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合肥市第五十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选出下列加下划线的成语用得不当的一项( )

A: 苍茫的天际中,充斥着夜幕降临后的静寂。
B: 在班长的精心组织下,同学们都不期而至地来到了操场上集合。
C: 小桥流水,演绎着墨瓦白墙的幸福;涓涓溪水,流淌着心有灵犀的关怀。
D: 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 , 这轮明月都将追随着你的身影。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张家界作为一座旅游文化名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 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B: 媒体属性强的新浪网向社交化媒体拓展,用户规模旺的360导航网向平台型媒体迈进,两者相辅相成 , 都是在向新媒体转型。
C: 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D: 今年以来,凤凰社区开展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宣传活动。
3、下列各组词语书与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摧枯拉朽 眼花瞭乱 雷霆万钧 待人接物
B: 如梦初醒 排山倒海 山呼海啸 和颜悦色
C: 屏声敛息 万众瞩目 油光可签 藏污纳垢
D: 所向披糜 金戈铁马 杳无消息 深恶痛疾
4、下列作者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论语》——孔子—— 春秋末期鲁国人
B: 《马诗》——李贺—— 唐代诗人
C: 《夏日绝句》——李清照—— 南宋词人
D: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英国作家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田地:地步,境地)
B: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烂漫: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C: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D: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
6、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杨振宁和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回归祖国,培育我们的青年才俊,促进高端科研的开展。
B: 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长兴县泗安镇毛家村沉浸在一望无际的樱桃花海之中,白茫茫的花海中又透着几许粉红,煞是好看。
C: 杭州即将举行第13届全国大学运动会,到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运动健儿聚集在我们的奥体博览城,场面真是人声鼎沸
D: 《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部探讨中国人与食物之间关系的美食纪录片,以食物为窗口,使人们可以津津乐道地谈论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
7、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要有追赶思维,更要有探索精神,以往我们强调追赶思维,为了追赶别人定下的目标,努力向前。但是,________,________,因为你会对前方的路一无所知。而探索精神可以让我们看清前方的路,找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实现突围。


A: 如果没有追赶思维,就有可能落后
B: 如果只有追赶思维,就不可能领先
C: 只要拥有追赶思维,就不可能落后
D: 只要没有追赶思维,就有可能领先
8、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带上简单行李和照相机,自己写字,自己拍照,走走停停。踏访古村落, ;梦游江南, ;游走大漠, ;探访名山, ;江南的烟雨客,独到塞北看寒雪……所有的一切,需要我们在路上!
①聆听佛语梵音,晨钟暮鼓
②坐在老房子前发呆,阳光温柔抚摸
③入目的便是黄沙白草,长河落日
④感受杏花春雨,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

A: ③①④②
B: ②④③①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④③
9、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怡然自得 销声匿迹 人情练达 猝然长逝
B: 锋芒毕露 转弯抹角 繁弦急管 五彩斑谰
C: 引颈受戮 豁然开郎 精血诚聚 一泻千里
D: 眼花瞭乱 浩瀚无垠 刚毅不屈 人声鼎沸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 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 黄岩岛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有关船只在中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活动是无可非议的。
D: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文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白 石 滩
王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 1 )这首诗直接描写了哪些景物?

( 2 )诗人王维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心境?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少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其功,终属影响。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夕落,浅陋无识,诡僻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选文有删节)

【注】①迥异:相差根远。②开:开导,启发。③古奥:古指深奥,不容易理解。④倍蓰(xǐ):数倍。⑤影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⑥时文: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科学应试之文。⑦华:花。⑧诡辩:荒谬邪僻。⑨《左》《国》:《左传》《国语》。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⑪曹:辈。⑫拱璧:大壁,泛指珍宝。⑬义蕴:内在的意义。⑭发越:散播。⑮举:举出。⑯去:距。⑰枵腹:腹中空虚。⑱极:通“亟”,急。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时文不可不读________

朝华夕落________

③古人之书,安可读________

④然后思其义蕴________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

②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 3 )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
( 4 )从选文画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书香缕缕为何来

①打从认字开始,我们便开始了与书为伴的生活,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纸质书不断受到电子阅读器的冲击,但仍有许多人执著地钟爱纸质书。纸质书除了能给人手捧书卷的实在感,那时不时地从书页中飘散出来的缕缕书香,也时常令爱书人陶醉,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

②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书香”呢?

