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为句中划线词选出恰当的词义 (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A: 中间 B: 量词 C: 参与 ( 2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A: 单纯、独一 B: 独自享有 ( 3 )肉食者鄙( ) A: 品质低劣 B: 轻蔑 C: 边远的地方 D: 鄙陋、目光短浅 ( 4 )再而衰( ) A: 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 B: 表示事情和行为的重复、继续(多指未然) C: 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先后的关系 D: 更,更加 |
2、 | 下列字形与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诧异(zhà) 惩罚(chénɡ) 踱步(duó) 浩浩荡荡 B: 强迫(qiǎnɡ) 哽住(ɡěn) 挚痛(zhì) 家偷户晓 C: 红妆(zhānɡ) 白桦(huà) 嗥鸣(háo) 色彩班斓 D: 亘古(ɡèn) 默契(qì) 镐头(ɡǎo) 力挽狂澜 |
3、 | 结合句意,解释下列划线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闭口不言,这里指主红雀不发出鸣叫声)。 B: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形容极端骄傲自大)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C: 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指大雁从空中飞过发出的动人的鸣叫声)。 D: 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指自然界的活动在石头上留下的时间的踪迹)。 |
4、 |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炸裂 诡谲 瘦削 鞠躬 B: 收揽 波澜 合拢 脚寮 C: 虐待 徘徊 迟延 阴惨 D: 滑稽 焚烧 庙宇 毁灭 |
5、 | 下面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歧(qí) 热枕(chén) 大相径廷(jìnɡ) 参差不齐(cán) B: 庇护(bì) 懒惰(duò) 拈轻怕重(zhān) 惊慌失措(huánɡ) C: 篷勃(pénɡ) 虐待(nuè) 截然不同(jié) 杞人忧天(qǐ) D: 缥缈(miǎo) 惭愧(cán) 随声附和(hè) 咄咄逼人(duō)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 接到举报之后,市场监督部门迅速查处了这家零售商擅自提价。 C: 广大中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 新航线陆续开辟,使盐城南洋机场的通达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
7、 |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B: 亦我所欲也 是进亦忧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一狼得骨止 D: 万钟于我何加焉 百里奚举于市 |
8、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B: 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都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作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C: 《列子》,即列御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D: 《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本“书”即书信,题目意为朱元思写给友人的一封信。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 , 让我们受益匪浅。 B: 贺州客家围屋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我们不得不叹服建造者的别具匠心。 C: 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我们的爱国情怀会油然而生。 D: 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
10、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生物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①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②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 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 ④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②①③④ D: ②③①④ |
钱塘湖春行 |
阅读苏轼的《书上元夜游》,完成下列各题。 已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③,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④杂揉,屠沽⑤纷然。归舍巳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⑦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⑧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上元:旧指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②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③过:访问。④民夷:指汉族和当地少数民族。⑤屠沽:卖肉者、卖酒者,泛指市井做生意的人。⑥过:苏过,字叔党,苏轼幼子,当时跟从苏轼贬居海南。⑦韩退之:指韩愈。⑧走海者:走到大海边的人。这里苏轼隐指自己,当时他在海南岛,称得上是“走海者”。 ①予欣然从之________ ②历小巷________ ③孰为得失________ ④盖自笑也________ ( 2 )和“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一句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 怡然称快B: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C: 慭慭然 D: 然往来视之 ( 3 )划分句子的停顿(两处) 然 亦 笑 韩 退 之 钓 鱼 无 得 ( 4 )翻译句子:①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选自《小石潭记》) ( 5 )作者文中所写的“放杖而笑”蕴涵了几层意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 |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小题。
《寻 春》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A)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⑾(B)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⑿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阅读秦文君的《红书包》,完成后面小题。
①很多人说“三岁看大”,可是我分明感觉孩子的秉性和悟性是由着成长来雕琢的,时时都存在着改变的可能。
②距离现在很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和那个年龄的女孩一样,长着一头柔软的黄头发,扎着可笑的小辫子,并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好像女孩子的天性已经萌生,有一阵格外要美,挺注意同龄女孩穿些什么,看上后就会迷迷糊糊的,想像自己拥有它们后的模样。看见好朋友打了个淡绿色的蝴蝶结,过不了几天,非要缠着母亲也替我买一副相同的蝴蝶结,结果两个人走在路上被人误以为是双胞胎。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了,多得都让家人感到习以为常了。
③有一回,同班的女孩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
④记得那天天气很干燥,我不知道喝了多少水却还是在喝,注意力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扭过脸一遍一遍地看它,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仿佛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那天放学时,女孩就走在我的前面,我跟着走,听着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原来人人都看出了它的好,被这种认同感影响着,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只这样的书包。
⑤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去街上寻找,专跑文具店。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橱窗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凑近着看,一会儿退远点看,过一会儿又捂上一只眼,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它是我最想要的。”
⑥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部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请给我买吧,妈妈。”
⑦“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
⑧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打烊了。
⑨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父亲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⑩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乐,心里涌动着紧张和激动。见了那个背红书包的女孩,我对她微笑了,心里充满模糊的好感: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她的一样。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⑪晚上,爸爸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父亲骑车时同一部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
⑫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发现父亲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
⑬父亲说:“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了,跟着去争,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⑭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那个女孩。谁知她又换了个紫色的新款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
⑮从那天起,我依然爱一切美丽,美的旖旎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焦躁不安了,看开了很多,能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
⑯那个红书包用旧后,我像宝贝一样珍藏了好多年。不为别的,就因为它已经成了我童年生活的一个启示录。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一)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能传达关爱、喜悦、温暖、鼓励、感恩……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
请以“一个 的微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写作时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二)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为题,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