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韶关市曲江区曲江二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1946年10月,抗议美国扶持日本和拒绝接受“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其散文语言洗练,文笔秀丽,爱设文眼的现代散文家是( )
A: 茅盾
B: 朱自清
C: 老舍
D: 郭沫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亭翼然临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
B: 作亭谁/水落而石出
C: 山僧曰智仙也/望蔚然而深秀者
D: 年又最高/若夫日出林霏开
3、下面句中划线词含有褒义色彩的一项:( )
A: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B: 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
C: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D: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②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

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

④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

⑤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声符”。

⑥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

⑦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


A: ②③⑤⑥⑦①④
B: ④②①⑤⑥③⑦
C: ⑦①②④③⑥⑤
D: ④③⑥⑤①⑦②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娄底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让大家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为政之道、修身之方。
B: 能否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C: 广元沉船事故导致15人罹难,为了避免沉船事故再发生,有关部门强化了安全管理措施。
D: 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我在此次演讲比赛中的不足。
6、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删除“独自”)
B: 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把“他的晚年”改为“晚年的他”)
C: 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删除“给”)
D: 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
7、

下列各项对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是 ( )

A: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比作“君子”,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 《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C: 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D: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奥楚蔑洛夫对小狗态度的多次变化,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
8、下列说法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社戏》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
B: 丰广恺是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和散文家。
C: 吴昌硕、赵子昂都是我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
D: 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王维是唐代诗人,其作品《使至塞上》《竹里馆》都体现出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B: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C: “这是我的好朋友李华从他的家乡给我带来的一件根雕礼物。”这句话没有语病。
D: “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个句子是转折复句。
10、

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在如何提高初三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C: 恒大晋级亚冠决赛受到万众瞩目,恒大决定再次提升亚冠票价,决赛次回合的主场比赛最低票价很可能涨到大约500元左右。
D: 是否高度重视人才,是重庆成为“全球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十座城市”之一的原因。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1 )根据上面两首词,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 2 )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①余一小舟________

②上下白________

此________

④千山鸟飞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3 )甲文中________的句子运用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冰雪中万籁无声的寂然景象,乙诗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_____。
( 4 )从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和乙诗“独钓寒江雪”的“独”字,可以看出两位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懂得尊重,才有温度

最近,在一档节目中,主持人董卿为了便于和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交谈,在3分钟内跪蹲3次。这种采访的姿态,被网友们称赞。不少人说“这一跪,跪出了素养”。素养何在?正在“尊重”。

尊重,这一应成为常识的文明素质,值得不断重申。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很多人都会遇到各种困扰,如半夜时分电话响个不停、未打招呼就被人找上门,甚至是朋友在公共场合与你“勾肩搭背”。有些可能是工作中的紧急任务,有些可能是朋友间的“情不自禁”,但难免也会让人有一些被打扰的不适,一些不被尊重的不快。

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这是人之常情。不过何为尊重,如何尊重,却还需细细思量。一部纪录片中,家长和孩子的争执,也让人反思尊重的问题:儿子算错了数学题,一旁辅导的爸爸就会大声吼,孩子被吓得错误不断。很多人会认为,“子敬父”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唯一的尊重方向,但其实父子交流,同样也是两个主体间的对话。对待晚辈如能平视、对等,遇到问题才能有效沟通,不至于让事情变得更糟。不只是家长,很多人或许都需要补上“尊重的教育”这一课,以独立人格平等互动,岂不是更可贵?

