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从小就成了孤儿,是李阿姨_______他考上了大学,所以他一直把她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抚养 扶养) ②中国政府再次_______,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中国拥有钓鱼岛不可争议的主权。(申明 声明) ③当初他对奶奶的病_______,结果那次竟成了诀别。这点一直让他感到痛心。(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 ④班委会和团支部共同组织的这次活动,虽然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总体来看还是_______的。(无可厚非 无可非议) A: 扶养 申明 不以为然 无可非议B: 扶养 声明 不以为意 无可厚非 C: 抚养 申明 不以为然 无可厚非 D: 抚养 声明 不以为意 无可非议 |
2、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 永世长存。在历史的天空中,当年的烽火连天、金戈铁马已经远去,但 是在世的老兵还是血染沙场的每一位英烈,都值得我们永远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英雄人物始终是 历史的精神坐标。 B: 功勋 即使 铭记 标记 C: 功绩 无论 铭刻 标榜 D: 功勋 无论 铭记 标注 |
3、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王经理做事灵活,随机应变 , 从不死守旧规则。 B: 他是一名演员,大家很欣赏他矫揉造作的表演。 C: 张老师讲课时,常常会用画龙点睛之法,使我们一下子就豁然开朗,明白句子的含义。 D: 无数先烈前仆后继 , 奋斗牺牲,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现代著名作家吴伯萧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大多以小见大,善于从平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B: “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沿线国家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果,共建合作平台,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C: 通过“阿尔法围棋”的胜利,让人们更加清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必将引发新一轮的产业创新与变革。 D: 4月20日,“齐鲁时代楷模”发布仪式在济南举行,山东省委宣传部追授莱芜市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明利同志“齐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
5、 |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沙场(战场) 身披坚执锐(指铁甲) 雕弓(饰以彩绘的弓) B: 怡情(使心情愉快) 亵渎(轻慢,不敬) 鄙夷(低俗、浅陋) C: 嗤笑(讥笑) 孜孜不倦(勤勉) 恣睢(放纵,放任) D: 以数谏故(屡次) 千骑(一人一马称一骑) 无端(无缘无故) |
6、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朗读《朝读经典》时,他左右逢源 , 让大家惊叹不已。 B: 读到“泥人张贱卖海张五”的情节,小雅同学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C: 这对双胞胎长得实在惟妙惟肖 , 连他们的父母有时也分不清。 D: 近几年,黄石相继建成了父子山、柯尔山、熊家境等登山步道。不言而喻 , 市政府对全民键康是越来越重视了。 |
7、 | 指出对《出师表》一文写作目的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 此文写在诸葛亮北伐之前,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让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 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 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机,让刘禅修明政治,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
8、 |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四川芦山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一大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B: 政府部门要严厉打击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行为,防止地沟油再上餐桌。 C: 几个学校的领导,就校车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D: 是否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标准。 |
9、 |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最后一个隧洞竣工,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开朗。 B: 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C: 我花了大半天的工夫才给妈妈做了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D: 他在去年的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 , 成为一颗令人瞩目的体操明星。 |
10、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懒惰 锻练 折扣 不攻自破 B: 盲从 迷信 流俗 辨伪去妄 C: 大儒 停滞 墨守 腐草为莹 D: 步骤 修正 凶险 辩别是非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 1 ) 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之情。( 2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上下一白________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③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④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零。 ( 3 )“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 )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 ( 5 )文章结尾舟子用“痴”字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
