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房山区青龙湖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阔(chuò) 去(shì) 唐(tuī)
B: 臜(yān) 气(dáo) 荣(yīng)
C: 醋(lì) 肩(kǎn) 梧(kuí)
D: 盘(huán) 刻(chuò) 身(fǔ)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mái) (lào)印 浑身(jiě)数 屡见不(xuān)
B: 社(jì) 袅(nuò) 睡眼(xīng)忪 退避三(shè)
C: 躯(ké) (fān)篱 叱(chà)风云 忧心忡忡(zhōng)
D: (jiān)默 归(shěng) 咬文(jué)字 气冲(dóu)牛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
B: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C: 谁能断言哪些狼籍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D: 塔克拉玛干的边沿有个罗布泊。
4、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莲篷 遮蔽 凌霄花 绿树成荫
B: 姊妹 繁杂 捉迷藏 絮絮叨叨
C: 覆盖 慈怜 笑嬉嬉 丰富多彩
D: 庭院 花瑞 花瓣儿 烩炙人口
5、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小时候读囊荧印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荧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荧火虫。
B: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C: 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爱子女,也颇不以为然。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花朵当然要爱护;但爱护要得法,否则无异于坑害子女。
D: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风在瓦缝中穿行,声如短笛,拖着长长的尾音,是底气充足的美声。雨点落下,清越激昂,雨越来越大,击瓦之声,与飞流的雨声汇聚成一曲浑厚的交响乐。最美要数檐下滴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檐下雨珠落成一条雨线时,雨就大了,很大,很大。①下系在地上一洼清亮的雨水里

②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

③上连着屋檐最边沿的沟瓦④雨珠稀稀落落,那是小雨

⑤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把那雨珠串起来

⑥雨珠变得密密挤挤,那是雨势明显增大之故

A: ⑤②①③④⑥
B: ④⑥②⑤③①
C: ④⑥⑤②①③
D: ⑤③①②④⑥
7、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浅阅读”对于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知识向精、深、专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③那么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

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

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 ①②④⑤③
B: ②①④③⑤
C: ⑤④③①②
D: ②⑤④③①
8、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B: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语言质朴,叙述起伏跌宕,饱含作者对母亲的深沉情感。
C: 《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相关的历史遗迹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D: 题为《昆明的雨》而非大量笔墨直接写雨……信笔所至,无拘无束,但感情线索始终贯穿全文。
9、下列划线字注音和写法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chàn)水 一(xiè)千里 周道如(dǐ) 襁褓(qiǎng bǎo)
B: 相形见(chù) (zhān)望 置(biàn) 风姿(chuò)约
C: 憧(chōng) 鸟(xiāo) 一代天(jiāo 鞭(tà)
D: (júe)取 寒(chēn) 荣(yīng) (jiàn)或
10、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在一片“森林”中,我们倦精神为那力争上流的白杨所振奋;我们怅缺憾的人生为那怀着悲之心的果树所充实;我们为老树的引颈受戮而感叹,为悬崖边的树与命运抗争的姿态所折服。生活在树的荫下,我们无忧无虑,因为有绿的滋润;我们感谢祝福,因为有鸟语花香和新鲜的空气

A: tài mǎng wěn bì
B: dài mǎng wěn pì
C: dài wǎng mǐn bì
D: tài wǎng mǐn pì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水仙子·夜雨

元朝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创作此曲时,他旅居江湖,已十年不归。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成的余烬。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 1 )这支曲子的题目是“夜雨”,全曲却没有一个“雨”字,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来写雨。
( 2 )这首元曲善用数量词,请结合前三句赏析其运用的妙处。
( 3 )“落灯花”一句源自南宋赵诗秀的《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请分析本曲与赵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林嗣环《口技》节选

【乙】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①,六姑之声缓以苍②,四姑之声娇以婉③,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

(蒲松龄《聊斋志异﹒口技》)

【注释】①清以越:清凉而高扬。②缓以苍:缓慢而苍老。③娇以婉:娇柔而和婉。④了了可辨:明白清晰的样子。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宾客大宴 会:________ ②不能其一处也 名:________

③两战战 股:________ ④身入室 反: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②而试其方,亦不甚效。

