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北京市延庆县永宁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划线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yì) 骄(shè) 消(róng) 灿(làn)
B: 佝(lóu) 倒(tān) 默(qì) 须(qiú)
C: 荫(pì) 怡(yuè) 深(yuàn) 引(jìng)
D: 万(lái) 沉(miàn) 奇(jì) 弃(xián)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典园林兴起于秦汉,繁荣于唐宋,全盛于明清,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一文中以“拙政园”为例详细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B: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隋唐,盛于宋代,又叫作长短句,李清照的《渔家傲》、欧阳修的《采桑子》等就属于词。
C: 司马迁是西汉历史学家,他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年的史事,《周亚夫军细柳》就是选自《史记》
D: “月”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其意蕴丰富,如北宋诗人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积水空明”的月色既表达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表达自我排遣的悠闲与旷达。
3、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次征文,在主题和文体上 ,极大地调动了中小学生的积极性。
②他认为努力进行房地产调控和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两手都抓起来,才能 房价增长,促进房价回归。
③鄂州雕花剪纸 ,不愧为荆楚大地的民间艺术瑰宝,已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 别具一格 遏止 巧夺天工
B: 不拘一格 遏制 巧夺天工
C: 独辟蹊径 遏止 匠心独运
D: 不拘一格 遏制 匠心独运
4、

下列对名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性格阴郁,知识渊博,是一名反抗压迫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路的体现。
B: “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胸中实无一策。”这是《三国演义》中旁统“舌战群儒”的精彩话语。
C: “正行处,忽见一座高山,那怪把红光结聚,现了本相,撞入洞里,取出一辆九齿钉耙来战。”这里所说的“那怪”就是后来的猪八戒。
D: 虎妞,《骆驼祥子》中刻画的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不幸的是,她最后因难产而死。
5、下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惭愧 困惑不解 搓捻 不可名状
B: 迁徒 繁花似锦 觅食 疲倦不堪
C: 企盼 美不胜收 截然 花团锦族
D: 繁衍 恍然大悟 绽开 风云凸变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秀丽壮美的山川,神秘繁茂的森林,湛蓝高远的天空,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
B: 羽毛球飞到了树枝上,小明故意逞能 , 噌噌噌地爬了上去,球没捡到人却下不来了。
C: 著名演员王刚把和珅这个老谋深算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 , 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制裁“中兴通讯”、发动中美贸易战、打击叙利亚政府等举措,其实是他们根深蒂固的霸权主义思想在作祟。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镌刻 盎然 恹恹欲睡 眼花潦乱
B: 绯红 锁屑 旁逸斜出 殚精竭虑
C: 泄气 秀颀 屏息敛声 鹤立鸡群
D: 督战 属引 诚惶诚恐 油光可镜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家杨绛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B: 对于新冠肺炎感染源是不是动物以及可能有哪些动物等问题,目前还在调查中。
C: 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D: 疫情面前,请广大市民注意防护,不要恐慌,切忌不要造谣传谣。
9、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啜泣 震撼 共商国事 谈笑风生
B: 荒谬 部署 郑重其事 利害得失
C: 恻隐 家具 莫衷一是 不可名状
D: 旁骛 萧索 各行其是 合辙押韵
10、

下列选项排序正确的是( )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_________,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_________,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_________,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_________,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①只要热爱生命 ②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③既然钟情于玫瑰 ④既然选择了远方

A: ④①②③
B: ③①④②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问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其蕴含哲理,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扬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蒙晻①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②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①晻:昏暗不明。②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

(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常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 病:担心,忧虑
B: 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也 行:实行,推行
C: 而以书来予记之 属:通“嘱”,嘱咐
D: 于此亦可以诸身 反:反对,违背
( 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

②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

( 3 )作者借为曲江楼作记,抚今追昔,抒写的所思所感是什么?请概括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古往今来,疫病一直与人类如影相随。《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称:“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周礼·天官冢宰》载:“四时皆有疠疾”。然而,无论疫情如何肆虐,中华民族以愈挫愈勇的坚韧、博大深邃的智慧,不断完善的抗疫举措,抵御住了一次又一次严重的灾疫侵袭。

②疫情关乎百姓安危,影响国家税赋收入,因此,历代在立法时都将疫情奏报列为国之大事,要求地方官据实上报,各地驿站不得拒绝和延误。唐令规定,呈报疫情的官文书须遵循“小事五日程,中事十日程,大事二十日程”的期限,延误者处罚。《大明律·吏律·公式》“事应奏不奏”条规定:“若军务、钱粮、选法、制度、刑名、死罪、灾异及事应奏而不奏者,杖八十。”法律同时要求地方官详细勘验疫情致损情况,杜绝瞒报漏报,以确保朝廷准确掌握受灾情况。

③在法律的严格要求和朝廷的三令五申下,地方官一般都能积极抗疫,实施开仓济民、差医治疗、建立义冢、收养遗孤等一系列措施。在抗疫过程中,各地的士绅乡贤也尽力给予协助。士绅乡贤在购置治疫药材、施粥接济百姓、收埋尸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因为官府抗疫与民间自救密切配合,才最大限度减少了百姓的生命财产损失,受疫情影响的社会秩序也得以尽快恢复。

