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 ) A: 孟子 B: 韩非子 C: 荀子 D: 老子 |
2、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打车软件在给乘客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提高了出租车的用车效率,但司机在开车时分心使用打车软件,成为出租车事故骤增的主要原因之一。B: 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C: 即使作者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如不能进行认真分析,寻求它们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也是难写出好作品的。 D: 和传统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
3、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到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 ⑤⑥②③①④B: ④③②①⑤⑥ C: ⑤⑥①③②④ D: ①②④⑤⑥③ |
4、 | 下面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B: 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C: 这三种淳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D: 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吵讽。 |
5、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________;一阵杜鹃啼,________;一阵风起,________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疯了。 B: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诚惶诚恐 , 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 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何满子望眼欲穿 , 这颗救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
7、 | 下列选项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 , 但他做得很认真。 B: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 , 而且一反既往了。 C: 像你这样目不窥园 , 不注重观察大自然,怎能写出好文章呢? D: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重复 重蹈覆辙 旁骛 趋之若鹜B: 匡骗 诓复社稷 凭吊 平心而论 C: 装饰 红妆素裹 真谛 根深缔固 D: 经纶 巧妙绝伦 别致 格物志知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 , 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B: 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 , 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 C: 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 D: 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 , 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
10、 | 下而词语中画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勒令/勒索 抢劫/呼天抢地 浑身蟹数/解甲归田 B: 坟墓/羡慕 楠木/喃喃自语 巍然屹立/迄今为止 C: 折腰/折本 呼吁/长吁短叹 人才济济/扶危济困 D: 娉婷/聘请 娇弱/一代天骄 负隅顽抗/无独有偶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梅花:这里指《梅花落》,属汉乐府曲,善述离情。 ( 1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 )本诗运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情感。 |
文言文阅读 ,回答相关问题。 B: 濯清涟而不妖(zhuó) C: 不蔓不枝(màn) D: 陶后鲜有闻(xiān) (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 ②濯清涟而不妖 ③亭亭净植 ④陶后鲜有闻(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B: 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 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 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
生死胡杨
邢增尧
①八月的南疆,难躲热浪。为品赏胡杨,我们奔波在一望无涯的戈壁滩上。熊熊燃烧的烈日将大漠当成硕大无朋的锅,金黄的沙砾成了锅中热炒的花生,“毕毕剥剥”的声响不时爆起。
②远远望见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眼眸便倏地一亮:在无休无止的干旱贫瘠、无始无终的沙尘风暴的折腾下,竟会有如此灿烂的胡杨——巨帚般的树冠撑天摩云,浓浓的翠绿在天幕上写意般地勾勒出波涛似的线条;巍巍的身子将脚下的戈壁绿地护卫得严严实实,好一派“泰山石敢当”的模样。在目力所及的无边无际中,这里简直是一个最为苍凉壮丽的生命场,铺天盖地的是生命和自然的交响。
③陪同的友人介绍说:“戈壁滩,独领风骚的乔木就是胡杨,它们只生长在这一带。胡杨,生是戈壁的精灵,死是戈壁的魂魄。它以磐石般的信念独守千年岁月,你走近它、体味它,方知什么是真汉子,什么是伟丈夫……”听罢,旅途的疲惫和困顿霎时成了过眼烟云。于是,我一马当先,跃入胡杨林,让这卓尔不群的雄奇浸润自己的眼睛和心房。
④越往前行,越显幽静。蓦地,一泓波平如镜的海子裸呈在我眼前。阳光轻洒,映现高天流云的碧水便忽闪出锦缎般的光来。掬一口,每一根神经都透着清冽怡爽。在这仿佛混沌初开的漠野中,除了胡杨,还有什么能护住这晶莹透亮的海子呢?
⑤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驱车赶往另一片已然死去的胡杨林。
⑥那是一幅怎样惊心动魄难以忘怀的景象啊!
