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成都市温江二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阴诲 讴歌 锦标赛 事必躬亲 莫名其妙
B: 祭祀 愕然 候车室 悬梁刺骨 按部就班
C: 枢纽 悖论 互联网 锋芒毕露 骇人听闻
D: 闪烁 狼狈 墓志铭 分道扬镳 融汇贯通
2、对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④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⑥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A: 反问 排比 夸张 对偶 互文 借喻
B: 反问 排比 夸张 对偶 互文 借代
C: 反问 对偶 比喻 对偶 对偶 借代
D: 反问 排比 比喻 对偶 对偶 借喻
3、

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旧时北京人家,有盘中供果闻香的习俗。这种中式果盘,不同于西式果盘, , 。中式果盘中所供的果子随季节更换。普通人家,初夏摆上一盘香白杏,深秋摆上苹果。,整整齐齐码上一大盘子,放在堂屋里的八仙桌上,整个三间北屋里都清香阵阵。

A: ① 后者偏重水果颜色② 前者则更注重嗅觉享受③ 黄里透白的香白杏或孩儿面似的苹果
B: ① 后者偏重水果颜色② 前者则更注重嗅觉享受③ 孩儿面似的苹果和黄里透白的香白杏
C: ① 前者更注重嗅觉享受② 后者则偏重水果颜色③ 黄里透白的香白杏和孩儿面似的苹果
D: ① 前者更注重嗅觉享受② 后者则偏重水果颜色③ 孩儿面似的苹果或黄里透白的香白杏
4、

最能表述该语段观点的句子是( )

作为整体,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但作为个人,不少中国人还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国家之强和个人之弱使一些人心理失衡,觉得自己活得还是像在半殖民地时代受人家欺负的受害者。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对自己生存的状况有理性认识,克服狭隘的“受害者情结”。否则,崛起的中国将难以担当与自己的国际地位相称的责任。

A: 中国急需提高国民的个人地位
B: 崛起的中国要承担相应的国际地位
C: 中国人为什么有“受害者情结”
D: 中国人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5、《诗经》中的“兴”是指_______类的表现手法。( )
A: 直接叙述
B: 打比方
C: 先假托别的事物,以引起所要描写的事物
D: 直接抒情
6、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强(hàn) 身(jǐ) 烛夜读(bǐng)
B: 精(zhàn) 醒(huò) 卷浩繁(yì)
C: 晦(sè) 胆(dòu) 无音信(yǎo)
D: 寥(liáo) 和(xié) 无可击(xiè)
7、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子,无语病一句的选项是( )

①从《中国诗词大会》到《见字如面》再到《朗读者》,播出的文化类节目近期“出尽风头”。对此有人说,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春天来了。②董卿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她说:“文化类节目真的很难做,有人觉得这个节且会不会老百姓看不懂,可是首期最后一位嘉宾、96岁的大翻译家许渊冲,他应该说是节目中文化含金量最高的,也是离普通老百姓生活比较远的一位,③但他的讲述却引起了最多的关注、赞赏。④我觉得文化类节目需要更精心的设计,并不在于大众是否熟悉嘉宾的事情,而是他的进述能不能调动我们的共鸣。”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当今社会,不少“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故弄玄虚 , 忽悠公众,致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B: 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周莹,原型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
C: 据统计,志愿者团队发现健在的抗战老兵有近万人,而且大部分都已风烛残年
D: 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9、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

A: “感动温州”人物“兰小草”是谁,无人知晓,但“兰小草”的善举,家喻户晓
B: 杭州是水乡,河网纵横交错 , 这给各地的端午节划龙舟活动带来了便利。
C: “地沟油事件”在众多社会热点中出类拔萃 , 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D: 乔布斯锐意进取,百折不挠 , 创造了“苹果神话”,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偶像。
10、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由于总统查韦斯逝世,在国际社会引起了不小的波动,使委内瑞拉国内形势成为焦点。
B: 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斩获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C: 刘翔、李娜、孙杨等,这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在原本难觅中国人身影的领奖台上大放异彩。
D: 公款大吃大喝现象越来越隐秘的根本原因,是党内某些同志心中没有百姓利益造成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诗人

( 2 )展开想像,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出来的画面。

( 3 )你认为这首诗的画线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凡,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选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删节)

( 1 )解释文中划线实词的意思。

其为盗之言 喻:________

②遂垣凿室 逾:________

③以生吾禾,吾稼 殖: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自宋之齐,请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B: 不喻其为盗之道余强饮三大白别(张岱《湖心亭看雪》)
C: 山泽产育宋何罪有?(《孟子·公输》)
D: 若之盗,私心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②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 4 )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请根据文意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

镜中的流年

①我站在落地镜前,很认真地打量起自己:青春痘已基本消去,剩下一个光滑的脸蛋,头发乌黑柔顺,睫毛长而翘,有点小骄傲,明亮的眸子像春天的湖水,笑起来有一深一浅的酒窝。我穿上夏裙,荷叶边呼啦啦地转动,我好像更高了。