③书,无论新旧,都会释放出几百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所有香味一样,书香之源可以被追溯到若干化学成分。“新书气味”主要有三个来源:纸品本身以及制造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用于印刷的油墨以及用于书本装订的胶黏剂。

④纸品制造的过程经常需要用到化学品。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这些化学品可以通过它们的反应或者其他过程,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到空气中,成为我们可以察觉到的气味,油墨和胶黏剂也一样。

⑤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

⑥通常来说,是纸张中的化合物分解导致了“旧书气味”的产生。纸张包含纤维素、少量的木质素还有其他化学成分。虽然现代的高品质纸品会通过化学过程来清除木质素,但是纸张中的纤维素分解过程仍然会缓慢发生,这是因为周围环境中存在酸性物质。这些反应,统称为“酸水解”,“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⑦现已明确的,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化学降解过程)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和它们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

据说,外国有家公司曾经生产了一系列的气雾剂来复制“书香”的味道,销量很好,卖到断货,看来人们对书香门第的追求,古往今来仍未改变。也许有一天,人们希望自己闻起来像本书,“书香味”香水就会应运而生。还有一些释放的化合物可以用来确定旧书降解的程度,糠醛便是这些化合物之一,可以用来确定书籍的年代和成分。

( 1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作比较)
B: 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举例子)
C: ……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分类别)
D: 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摹状貌)
( 2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从语言特色看,本文属于生动说明。
B: 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本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C: 标题“书香缕缕为何来”用设问,点明本文的说明内容﹣﹣书香的来源,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D: 第⑧段加点词“据说”“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
B: “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C: 第①段从人们对“书香”的不同感受谈起,更容易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 第⑦段说明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只有四种。
阅读冯骥才先生的《除夕情怀》,完成小题。

除夕情怀

冯骥才

①除夕是一年最后一天,最后一个夜晚,是一岁中剩余的一点短暂的时光。时光是留不住的,不管我们怎么珍惜它,它还是一天天在我们的身边烟消云散。古人不是说过:“黄金易得,韶光难留”吗?所以在这一年最后的夜晚,要用“守岁”——也就是不睡觉,眼巴巴守着它,来对上天恩赐的岁月时光以及眼前这段珍贵的生命时间表示深切的留恋。

②除夕是中国人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所以此时此刻一定要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团聚一起。首先是生养自己的父母。陪伴老人过年,有如依偎着自己生命的根与源头,再有便是和同一血缘的一家人枝叶相拥,温习往昔,尽享亲情。记得有人说:“过年不就是一顿鸡鸭鱼肉的年夜饭吗?现在天天鸡鸭鱼肉,年还用过吗?”其实过年并不是为了那一顿美餐,而是团圆。只不过先前中国人太穷,便把平时稀罕的美食当做一种幸福,加入到这个人间难得的团聚中。现在鸡鸭鱼肉司空见惯了,团圆却依然是人们的愿望年的主题。腊月里到火车站或机场去看看声势浩大的春运吧。世界上哪个国家会有一亿人同时返乡,不都要在除夕那天赶到家去?他们到底为了吃年夜饭还是为了团圆?

③此刻,我想起关于年夜饭的一段往事——

④一年除夕,家里筹备年夜饭,妻子忽说:“哎哟,还没有酒呢。”我说:“我忙得都是什么呀,怎么把最要紧的东西忘了!”