⑦放眼望去,千姿百态的胡杨,在静默中挽一抹斜阳,被岁月消弭了生命颜色的身躯紫黑发亮。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有的虽树冠被摧,肢断骨折,却依然挺起足以使世人瞠目的脊梁,大气中闪耀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威光。站在它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会忽然彻悟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
⑧据说,世界上,似这般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腐的胡杨林已是屈指可数的了。所以,我特别珍惜,将它当成城市中的绿化地,小心翼翼地逡巡,认认真真地思量。我忆起了劬①劳的张骞、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腔。是的,不深入胡杨林,也许永远不会清楚什么是生命的坚忍和昂扬,什么是生命的风采和永恒,什么是震撼人心的本象……
⑨这时,“打道回府”的唤声响了!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离去,然而心却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
(有改动)
【注】①劬:音“qú”,劳苦。
( 1 )文章第②段中,“苍凉”“壮丽”具体表现在哪里?①苍凉:________。
②壮丽:________。
( 2 )第⑧段中,作者看到胡杨林,为什么会忆起劬劳的张骞、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等人?父亲的墨水
步明
①我老家在苏北,一个叫“东湾子”的村庄,地处偏僻,常被人说成是“鸟不生蛋的地方”。
②穷,是那个年代的缩影。在穷得肚子都吃不饱的年代,能喝上“墨水”是了不得的大事。父亲是家中老大,老实巴交的爷爷竟然送父亲去私塾。父亲肚子里的“墨水”,是少年时打的底子。
③父亲在私塾读书,同桌的她便成了我的母亲,听母亲后来讲,父亲当年因背书写字没少挨先生的戒尺,现在看来,父亲一手好字,多亏了严苛的塾师。
④我上学之后,每到过年前,父亲总会为村里乡邻写春联。对于父亲来说,写春联是十分考究的。即便是写传统的对联诗词歌赋,每副对联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有与当下政治呼应的,有跟农村生产契合的,有为求字者私人定制的。
⑤父亲给人家写春联时,我正赶.上放寒假,于是经常去帮着拿笔添墨、牵纸裁纸,也就学会了用手裁纸的功夫,算是当了许多年的小书童。有时牵纸慢了、牵得不正他就会训我几句;书写时若有旁人说笑,他会咳嗽两声,暗示你严肃点;偶尔写错写漏了字,他会自责一番,再来一遍;为安妥一字,他久久沉思不语,这时谁都不敢出声,待他捉笔落纸、一挥而就,围观者才敢高声喝彩。小小的一副对联里,写的不止是喜庆,更有父亲对古老文字的敬畏,对复杂时局的审慎,对人情冷暖的关怀。
⑥古人讲心正则笔正。父亲的一生正应了“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文革中,父亲为自己写下了几大捆辩词,反复申辩自己并非“三青团”成员,也从未“瞒产”。他恨不得把仅剩的一把米、一碗粥都送给饿得嗷嗷叫的苦人家,在当村支书的父亲眼里,广大生产队员的冷暖就是他的命。但莫须有的“罪名”接二连三落到父亲头上,抄家批斗,他戴“大高帽”游斗的情景我现在还记得。父亲是个性急的人,受不了一点冤,在那段不堪的日子里,他在无助、焦灼、痛苦中完成了这些文字,字字咽着泪、和着血,那些用淋漓墨水与黑色时光抗争的日日夜夜,只有他自己知道是怎么过的。运动结束后,父亲平了反,他老人家眼眶湿润地说,相信共产党,享到福了。
⑦父亲这一生,有党恩守心,有风雨沉浮,有人间情暖,有幸福晚年。父亲一生执笔,但还没有写够,因为他老人家的笔太直太硬,太真太切,太有生命张力,正如他肚子里的墨水,从未干涸。
⑧年轻时,父亲没功夫专门练字,八十岁后才开始每天抄《古文观止》。终于轮回到他童年握笔的追梦时光,他想写就写,无拘无束,笔笔中锋,干净利落,尤以核桃大小的中楷最为精彩,笔走龙蛇、力透纸背、以骨力劲健见长,深得柳公权书法三昧。
⑨父亲对我书写的忠告,只有一句话“书贵瘦硬始通神”。这与他一生行事风格一模一样。现在想来,我的笔墨志意,也是从小在父亲跟前的耳濡目染。
⑩父亲辞世后,我取了一支他老人家生前用过的毛笔,带回放在案头。今晚笔影飘逸、墨香幽然,取笔,捻管,觉得还有温度。父亲,儿想您了!
(选自《读者》2020年第11期,有删改)
[链接材料]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节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有删改)
( 1 )围绕“父亲的墨水”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概括在横线上。少年时________,他虽拙却勤;
中年时________,他审慎敬畏;
文革时________,他以笔抗争;
八十岁________,他握笔追梦。
( 2 )结合上下文,批注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按要求写作文。
已学课文《散步》中的“我”既是“妈妈的儿子”,也是“儿子的爸爸”,文章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尊老爱幼的颂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角色”指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例如,有的同学的妈妈在单位是一位敬业的好员工,在家里是一位慈祥的好母亲。同样,你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有时也是父母的“小老师”、“小帮手”;在学校里,你也是如此……只有每个人扮演好 不同的角色,我们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请你以“我不只是一个角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 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