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江西省万安二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B: 教育局在全县范围内推动了“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C: 智能设备本来应该是现代社会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但在实践中却因使用得当与否而造成了学习障碍。
D: 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2、下列词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告(qìnɡ) 持(jīn) 心有灵(xī) 悲天人(mǐn)
B: 俯(ɡàn) 修(qì) 鞠躬尽(cuì) 颠流离(pèi)
C: 弱(yínɡ) 累(zhuì) 息凝神(bǐnɡ) 而不舍(qì)
D: 热(zhì) 震(sǒnɡ) 为人知(xiān) 深痛绝(è)
3、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他们与新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不仅有着良好的家风家训,是社会道德的践行者。

②更是我们身边可亲可敬可学的草根大众。

③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物典型,不同时代的人物典型有着属于特定时代的鲜明特征。

④他们成为了我们前进路上的榜样和明灯。

⑤近两年各大媒体推出的人物典型,完全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老典型”。


A: ③⑤②①④
B: ③①②⑤④
C: ③⑤①②④
D: ⑤①④②③
4、

用数据反映生活是现代常用的手段,对下面文段中相关数据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世纪周刊》2011年报道全国自来水合格率只有50%左右,而有关部门公布的2011年我国自来水检测合格率为83%。同时,有关部门又承认2009年全国自来水检测合格率只有58%。不过,直至现在,人们仍不知道17%不合格自来水的生产厂家及自来水的不合格程度。

A: 新闻媒体关注民生,通过报道,对政府敲响警钟,提醒政府要不断改善自来水水质。
B: 我国自来水水质虽然近年不断提高,城镇供水总体安全,但情况仍不容乐观。
C: 我国自来水饮用很不安全,危及城乡居民健康。
D: 让百姓放心饮用自来水,为百姓健康负责,自来水生产厂家任重而道远。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嫦娥二号”航天飞行器在圆满完成了探月任务后,飞离月球,开始新的宇宙探测之旅。
B: 通过这次太空旅行,使我们了解到很多关于太空的奥秘。
C: 我们在航天事业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D: 宇航员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安保工作,防止登月安全事故不要发生。
6、

选出填在下列语段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作为知识分子,不应该随波逐流,而 认清方向,各尽所能。

②看了《鸟之殇,千年鸟道上的大屠杀》,我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真的吗?这些无辜的生灵多么可怜啊!猎鸟者多么残忍、贪婪!

③孩子们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做,不要让他们什么事都 家长。

A: 必需 几乎 依从
B: 必需 简直 依赖
C: 必须 几乎 依从
D: 必须 简直 依赖
7、

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D: 余闻之也/久
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
B: 中国是礼仪之邦,与人交谈往往使用谦敬辞。敬辞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如“光临”“奉劝”“贤弟”等;谦辞是表示谦虚恭敬的言辞,如“鄙人”“拙见”“寒舍”等。
C: “三”在古代汉语中常指多数,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顾茅庐”“三打祝家庄”等。
D: 古代匾额内容主要体现爱国、孝悌、劝学、教子、忠贞等,如岳王庙的“还我河山”、公堂之上的“明镜高悬”等。
9、下面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低氧条件下的健身与一般自然状态下的健身相比,有增加红细胞数量,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强化脑组织和肌肉对氧的利用等好处。
B: 前苏联医学专家还曾发明过“缺氧疗法”:让患者反复吸入只有10%氧含量的低氧空气,以启动人体缺氧自卫系统的潜能,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
C: “缺氧疗法”不仅对治疗心血管、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均有明显疗效,同时还有缓解疼痛、消除疲劳等作用。
D: 在美国,低氧健身已成为一种最受欢迎的健身运动,曾经喜欢滑冰、爬山和乐于冒险的人,通常也到低氧健身房进行锻炼。
10、

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
B: 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C: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
D: “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然后答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 )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 “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 “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 2 )下列对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烽火”指叛军在长安城里放火烧城,大火烧了三个月还没有熄灭;“抵万金”比喻家书的珍贵。
B: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中的“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之情。
C: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浮云”只是指天空中飘浮的云彩。诗句告诉我们:站在高山上,双眼就不会被空中飘浮的云彩遮住。
D: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巧用拟人手法,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刘光祖的《万里桥记》,完成小题。

自秦置守,李冰通二渠,为蜀万世利。今万里桥之水,盖秦渠也。其后诸葛孔明用蜀,以公信仁义怀而服之,法度修明,礼乐几于可复。古今相传,孔明送吴使张温于此,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后因以名。或则曰,费祎聘吴,孔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孔明没又千载,桥之遗迹亦粗具,非有所甚壮丽伟观也。以千载之间,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其说虽殊,名桥之义则一。

侍御赵公之镇蜀也,始至,古相祠,即命葺之。每曰:“诸葛公,三代遗才也。用法而人不怨,任政而主不疑,非天下之至公,其能与于此?”前帅沈公常修广之,犹陋,弗称,且易坏,久将莫支。则命酾水,为五道,梁板悉以木而屋之。风烟渺然,岸木而川景丽。公与客登此,盖未尝不徘徊而四顾也。

