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围场县职教中心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险象迭生 惊慌失措 沥尽心血 嘎然而止
B: 中流砥柱 鳞次栉比 连声诺诺 风雪载途
C: 莫忠一是 觥筹交错 一抔黄土 长吁短叹
D: 海市蜃楼 乐此不疲 周道如底 格尽职守
2、下面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
A: 求(kěn) 冽(lǐn) 捐(mò) 船(bù) 首(qǐ)
B: 徘(huí) 角(líng) 直(gěn) 羁(pàn) 取(dì)
C: 热(chéng) 妒(jí) 诈(é) 饪(pēng) 让(chán)
D: 忿恨(fèn) 果(pǔ) 坎(kē) 狭(yì) 教(huì)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省吾身(三:泛指多次)
B: 匹夫不可志也(夺:夺取)
C: 疏食,饮水(饭:吃)
D: 博学而志(笃:坚定)
4、下列句子出自某新闻报纸,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打算强硬地让这一类企业都搬迁出去,甚至让所有涉爆企业都要进行停产停业整顿。
B: 对“最美”人物通过寻找挖掘、学习宣传、礼遇关爱、教育提升等方式,构筑了全方位、立体型的“最美萧山人”。
C: 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在回答记者问题时说:“职业学校发展缓慢是因为技术技能人才薪酬待遇较低所导致的。”
D: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5、关于《朝花夕拾》,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收录了10篇回忆性散文,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青年时期到暮年的生活和心路历程。
B: 《范爱农》记叙的是“我”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C: 《琐记》中描写了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
D: 《二十四孝图》批判了那些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的“孝道”。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他的一生是曲折的,颠簸的,但他从未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B: 2020年让我们抖擞精神,用汗水浇灌收获,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C: 长征五号再次踏上征途,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的辛苦付出,离不开巧妙绝伦的工匠精神。
D: 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大骂特务,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 声震天地。
7、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改正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将“努力”与“随时”调换位置。
B: 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删掉“具体”。
C: 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传统”改为“作用”。
D: 经过共同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删掉“使”。
8、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乌克兰暴发了近年来最严重的暴力冲突,基辅市中心宛如“战场”,这次冲突致使200多人受伤。
B: 压岁钱,对孩子来说本是一种关爱,但现在有些孩子,不仅不存感恩之心,而且滋生挥霍之念。
C: 这本书能直面现实,针砭时弊,批判建设同在,真知灼见频现,令人耳目一新
D: 央视蛇年春晚上,蔡明将一个退休老人的形象演得绘声绘色 , 博得大家一致好评。
9、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B: 老师对父母远在他乡打工的我的关怀,如润物春雨。——主干:关怀如春雨。
C: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之为“苏东坡”。
D: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词,“山坡羊”是词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
A: 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 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C: 10米
D: 30米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拓展阅读

观刈①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⑤惜:盼望。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⑦尽日:整天,终日。

(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 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 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2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贤臣( ) ②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 ④尔来二十一年矣(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为号焉 先帝不臣卑鄙
B: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己。
C: 愿陛下亲之信 何陋
D: 此贞良死节之臣 男女衣着,如外人
( 3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4 )作者为什么要自述身世和经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浪涌飞舟

五月初五头端午,正是栽秧割麦两头忙;五月十五大端午,农活告一段落,人们从农田里爬起来,休整两天。姑娘女婿拎了粽子走娘家,更多的是穿上花花绿绿的新衣到岑河镇上“晒叶子”(指穿好衣服逛大场合)。那一天,无论大路小路,都是新的、亮的,满街满巷都是笑脸和喜气。

岑河上雄跨着两座古老的圆拱石桥,南桥和北桥之间,两岸早已站满了人。花花绿绿的人山,光彩照人的笑脸,拥挤在依依垂柳之下,倒映在清清河水之中。

“龙船来了——”“黄龙!”有人呼喊。说是龙船,其实并没有龙头龙尾的简装,更没有雕龙画凤的屏风廊檐,有的只是八条黝黑健壮的汉子,黄裤黄褂黄头巾。龙的灵气,龙的威武,龙的精神,鼓得我们热血沸腾。我们迅速让开道,龙船缓缓下了水,清清的河水便映出一条仿佛真的黄龙来。龙开始舞动爪牙,缓缓前进,明镜上漾起一层层涟漪,荡漾开去,龙的倒影便在层层鳞浪之下缓缓飞翔了。