⑤酒是餐桌上的仙液。这一年一度的人间的盛宴哪能没有酒的助兴、没有醉意?我忙披上棉衣,围上围巾,蹬上自行车去买酒。家里人平时都不喝酒,一瓶葡萄酒——哪怕是果酒也行。

⑥车行街上,天完全黑了,街两旁高高低低的窗子都亮着灯。一些人家开始年夜饭了,性急的孩子已经辟辟啪啪点响鞭炮。但是商店全上了门板,无处买到酒,我却不死心,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顿年夜饭没有酒。车子一路骑下去,一直骑到百货大楼后边那条小街上,忽见道边一扇小窗亮着灯,里边花花绿绿,分明是个家庭式的小杂货铺。我忙跳下车,过去扒窗一瞧,里边的小货架上天赐一般摆着几瓶红红的果酒,大概是玫瑰酒吧。踏破铁鞋终于找到它了!我赶紧敲窗玻璃,里边出现一张胖胖的老汉的脸,他不开窗,只朝我摇手;我继续敲窗,他隔窗朝我叫道:“不卖了,过年了。”我一急,对他大叫:“我就差一瓶酒了。”谁料他听罢,怔了一下,刷地拉开小小的窗子,里边热呼呼混着炒菜味道的热气扑面而来,跟着一瓶美丽的红酒梦幻般地摆在我的面前。

⑦我付了钱,对他千恩万谢之后,把酒揣在怀里贴身的地方。我怕把酒摔了,然后飞快地一口气骑车到家。刚才把酒揣进怀里时酒瓶很凉,现在将酒从怀间抽出时,光溜溜的酒瓶竟被身体捂得很温暖。

⑧当晚这瓶廉价的果酒把一家人扰得热乎乎,我却还在感受着刚才那位老汉把酒“啪”地放在我面前的感觉。他怎么知道我那时为年夜饭缺一瓶酒时急切的心情?很简单——因为那是人们共有的年的情怀

⑨于是我又想起,一年的年根在火车站上。车厢里人满为患,连走道上也人贴着人地站着。从车门根本挤不上去,有人就从车窗往里爬。我看一个年轻人,半个身子已经爬进车窗,车里的熟人往里拉他,站台上工作人员往外拽他。双方都在使劲,这年轻人拼命地往车里挣扎。就在这时候,忽然站台上的人不拉了,反倒笑嘻嘻把他推上去。我想,要是在平时,站台的工作人员决不会把他推上去,但此时此刻为什么这样做为了帮他回家过年。

⑩年,真的是太美好的节日、太好的文化了。在这种文化氛围里,人人无需沟通,彼此心灵相应。正为此,除夕之夜千家万户燃起的烟花,才在寒冷的夜空中交相辉映,呈现出普天同庆的人间奇观。也正为此,那风中飘飞的吊钱,大门上斗大的福字,晶莹的饺子,感恩于天地与先人的香烛,风雪沙沙吹打的灯笼和人人从心中外化出来的笑容,才是这除夕之夜最深切的记忆。

⑪除夕是中国人用共同的生活理想创造出来——并以各自的努力实现的现实。

( 1 )文章的题目是“除夕情怀”,作者围绕除夕的习俗抒写了人们不同的情怀:写守岁,表现了人们________;写团圆,表现人们________ ;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老汉卖给我果酒和________两件事,则表现作了________。
( 2 )第⑩段中有一句话与第⑧段中划线句子相照应,这句话是:________(请将这句话抄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 3 )文章第⑥⑨两段中对小杂货铺老板和站台工作人员的描写,在内容、语言方面有共同的地方,虽着墨不多,但很传神,请结合⑥⑨两段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的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前不久,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赛场,被劲飞的网球击毙,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立即停止了赛事,跑到小鸟前双膝跪下……75岁的黑龙江老汉用一辆自己改装的三轮车,把101岁的母亲从老家载了出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为的是让母亲、让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多看看这美丽的世界。

在生命的面前人们有各自不同的认识和行为,请你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生命”的范围内。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在我掌纹中立身定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