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遮弊 各得其所 美不盛收 呼朋引伴 B: 蝉褪 人生鼎沸 截然不同 疲倦不堪 C: 分岐 高枕而卧 小心翼翼 不求深解 D: 尴尬 众目睽睽 花团锦簇 油然而生 |
2、 | 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中明确写明:小区内电梯广告的收益归全体业主所有。 将“写明”改为“规定” B: 5月23日凌晨,美国最新公布了实体制裁清单,“哈工大”与“哈工程”赫然名列其中。 将“最新”与“公布了”互换位置 C: 因乔治·弗洛伊德在美国警察暴力执法时死亡,导致多地民众举行了持续示威抗议活动。 将“举行”换成“展开” D: 自今年起,哈市所有民办学校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并严格禁止各种形式的入学考试。 在“禁止”的后面加上“举行”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腐蚀(shí) 棘手(là) 迥乎不同(jiǒnɡ) B: 喑哑(yīn) 稽首( qǐ ) 楔形文字(xiē) C: 龟裂(ɡuī) 枯涸(hé) 骇人听闻(hài) D: 狡黠(xiá) 山麓(lù) 锲而不舍(qì) |
4、 | 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B: 其实秋色、春景给人带来的是另一种感慨。 C: 其实春景、秋色与人的心情无关。 D: 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也应有同样的情怀。 |
5、 | 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比如悬梁刺股的孙敬,他是一个晋朝人,每晚读书时,他为了不打瞌睡,就用绳子系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端系在房梁上,防止自己睡着。 ②“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 ③还有现代的徐悲鸿,他的画闻名中外,年轻时他励志学画,用他的勤奋努力,为国争光。 ④从这些名人故事中,大家一定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坚持到底,持之以恒,才能有所作为。 ⑤再如西汉的匡衡,家里很穷,但他非常喜欢读书。可是他家晚上没有油点灯,邻居房里点着灯,所以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用洞里传出来的光看书。 A: ①④②③⑤ B: ②①⑤③④ C: ②①⑤④③ D: ②⑤④①③ |
6、 | 下面对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学生应该了解自然科学。 B: 要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C: 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D: 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人认为的真理。 |
7、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翩然(piān) 栈桥(zhàn) 行货(háng) 强聒不舍(guō) B: 恪守(kè) 箴言(zhēn) 怨怅(chàng) 吹毛求疵(cì) C: 亵渎(dú) 宽宥(yōu) 叱咄(duō) 面面相觑(qù) D: 飘逸(yì) 广袤(mào) 诡谲(jué) 悄怆幽邃(qiāo) |
8、 |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B: 参加国际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在公路上飞快地奔跑。 C: 如果没有这些生灵,大自然才会失去了色彩。 D: 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使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 |
9、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把“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改为“降低复习效率,影响考试状态”) B: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将“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和“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互换位置) C: 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考试时又没有按照要求仔细审题,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删掉“是可想而知的”) D: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将“广泛”删除) |
10、 | 下列各句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我今天的发言非常重要,希望大家洗耳恭听。 B: 你荣幸地获得了区里作文竞赛的一等奖,恭喜你。 C: 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退让不过,说:“那我只好献丑了。” |
阅读【甲】【乙】两首词曲,完成小题。 【甲】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乙】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 1 )上两首词曲,都表达了主人公________的情感。( 2 )下面对两首词曲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两首词曲都景中含情,蕴含了词人的愁绪。 B: 两首词曲都借春景抒发主人公内心的感受。 C: 两首词曲都先绘景后抒情,做到了情景交融。 D: 两首词曲都描摹了凭栏远眺的主人公的形象。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①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 ②晋陶渊明独爱菊_________ ③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 ④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 ( 2 )翻译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 3 )甲文表现了周敦颐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品质。( 4 )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5 )甲文用_______ 、 ______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______、 _______、 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6 )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
阅读答题。
老汪栗子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颜色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没有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成尖锥状,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别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助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果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晚开店→________→炒香栗→收野栗→________
( 2 )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 )第⑥段划线句关于打栗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4 )文章最后一段的加点词“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5 )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忍冬
李晓东
①谷雨过后,卢老师院子里的金银花开了,黄的,白的,开满墙头。
②卢老师住在老教工宿舍底楼的最西边,墙外是条小巷,狭窄而幽深。从校门口进入家属区,都得从他小院门前拐弯儿,钻进小巷。大伙儿一眼就能看到墙头的金银花,赏心悦目。
③金银花给小巷带来了人气。夏天,花木葳蕤;到了秋末,虽老叶枯落,但在其叶间又会簇生新叶,新叶是紫红色的,凌冬不凋,成为另一种风景。所以金银花又叫忍冬。常有学生走近院墙,踮起脚尖,或者跳起来,去扯藤蔓玩儿。花开时节,就连大人也禁不住诱惑,时不时站在墙外采摘花儿。卢老师没事便拎出一把藤椅,坐在院子里看书、歇凉、闻花香,沉浸在莫名的幸福中。“多美的金银花啊!”这是卢老师听得最多的一句话。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烦恼也接踵而至。
④可不,何师母弯着腰,前来告状,说看到几个女生到墙下摘金银花,还把藤扯断了。
⑤卢老师笑了笑,说:“人家喜欢就好,何必去计较呢!”