“白龙来了!”“红龙来了!”几条龙下了河,河水晃动,河里倒映的柳枝也跳起舞来。龙们先是自由自在地划呀,试呀,力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几条龙一碰上并排的机会就“抢标”。你听,鼓声响了,船头的鼓手昂首奋臂擂鼓,两厢的龙人埋头奋臂划龙。两岸的小孩、大人都和着鼓点的节拍唱着:“咚咚地划,咚咚地划,划得快快前哟,吃碗麦炒面;划得慢慢后哟,吃碗枯豌豆。”

正式“抢标”开始了,各龙舟的步伐基本到位。急促的鼓点催龙奋进,船就像短跑运动员的最后冲刺,又像离弦的箭,“嗖嗖”地射向前方。众桨划出汹涌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浪涌飞舟,溅起一阵阵水花。

“杂龙来了!”果然,青红紫白黑,握桨的汉子服饰杂乱无章。杂龙匆匆赶到,匆匆下水,匆匆上阵。黄龙眼看就要取胜,杂龙后来居上,和黄龙并排了。鼓点更加密集急骤,“咚咚”的划声更加震耳嘹亮。黄龙如强弩之末,杂龙如喷薄之日出,虎虎向前,腾腾而上。杂龙取胜了!

黄龙不服,和杂龙打起来,从船上打到水里,从水里扯到岸上,两个龙头扭成一团。我们围过去看众人劝架:“除了栗柴无好火,除了郎舅无好亲。一边姑爷,一边舅爷,输了赢了又不是外人。”“不,在船赢船。两船相争,各为其船。什么姑爷舅爷,不认那一套!”舅爷一口回绝。

“算了算了,别生气了,今天我请客,到我家喝酒吃炒面……过端午。”“不,今天在自家吃枯豌豆喝闷酒,明年老子请客,到老子家吃炒面喝酒过端午节!”

如今,清清的岑河只有柳枝在那里静静地照着倩影。

( 1 )文中写出了岑河端午的哪些风俗?

( 2 )姑爷领头的杂龙取胜了,从姑舅之争说说姑爷、舅爷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山里的孩子来吃面

去年我们学校从甘肃招来一百多个学生,大部分是甘谷地区的孩子,另外还有靖远的一些孩子。今年开学以后,我教他们的语文课,兼当班主任。靖远的孩子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比起甘谷的孩子他们似乎很羞涩。还没有放假,甘谷的孩子找到我嚷嚷着要吃我做的打卤面,靖远的孩子却默不作声。

“五一”节快到的时候,我找到靖远的学生干部,告诉他们我想请他们来家里吃饭。说真的,孩子们的生活清苦、单调,真叫人心疼。听我说请他们吃饭,孩子们的眼睛立即放光,却还客气地推辞。最后,定下5月3日去我家吃饭。

那天一早,老公因为学校有事自去公干,我找了一个朋友帮我采买。我俩买了大约8斤鸡腿、6斤黄瓜、6斤面条,另外还有蔬菜、饮料等,气喘吁吁地拉回家。

刚刚到家,接到孩子们的电话说,已经到了小区却找不到我的家门。我急忙出去接人,看到小区尽头,孩子们排着队向我走来,一个个羞涩地笑着。邻居们吃惊地看着这队人马,还以为我家要盖房子。

十几个孩子中大多是男生。进门分工明确,女孩子们立刻帮我下厨;男孩子们很自然地坐下喝水,看电视。我暗暗笑了,看来靖远地区还有点男尊女卑呀。菜式很简单:炖鸡腿,烩土豆,凉拌海菜,油炸花生米,以及一大碗油泼辣子。此外,我打了整整一高压锅的面卤。看着这么多的菜,我真有点眼晕。