(选自《全蜀艺文志》卷三十三,有删改)

【注释】①聘:访。②酾:疏导。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古相祠(________) ②其能与于此(________)

③梁板悉以木(________) ④岸木而川景丽(________)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信仁义怀而服之

A: 皆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固怪之矣《陈涉世家》)
C: 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D: 遂许先帝驱驰(《出师表》)
( 3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划两处)。

孔 明 送 吴 使 张 温 于 此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5 )本文题为“万里桥记”,为何多处提到诸葛亮?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好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儿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儿。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改动)

( 1 )阅读全文,在表格内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所做的事以及“我”对他的感情变化。

事件

①________

歪儿挨骂

②________

歪儿回来

感情

拿他取乐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亲密快东


( 2 )第③段写玩踢罐电报,歪儿“十分吃亏”,为什么他还主动把家里的铁罐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玩呢?
( 3 )第⑤段划线处是一个细节:“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歪儿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 4 )第⑥段独句成段,作用是什么?
( 5 )第⑦段说“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发生了哪些变化。
( 6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歪儿的人物形象。
( 7 )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
春风柳上归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春的画笔轻轻点染,把第一抹春色涂上柳梢。
我上班的途中,有一段路程,道路左侧是一片垂柳。每天来到这里,我都会不自觉放慢了车速。“慢慢走,欣赏啊”,有时候真的需要这样一种心境。
这里地处城市边缘,是难得的清幽静谧的所在,被我称为“闹市中的桃花源”。绿柳婆娑,是北国春曲上第一个音符,轻盈盈跳跃着,弹拨着每一缕春光。每年春天,我都会来这里与第一抹春光相遇。
在这里,能够谛听到春天脉搏的跳动。我曾经以为,我的春天就是为了与这一坡浅绿相逢,不然,我宁愿永远睡在安闲的冬天。我曾试图用我认为最美的语言来歌唱这片柳林,也曾试图用我认为最美的色彩来描画柳林,然而,我的声音是如此单调和造作,我的画笔是如此干涩和枯竭。在自然面前,我是失语的。唯有缄默,才可以听到一抹新绿带给我的怦然心动,才可以听到春天蹑足而来的轻音,才是对和谐宁静的自然最好的馈赠。
春的讯息刚刚来过,柳条已经变得柔软起来,柔梢披风。细细的柳树已经有了娉婷的风姿,丝丝柳条袅袅垂落,若含羞的少女。柳色新新,还未成翠色,远远望去,只是一片浅浅的柳烟。走近了看,能看到隐隐的绿意。视线穿过这片浅浅的柳烟,见远处散落着烟村四五家,分明有一种水墨画的韵味。
风也越来越软了,不久就会春色缤纷。人们喜欢把“桃红柳绿”作为春天的标志,柳林不远处就是一片桃林。这个时节,离桃花开还早着呢。不过桃林也显出不甘示弱的样子,正在努力地生长着,孕育着。不久,桃花一开,就可以同柳树一样装点春光。是柳色,牵出了第一朵桃红。
所有的树木中,我以为柳树最具有婀娜之美,娉婷之姿,像极了窈窕的淑女。所以,柳树一直是画家和诗人所喜爱的。试想,自然界如果没有了柳树,画家的构图该是多么乏味和单调,诗人的妙笔又怎能够字字生花呢?如果没有柳树,似剪春风又怎能裁出一树碧玉?
柳色是大自然最动人的一抹绿色。柳树没有春华秋实的经历,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它只沐浴着阳光,历经着风雨,悄然增添着生命的年轮。柳常常是人们无心栽种,自己巧借自然之力,成行成荫。我途中的这片柳林,好像不是刻意栽种的,却也整齐。日日月月,每天经过这里,静观它们一岁一枯荣,在风雨中岁岁年年挺立。
“慢慢走,欣赏啊”。如果可以,我真想停下来。停下来凝视碧蓝的天,直到心灵澄澈如一潭静水;停下来醉在这美丽的柳色中,静静等待光阴一寸一寸流走,直到地老天荒。多么让人沉醉的柳林!
谁说春风是没有颜色的?当你远远地看到一层柳烟萌动,就看到了春风的颜色。

( 1 )开头引用诗句有什么好处?

( 2 )在作者的眼里,春色在柳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柳色代表着春色,说说其中的原因。

( 3 )本文重点写柳色,写桃花有什么作用?

( 4 )文章两处写到“慢慢走,欣赏啊”,有什么作用?

( 5 )材料连接:
春天的心是活跃的,是生气蓬勃的,充满了活着的力量。春天使人爱生活:看呀,桃花的骨朵,柳枝的嫩芽,牛毛似的小雨帘子般地挂着,一切 多美。生活本身是可爱的呀。听呀,池水的潺潺像低唱一首甜蜜的恋歌,晨鸟的啾啾像喁喁的情话,远处的孩子们唱着:“青草生,花儿红,斜织细雨里,老牛驮着 牧童”……
请阅读上面一段文字,说说与《春风柳上归》在写景手法上和情感上的相同之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以上材料引发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16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姑娘,请留步”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