的确,尊重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但未必见于行动。而在公共领域,有些言行已经不仅不是尊重,更可说是轻慢了。前不久有段视频,很多人排队去摸“霍去病”石碑,据说每天都有上千人,因为相信摸一下真的可以“去病”。摸碑效果的真假显然不难判断,暂且放下基本认知能力不说,不管出于什么心理,仅是把手伸向石碑的一瞬间,对历史、对文化的尊重,就消失殆尽了。

呼唤类似的尊重,或许还需要长久的拉锯。以文物为例,“请勿触摸”“请勿拍照”早成规矩,可是一旦兴致来了,手就不听使唤。而实际上,尊重文物不妨让它“静静地美”。如果还有更深层尊重的话,那就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说,是给文物以“尊严”,这不仅是最大可能地修复文物、展示文物,像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的一样,而且是在创意与服务中让观众最大程度地理解文物、感受文化。

不管是具体的人、细微的事还是陈列的物,给彼此一个舒适的空间、给对方一个合理的距离,才是真正的尊重。很多时候,之所以尊敬少了、轻佻多了,或许只是少了点同理之心。看不到他人的辛劳,才会打“连环夺命call”;不顾及朋友的感受,才会太把自己当回事,始终认为“你的就是我的”;而视代代传承的文脉为玩物,才只会把书画当纸张、把碑刻当石头。无论是“敬”还是“重”,都是诉诸人类情感并培养情操的过程,敬人者会自重、自重者更要敬人,懂尊重的“人设”才能立得住。

单个的人是弱小的,所以才需要文化,把不同的个体黏合在一起。而互相之间的尊重,正是“人类黏合剂”中最为重要的成分,是有序社会交往的基础。一位教育哲学家曾说过,人和人之间应该是“我与你”而不是“我与他”的关系。这就是说,对他人不要抱着一种“第三人称”的冷漠,而应该有“第二人称”一样面对面的温度。尤需记住,彼此弯腰致敬时头不会相撞,才是合适的距离,也才有真正的尊重。

( 1 )文章第1段讲述了董卿采访的事例,其作用是________
( 2 )作者认为对人、对物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尊重?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①________

②对人、对物都要给对方留出合适的空间和距离。

③________

( 3 )第3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

A举例论证 B引用论证 C比喻论证 D对比论证

其作用是________

( 4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以董卿跪访嘉宾的事例引出话题,逐层论证,最后得出结论:人与人的交往要保持合适的距离才有真正的尊重。
B: 作者认为“子敬父”不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唯一的尊重方向,父子交流,是两个主体间的对话,两者应以独立人格平等互动。
C: 文章第4段以摸霍去病石碑为例,从正面论证了如何尊重文物;第5段则以纪录片为例,从反面论证如何给文物以“尊严”。
D: 文章告诉我们,尊重他人,应该怀有同理心,对待他人,不要抱着“第三人称”的冷漠,而应该有“第二人称”一样的温度。
( 5 )你是否同意单霁翔院长的做法?请结合文章内容,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材料链接)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院之一,馆藏文物近180余万件。单霁翔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后,打破了沿袭多年的外交惯例,建议任何来宾的机动车都不要穿行于紫禁城的开放区,即便是国家元首的。他甚至亲自拦下了到访的法国总统的车队,让这位总统步行进入故宫午门参观。

采蒲台的苇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草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那么紧。人 ,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我来的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的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们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12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八路?”“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起沙着嗓子喊:“没有!”

敌人杀死了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没有!”“没有!”

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

( 1 )第二自然段作者详细列举了各种苇的不同用途,是为了具体说明第一段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是(  )

A: 水养活了苇草
B: 人们依靠苇生活
C: 这里到处是苇
D: 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
( 2 )下面对第⑷段划线句子深刻含义的分析,选出分析错误的项(  )

A: 它充满了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是抵抗日寇侵略的象征。
B: 苇不单纯是好看,它还有各种用途,养活了生活在冀中的勤劳朴实的人民。
C: 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
D: 它之所以成为名胜,是因为它体现了冀中人民的坚韧不拔、不可征服的民族的精神,因而显得壮美。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惬意,是满意,是舒服,是一种愉悦的感受。一道难题的破解,一次意外的表扬,一份期待的礼物,一个小小的发现……都会让你欣喜。一丝惬意心中来,心情好了,花会格外地艳,草会格外地绿,水会格外地清,阳光也会特别地温暖……
请以“一丝惬意心中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能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或暗示)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北城旧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