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滕州市滨湖镇滨湖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ráo) (shè)免 (bīn)彬有礼 自惭形(fèi)
B: 鲜(yán) (xiè)渎 (niǔ)捏作态 (jiáo)揉造作
C: 摇(yè) 劫(lǜe) 心无旁(wù) (kè)尽职守
D: (guān)冕 宽(yòu) 广(mào)无垠 抽丝(bō)茧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______永世长存。在历史的天空中,宇宙飞行、地航飞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天地,______是凯旋的飞行员还是为此献身的每一位英烈,都值得我们永远______。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英雄人物始终是______历史的精神坐标。

A: 功劳 即使 铭刻 标注
B: 功勋 即使 铭记 标记
C: 功绩 无论 铭刻 标榜
D: 功勋 无论 铭记 标注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C: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D: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而且了解了农业的历史和现状。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间好像一把尺子,它能丈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 奋斗者成果的重量;时间就像一条皮鞭,它能 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 我们加快前进的步伐。

A: 称量 鞭策 激励
B: 称量 鞭挞 鼓励
C: 测量 鞭挞 鼓励
D: 测量 鞭策 激励
5、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
B: 《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C: 《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6、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书籍是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B: 诗书传家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C: 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
D: 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狂风席来,电线杆子立马被拦腰截断,乌云卷来,大雨像瀑布一样淅淅沥沥下起来了。
B: 临近春节的时候,我们县里的麻将馆、赌博厅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大街小巷。
C: 此刻,他咄咄逼人的话语气得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D: 大火刚着起来,敌人就锐不可当的从面八方的围起了这间小破屋,有人推倒了老人,有人把小孩子举过头顶就要扔到崖下。
8、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拥有坚强的意志,是能否改掉不良习惯的根本。
B: 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C: 通过学习《台阶》这篇课文,我对父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D: 我们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是为了预防眼睛不近视。
9、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伏(zhé) 空(lòu) 池(zǎo) 妇皆知(rú)
B: 落(duò) 亮(zèng) 禁(gù) 鞠躬尽(chuì)
C: 酒(sì) 失(hù) 抽(yè) 手蹑脚(niè)
D: 发(jiǒng) 子(zān) 劳(kào) 轻举动(wàng)
10、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茅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借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B: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
C: 《三峡》作者郦道元,北宋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著作。
D: 新闻按照体裁可以分为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有时可以根据文章主要的表达方式,进行判断,比如《“飞天”凌空》全篇以记叙为主,则归入通讯类新闻。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未,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请结合画线句中的意象,简析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苏轼《方山子传》,有删节)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②晚乃于光、黄间________

③闾里之侠皆之________

( 2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岐亭 及鲁肃浔阳(《孙权劝学》)
B: 适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
C: 妻子奴婢皆有自得意 无丝竹乱耳(《陋室铭》)
D: 方山子亦矍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 3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 4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 5 )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 1 )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 2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 3 )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 4 )“我”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做“最为心爱的宝书”?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人为什么要睡觉

①吃饭、睡觉,这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可有谁想过,人为什么要睡觉?

②在睡眠原因的推测中,比较著名的有能量保持理论,这种观点认为睡眠只是用来保存能量的方式。1975年,美国神经科学家伯格提出睡眠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基础代谢率,使获得的能量得以保存,并且恢复白天丢失的能量。动物是从慢波睡眠中开始进入冬眠状态的,其慢波睡眠的特点与人类睡眠高度相似,提示睡眠可能和冬眠现象有着共同的目的――保存能量。

③但目前,反对这种观点的呼声非常高,一个相反的观点认为睡眠大约可以节省5%-10%的能量,最多不超过15%,节约的能量非常有限,恢复和保养可能过于粗糙和简单。甚至有人说睡一晚只能帮人类节省约110卡路里,仅相当于一个热狗面包的热量。这说明,除了帮助节约能量,睡眠对人类还有其他更重要的意义。

