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聒噪 旁鹜 亵渎 阔然无累B: 禁固 恣雎 脚踝 孜孜不倦 C: 喑哑 发窘 抽噎 袖手旁观 D: 妖娆 阴诲 要诀 根深蒂固 |
2、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蔓延/烂漫 踌躇/田畴 B: 悄然/料峭 凋谢/格调 C: 崎岖/秀颀 虬枝/遒劲 D: 遏制/恶劣 主宰/记载 |
3、 |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西方歪曲新疆问题完全是“强盗逻辑”,旨在阻遏中国的发展,险恶用心不言而喻。 B: 近一段时间来,乱港分子不断散布谣言,中伤政府、离间警民,同时美化犯罪、开脱罪责,乱港用心水落石出。 C: 我们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对古代先贤的思想,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一概否定,而是要抽丝剥茧地梳理和提炼。 D: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4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改革进取和开放包容相得益彰。 |
4、 | 下列划线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今年五一假期,前来长沙县金井镇“茶文化基地”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C: 为了纪念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当代文人书法周”活动在望城区书堂山举行,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场叹为观止的文化盛宴。 D: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力,终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恼人的聒聒!B: 中华鳖蛋、河豚毒菌株从太空返回“尘世”后,将进入相关科研机构的专业实验室进行孵化繁殖试验。 C: 实际上,旅鼠并非每年都大量繁殖,而是有节制的,并且有丰年和歉年之分,大约四年左右一个周期。 D: 东盟各国应严格遵守《宣言》,就有关争议进行和平协商,不试图将南海问题多边化、东盟化,不采取导致局面复杂化的后果。 |
6、 | 《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指的是_________岁( ) A: 20 B: 30 C: 40 D: 50 |
7、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卑劣(liè) 诬蔑(miè) 蛮横(héng) B: 召开(shào) 卑鄙(bǐ) 捶击(chuí) C: 屠杀(tú) 恐怖(bù) 两桩(zhuāng) D: 协商(xié) 赋予(yú) 离间(jiàn) |
8、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乙己》选自《呐喊》,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B: 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已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 C: 《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是俄国作家、戏剧家。 D: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的一篇中篇小说,他的中篇小说代表作还有《运河的桨声》等。 |
9、 | 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 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可理喻。B: 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 , 突出环境保护与人类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C: 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D: 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 , 令人叹服。 |
10、 |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的,恐怕没有一条河流能有这样清。____________________,顺着水的方向向前漂移。 ①河底的水草,十分茂密 ②看到河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纹,沙的闪光,沙上小虫爬过的爪痕 ③长长的、像蒲草一样的叶子,闪着碧绿的光 ④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 A: ④②①③B: ④①③② C: ②④①③ D: ②①③④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行香子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①。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②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注】①陂(bēi)塘:池塘。②飏(yáng):飞扬,飘扬。 ( 1 )对这首词的解说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两句是从整个村庄入手来写的,其中“树绕”和“水满”两个词,既是春天来到农家的标志,也是词人行近村庄的第一印象。 B: “倚东风、豪兴徜徉”一句中的“东风”点明时令,“豪兴”说明游兴正浓,“徜徉”则显示出词人没有固定的目标和路线,似有无限的忧愁不能排解。 C: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一句是说园子小,却像是收入了人间的全部春光。 D: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是一个叙事的句子,流露出一种闲散自得的意趣,并回应上片的“豪兴徜徉”一句。 ( 2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 B: “有桃花红”和“正莺儿啼”等句,用白描手法,突出了鲜明的色彩、浓郁的香味, 表现了春的生命力。 C: 通篇写景,节奏明快,自然流露出词人愉快的心情,字里行间充满盎然的意兴。 D: 语言典雅而生动,使朴质自然的村野春光承着词人的游踪次第展现,达到词的节奏 与词人的感情之间和谐的统一。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日:“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日:“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塑”朱公日:“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日:“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日:“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日:“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③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陶之朱公:即范蠡(1f),相传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②侔(móu):等同。③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 1 )对下列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梁尝有疑狱 狱:案件 B: 臣,鄙民也 鄙:浅陋 C: 不知当狱 当:应当 D: 殆未有也 殆:恐怕 ( 2 )对下列划线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家有二白璧 ②侧而视之 ③其径相如也 ④然其价一者千金 A: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B: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 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D: 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 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 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璧做比较,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 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赏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 作者写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 (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寡,吾子决是,奈何?人亦疑 |
①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 1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二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一阵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就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的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向那里开始动手。在清理挖掘时,不断在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拦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着头挖着挖着。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在第38小时,他忽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了。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动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的,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经历过成长的喜怒哀乐,品尝过生活的酸甜苦辣——读书的滋味、获奖的滋味、失败的滋味、成功的滋味、当家的滋味、淋雨的滋味……点点滴滴,都会在我们的心里。请以“__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相关内容,使题目完整;②写一篇记叙文;③不少于600字。
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