鸡腿和土豆用蒸锅和铝盆端上去,面卤则直接用高压锅端上桌子。吃饭前,女孩子们悄悄地盛起一碗肉,说是给弟弟(我儿子)留着。我忙把肉倒回锅里说:“那个小子怎还把这个放在眼里?他只吃我做的韩式炸鸡。”孩子们招呼我一起吃饭,又懂事地请我母亲一起上桌。母亲怕孩子们拘束,自己盛起一碗菜回房间去吃。

当把面条端上去时,我吃惊地发现孩子们已经把面卤吃了,原来他们不知道那些香喷喷的卤子是浇在面条上吃的。孩子们每人端着一碗白面,泼上辣油。面条立刻变成红色,再倒上醋,加上一勺盐,呼噜呼噜地大吃。

我的天哪。

我忙教他们如何吃打卤面,孩子们客气地说:“有面条吃,干吗糟践这好东西?”呀,这算什么好东西!尝了一口他们拌好的面,哇,我几乎要蹦起来。那辣的滋味一下子呛进心肝肺,我咳得惊天动地,鼻涕眼泪一涌而出。

孩子们终于全体大笑:原来老师这样不能吃辣。

接下来,气氛热烈起来。有孩子学着我的样子把面卤浇在面条上,依然是挖一大勺辣油。还有孩子跟我开玩笑,作势把辣油泼进我的碗里,吓得我抱着饭碗跑掉。三个男孩吃得兴起,扒掉背心赤膊上阵,让从房间出来的母亲吃了一惊。肉吃没了,花生吃没了,还剩下半锅面卤和半盆面条,够我们全家吃三天。

我发话叫他们吃不了“兜着”走,把面条给没有来的同学带去。女孩子们把面条倒在食品袋里,我看见她们每人拿一把小勺从吃剩下的鸡汤里往外撇着什么洒在面条上。我说:“那汤一会儿就全倒掉了,你们干什么呢?”女孩子们忙说:“老师,不要呀,那里面还有很多油呢。”一听这话,我的心好痛好痛:这些孩子都跟我的儿子一样大啊!

孩子们离去的时候,一个个兴高采烈,全没有来时的羞涩。大家脸红红的,排着队向我高呼:“老师再见,老师开学见!”

场面煞是壮观!我好久不能平静……

想想自己只付出一点点心力却能让十几个孩子如此快乐,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值得呢!

(有删改)

( 1 )第⒂段作者说“自己付出一点点心力”不包括以下( )
A: “我”教靖远孩子们语文课兼当班主任。
B: 我请靖远的孩子们来我家吃饭。
C: 我和朋友采买了大量的食材为孩子们做饭。
D: 我教孩子们如何吃打卤面。
( 2 )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孩子的特点

表现

羞涩

①________

懂事

招呼“我”和“我”的母亲一起上桌吃饭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让老师不要将喝剩的鸡汤倒掉,舍不得汤里的油


( 3 )第⑼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该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 4 )第⑿段画线句表达的内容意犹未尽,根据上下文补充完整“我”的内心想法。

一听这话,我的心好痛好痛:这些孩子都跟我的儿子一样大啊!

( 5 )文中多次提到靖远的孩子们是“羞涩”的,第⑾段内容与"羞涩"不符,是否应该删去?说说你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展示。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小题1】温暖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小题2】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相传在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宇,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庙里人多热闹,但他不善管理账务,丢三落四,所以经常入不敷出;而韦陀虽是管账的好手,但他成天阴着脸,使得求拜的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后来,佛祖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来客,而韦陀一丝不苟,则让他管理账务,严格把关。在两人密切配合下,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个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团结协作方可铸就辉煌;发挥所长创造精彩;人无完人,关键看如何任用。
请以与“团结协作”有关的故事为材料写一篇记叙文,或以结尾段所谈的两个观点中的其中一个为论点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结构清晰完整;③写记叙文要叙事完整、有感染力,写议论文要论据典型充分、论证严密有力;④写记叙文字数在600字以上,写议论文字数在500字以上;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红色幻想”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