粽子的选择
耿艳菊
妈妈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没有一个妈妈不是偏心的。
哥哥比他大一岁。从小两个人在家里什么都是相同的。一样的碗筷,一样的床铺,一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饭菜。只是在位置上,哥哥习惯性地在左,他在右。
家里穷,买不起小孩子们热爱的玩具,也买不起小孩子们热爱的零嘴。可妈妈从田里干活归来,会捉两只一模一样的蚂蚱给他们玩耍。也会从兜里掏出一把酸甜的野浆果,洗干净放在盘子里,然后哥哥吃左边的,他吃右边的。
然而,这样相同的环境和条件长大的孩子,性格和体质却是迥然不同的。哥哥似乎生来就弱一些,瘦瘦的,总是爱生病,性格看起来也偏内向,像温室中的小幼苗,像城里没有见过阳光的备受呵护的小王子。而他却是虎蹿着长的,又黑又结实,整天没心没肺地又说又笑,树林子里奔跑,小河中摸鱼。皮实健壮的他看起来更像哥哥一些,哥哥也成了他的跟屁虫。
妈妈总是对他说,你哥哥不如你强势,你是他的亲人,你要让着他啊。妈妈也总是会对哥哥说,你是哥哥,你要知道爱护弟弟啊。
妈妈的担心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从小没有不打架的兄弟,不过他们哥俩的感情倒是不错。即使上了学,他们也在一起,成了同桌,哥哥坐在左边,弟弟坐在右边。一起回家,一起写作业,一起看一本故事书。
穷人家的孩子多半都知道刻苦,他们也不例外,学习上的事情从来都不让父母操心。转眼间,他们都读到了高中。那一年,爸爸却摔着了腿,不能再出去打工挣钱了,光靠几亩薄田是无法供他们读书的。月底回家,妈妈犹豫了很久,还是透露出了担忧。他们很懂事,他说让哥哥继续读吧,而哥哥坚持说自己是老大,理当撑起这个家,让弟弟读书。
这是弟兄俩长大以来第一次最强烈的争执,哥哥急得脸都红了。妈妈看着桌上昨天一个亲戚送来的一兜糯米,一把蜜枣,突然有了主意。她对他们说,你们哥俩别争了,我晚上把糯米泡上,明天早上给你们包粽子,吃中蜜枣粽的那个继续上学。
他们都点了点头,这对他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第二天早上吃饭的时候,饭桌上就多了一盘粽子。哥哥向来有早起的习惯,已经坐在桌前等他了。像往常那样,哥哥吃左边的粽子,弟弟吃右边的粽子。
当他吃完一个,又打开一个,刚咬了一口,就吃出了蜜枣。他愣住了,妈妈一时也愣住了,甚至有几分惊讶。哥哥却高兴极了,似乎是他意料中的事,说,你看,老天爷都要让你读书,你还给我争。
妈妈那天只说了一句话,行,就你读吧。然后就去忙着干活了。
对于他去读书的事实,在亲戚邻居们看来也是再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他和哥哥的命运却是在这件事情上越走越远。哥哥为了照顾爸妈,没有选择出外打工,他跟着邻居学起了养鸡。他用妈妈和哥哥种地养鸡的钱读完了高中,又读完了大学,然后留在了城市,有了一个体面的工作。
后来,妈妈生病,需要输血,哥哥把他叫回来,他才知道原来哥哥身上流的竟不是和爸妈相同的血。他是爸爸同事的孩子。当年,爸爸和哥哥的爸爸同在一个地方干活,而他的爸妈因为一次意外不幸离世。爸爸回来和妈妈商量,妈妈觉得他可怜,就收养了他。
哥哥很早就从亲戚的口中知道了他的身世。可他只把这个秘密紧紧地藏在心里,不曾问过爸妈,爸妈更不会跟他说。他心里知道,爸妈对他真好,比对自己的孩子都好。
那个蜜枣粽的选择其实是有意的。妈妈在那个包着蜜枣的粽子上是做了记号的。她觉得羸弱的哥哥更适合去读书,所以悄悄地把蜜枣粽放在了哥哥的那边。而恰巧早起的哥哥看到了妈妈的纠结和痛苦,他趁妈妈离开的刹那,又悄悄地动了手脚。然后,他就自然而然地吃到了蜜枣粽。
妈妈到底是偏心了,她的天平偏到了最需要爱的那一端,而哥哥把这份本来就属于他的爱又给了他。
( 1 )作者围绕着“粽子的选择”写了哪些有关选择的事?①而他却是虎蹿着长的,又黑又结实,整天没心没肺地又说又笑,树林子里奔跑
②他愣住了,妈妈一时也愣住了 , 甚至有几分惊讶。
( 3 )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教诲
巨象集团总部位于纽约曼哈顿,一天下午,大厦楼下的花园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修剪低矮的灌木。
突然,一团卫生纸抛落在刚剪过的灌木上。白花花的卫生纸在青翠的灌木上显得特别刺眼。老人抬眼望去,是坐在花园边一张长椅上的一位中年妇女扔过来的。中年女人一边嘴里对身边的孩子说着什么,一边满不在乎地看着老人。老人什么也没说,捡起那团纸丢进了旁边的垃圾筒。
这时,又一团纸飞了过来。“妈妈,你要干什么?”儿子奇怪地问。中年女人只朝老人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吱声。这次,老人仍然没说什么,走过去将那团纸放进了垃圾筒。可是,老人刚拿起剪刀,第三团纸又落在了他眼前的灌木上。如此这般,老人一连捡起了中年女人扔的六团纸,但他始终没有流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
“我希望你明白,如果你现在不努力学习,将来只能跟这老园工一样没有出息,只能干低贱、卑微的工作!”中年女人指着老人在教育儿子。
这时,老人才明白,中年女人生气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她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而自己则成了她“现身说法”的“活教材”。
老人听到中年女人的话,放下剪刀走过去说:“夫人,这是巨象集团的私家花园,按规定,只有巨象集团员工才能进来。”
中年女人掏出一张证件朝老人晃了晃,趾高气扬地说:“我是巨象集团的部门经理,就在这座大厦里工作!”
“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老人沉思了一会儿说。
中年女人极不情愿地把手机递给老人。老人拨了一个号码,简单地说了几句话。中年女人又乘机教育儿子:“你看这些穷人,这么大年纪了,连只手机也买不起。你今后千万要努力啊!”
这时,中年女人突然看到巨象集团人力资源部的负贵人急匆匆地走过来,满脸堆笑地迎向老人,毕恭毕敬地站好。老人指着中年女人对来人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巨象集团的职务!”“是!总裁先生,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应声答道。
老人走到男孩面前,抚摸着他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我希望你明白,虽然你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你首先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 1 )以下是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搅乱了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于是,你便有了一个加长版的特别寒假。你每天都盼望着早点开学。终于有一天,你得知开学的日子,高兴地在日记上写下一行字。
请“日记上的那一行字”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你的感受或看法。要求:①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先补充完整题目。
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