②我的身旁,站着母亲。是我硬把她拽来的,她已经很久都没有好好照过镜子了。母亲比我矮了一厘米,穿着俗气的红衣服。她的脸上有很多雀斑,两鬓更不用说,在一层她精心遮掩的黑发下,斑斑驳驳的尽是白霜。她有低垂的眼袋,眼角有了鱼尾纹,睫毛也变短了,眼睛里停泊着我——她在看我。

③“你怎么这么丑!”我撒娇地嘲讽。

④母亲笑了:“丑还照什么?”她松弛又带有暗斑的脸上顿时又多了几条皱纹。

⑤我的心里猛然一颤,我的母亲,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有了岁月无情的刻痕,我又是从什么时候起,有了与母亲截然不同的样貌……

⑥我曾经无意中翻到过母亲小时候的照片,是一张边角泛黄有茶渍的老照片,那时她年方十六,梳着两条垂到腰间的大麻花辫,额前有卷卷的刘海儿。她爽朗地笑着,明眸皓齿,有着那个年代的少女拥有的一切活力与单纯。

⑦这张照片被母亲锁在衣柜的匣子里,和它夹在一起的还有几十封字迹清秀的泛黄信件。那些寄信人都是母亲的闺密,现在已成为我熟悉的“阿姨”。我没敢看,只是猜想,那当中是否也有我现在拥有的秘密。那时的她,一定时常捧着镜子,柔肠百转地细看每一封信,她那一头瀑布一样的乌发,伸到大脸盆里必定瞬间染黑了一盆清水,乌亮亮的,流淌着青春。

⑧母亲说,那时的她疯狂地喜欢唱歌,整夜整夜地听歌,用一盒一盒的磁带放,什么《粉红色的回忆》啊,《我只在乎你》啊,她每首都会唱。我说:“那你再给我唱两句呗?”“早忘了,哪里记得住!”

⑨可是母亲就是做了母亲也是美的啊。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母亲仍是一头秀丽的长发,用精致典雅的发卡夹着,我伏在她温暖的肩上,还闻得见熟悉亲切的发香。母亲喜欢牵着我肉乎乎的小手,她的手也不像现在这样干枯粗糙,而是细腻的,白皙而纤长。她用这双手一点点地喂饭给我吃,母亲说看到我大口大口地吃饭,她自己也感觉饱了。

⑩可是那时的我并不知道,母亲因为生我落下了偏头痛的毛病,每到天气变化时就头痛难忍;她在服装厂做工,十个手指有五个缠着胶布;她几乎没有穿过高跟鞋,她说她穿上都不知道怎么走路了;她除了那支用了几年还没用完的口红和眉笔外没有任何化妆品,她说化妆品太贵了,没必要买;我从来没有见过母亲穿裙子,她说她不爱穿裙子,因为干活不方便还得处处注意形象……

⑪前几天,母亲大扫除时顺手将放在衣柜上的大箱子拿了下来。那是母亲结婚时的箱子,大红色的,上面覆满了灰尘。我出于好奇将它打开,里面塞满了母亲的旧衣服,我看见一角青色的布料,便轻轻将它扯起,衣服瞬间像花一样地抖开,竟是一条及踝长裙!

⑫我拿着它站在午后的阳光下,从窗外透进来的光束使得空气中现出无数飘浮的尘埃,最终落到箱子上,好像一条时光隧道——我站在落地镜前,将它搁在腰上,镜子反射太阳的光,我恍惚起来,感到一种莫名的召唤,是美丽如花的母亲的召唤……

⑬时光总是悄悄地从指缝间溜走,女儿的豆蔻青春,伴随的却是母亲的皱纹白发,然而母亲却不曾抱怨也不曾察觉,只有镜子诚实地记录着这一切,记录着母亲生命里的所有光华。母亲曾经乌亮的黑发,曾经痴迷的磁带,曾经的闺密私语,曾经的及踝长裙,都曾被镜子照见过,只不过,今日镜子照见到的却是如花蕾般的女儿。

⑭爱,就是这般通过镜子记取,并延续着……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 1 )镜子记录了母亲生命里的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
( 2 )赏析第⑪段中的划线句子。
( 3 )文章主要写母亲,而第①段却以“我”起笔,有何作用?
( 4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不少于80字)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她跟他居住在美丽的香格里拉的一幢小木楼里。他是一位小提琴演员,音乐,仿若就是他的生命。

每天清晨,一觉醒来,他都会跟尚在梦中的她吻别,独自到楼下的河边练琴。而她总会在他悠扬的琴声中醒来,起床为他准备早餐。

然而,不幸,总是伴随着幸福降临。

这天早上,她尚在睡梦中,突然被一阵刺耳的噪音吵醒。噪音,正是来自于他拉琴的河边。她惊讶,一向练琴宛如天籁之音的流连,怎么会拉出这种难听的琴音?