④经过长时间的抗争和对疫情的深入了解,历代也注意通过制度建设,加强疫情预防,形成一整套防治结合、多措并举的疫情治理方式。比如北宋仁宗皇帝委任专官,集合名医,对历代流传下来的医药书籍进行集中整理,《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要方》等医书都得到认真校勘并颁行全国。明清时期,皇帝非常重视发挥仓储在抗灾防疫中的作用,各府州县遵照朝廷政令广设预备仓、常平仓,储藏粮米,遇年荒赈贷百姓,逢灾疫救济民生。鉴于罪囚久系狱中,在酷暑时节容易感染疫病,明清改革司法审判制度,实行热审之制,避免狱中疫情肆虐。每年孟夏,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官审录罪囚,徒、流以下,减等发落。

⑤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丰富的智慧、坚强的意志,一次次战胜了疫情。今天,相信我们能够再一次经受住锤炼和考验,取得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的最终胜利。

(摘编自张晋藩 王斌通《古代抗疫举措中彰显的民族智慧》)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引用《黄帝内经》《周礼》中的话,强调民族智慧在抗疫中的重要性。
B: 为了确保准确掌握受灾情况,朝廷制订了法令,杜绝地方官瞒报漏报的行为。
C: 在酷暑时节容易感染疫病,明清时期实行热审的制度,避免了狱中疫情肆虐。
D: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使论证内容纲目清晰,层次井然,逻辑严密。
( 2 )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古代抗疫举措彰显民族智慧”?请简要概括。
( 3 )文中第④段举三个例子论述观点,是从哪三个层面来论述的?请简要概括。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给我未来孩子的信

张淑梅

①孩子,我首先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当你童年的时候,我们讲英雄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要你一定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纯正的品格;当你少年的时候,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理想会使人出众。孩子,不要为自己的外形担忧。理想锻造你的气质,而最美貌的女人也会因为庸俗而令人生厌。通向理想的道路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你亦会为此受尽磨难。

②但是,孩子,你尽管去争取,理想主义者的结局悲壮而绝不可怜。在那貌似坎坷的人生中,你会结识到许多智者和君子,你会见到许多旁人无法遇到的风景和奇迹。选择平庸虽稳妥,但绝无色彩。不要为蝇头小利放弃自己的理想,不要为某种潮流而放弃自己的信念。物质世界的外表太过复杂,你要懂得如何去拒绝虚荣的诱惑。理想不是实惠的东西,它往往无法带给你尘世的享受。因此你必须习惯无人欣赏你,学会精神享受,学会与他人不同。

③其次,孩子,我希望你是个踏实的人。人生太过短促,而虚的东西又太多,你很容易眼花缭乱,最终一事无成。如果你是个美貌的女孩子,年轻的时候会有许多男性宠你,你得到的东西过于容易,这会使你流于浅薄和虚伪;如果你是一个极聪明的男孩,又会以为自己能够成就许多大事而流于轻佻。记住,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我们活在世上能做好一件事足矣。写好一本书,做好一个主妇。不要轻视平凡的人,不要投机取巧,不要攻击自己做不到的事。你长大后会知道,做好一件好事太难,但决不要放弃。

④你要懂得和珍惜感情。不管男人女人,不管墙内墙外,相交一场实在不容易。交友的过程会有误会和摩擦,但你想一想,偌大世界,能有缘结伴而行的又有几人?你要明白朋友终会离去,生活中能有人伴在你身边,听你倾谈,倾谈给你听,你就应该感激。要爱自己和爱他人,要懂自己和懂他人。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渡要像春天一要妩媚。你要会流泪,会孤身一人在黑暗中听伤感的音乐。你要懂得欣赏悲剧。悲剧能丰富你的心灵。

⑤希望你不要媚俗。你是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要学会欣赏真,要在重重面具下看到真。世上圆滑标准的人很多,但出类拔萃的人极少。而出类拔萃又往往隐藏在卑琐狂浪之下。在形式上,我们无法与既定的世俗争斗;而在内心,我们都是自己的国王。如果你的脸上出现谄媚的笑容,我将会羞愧得掩面而去。世俗许多东西虽耀眼却无价值,不要把自己置于大众的天平上,你会因此无所适从,人云亦云。

⑥在具体的做人上,我希望你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要娇气十足。你每天至少要拿出两小时来读书,要回信给写信给你的朋友。不要老想着别人应该为你做些什么,而要想着应该怎么去帮助他人。

⑦借他人的东西要还,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要记住,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自己的东西,再差也是自己的。还有一件事,虽然做起来很难,但相当重要,这就是要有勇气正视自己的缺点。你会一年年地长大,你会渐渐遇到比你强比你优秀的人,你会发现自己身上有许多你所厌恶的缺点。这会使你沮丧和自卑。但你一定要正视它,不要躲避,要一点点地加以改正。战胜自己比征服他人还要艰巨和有意义。

⑧不管世界潮流如何变化,但人的优秀品质却是永恒的:正直、勇敢、独立。我希望你是一个优秀的人。

( 1 )这篇文章寄托了作者对未来孩子的希望。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希望自己未来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 2 )文章第①段“理想锻造你的气质”一句中使用“锻造”一词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 3 )文章第①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什么?
( 4 )联系上下文,不改变原意,仿照例句,补全下面的句子。

例句: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你的心________,你的眼波________。

( 5 )读了这篇文章,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简要说一说。
四、写作(分值:60分)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可以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安静就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