④与能量保持理论不同,还有人提出了睡眠的功能论。这一派学说认为,睡眠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比如“记忆巩固”,不少睡眠剥夺实验显示,睡眠会影响长期记忆的巩固。

⑤睡眠对记忆具有保护和巩固的作用,良好的睡眠对于第二天的再学习也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神经成像等技术手段,人们发现了记忆在睡眠中得到保护的更多细节。在睡眠过程中,白天编码的记忆信息会进行重激活,重新播放一遍。这些记忆信息的重激活与睡眠过程中特有的脑电波密切相关,包括纺锤波、慢波等。

⑥这几年来,“突触稳态说”异军突起。突触稳态说认为,突触作为神经元间信息的传递通道,在人清醒的时候,新信息不断输入大脑,为了适应信息传递的需求,突触活动不断增强。但是突触不能无限活跃,否则将再没有空间来形成新的记忆。而睡眠期间由于和外界刺激的相对隔绝,突触在这段时间得到充分休息,突触的相对回缩为新一天接受信息的输入、学习新事物做准备。为了解释睡眠和记忆巩固之间的关系,也有学者提出了系统巩固假说。该假说认为,记忆的巩固,主要依靠前额叶和海马区的配合来完成。海马区负责临时储存白天形成的新记忆,而睡眠过程中,前额叶则把临时储存的记忆分配到全脑去。

⑦此外,关于人类为什么要睡觉,还有恢复与修整功能论、身体免疫论等推测。上述理论分别从代谢、免疫等角度来阐述睡眠的功能。恢复与修理功能论认为睡眠使得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修整和恢复;而身体免疫论发现,睡眠可以提高血液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水平,认为建康的睡眠可以帮助激活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和再生免疫功能等。

⑧关于睡眠的原因,每个理论都有一些合理的地方,但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明。

(选自《科技日报》2019/07/19,有删改)

( 1 )下列关于“人为什么要睡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睡眠的能量保持理论认为睡眠和动物的冬眠现象一样,都是用来保存能量的方式。
B: 睡眠的功能论认为睡眠不仅能保护和巩固记忆,良好的睡眠对第二天的再学习也有重要作用。
C: 睡眠的“突触稳态说”认为睡眠能让神经元信息的传递通道“突触”休息,为新一天做准备。
D: 睡眠的系统巩固假说认为睡眠时前额叶会把海马区白天临时储存的记忆分配到全脑。
( 2 )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题目既点明对象和说明内容,也能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第2段中加点词语“高度”是程度很高的意思,准确地说明睡眠和冬眠的相似程度。
C: 第3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睡眠节约的能量有限。
D: 文章按照逻辑顺序通过不同的学说理论的验证过程和理由说明了“人为什么要睡觉”。
( 3 )下列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美国神经科学家伯格认为睡眠能够降低基础代谢率,保存能量,恢复白天丢失的能量。
B: 白天编码的记忆信息的重激活与人类大脑中特有的纺锤波、慢波等脑电波有密切关系。
C: 恢复与修整功能论认为睡眠能让白天工作疲倦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修整,并恢复记忆。
D: 睡眠能提高血液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水平,激活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功能。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得抄袭。

(一)书籍带我们走进一个个美丽的天地,它们是重要的。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它们对生命的追寻让我们的心灵震撼,它们是重要的。父母的爱和教诲,使我们获得了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他们也是重要的。……从身边的物事、难忘的经历、心灵的角落去挖掘,这些“很重要的”会从星星点点,变得宏大磅礴。

请以“ ,对我很重要”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台湾歌手黄大炜在《阳光之吻》中唱道:“有阳光的地方,叹息不表示悲伤;有阳光的地方,失望不再是绝望……有阳光的地方,他们都说我长大后要坚强,才可以忍受成长时的创伤。”的确,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阳光不但给自然界的万物带来生机,更能让人们感受到温暖、希望和力量。

请以“阳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好运常在”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