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衡阳县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晓雾将(休息)
B: 王命急宣(有时)
C: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D: 虽乘御风,不以疾也(这里指飞奔的马)
2、

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 阅读经典,这是一种很好的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
C: 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
D: 为了避免校园安全事故再发生,我市中小学都加大了校园安全工作力度。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父母普遍是“老黄牛”,呕心沥血培养孩子,有求必应不图回报。
B: 傅雷曾坐在桌前对着家书流泪,龙应台更是在给儿子写信时潸然泪下
C: “低碳”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乘公交、骑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正逐步成为生活新时尚。
D: 不要以为“亲情作业”举足轻重 , 孩子与父母交流越多,心就贴得越紧。
4、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妖(ráo) 澈(chéng) 家户晓(yù)
B: 然(wǎng) 应(huó) 语无次(lún)
C: 琐(xiè) 峋(lín) 肃然起(jìng)
D: 腼(tiǎn) 唐(tuí) 然失色(àn)
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混淆 威摄 孤漏寡闻 山崩地裂
B: 消毁 揣摹 浮想联篇 味同嚼蜡
C: 呵责 拖踏 不容置疑 百费待兴
D: 炫耀 挑衅 黯然失色 顶礼膜拜
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B: 取经成功,观音菩萨授唐僧为“金蝉子”,孙悟空为“金身罗汉”,猪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斗战胜佛”。
C: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赛会”指的是“五猖会”。
D: 《格列佛游记》虽然展现的是一个虚构的童话般的神奇世界,但它是以当时英国的真实社会生活为基础的。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诘责 更胜一筹 禁锢 恪尽职守
B: 亵渎 走头无路 坍塌 通宵达旦
C: 阑语 相得益彰 混淆 翻来覆去
D: 愧赧 神秘莫测 游弋 断壁残园
8、下面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林黛玉——葬花.焚诗
B: 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
C: 鲁智深——醉打蒋门神
D: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9、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尽管现在距离日本宣布二战战败已过70多年,但痛苦的回忆和现实的敌对仍使日本与中韩民众心中的隔阂难以消融
B: “一带两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其建设遵守的是共商、共享、共建原则。
C: “东方之星”游轮在长江监利段翻沉后,率先赶到的武警官兵拖泥带水,义不容辞地投入到抢险救人的行动中。
D: “水光潋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嘻戏 火侯 粗制烂造 吹毛求疵
B: 琐屑 苍茫 伤痕累累 千钧之力
C: 销蚀 诘问 一泄千里 浮光略影
D: 阔绰 阴晦 冥思暇想 哗众取宠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刘长卿的《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一诗,完成小题。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诗题“重送”,是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开元(713-741)进士,曾任长州县尉,遭贬后出。

( 1 )想象首句画面,写出该句的作用。

( 2 )“人自伤心水自流”用语精妙,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 3 )结合全诗,分析诗歌蕴含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 )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晋陶渊明爱菊 矜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
B: 香远清 自己以为大有所
C: 陶后有闻 娟然如拭,妍明媚
D: 同者何人 观夫巴陵胜状
( 2 )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水陆草木花 宋何罪
B: 李唐来 屠后断其股
C: 濯清涟不妖 丁壮者引弦
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置土石
( 3 )下列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惜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 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 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 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 4 )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万物生长离不开阳光,而我们的成长也需要阳光的照耀。你生命中的那束阳光是什么?它如何照亮你的人生呢?

请以“…………..,我的阳光”为题作文,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和校名。

阅读

拾荒

万吉星

①深秋的凌晨,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个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操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孩子抱起来,孩子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那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本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还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按揭买一套60平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 1 )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_____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________

( 2 )小说第⑫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
( 3 )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 4 )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 ⑬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5 )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青春是生命中美好的一段时光,青春代表着一团朝气和一份激情,无畏无惧,没有困难,没有探险,只有奋斗和热血。

请你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要有真情实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天师钟馗”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