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
主要事件 |
开端 |
①________ |
发展 |
初中寄读,常吃咸菜 |
高潮 |
②________ |
结局 |
往事真相,暖心咸菜 |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小时。
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
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仔细阅读全文,归纳病毒的主要特征。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作文。
(1)在你成长的历程中,一定有一个“你”触动过你的心灵,在成长路上陪伴你走过。“你”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本书、一段经历、一处风景、一种社会现象或问题……请以“ 一路上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请以“善待 ( 亲人、生命、自己……)”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全。②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③字数不少于550字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