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乐安县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虽有佳肴》)
C: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D: 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头晕目眩 瘦骨嶙峋 随声附合 具体而微
B: 擎天撼地 闲情逸致 苦心孤诣 绝处逢生
C: 忍俊不禁 玲珑剔透 盘虬卧龙 仙露琼桨
D: 眼花潦乱 花枝招展 骇人听闻 悬崖峭壁
3、

下面四项中既有注音错误,又有字形错误的一项是( )

A: 啜(chuò)泣  嶙峋(lín xún) 小憩(qì) 擎天撼地(qíng)
B: 忍俊不禁(jīn) 怡然自得(yí) 行道树(xíng) 获义非浅(fēi)
C: 酝酿(yùn niàng) 黄晕(hūn) 水藻(zào) 碣石(jié)
D: 竦峙(sǒng) 罔殆(wǎng) 愠怒(yùn) 三省(xǐng)
4、

下列加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周敦颐笔下,莲是虽出淤泥却一尘不染的谦谦君子。
B: 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这一计划,国人感到义愤填膺 , 表示强烈抗议。
C: 那火烧夫家的情节便渐渐被人们从记忆中删除了,那十里红妆的典故讲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
D: 上周末,掀起全民朗读热潮的“朗读亭”流动到深圳图书馆,图书馆外深圳爱书之人络绎不绝 , 很多人纷纷前去体验。
5、下面提取的句子主干正确的一项是( )
A: 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主干:老人打来泉水。
B: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主干:我看见仙人掌
C: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主干:花香鸟语是语言
D: 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主干:桥梁事业无比优越。
6、

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徘(huí) 透(tì) 挑(xìn) 炙人口(kuài)
B: 良(xùn) 翩(qiān) 怒(yùn) 鳞次比(zhì)
C: 风(mí) 望(qiáo) 祷(qǐ) 受益浅(fěi)
D: 笑(yè) 代(páo) 责(jié) 销声迹(nì)
7、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部著作真实记录了斯诺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B: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C: 《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D: 《红星照耀中国》写道: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红军进入了陕西西北的富庶的毛儿盖地区,同四方面军和松潘苏区会合。
8、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最后一课》就是他的作品。
B: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壮丽的山河;下片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
C: 《故乡》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本文生动地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9、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谦让是一种豁达的心态,就如一泓清泉浇灭哀怨嫉妒之火,可以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这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突出了天气的酷热难耐。
C: “什么是英雄?英雄当如终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有国士的担当。”此句设问,自问自答,阐释英雄这一称呼的内涵。
D: “草地年轻,绿得很天真;山峦老迈,绿得圆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草地”“山峦”当作人来写。
10、下面各句中的“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A: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D: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
( 2 )请你描绘第三联的画面。
( 3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朝堂的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思是听您的话。

( 1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 2 )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快手刘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我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相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竞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都在碗里边。怪,怪,怪!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从此我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往昔美好的故事,亲切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花瓣夹在书里面,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⑦“在他手心里!绝对没错!”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他哪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那木箱说:“球在这箱子上呢!”

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在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⑨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

⑩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艺人的高超技艺,却没有人来传承,他晚年竟变得如此凄凉,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 1 )阅读全文,用文中原词填写下表。

时间

快手刘的手

快手刘的演技

观众

“我”的表现

“我”童年时

敏捷灵活

围了儿圈

揭他老底

“我”高二暑假

漏洞百出


( 2 )品析下面的词或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到前边去多嘴多舌。(“挤”字有何表达效果?)

②“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连用三个感叹号,有何作用,)

( 3 )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4 )小说用较多文字写了快手刘的“不灵”和失手,为什么还以“快手刘”为题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毛女》选场

黄家后门外。

喜儿从后门逃出。天上星光闪闪。

喜儿(跌倒又爬起)

(唱)他们要杀我,他们要害我,

我逃出虎口,我逃出狼窝!

娘生我,爹养我,

生我养我我要活,我要活!(跑下)

黄世仁、穆仁智拿绳子追上。

黄世仁:老穆,快追!

穆仁智:唔!

黄世仁:顺着这条路追下去,前边是一条大河,她跑不了!

两人追下。

大山高耸,河水汹涌,河边有苇地。

喜儿跑上。

喜儿:(唱)向前走,不回头,

我有冤哪,我有仇。

他们害死了我的爹,又害我,

烂了骨头我也记住这冤仇!

前面河水声。

(唱)耳听见流水哗啦啦地响,

眼见一道大河闪星光。

大河流水向东去。

看不见路,我走向哪里?

(惶恐焦急,忽听见背后有人在追)哎呀!后边有人追来啦!(一退,一脚陷到河边泥里。拔出脚来,鞋子陷脱。追的人已近,来不及拾鞋)那边有个苇子地,我快藏起来!(爬进苇地)

黄世仁与穆仁智追上。

黄世仁:老穆,看见没有?

穆仁智:没有!

两人搜寻。

黄世仁:前边就是大河,她能跑到哪儿去?

穆仁智:两边山陡,没有路呀!

黄世仁:一个打得半死的丫头片子,她跑到哪里去?

穆仁智:少东家!她跑不了!

两人又搜寻着。

穆仁智:(忽然发现一只鞋子)哎,少东家,这是喜儿的鞋子吧?

黄世仁:(接过一看)对,就是她的鞋!

穆仁智:那她是跳河死啦?

黄世仁:唔,跳河死啦。(放下心)哼!这是她自己找的。倒省了咱们的事啦。老穆,咱们回去吧,以后有人问,就说她偷了咱家东西跑了,这事不要叫人知道!

穆仁智:对!

两人从原路走下,

喜儿从苇地里出来。

喜儿:(唱)想要逼死我,瞎了你眼窝。

舀不干的水,扑不灭的火!

我不死,我要活!

我要报仇,我要活!(向万山丛中,急急跑下)

( 1 )文中画横线句属于________描写。
( 2 )找出喜儿在黄世仁、穆仁智紧追下,惶恐焦急寻找藏身之处的动词,并说出其表达作用。
( 3 )听穆仁智说出喜儿“是跳河死啦”,黄世仁“放下心”,这表明他怎样的本质?
( 4 )“以后有人问,就说她偷了咱家东西跑了,这事不要叫人知道”,这表明黄世仁怎样的性格特征?
( 5 )从喜儿的唱词中,可以看出喜儿是怎样的一个人?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成长的路上,我们要超越重重困难,努力完成各种各样的作品。他们或是有形的,或是无形的,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痕迹。其中也许有你心目中最好的作品,也许最好的作品还在追寻的路上。

以上的文字你有什么样的感悟或者是联想,请以《最好的作品》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严禁抄袭和套用任何其他同类作文;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承受、那寂寞”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