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说法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田野”“苍鹰”“里头”“左边”都是名词。 B: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史铁生,代表散文有《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 C: 《春》的感情基调是轻松、热烈、愉快、充满希望的,《济南的冬天》的感情基调则是温和、明净、亲切、眷恋的。 D: 《观沧海》,作者曹操,西汉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
2、 | 给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选择正确的意义( )。 余劝时即嗜学。 A: 嗜好B: 喜欢 C: 特别 D: 学习 |
3、 | 下面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朗润lùn 挟带jiā 闪烁shuò 荡漾yànɡB: 抖擞sǒu 褪色tuì 凋谢diāo 褒贬biǎn C: 心悸jì 吞噬shì 棱镜línɡ 灼伤zhuó D: 冰碴zhā 酝酿yùn 砥吮shǔn 徜徉yánɡ |
4、 |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水浒传》中的林冲有一个相同的称呼——行者。 B: 《简·爱》中的海伦、谭波儿小姐和贝茜都曾在简·爱遇到困难时给予她关爱或者帮助。 C: 《海底两万里》显示了作者凡尔纳非凡的想象力,同时也体现了人类渴望自由驰骋的愿望。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人物时在叙事、描写中还宇插了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等形式。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尊可爱的大熊猫雕塑矗立在街心花园,独具魅力的“袖珍之国”摩纳哥用浓郁的中国元素欢迎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到访。 B: 根据“智慧阅读”项目组近日开展的调查显示,我区学生每月的课外阅读量在4本以上的比例为51.6%,高于全市均值1.7%。 C: 无人驾驶技术的日渐成熟,差不多45%到53%上下的司机对全自动驾驶汽车用于机场和主题公园的载人交通系统感到满意。 D: 由于不断创新和经验积累,再加上政策扶持,使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大汽车品牌都在新能源领域不断进步。 |
6、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我们应该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B: 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C: 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 谁也不能否认学好电脑技术是靠实践得来的。 |
7、 | 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伟大的悲剧、敬业与乐业、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四个短语分别属于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 B: 如果全民环保意识得不到普遍提高,那么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就很难从根子上得到解决。(这是一个假设关系复句。) C: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句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完全正确。) D: 这个节目响应十九大报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经典具有了新时代属性,再次焕发新生。(此句有语病,动词“响应”缺少宾语中心语,可以在发展后面引号外加上“的号召”。) |
8、 | 下面空格处应选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 )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 )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 ),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 )不顾一切地走去。 A: 明朗 攒 便捷 仿佛 B: 润朗 拿 轻捷 类似 C: 明朗 拿 轻捷 仿佛 D: 润朗 攒 便捷 类似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 B: 江河日下 , 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C: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D: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
10、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四个医学院的优秀应届毕业生参加了这次市里组织的农村巡回医疗队。 B: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 C: 在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下,经广泛征集、反复提炼、并报上级研究审定,“湖南精神”表述语正式向社会公布,即“忠诚、担当、求是、图强”。 D: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瞑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 1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2 )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清官周忱 【明】焦兹 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日:“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挞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⑤。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挚敌之因粮于我⑥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⑦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⑧。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注解】①周文襄公:指周忱,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刺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④挞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刺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⑧民瘼(mo):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欲活之/无路 B: 举朝/仓皇失措 C: 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 说/田间事甚悉 ( 2 )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 ①使吏抱成案读之 ________ ②举朝仓皇无措 ________ ③恐敌之因粮于我也 ________ ④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 ________ ( 3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①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②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 4 )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 |
守城的日子
秦文君
①以往每年春节,总会想方设法弃城,从上海跑出去。今年也不例外,原计划大年夜、初一、初二在上海守在老母亲身边,和亲友团拜、聚会,初三起和先生外出远足,度过真正自在的新春佳节。年前早早完成票务,订了一个周边美食众多的宾馆。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披露情势严峻的疫情,和先生一商议,当晚退票,决定守城,哪里也不去。
②新年里,号称不夜城的上海没有喧闹和浪漫,隔窗望着淮海路,整日里冷清如子夜一般,人流极其稀少,恍然觉得仿佛回到当年山村的知青点,过年时同伴们回去了,留下少数几个留守在寂静的山中。眼下空城一般,好在城市的肌理健康,井井有条,一切在平安运转。新春佳节,我尝试在网上买药品等物,快递小哥飞快地送来了。
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人和人隔离开,亲人们不能相见,不能握手拥抱、聚餐,可彼此的牵挂更深了,相互叮嘱每天量体温的有,邮寄口罩或医疗用品的也有。我已多年不给老母亲写信——她住在离我一条街的小区。89岁的老母亲听力差,不用手机,说话和动作也艰难。非常时期,送菜的阿姨回乡去了,除安排母亲的餐食,我便给她写信、留条子,每次把字写得格外大,便于她不但听我口述,在我不在身边的时候还能反复读。大字版的信会分析疫情,说服她万万不要出门,说的明明是实情,读起来却好像带一点小小的恐吓。母亲之前经常抱怨有些人对老者有不信任心理,这次我逗她说:“老年人扬眉吐气了,你的同龄人钟南山太牛了。”
④一起困在家里,为把病毒闷死,其实也不容易,整日被海量的信息包围,难免会产生焦虑。朋友之间诚挚的各道珍重,那些坦诚交流如一道道阳光,化解可能有的尖锐的不安,大家还相互分享:我们能做些什么?