拉开窗,他仍在楼下。他似乎浑然不觉,仍旧像往常一样,忘情地投入在演奏中。

惊疑,一阵阵袭来。她快步来到他身边,疑惑地问他,亲爱的,你的小提琴是不是出了问题?

他似乎被吓了一跳,小提琴?没有什么问题呀。

他张着大嘴,跟她讲话时声调高得吓人,一切的一切,都那么奇怪。这是她往日从未曾见过的。

她只会更加心生疑虑,难道,是他的耳朵出了毛病?

那一天,她故意走在他身后和他说话。她的声音很小:“父母最近身体不太好,我们一起去看望他们好吗?”

以往,他一向都对父母身体极为关心的。但这一次,他竟然一声不吭,就像没听到。

果然,就在那天下午,跟她和他都是好友的医生榛证实了她的疑惑。榛把她叫到一边,语气十分严峻,你先生的耳朵出了问题,他的听力下降得非常厉害。

明知事实如此,她却不相信这是真的,急着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榛摊摊手,表示无可奈何,也就是说,也许用不了多久,流连就什么也听不见了。

她的脑子嗡的一声,差点晕倒:对于一个依靠敏感听觉去创作人生的音乐演员来说,耳聋,代表着他将彻底告别自己钟爱的音乐生涯。

可榛,这位优秀的耳科医生都表示束手无策,绝望便袭遍了她的全身。

她没有告诉他耳聋的坏消息,她一如既往地陪伴在他身旁,做他忠实的听众。

幸好,他对自己的听力并没有怀疑,他每天仍然兴致勃勃地去河边拉琴。她则每天强装笑颜,暗地里,却到处打听医治耳聋的办法。

榛给了她一个好办法,他建议她在流连他彻底失聪前,先去学习手语和唇语。因为耳聋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语言障碍,最后导致又聋又哑。

她明白,倔强的他一旦失去音乐,会发疯的,她得早点劝慰他,必须先学会与聋哑人交流。

她偷偷学起了手语和唇语。进步非常神速,几个月后,她已经能熟练地与聋哑人对话交流了。而此时的流连,已经濒临彻底耳聋的边缘。他虽然仍旧坚持每天去河边拉琴,可他似乎也明白,自己身上出了问题。

一天早上,他的脸色突然变得难看起来,他对她说,最近许多人开始对他的音乐水平持起了怀疑态度,为了证实自己的实力,他将随演出团到外地进行演出。

听了他的话,她自然十分着急,不,你不要去管别人说什么,在我心目中,你永远都是最棒的。

他哼了一声,他当然知道他是最棒的,可是许多人不这样认为,他要证明给他们看。

不论她怎么劝,他都执意要去外地演出。第二天,他就悄悄买好了机票,只给她留了张字条就跟随演出团出发了。她又急又气,却又毫无办法。

噩耗,是在半个月后得知的。那一天,她突然接到演出团的电话:流连,也就是你先生,半个月前住院了,经诊断为血癌晚期。

接到电话,她早已天旋地转。当晚,她乘坐最快的航班赶到他身边,可三个小时前,他已永远闭上了眼睛。望着他毫无血色的脸庞,她当场晕厥。

醒来时,榛站在她的床前。

突然,她想起了什么,问他,流连不是只患了耳聋吗?怎么会这样呢?

榛默默地掏出一封信,说,这是流连留下的,你看看吧。

信上,是他歪歪扭扭的笔迹:

亲爱的颖:

原谅我独自一人先一步去了天堂。其实早在一年前,我就已经被确诊患了血癌。我知道,这种病对于医学界还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与其让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等死,我更愿意与你共同度过剩余的时光。我并没有耳聋,请原谅我欺骗了你,因为如果不是这样,你就不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手语和唇语,亲眼看到你能用手语与别人交流,我彻底放心了。你知道吗?将要耳聋的不是我,而是你呀……我们在举行婚礼时,我就从你父母那里得知,你先天性的耳疾会使你在30岁时失聪,我担心我离开后,你无法独自去面对这无声的世界,所以编造了这个谎言!最后,我想告诉你,榛是个好男人,我们没结婚前,他一直暗恋着你。我想,他以后一定会好好照顾你的。

泣别,你的流连

看完信,泪,早已淌满她的双颊。

多年以后,她与榛举行了婚礼。红地毯上,两人的手中不约而同挽着的,是一把美丽的小提琴。

( 1 )小说中的流连是怎样一个人?

( 2 )小说有几处令人意料之外的情节安排,请分别指出。

( 3 )榛是小说中着墨不多的人物,但又不可缺少,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 4 )这篇小说不同版本的标题不一样,一个是《遗嘱》,一个是《爱,不会失聪》,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好?为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表达·交流。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无论是相貌平平还是帅气美丽……只要昂起头来,就会使你变得美丽!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以“昂起头来真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⑤不得抄袭和套作。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往如时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