⑥不久,李师母一脸不悦地来找卢老师。她压低声音,凑到卢老师耳边,说:“退休的高老师老不正经,居然搬着板凳来摘金银花。还要脸吗?”
⑦卢老师笑着说:“高老师说过,他要采些金银花去泡茶喝,清热解毒,就算没打招呼,也不用计较。你不嫌弃,也可以采。”
⑧几天后,王老师找到卢老师,希望卢老师能想想办法,说墙头的金银花成了安全隐患。昨天傍晚,他开车从院墙外拐弯时,差点儿撞到正在采金银花的张奶奶。
⑨卢老师满脸赔笑,忙说:“不好意思,请下次拐弯时多按几下喇叭,小心点儿。”
⑩卢老师向来笑脸对人,从不计较,可是前来找他计较的人却有增无减。
⑪你看,工会吴主席走进小院,问卢老师:“你栽金银花到底有何用途?
⑫“据医书记载,二花有清热解毒、凉血止泻的功能,主治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及热毒痢疾等症。开花时节,采花晒干,贮藏备用即可。另外,还可以美化环境。”卢老师答道。
⑬“我不反对你栽金银花,但是有很多人反对!”吴主席一脸苦笑。
⑭“为什么?”
⑮“一是招惹闲人,二是埋下安全隐患。”吴主席继续说,“你栽花,就得管好花,杜绝闲人来采花。昨天大清早,何师母、李师母和张奶奶争采金银花,居然吵起架来,太丢人啦!”
⑯“居然有此事?那我想想办法。”
⑰夏天来了。金银花凋谢了。墙外采花的人不见了,小巷里安静了。
⑱一天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卢老师提着水壶给金银花浇水。这时,鲁校长走进小院,瞧着葳蕤的金银花藤叶,笑着说:“卢老师,好雅兴!你栽金银花多年了,我却很少见到你们夫妻去采摘。你到底图个啥?”
⑲卢老师说:“不瞒您说,我妻子原是针织厂工人,平日里喜欢和人说说笑笑。但下岗多年以来,身体病痛缠身,心情也一直郁郁寡欢。她不愿出门,有时呆呆地坐在院子里。她最喜欢金银花。”
⑳鲁校长恍然大悟,笑着走出了小院。
㉑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卢老师发现有人把他家伸出墙外的金银花藤蔓全剪断了,墙头上光秃秃的。
㉒“唉,多美的金银花啊!”卢老师摇头叹息着。
㉓又是一年春深,人们路过小巷,却没有看到卢老师院墙上的金银花,一个个怅然若失。
㉔不过,在小巷的拐弯处,却芳香依旧。有人看到卢老师家的院门大开,门口放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几个金色大字:欢迎入内,采金银花。
( 1 )第③段“另一种风景”在文中的意思是。①何师母状告几个女生摘金银花还将藤扯断。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 3 )以下不属于卢老师种植金银花原因的一项是( )不过,在小巷的拐弯处,却芳香依旧。有人看到卢老师家的院门大开 , 门口放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几个金色大字:欢迎入内,采金银花。
请以“又到 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