( 3 )指出甲文中首句中“善”的作用。

( 4 )乙文中女子表演口技有何目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我的语文老师
①从小喜欢语文课,每个语文老师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独独要写刘老师,缘于他的与众不同。
②他是初二时开始教我的语文课的,那时候我的文章已经常常在学生作文选刊之类的杂志上发表了。学校的校刊报栏里,总有点儿版面是留给我的。我原以为刘老师一进教室就会微笑向我致意,如同其他老师一样。笑容中带着“久闻大名”的意味。出乎意料的是,他在点我名字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抬眼看我一下。
③我开始被他收在“雪柜”中“封藏”。他很少提问我,也从不把我的文章当成范文朗读。任我花费心思构思排比抒情感慨,得到的永远是他一个淡淡的红钩,加上难以辨认的“已阅”二字。骄子的心态受到严重打击,越是渴望得到他的鼓励,越是觉得自己无法取悦于他,连同学们都认为我被封杀了,说“刘老师不欣赏六六的文章”。
④刘老师是班里女生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其实,当他踏进教室的一刹那就确立了我心目中的帅哥形象:宽肩长腿,蓬乱而略带卷曲的头发,白衬衫,牛仔裤,纤长的手指随意地拈起一根粉笔。他的语调一直低沉着,浑厚的男低音。扬起的嘴角微笑着,透露着一种洒脱的气质。
⑤他从不多说话,只胡乱地翻着教科书。,烂烂的教科书像是刚从浴缸里捞出来的,似乎还带着没洗干净的洗衣粉,估计是多年沉积下来的粉笔灰。他随意翻两页,瞟几眼,突然抬头说:“上次讲到哪里了?”然后便有同学细致提醒他。他于是说:“好,下面继续。”
⑥他的课堂轻松随意,娓娓道来中却让你感受到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他如果是演员,一定是容易入戏的那种,只两三分钟的酝酿,便与书中人物融于一体。当他讲《陋室铭》的时候,我觉得他就是甘于清贫的雅士,酌一壶小酒与朋捋袖而;当他讲《社戏》的时候,我觉他就是成年的迅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回忆少年时快乐的时光。当他讲《 》的时候,我觉得,
⑦因得不到他的注意,我开始抑郁,看见同学们作文中的长长批语,心生嫉妒。那时我是学校的宣传号角,只要学校接个宣传的任务,任何一项枯燥乏味的政治宣传,在我笔下都会变得栩栩如生,如泣如诉。恢弘的排比句式,可歌可泣的用词足令人叹为观止。
⑧改变我绚烂的“八股文风”的是刘老师一次忍无可忍的评语。只记得他写道:“文章是什么?是你自己的喜怒哀乐。高的作文分数只代表你有高超的组织文字的能力,不代表你有卓越的,哪怕是真实的思想。如果有一天,你读自己的文章会流泪,你就在用笔写自己;如果有一天,别人读你的文章会流泪,你就是在用笔写现实。写你懂的,写别人懂的,为自己真说话。”
⑨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评语,当时我才13岁,却深深领悟,自此开始做到笔随心走。
⑩他只教了我一年半的语文课,我却感到我们之间有了越来越深的默契。我写的苦与乐,他都懂。他给一个青春期迷惘而多思的女孩一个自由说话的空间,让我在他百川纳海的宽容里自由徜徉。
⑪一直记得他最爱的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仿佛看见他站在泰山之巅,穿着古代飘逸的长衫,头上盘着髻子,一根长飘带在夕阳下随风飘摇……
(文/六六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 1 )通读全文,请概括文中刘老师的“与众不同”体现在哪些方面。

( 2 )请从我们所学习的初中语文六册课本里,选取一篇现代文,结合语境,续写第⑥段空白处的句子。

当他讲《闰土》的时候,我仿佛看到长大了的迅哥儿在与我们一起回忆小时候快乐的光景,当他讲( )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

( 3 )请分析第⑨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并说说你对“笔随心走”的理解?

( 4 )本文作者及莫言、曹文轩、魏巍等作家,都对自己的语文老师充满了感激和敬重之情。

①临近毕业,请给你的语文老师写一段毕业赠言。或:②写一段话描绘你心灵中理想的语文老师。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不少于40字。

阅读下面新闻,完成下列各题。

中新网北京2013年1月18日电 (记者 孙自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

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嫦娥’二号工程”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至2011年4月1日半年设计寿命期满,全面实现既定的六大工程目标和四大科学探测任务。随后于2011年4月下旬至5月底,开展补拍月球南北两极漏拍点、再次对“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进行高清晰成像等两项拓展试验。同年6月上旬起开展第三项拓展试验——受控从月球轨道出发飞往日地拉格朗日L2点,“嫦娥”二号环绕L2点进行为期10个月的科学探测后,拓展试验圆满成功。

2012年6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受控成功变轨,脱离L2点环绕轨道,飞往图塔蒂斯小行星,开展再拓展试验。12月13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千米远的深空,以10.73千米/秒的相对速度,与图塔蒂斯小行星由远及近“擦肩而过”,首次实现中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当天16时30分,“嫦娥”二号与小行星最近相对距离达到3.2千米交会时,“嫦娥”二号星载监视相机对小行星进行光学成像,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该小行星近距离探测。至此,“嫦娥”二号再拓展试验圆满成功,“嫦娥”二号工程完美收官。

“嫦娥”二号再拓展试验的成功实施,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欧空局和日本之后第4个探测小行星的国家,它突破并验证卫星对小天体探测的轨道设计与飞行控制技术,实现中国航天飞行从40万千米到700万千米远的跨越,并开创中国航天一次发射开展月球、L2点、小行星等多目标多任务探测的先河。

短短两年间,从距地球38万千米外的月球,到150万千米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再到700万千米外的小行星……“嫦娥”二号卫星不断创造并刷新着“中国高度”。

( 1 )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

( 2 )“嫦娥”二号卫星除了完成既定的六大工程目标和四大科学探测任务外,还进行了哪些拓展试验?

( 3 )请结合第3段中“‘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千米远的深空,以10.73千米/秒的相对速度,与图塔蒂斯小行星由远及近‘擦肩而过’,首次实现中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一句,说说运用数字的好处是什么。

( 4 )文章最后一段是新闻结构中的哪一部分?其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

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自选;②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不要原文照抄提示语;③标点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有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花样美男”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