⑤沉下心后,我想:做自己该做的,能做的。疫情当前,很难整天埋头书斋,但对于作家而言,讴歌疫情中的人性之光,整理社会形态的痕迹,留下一些思想碰撞完整的记忆,何尝不是做自己该做的,又何尝不是在其位呢。
⑥至于能做的,限于专业,大多数人难以横刀立马,去前方抗击疫情,救人性命,能做的就是共同承担,尽己所能作些贡献,周围的朋友各自忙,或声援前方,或捐款、捐物,尽菲薄之力,并不留名声张。守城的日子,这样的事做成一件,陡然添了久违的亮光。
⑦我在你身边,我们都在守城!守城的日子里一些极小的承担,也让我感动,我在少儿读物促进会的年轻同事,在居家隔离14天期间,始终不停地为小香咕大讲堂的公众号写稿,推送一些在非常时期符合儿童天性、帮助小孩缓解内心焦虑的方式和方法,作为一个儿童工作者,深知对于天真懵懂的小孩子来说,大人不恐惧了,小孩才能安心。重要的不仅是小孩被教育得守规矩,更要形成给小孩健康成长、美丽洗礼的大环境。
⑧守城的日子不出门,却和城里城外的每个人密切相通,有病毒感染者去世在一米宽的医用小铁床上了,会触发很多人的隐痛。有病毒感染者康复出院,必有很多人为之振奋,这个时期,算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人类命运共同体。
⑨在非常时期守城,内心也在守诚,这“诚”字格外大,格外亮,敬仰无畏的英雄,尊敬说真话者,赞赏那些真诚规矩、和我一起守城的人,感恩无私为他人的医护人员,感恩为我们守城人默默服务的人们。记得守城之初,有人来电话,建议我们多囤积吃的用的,先生酷爱户外生活,每天忍不住要出去走一次,但每次去市场,他只买一两天的必需品。在特大城市里,能做到超市里什么都有,凝结着多少人的心血和智慧,如真有困难,我们就带头过极简生活。
⑩相信天佑中华,相信守城的日子很快会过去。疫情过后,相信我们能守住真诚,通过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未来会更崇尚科学,激发良知,更加大气,也更加理性。
(选自2020年2月12日《文艺报》)
( 1 )守城的日子里,作者写了哪些生活上的变化?(材料一)
新冠肺炎的肆虐扩散不分地域不分国界不分制度,侵害对象不分国籍不分肤色不分贫富,很快成为一个世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4月6日,中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83005例,境外有208个国家确诊新冠肺炎1250292例。美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伊朗、英国等国已经成为继中国之后的疫情重灾国。
(材料二)
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170多个国家、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表达慰问与支持;多国政要“逆行”访华;“巴铁”以倾国之力驰援物资;日韩“风月同天”的真情流露……而在眼下世界多国面临严峻疫情的艰难时刻,中国毫不犹豫投入抗疫国际合作。迄今中国已向80多个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非盟提供援助,同各国分享防疫方案和治疗经验,派出专家团队支援他国……
( 4 )结尾作者为什么说“通过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未来会更崇尚科学,激发良知,更加大气,也更加理性”?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文章以及疫情中例子进行解释。( 5 )文章的标题“守城的日子”能否改为“居家的日子”?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②主席在阐述我国和平外交政策时,一再重申,在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秉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中国人民近代以后经历了一百多年战乱频发的惨痛历史,最懂得和平的宝贵,最懂得发展的重要,绝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在任何地方不再重演,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的悲惨经历不再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
③由此可见,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彰显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当代价值。
( 1 )文中划线句子的主干是________。题目:又是一个新起点
要求:①以“又是一个新起点”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漏个人身份的信息。