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句子划线词语的词性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 A: 名词 形容词 代词 动词 B: 代词 动词 形容词 名词 C: 名词 动词 代词 形容词 D: 代词 名词 形容词 动词 |
2、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B: 元宵以后,节日的气氛渐渐淡了下来,周而复始 , 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C: 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江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D: 人与人之间应相互理解,和睦相处,不应挑拨离间、搬弄是非。 |
3、 | 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A: 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 B: 今年2月,林书豪引领纽约尼克斯队豪取7连胜,并打破多项联盟记录,这让此前赛事成绩平平、鲜为人知的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D: 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
4、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表,文中以实情、实礼、实事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集《呐喊》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的先河,许多优秀文章如《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被收入其中。 |
5、 | 下列故事不属于林冲的是( ) A: 棒打洪教头B: 误入白虎堂 C: 斗杀西门庆 D: 大闹野猪林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恶劣(liè) 计较(jiào) 嬉(xī)闹 恣(zì)睢 B: 秕(bǐ)谷 鄙(bǐ)视 拮(jié)据 抹(mā)布 C: 阴晦(huì) 胆怯(qiè) 愕(è)然 潮汛(xùn) D: 栈(jiàn)桥 女婿(xù) 祭祀(sì) 嗤(chī)笑 |
7、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襁褓(qiánɡ) 绚丽(xuàn) 堕落(zhuì) 丰硕(shuò) B: 奠基(diàn) 抉择(jué) 儒家(yú) 彷徨(fánɡ) C: 湛蓝(zhàn) 束缚(fù) 萦绕(yínɡ) 蛮横(hénɡ) D: 挑拨(tiǎo) 卑鄙(bǐ) 诬蔑(wū) 逸事(yì) |
8、 |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B: 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C: 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D: 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 |
9、 |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王之涣、王昌龄、王维、岑参、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B: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C: 《天上的街市》一文,作者主要写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D: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
10、 |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浪费个人时间,蹉跎年华,虚掷生命,是个人的损失 ②而浪费国家和民族的时间,造成历史倒退,则是亿万人民的损失 ③因此赢得时间,接受挑战,为民造福,没有不能创造的奇迹 ④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 ⑤时间孕育机遇,机遇来自时间 A: ⑤②①③④B: ④①②⑤③ C: ①②③⑤④ D: ④②①⑤③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1 )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句所展现的美景。( 2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尾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B: 首句写诗人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C: “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D: “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情。 |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问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安贫乐道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⑤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 《选自《晋书》 【注释】①耽:非常爱好。②营:谋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⑤哂:讥笑。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 3 )【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 4 )【乙】文写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何作用?( 5 )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
“情绪污染”也是病
所谓“情绪污染”,是指一个人的坏心情影响了几个人的好心情。其实,家庭中的“情绪污染”尤其值得注意。其明显特征之一是“患病的多”:因孩子生气,因家务生气,因性格不合生气,因在外面不顺心生气,回家拿老婆孩子生气等等。总之,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生气。有人研究认为,家庭气氛如果长期压抑、沉闷,很容易使人神经系统紊乱,免疫能力下降,患病机率升高。正所谓“情绪致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凡患情感失调的人,发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两倍。因而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
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人心情愉悦,就能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使人精神快乐,健康长寿。反之,则会减少这种物质的分泌,使人抑郁寡欢,加速老化。某刊曾登载如下相处金言:“为小事争吵是愚蠢,为大事争吵是无能。做你该干的事,不做无谓的精神消耗。”其次,要善于克制与忍让。不少“大腕”、政治家都不断警示自己要“制怒”,要“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作为普通百姓,更应该“有话好好说”,有事商量着办,切不可动辄争吵、斗气、自家相残。再次,要审视自己,多加交流。人无完人,谁都有毛病。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对方的意见、看法和心理需求。寻找共同点,扩大共同点,共同构建欢愉和谐的家庭气氛。
此外,还要扩大宽容,多点幽默。所谓宽容,即互谅互让。幽默不仅体现宽容,而且富有趣味和启示,能调节情绪,宽松气氛,使人步入和谐,感受更为从容乐观的思想境界。有所悟之人曾造出如下箴言:“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性情乐观的人,记住自己所能干的就是给身边的人带来轻松和愉快。”
我们从未离开过阅读
①当我们在谈读书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其实,就是在谈行云流水的日子,阅读正用两个维度帮我们建立人生坐标系:一个是审视自身和环境的坐标,一个是前行延伸的坐标。
②我们从未离开过阅读,而且不同阶段的差异选择也让阅读有了时序——幼年的童话、青年的咏志、中年的深邃、老年的闲情。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建构,如茨威格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
③复化来自于读书能帮我们指出高处的光、远处的爱和深处的智慧,它是《平凡的世界》的人性温暖、是《简爱》冲破偏见的勇气、是《资治通鉴》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最终让我们“已知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④我们通过阅读镜鉴自身,阅读也邀请和带领我们不断前行。边走路边听书、书送到家门口、五花八门的书单、成百上千本书浓缩于薄薄的电子书……我们从未像今天一样,伸手即可阅读、唾手可得知识;也从未像今天一样,对读书学习的需求如此迫切,对高速更新的知识和讯息略感焦虑。
⑤焦虑的不是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快捷便利,而是在海量知识和内容面前无从选择;焦虑的也不是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微阅读”的盛行,而是没有沉潜之心和缜密逻辑将其融会贯通;焦虑的更不是所谓深阅读和浅阅读之别,而是没有完善科学的阅读链条来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⑥与其焦虑,不如培养定力。乐于在浅阅读中快速捕捉讯息,也必须从深阅读里体味思维深度。林语堂说,“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阅读能让我们适当超越过量的浮躁的杂乱的信息环境,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
⑦读书在人生的象限里没有极值,用阅读注解平凡的日子,就意味着选择了终身学习的最佳途径。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夜读;苏东坡“立志读尽人间书”;巴菲特几十年如一日地阅读和学习,被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评价为“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⑧有人说,“读过的书迟早都会忘”,也许吧?如同我们早已忘记儿时吃过了什么,然而那些食物早已在潜移默化中茁壮了我们的骨骼,强健着我们的肌肉,让身体有朝气精神不缺钙。
⑨更重要的是,读书的人常怀感悟之心,在生活中,读高山、读流水、读人生。
( 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记叙文,不少于600字;②抓住人物细节,叙事要详略得当。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